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

2024-04-14孙旭东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可持续

摘 要: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可持续;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众多城市正面临历史文化街区翻新与重塑的挑战。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传承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受限于长期使用和维护不足,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往往会出现衰落、无序或功能不全的问题[1]。因此,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提升这些街区公共空间的品质和魅力,已成为城市改造中的一个核心议题。笔者以珠海市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街区的景观现状,探究可持续理念下街區公共空间景观的更新策略,来提升街区公共空间景观的品质。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历史遗产与地方文脉、集体记忆的集中展示地,同时还参与着城市的现实生活,为居民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不断优化存量公共空间、寻求可持续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开始逐渐被纳入资本循环的过程,其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场所氛围等景观特征成为商业开发与宣传的有利条件。公共空间景观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更新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对公共空间景观进行可持续更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一、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现状

(一)地理位置

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珠海市香湾街道朝阳社区香埠路56号,是珠海市最悠久的街区之一,是珠海市实施挂牌保护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珠海市首批、香洲区首个实施挂牌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改造提升项目由正方集团负责建设,项目区域东至海港路,西至凤凰南路,南至先烈路,北至朝阳路(含新两合渔栏旧址附近区域),占地面积约6.2公顷,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二)街道肌理

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历史风韵与现代潮流共存,以老香洲旧址为界,既有历史遗存建筑区,也有21世纪初建造的居民建筑和新规划的居住社区,具有很强的时空交错感。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两条历史街巷,主要分布于香埠路两边和龙舟路两端,较好地保留了20世纪60年代的街道格局和建筑风貌。老香洲人民在香洲埠经历了不断进步发展的奋斗史,这里也保留着属于光荣时代的人民的发展记忆。

(三)历史遗存建筑

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遗存建筑主要展现了20世纪初的建筑风貌。20世纪初,香洲开办商埠,建造起街区与码头,这是近代中国唯一经朝廷谕批创设的“无税口岸”。随着人口的迅速迁入,许许多多的手工业铺坊产生,西式楼房也陆续涌现。该街区历史遗存建筑基本为两层骑楼式建筑,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并装饰女儿墙或拱形窗等。

(四)人口结构

在经历过历史的变迁之后,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所在的香湾街道,人口逐渐变为以老年人及青少年为主。珠海市统计局2023年统计年鉴显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所属的香湾街道2022年末总户数为11 932户,总人口41 543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的外来人口不是很多,总体年龄结构趋于稳定,属于常住人口较多的老龄化街区。

(五)居民建筑情况

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处于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居住用地面积占街区总面积大约70%,街区内的建筑大多结构老旧且质量也较为一般,少部分房屋为危房,街区建筑密度高达68%,绝大部分为独栋2—4层骑楼式建筑,总体容积率仅1.7,多为住宅。街区内的居民住宅区与商业区紧密相连,大部分沿街建筑是作为商铺来建设运营的,内部是居民住宅。处在较为核心区域的住宅基本保持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风貌。

(六)现存问题

1.缺乏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且布局不合理

街区公共空间的衰落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公共空间的功能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街区明显缺乏公共活动空间,街区内狭窄的公共空间无法承载居民社交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邻里关系淡漠,社区凝聚力弱。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几乎都被占用,让为数不多的空间变得更为紧凑,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同时,街区空间的布局也明显缺乏组织和规划,大部分空间利用率极低,道路规划不完善,导致交通不流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使居民的出行受到极大影响。

2.绿化植被不足

在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景观中,绿化植被是占比较高的景观,绿化植被的组合可以呈现出很好的美化效果。因此,在街区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效果,它对整体更新效果的呈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从调研情况来看,街区绿植的总体质量和美化效果并不理想。草地以及众多古树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存在生长不良的现象。同时,绿化覆盖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最终呈现的效果较差。通过对街区公共空间景观的可持续更新,可以打造出新颖的景观特色,从而可以给街区带来新气象和新风貌,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街区二氧化碳排放,创造街区生态绿地。但是,在街区现有的公共空间中,景观的养护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建筑风貌及街道肌理老化,且缺乏历史特色

街区的建筑物、铺装材料、家具和装饰等经过多年使用后出现老化、破损或失效,给街区整体形象带来影响。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街区建筑外观、立面装饰存在损坏、脱落和破旧的情况,影响街区整体的形象和品质。

4.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街区中的基础设施非常匮乏,且现存的部分设施已经达到报废的程度。街区中存在着随意堆放生活垃圾、街道照明设施老旧、居民休憩空间不足以及排水系統堵塞等问题。街区如今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及游客的需求。

