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路径探析

2024-04-14梁延鹏李炜轩李海翔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工样板支部

梁延鹏 李炜轩 李海翔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战略,同时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确立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样板党支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作为高校职能发挥的重要阵地,其创建过程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成果直接关系高校思政育人的成效。同时,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着力探索可推广的创新发展模式,是加强高校党的基层建设、培养新时代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高校党委积极响应中央工作部署,把履行责任、落实任务、强化党建放在首位,努力把党建工作和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相融合,在创新中寻求发展的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同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把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2]。教育部党组实施的“十百千万”工程指导各高校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培育工作,使高校基层党支部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激情,引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迈向新阶段、新征程。

二、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总体目标

“十四五”规划开局以来,高校党委重视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内部管理,对支部的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两年建设周期内的党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党的活动经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以践行“四有”好老师、遵守新时代师德师风标准为准则,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在组织、作风、学习、发展等方面树立标杆旗帜,不断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充分发挥支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及学院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作风、文化和组织保障。这些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教工党员样板党支部建设目标应该以高校党委部署为基准,推动党政建设周期内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两结合、两促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新支部发展路径为着手点,切实发挥基层支部党员在政治思想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心聚力、高效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带头作用。支部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创新党建路径,积极加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指向性和内聚力,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到“七个有力”。

三、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面临的问题

(一)支部工作重心偏移

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是党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全面开展的基础,需要承担思政育人、引领学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任务,在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具体方向上发挥先锋作用。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承担着来自党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重要的职责,在诸多压力之下,支部的党建工作面临诸多困境。例如: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青年党员教师普遍担负着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在工作时间安排上往往将科研、教学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对于党的建设工作不重视,甚至不愿参与支部党建活动,对支部建设思考不深入,党建工作浮于表面。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需要群策群力,尤其需要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缺乏团队意识的行为也会造成党支部工作重心整体偏于业务、轻于党建,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创新。

(二)支部建设制度薄弱

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明确激励措施,以此激发支部教工党员的积极性。目前,高校基层支部党建过程中涉及样板党支部创建的工作制度较为单一,导致创建工作形式主义化,党建工作进展没有切实推进。样板党支部创建形式主义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会导致党对整个高等学科专业体系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体的持续发展。目前,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不完善是制约党建发展的关键,继而造成党建创新成果和创新手段的缺失,影响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的进程。

(三)支部党建缺乏实践

“三会一课”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需要党的基层支部持之以恒、不断加强。目前,高校党支部活动形式大多局限于研讨、会议等形式,内容也多以传达和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为主,学习方法大多脱离实践。“主题党日”是落实理论学习效果、促进党员实践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融合,达到促进党员自身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但目前党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缺少特色,没有同自身业务特点结合起来。此外,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的合作较少,工作融合度不够,导致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不足。样板党支部的建设过程应打破现有形式单一的问题,重点考虑实践性的实现。

四、样板党支部创建路径探析

(一)构建支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高校样板党支部的创建过程需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遵照党内法规开展。以中共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员第四党支部建设的经验来看,样板党支部党建工作要做到体制机制规范化,同时兼具创新性,做到严格实行责任落实机制与联系服务机制。

首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要同布置、同推进、同考核,层层签订党组织书记落实党的建设成效的任务书,定期开展针对党支部书记在党的建设方面的述职评议。此外,坚持校、院(系)领导带头联系教职工党支部和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党的建设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有利于提升支部党员党内生活的质量,同时增强党员对支部组织的归属感。另外,不断细化、量化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是夯实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依托党支部内聚力创建创新型、服务型党支部能够有效提高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这在高校基层支部党的建设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支部思想学习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将党的建设工作与高校职能有效融合,在日常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引导学生构筑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此同时,高校样板支部党的建设工作还要注重创新方法,调动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开展创新特色活动,如同学生支部联合开展读书研讨会、党史征文评比等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升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党风建设总体方案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核心是培养专业人才[3]。高校样板支部在路径创建过程中要从政治理论学习、思想建设路径拓展、党员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样板支部组织支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基本理论及党史,让支部党员在日常集体学习中切实提升政治素质。以教工党支部联动学生党支部的方式开展教育学习,有利于增强理论学习成效。高校样板支部建设过程中要在教工党员与非党员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研讨分享和经验交流,构建日常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等方面成果的交流平台。此外,支部要严格落实支部支委党员的学习制度,要求支部委员每学期根据学习效果向组织提交调研报告,并开展分享活动,以发挥支部委员的积极引领作用。

在思想建设路径拓展方面,高校样板支部应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来加强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系统式学习、交流式讨论、案例式分享等方法,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教工党员间的履践。高校样板支部路径创建的关键是持续提升教工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能力,只有教师将科学的理论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及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工党员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日渐成为党建的重要工作。对于基层教工支部党员来讲,关键是要教育引导党员树立奉献的意识。支部建设过程应关注党员的纪律和作风问题,教育党员严守党的纪律底线,引导其构建高水平的道德观念。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有助于教工党员培养奉献精神,以激昂的状态、奋勇的精神投入党的建设当中。此外,在教学科研服务中融入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等手段,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科研服务力度,也有利于维护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积极开展对标争先

新时代高校教职工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高校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个人素养,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扬,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风形成提供重要举措。在高校样板党支部路径创建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对标争先工作计划。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等学校开展工作的基础,在路径创建过程中应从对标自查入手,对照中央精神确定创建方法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基层党支部间的交流活动,即“带着问题去交流”。在教工党员第四党支部的“对标争先”建设中,支部注重交流实践,开展党支部书记访谈、党员面对面等多种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明晰自身建设的重点关键任务,同时落实工作措施与方案,通过创新形式、完善融合机制等方式构建可推广的高校党建工作特色品牌,为加速高校思政育人能力发展和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新时代信息技术提升和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4]。传统的高校支部党建工作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多为会议、阅读、宣讲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支部建设的需求。高校样板支部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推进日常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使支部党员突破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限制,达到支部在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及常态化。网络平台建设、资源信息共享等手段能够使样板支部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在加强党员自身发展、规范党政管理、严肃党风党纪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教工第四党支部通过网络活动载体成立线上先锋小组,通过平台分享日常教学中思政元素导入的经验及方法,引领带动党员同志积极投入思政育人路径探索的工作中。支部通过网络新载体可以邀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来为支部党员做专题讲座,指导支部党建、学科建设方案修订等工作,助力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支部党员也可以借助载体开展思政课程创新讨论,分享成功的师风师德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案例,从而引领带动支部同志积极性,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注重党建活动实践

为加强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的力度,在党建过程中要注重拓展党建工作的实践性,通过融入实践手段,将支部党建工作成效落在实处。例如:在支部党日主题活动中,通过与学生支部合作开展科普宣传、专题调研、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形式,拓展高校支部的思政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加强和改善党建工作的效果,避免支部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从而带动整体工作效果的提升。以中共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员第四党支部建设的经验为例,支部依托学校环保科普基地,积极与学生支部联合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创建特色活动品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党建路径,使教工党支部与学生支部有效联合、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高校样板党支部创建应该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思考和分析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明确新时代高校党建的目标任务、关键领域等基本问题。在新形势下,支部要通过构建支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党建总体方案、积极开展对标争先、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注重党建活动实践等措施,创建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新路径,切实提升高校样板支部建设工作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工样板支部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支部联建润“甘泉”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倾斜的样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