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几个关键点探讨
——基于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的实践
2024-04-13曾海霞范心忆
曾海霞 范心忆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材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表明教材具有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时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材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据统计,当前职业教育教材数量已达8万余种,有力地支撑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进入新时期,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职业教育教材也应进入“提质”新阶段。
2021年12月,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教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在坚持用好职业教育国家统编教材、规划教材的同时,提出要“加强教材管理与建设,支持围绕高水平专业和重点产业,建设100门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形成组织编写和遴选认定相结合的市级规划教材建设机制,积极培育彰显上海市产业优势和职业教育专业优势的高质量教材,进一步满足上海市职业院校对国家规划教材以外的专业课教材的实际需求。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从“编什么”“谁来编”“如何编”三个维度来探讨市级规划教材建设的关键点,以期促进职业教育教材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一、编什么:教材定位与选题
(一)立足国家事权,把握教材本质
教材实现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承载着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站稳中国立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教材是开展教育的主要载体,必须客观反映学科、专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最新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在确定“编什么”时,教材是以“传播真理、揭示谬误”的身份出现的[1],要把握好教材的思想性和育人价值,清晰认识到教材的定位不同于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成果发表等普通出版物,杜绝存在偏差的政治导向、价值观念和研究观点。
(二)落实教学功能,明确教材定位
教材的基本功能是教学功能。基于教学、为了教学并指向教学,是教材与生俱来的生命属性,教材的思想力、教诲力和引领力三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教科书喷薄而出的活力,而教学则是“教材生命活动”的生动展现[2]。有学者在论述教材在教学系统中的功能时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其‘话本’或‘剧本’”[3]。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等的主要依据,也是情境资源、活动资源、练习资源等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它为教师提供了教法指导和评价支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除了被视为学科内容正确体现和知识体系客观反映的载体,还要具备兴趣激发和活动指导、思想引领和思维训练、总结拓展和学业评价等功能[4]。因此,在确定“编什么”时,需清醒地意识到编写的是具有教学功能、包含基本教学要素的“教材”,不是用于员工培训、指导岗位履职的“工作手册”“操作手册”“岗位说明书”等,要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强化课程属性,把准教材选题
广义上的课程通常涵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资源等,教材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材无法脱离课程而存在。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具有非常鲜明的课程属性,在确定教材选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教材所面向的专业、所适用的课程。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选题与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材选题时应认真研读教材编写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由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性质不同、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不同,对应教材的命名方式、编写理念、内容组织逻辑也应不同。应进一步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等,避免教材选题“张冠李戴”、教材内容“边界冲突”、教材选题与教材内容“名不符实”等现象。
(四)凸显职教特征,规范教材命名
教材定位和选题的结果直接反映在一本教材的名称上,教材名称的科学与否是教材质量的第一表征。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名称应直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特点,课程指向明确,表述规范,避免出现不能体现课程特征的教材命名形式。以实践知识为主的课程,其对应教材名称可采用“名词+动词”的表达方式,如《市政管道工程施工》《食品理化常规检验》;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其对应教材名称通常采用“名词+基础/概论”“名词”“名词+和/与+名词”等表达方式。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把准“编什么”这个关键点,紧紧围绕上海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民生紧缺行业等发展需求,组织编写体现区域特色、彰显产业优势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国家规划教材以外的专业课程教材,教材选题适应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二、谁来编:编写单位与团队
(一)贯彻单位编写制,强化教材编写的组织主体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定,应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单位法人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学校、教科研机构、企业、出版机构等符合特定条件要求的单位来组织教材编写。强调编写单位的党委(党组织)负责把好教材的意识形态关,把好编写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关,所有编写人员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同意后,由编写单位集中向社会公示。可以说,单位编写制将教材编写活动归入有组织的活动,将教材编写列为与教学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行为,压实编写单位的管理责任,有效避免之前存在的因教材的原创性要求低,教师或其他个人自行联系出版单位进行重复编写、低水平编写的情况。单位编写制还强调编写单位的准入门槛,凸显教材编写活动的专业性,提升教材编写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相关度。因此,符合条件的单位是教材编写的组织主体,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对职业院校教材编写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教材编写的激励与保障政策,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落实主编负责制,强化教材编写的质量主体
