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4-14白梓煜刘志远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吉林市红色思政

白梓煜 刘志远

(1.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02)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文化产物,它以其丰厚的革命精神及历史文化内涵[1],在新时代衍生出极具中国特色及时代特色的价值意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也需要弘扬红色文化。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红色文化教育是其必修课。红色文化特有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将二者有机融合,可起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本文以吉林市为切入点,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意蕴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含着浓郁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2]。它既包括革命时期遗留的器具物件、文字材料、遗址遗迹等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也包括红色精神文化资源,比如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

(二)吉林市红色文化概况

作为东北抗日的重要战场之一,吉林市留存了诸多革命遗址、遗物等丰厚的红色资源。比如: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魏拯民烈士纪念馆、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等。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记录着鲜活的红色故事,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承载着红色历史。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既可以让红色历史永续传承,更能唤醒新时代青年的红色血脉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吉林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我们要将其利用好,让冰冷的文物、遗迹遗址“活”起来,让它们有温度、有价值。同时,打造新时代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本地特色文化的加持,因此,吉林市红色文化融入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自然而然、相得益彰且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吉林市本地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与发展

将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政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舒兰的老黑沟惨案遗址、金珠花海党建基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乌拉街白花点将台……这些革命遗址虽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但对于多数外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高校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其蕴含的革命精神传播给学生、传播给社会,这对于本土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有利于丰富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单纯的思政理论教学,难免会使课堂陷入呆板、枯燥、无趣的状况。要改善这种状况,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丰富、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红色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尤其具有独特性的本地红色文化更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特色素材资源,其使用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三)有利于涵养吉林市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3]。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正是古代圣贤之人高尚的思想、是近现代志士仁人不甘屈服的探索精神、是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抛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是中华儿女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将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政教育,恰恰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将东北抗联英雄的事迹及抗联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能够更直接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审视自己的人生、回顾往昔、规划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为国家、社会、个人奋勇拼搏,在每一个层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风姿。

(四)有利于培养吉林市高校学生厚重的文化底蕴

革命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责任的担当,是义务的守护,更是精神的延续。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是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亦是对学生文化底蕴的丰厚、文化自信的增强。

三、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的滚滚车轮将我们推入高质量发展时代,高等院校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为高校的发展确立了方向[4]。吉林市各高校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及相关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就是其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融入红色元素,且成效与反馈较好。可见,将二者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实用性

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说是思政教育的天然素材和载体。近年来,伴随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红色教育基地也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却存在对红色文化挖掘不深、宣传力度不足、红色教育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可见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实用性,实践基地建设还须不断完善。

(二)红色文化表现形式传统,缺乏新颖性

时代飞速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但在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表现形式传统、缺乏新颖性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红色英雄故事、红色历史等直接插入课堂进行说教式讲解,这就使得课堂较为平淡。如今的大学生多是00 后,战争年代对于他们来说很是遥远,将红色文化生硬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部分学生听完课只是风吹过耳,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红色文化教学体系薄弱,缺乏吸引力

很多学者在很早就提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并开始实践这一观点,但很少形成一套完整的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大思政”格局下,吉林市高校要达到“三全育人”的要求,必须解决这一问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体量庞大,革命事件、革命精神、英雄人物、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无不体现着革命战争的艰辛与红色精神的伟大。高校应针对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

四、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理论研究是实践活动的先导,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动力。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高校思政教育,能起到怎样的效果、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能实现怎样的价值,关键在于实践路径的选择、实施与创新发展。

(一)以抗联精神为重点,深化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以东北抗联精神为重点,融入思政教育,以本土红色精神,唤醒大学生的心灵接近认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其精神实质,在实践活动中弘扬其精神内核,让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心中树立,让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扎根胸怀,让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骨髓,不畏牺牲的气概镌刻脑海,让团结合作的品德永远流传。

(二)以专业化团队为目标,建设红色文化教育队伍

为人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标准是传承古人之训,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任务是新时代之重任。将红色文化融入吉林市思政教育,可建设一支包括领导干部、科研人员、思政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等在内的红色文化专业教学团队。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考察红色基地、研究红色文化、参加相关研讨会议等,以文化己、以德化人。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以思政课为中心,以课程思政为辅助,打造具有本校特色、本地特色的“金课”“好课”,着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铸魂育人课程体系,落实“五个一体化”创新实践[5]。在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创新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三)以传播方式为支点,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

除了课堂教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首先,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构建本校特色红色文化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采编,拍摄红色微电影等,以公众号等形式高效传播。其次,充分利用宣传栏,精心打造资料室。创建红色宣传栏,定期更新党史故事、红色资料,打造红色史料长廊,让学生在校园漫步中浸染红色气息;丰富红色阅览室资料,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沃土。最后,组织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构建特色校园精神文明。定期举办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文章征稿、红色精神联欢会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立德树人。

(四)以学生反馈为抓手,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设置学生反馈机制。采用定期向学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设置反馈邮箱等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将上课的真实感受和意见匿名反馈给教师。可安排专门的助教教师定期对学生反馈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合理意见和诉求,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调整,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让红色文化的优秀内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五)以学习效果为参考,创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三全育人”的理念,更不能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创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充分开发本地红色资源,创建具有丰厚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实践基地。比如:位于市内的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著名抗日英雄魏拯民烈士纪念馆,吉林市劳工纪念馆(丰满“万人坑”遗址);周边县市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柳树河子战迹地、拉新战斗遗址、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等都是创建实践基地的良好选择。

带领学生“走出去”,让战争遗址遗迹的疮痍沧桑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博物馆里的珍贵史料带学生回到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教育基地让VR 虚拟立体仿真技术带领学生感受炮火纷飞的战争场面、极度贫困的生活场景,以及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不畏侵略、艰苦抗争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利用红色资源,创建红色教育基地,以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亲身体验、切实感受,提升真实感及接近感,从而使其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真正达到红色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红色是祖国之底色,是人民之心声,是历史之传承,是未来之希望。对红色文化教育应从全民做起,而青年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点对象。高校是青年成长的重要摇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地方高校可大力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打造本校特色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吉林市红色思政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追忆红色浪漫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