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景观

可持续更新策略

(一)挖掘街区存量空间,维持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

街区公共空间属于居民的共同资源,探索街区现有空间是将可持续理念融入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的第一步。要充分挖掘街区中废弃、无序、闲置的空间,充分利用街区中未充分利用、功能不清、利用率低的空间[2]。整合改造力量,激活街区的现有资源以获得额外的利益,而不是盲目地增加空间和设施。基于街区现有资源的空间挖掘,是可持续理念下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的出发点,是以街区内各种现有资源的供给为基础,通过整合和再分配,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更新一方面可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给空间带来活力。

(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特色,引起民众情感共鸣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特色,引起民众情感共鸣,需要一个综合考虑历史、文化和街区需求的方案。首先,可以深入挖掘街区的发展历史、特色文化,收集并展示其独特的历史事件,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景观,维持其原有的外观和风貌。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尊重传统,巧妙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兼具古韵与现代气息的景观,并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材料,使用符合街区整体氛围的照明设施、家具和路面铺装。其次,在景观更新过程中,需要提升社区参与度。可以邀请居民参与设计和规划过程,了解他们的文化记忆和空间利用需求;还可以举办社区工作访问活动和会议,鼓励民众贡献想法,提高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再次,规划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比如,打造市集、户外表演场地和休闲绿地,为街区增添活力;又如,开辟历史展览区或文化体验区,提供旅游解读服务,增进访客对当地历史的理解。最后,秉持可持续理念,引入可持续设计。同时,可以利用天然材料和可持续技术,减少维护成本和环境影响。

综上,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特色需要一个细致且全面的方案,兼顾保存历史和创新活化,从而让街区成为居民和访客都能产生情感共鸣的特色空间。

(三)进行街区绿化整体规划与多层次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之一。绿色设计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将创新设计与科学策略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街区绿化应从整体规划出发,将自然空间系统与邻里布局相结合[3]。另外,不同层次的自然景观,如公园、园林、生态廊道等,应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自然网络。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为了完善老旧街区的基础设施,应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工作:第一,评估现状。完成街区的基础设施评估,包括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电力网络、通信系统、公共交通及休闲设施。同时,要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可能受基础设施项目影响的重要建筑或特色景观。第二,居民参与。与居民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优先级,随后通过问卷调查或公开会议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制定计划。基于评估和居民反馈,确定改进重点和阶段性目标。创建一份综合的基础设施改进计划,明确时间表、责任分配和预算。第四,资源集成。确保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可能包括地方财政、私人投资和国家援助等。考虑技术合作,引入新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第五,实施及监督。分阶段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优先解决关键问题。监督和调整项目实施,确保与既定计划保持一致。第六,公共交通优化。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面与服务质量,为老旧街区提供更多的交通选项。构建步行和自行车友好交通环境,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第七,持续评估与更新。完成项目后,继续监控基础设施性能和居民满意度。根据需要和技术发展进行周期性的设施升级和服务改进。

(五)修缮历史建筑,传承当地特色与文化

在改造的同时,保护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旅游开发,提升街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该街区存在着诸如郭细记渔栏、新两合渔栏以及陈如记苏杭铺等一系列历史建筑。如果历史建筑只是放在一边保护,而不去给它注入新鲜的生命力,那么保护就变得缺乏意义[4]。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拥有着百年历史底蕴的街区,在对郭细记渔栏等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中,应遵循“留改建”的原则进行景观升级。更新过程中,在尊重建筑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优化,并融合当地特色,培育新动能,使其不仅保留有原始的历史风貌,同时又能凸显出新的特点,实现历史建筑品质的综合提升。

(六)公共卫生

首先,制定定期清理计划,设立固定的垃圾收集和清洁时间表,以定期清理公共空间和居住区域。其次,进行垃圾分类推广,教育居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供明确的标识和指引,鼓励大家进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的正确分类,从而提高垃圾处理便利性。可在街区内增加容易辨认和方便使用的垃圾箱和回收站,鼓励居民正确处理垃圾,不随意丢弃;还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清洁行动,设立社区清洁日,鼓励居民共同参与街道清扫,清除杂草和垃圾。最后,加强监管,制定针对垃圾乱丢乱放的监管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三、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景观的可持续更新,关键在于在尊重其历史脉络的同时,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不仅仅意味着要保护和修复旧有的风貌,更要重新利用和布局空间资源,以满足现代居民的日常需求。通过巧妙地平衡传统与创新,我们可以确保这些历史地带既能够讲述过去的故事,又能充分展现出适应未来的活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是让历史文化街区保持持久魅力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胡星.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街区公共空间景观提质设计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3(7):28-30.

[2]康静,李群.城市更新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变化与景观设计特征研究[J].艺术市场,2023(6):86-87.

[3]吴颖.基于低碳理念的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改造创新设计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8):91-93.

[4]赵丹青.洞口祠堂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6(4):76.

作者简介:

孙旭东,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可持续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