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主要特征、实践审视与开发策略

2024-04-13师慧丽钱旭华刘铖玉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职业

师慧丽 钱旭华 刘铖玉

“教材是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为教师、学生选编的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目、图片、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等”[1]。“教材形态”指的是教材作为一种教学中介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形态的表征形式。教材的外在形态即教材作为一种产品的存在方式,如数字教材、纸质教材;教材的内在形态则是其内容表征形式,如教材的内容、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它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教材形态变化引领并促进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变革,影响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教材建设应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要求教材编写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并再次提出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的目标。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开发新形态教材成为当前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

(一)新形态教材的内涵

关于新形态教材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过诸多探讨。美国学者吉亚·弗莱登博格和加里·W·马特金认为新形态教材是一种开放动态的连续体[2],见图1。它的一端,是一本物理形态的教材,被简单地数字化并放到网络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另一端,是由授课视频、教材文本、学习资源、考评环节等构成的一个超级开放课程的集合。从左到右,教材的动态性、交互性等逐渐加强。动态性、交互性特征越强,对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越高,遇到的障碍也越多。当双方力量均衡时,教材形态保持暂时稳定,暂时停留在A点附近;如果障碍被克服,新形态教材的特征会继续向右推进;如果障碍力量太大,会出现暂时向左倒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形态教材将在这两种力量的较量中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状态。

图1 开放教材连续体模型

国内学者对新形态教材概念的研究,经历了电子教材、一体化教材和全媒体数字教材三个阶段。早期认为的电子教材就是简单地将纸本教材以PDF等静态的格式放到网络上。随后出现了一体化教材,即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依托在线平台搭建课程资源,通过云端联结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构建起纸质教材、在线课程、混合式学习“三位一体”的一体化教材[3]。目前,有学者提出了由教材内容、阅读软件、电子阅读终端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全媒体数字教材[4]。

总之,关于新形态教材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未达成共识。随着数智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新形态教材的概念、特征及功能一定会发生新的变革,且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动态变化中。

(二)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

国内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概念的提出,源于国家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地位的确立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文件的推动。例如,“职教20条”就提出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借鉴西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经验,通过定性分析、演绎推理,基于政策文本,不少学者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提出,新形态教材是以职业能力清单为基础,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的一系列模块化学习任务的综合体[5]。也有学者认为,新形态教材是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用功能系统化的活页装订方式、基于行动导向与学习成果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构建融媒体的信息化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源于企业高于企业”六大基本特征的教材[6]。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呈现形式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在外在形态上,活页式教材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教材内容可随时更换、灵活组装、个性化装订等[7],主要指向教材的外部形态。工作手册式教材是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工作程序、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作为主要内容,以此形成教材的微观、中观体例结构,是一种基于职业岗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材结构和内容呈现形式[8],指向教材的“内部形态”。融媒体教材就是重构教材的内、外部形态,将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数字媒体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9]。

二、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主要特征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呈现许多异于传统纸质教材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内容载体的职业情境性、体例结构的应用性、知识和技能更新的及时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环境的可交互性等方面。

(一)载体的职业情境性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虽包括设计、编写、印刷、发行、管理、使用及质评多个维度,但教材内容的选择及组织是教材的核心[10]。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其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领域,技术技能的展开取决于工作世界的组织形式及劳动方式,技术展开和习得的过程是基于具体工作任务的“实体技术、规范技术和过程技术”综合运用的过程[11]。作为目标实现的载体,教材引导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是其必备的特征之一。因此,新形态教材的内容载体要突破传统的承载具有普遍意义的技术原理,按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编排的体例和框架,指向集实体技术、规范技术和过程技术为一体的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的职业情境,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工艺流程)为主线,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并经过整合、凝练使其具备完整的结构,以满足培养学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和技术技能。

(二)编写体例的工作过程性

教材的体例是学校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依据,学校学习场域内技术、技能形成的活动主要依赖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组织。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承载的是静态的概念、原理、程序性知识等,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由其引发的学习活动只能指向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技术原理等的理解和存储,难以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专业课程教材应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体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要求”,这明确了职业教育教材要探索创新编写体例,从传统的学科逻辑向工作过程逻辑转变的方向。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工作主体通过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协调运行的在时间维度上序列化的改造事物的活动[12]。项目或者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的有效载体,以项目或者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材单元模块,并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顺序加以组织。单元模块内的内容包括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描述、项目要求、学习目标和学习载体;职业活动、职业知识与技能、任务测评以及学习成果评价。单元内部内容的组成,应呈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特征,即基于项目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组织相应的不同形态的技术、技术知识及相关的支撑材料。