主编是教材编写团队的核心。主编负责教材框架、结构、样章、分工等整体设计,把握教材编写进度,负责统稿和修改,对教材编写质量负总责。落实主编负责制,首先,要强调其自身学术导向正确、政治敏锐性强,还应具备对教材内容涉及的学术导向、政治方向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其次,主编还要在本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高超的造诣,谙熟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专业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的教学需求,把好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此外,主编还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熟悉教材的语言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特别在统稿、修改环节要投入精力,乐于奉献。因此,称职尽责的主编是教材编写的质量主体,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杜绝挂名主编、空头主编的现象,吸引更多有觉悟、有能力、有经验、有担当的职业院校资深教师、高校专家学者、名师大师等来领衔教材编写,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质量立下“定海神针”。
(三)组建多元异质团队,强化教材编写的实施主体
一方面,职业教育专业教材要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强调实践性,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专业教材要全面对接产业发展,反映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因此,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编写者既要熟悉职业教育的教学需求,又要及时反映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这种特定要求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编写需要组建多元异质的团队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编写团队应由具有教学实践、企业实践、教材研究等不同职业经历、相同价值追求和一流业务水平的专业教师、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等共同组成,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当然,现实中教材编写者的能力与参与编写的动力往往并不相向而行,还需要在教材激励与评价机制上下功夫。
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好的教材体现了好的编写者的教学思想,缩短了不同教师因教学经历差异带来的教学质量差距。因此,要引导有作为的编写单位,积极组织和激励有教育情怀、有工匠精神、年富力强的多元异质团队,抛弃功利之心,精耕细作,精心打造高质量的教材,实现“让更好的老师来编写教材,引领更多的老师教出优秀的学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内容基石。
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积极引导高水平的院校、出版机构等组织高水平编写团队来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方面强调要充分体现上海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优先支持服务上海现代产业体系、由校企双元合作编写的专业课程教材,鼓励吸纳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
三、如何编:编写理念与实施
(一)坚持内容为王
近些年倡导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融媒体教材等,更多的指向教材的编写理念、呈现形式等方面。教材承载的是教学内容,高质量教材的核心导向还是应指向教材内容本身的“含金量”。首先,要强调教材框架结构的严密性,要求整体结构完整有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各模块(章节)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衔接,避免形式主义的项目、任务设计。其次,还要强调教材内容组织的逻辑性,体例结构要体现工作知识的组织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体现学习规律,涵盖相应的学习要素,把握合理的容量与难度,避免只见活动,不见内容,避免过度的教学活动设计。在此,更要强调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先进性,体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标准、课程标准等相关要求,反映岗位实际需求,名称、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
(二)严格管理程序
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坚持凡编必审、编审分离,除建立严格的教材审核机制与程序以外,还建立并规范“教材立项、编写团队组建、编写实施”教材编写“三阶段”管理程序,见图1,相应主体各司其职,有序衔接,确保教材编写质量。
图1 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写“三阶段”管理程序
在立项阶段,根据上海市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发布的规划教材建设指南,由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职能处室组织立项、确定编写单位并公布立项名单。在编写团队组建环节,由编写单位遴选符合要求的主编和参编人员,按要求向社会公示并将编写团队信息报送市教研机构,市教研机构做好编写团队信息初审工作,并报送职能处室审批后确定编写团队名单。在编写实施阶段,市教研机构制定教材编写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以及质量要求,开展业务培训、过程指导与管理,组织教材文本审读;编写单位根据要求制定教材编写计划,组织开展教材编写研究,提供教材编写所需的相应保障条件,按要求遴选出版机构;主编做好教材整体设计,组织编写研讨活动,推进教材编写进度,做好教材统稿和修改,把握编写质量;出版机构积极参与教材编写研究,按规定做好排版编辑和审校工作,严格落实“三审三校”,保证编校质量。
(三)规范编写流程
细化编写流程,按流程规范地实施教材编写,是提升教材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始终秉持“质量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教材编写研究,探索建立“四环节、八步骤”教材编写实施流程,见图2。
图2 上海市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四环节、八步骤”编写实施流程
第一,调研分析环节,编写团队需要深入开展行业调研,把握相应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组织开展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制或完善对应课程标准,确立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第二,框架设计环节,主编组织制定教材编写方案,提出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组织编写团队研讨确定教材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设计教材样章,确定编写人员分工与进度安排。第三,分工编写环节,团队成员根据分工搜集相应的资源与素材,分头开展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开展必要的交流与研讨。第四,定稿送审环节,由主编亲自组织统稿,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参编人员,修改完成后经专家审读和出版机构“三审三校”,确定教材定稿,再按相应要求组织教材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