(三)知识与技能更新的及时性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以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13]。传统纸质教材时代,从编写、修订、印刷、出版发行到最后把教材发给学生,一般要1年以上的时间,且更新的内容和频率还会因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样的新编、修订模式和出版速度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世界对职业教育的需要。新形态教材的活页性、融媒体形态可以随时对电子文本进行修订,及时纳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并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学生,弥补了纸质教材内容滞后性的缺陷。在教材内容动态更新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维持教材结构的稳定性,做到对内容进行更新而不破坏教材的结构;同时,切忌新知识引入的随意性,以免造成教材信息量过大或与原有教材结构整合困难,致使教材知识冗余,进而影响教材功能发挥。

(四)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无论是在活页教材或者手册教材中嵌入二维码还是在数字教材中加入各种链接,融媒体新形态教材均能“为学生提供传统纸本教材以外立体化、多样化的延伸电子资源,弥补了纸质教材版面有限、传播模式单一的不足”[14]。新形态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使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有效支撑了行动导向的学习,促使职业能力的生成,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基于AR和VR技术搭建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场景,可以引领学生轻松游走于职业场景,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经历“真实”且安全的实操训练。同时,数字化又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每个学生的标配,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知识和技能更新过快的问题,新形态教材会链接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以开阔学生视野,但这就会造成学生不得不面对海量知识信息,使学生陷入选择困境。因此,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能力以及甄别、评价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将成为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五)学习环境的可交互性

与纸质教材文本相比,新形态教材编写体例呈现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征,并基于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以文字、图片、数字化媒体资源等形态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就为学生建构了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友好的、沉浸式的工作情境模拟和职业岗位活动体验,能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实现学习者与教材内容之间友好的人机交互和师生、生生间在线或离线的人际交互”[15]。这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以学生中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契合,能高效解决行动导向学习各环节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形成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当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智能化阶段以后,数字化教材将促使教师由现在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或指导者。诚然,融媒体新形态教材的交互性可以打破学生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单一信息流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极易造成“超级注意力”(hyper attention)渐强和“深度注意力”(deep attention)不断式微的现象。所谓“深度注意力是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单一目标之上,其间忽视外界刺激,偏好单一信息流动,在维持聚焦时间上表现出高度忍耐力。超级注意力的特点是焦点在多个任务间不停跳转,偏好多重信息流动,追求强刺激水平,对单调沉闷的忍耐性极低[16]。数字化环境中,学生逐渐习惯了超级注意力模式,遇到困难和问题,直接到网上求助,在交互式数字学习环境中快速求得答案,学生缺乏深度思考,致使深度理解的高阶学习难以发生。因此,避免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超级注意力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成为新形态教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实践审视

(一)教材定位偏离起点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无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且教材编写主体较多,涉及课程专家、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等。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过度强调职业的专业性,对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国家事权强调得不够,加之教材出版和选用对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的审查相对宽松,致使教材功利主义倾向显现,存在内容价值导向与知识教育融合不够、教材思想性不强的问题[17],不能支撑职业教育培养“完整人”的终极目标,即培养“集个体道德、技术技能、知识为一体,具备扎实通用技能功底和专业技能可迁移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逻辑起点。

(二)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应该具备思想性、职业性、时代性、前沿性和适应性。然而,职教领域的许多专业课教材仍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对某市20所中职学校商科类专业最常用的10本典型教材调查显示,10本教材中,有7本仍是学科教材,另外3本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坚持了“任务引领”,但任务抽象空泛,偏离了具体的职业场景,难以达到职业性的培养要求。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缺少与不同媒体的融合互补,低水平重复现象依然严重,时代感不强,达不到职业教育融媒体教材的要求。此外,教材体例尽管采用的是“项目模块化”,但实质上仍然是学科逻辑,难以达到坚持“工作过程系统化”编写教材的体例要求,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难以及时融入教材。

(三)开发团队水平不高

教材编写团队包含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这样的多元团队组织运行,需要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作保障。新形态教材开发需要进行校企座谈、教师顶岗实践调研、企业知识技能案例库构建、不同单位的交流协同等工作,以完成教材编写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梳理、教材体例设计、知识/能力/素养等内容选取,以及不同媒体形式的协同整合、分工协作编写、统稿修订及评价等阶段性任务[18]。然而,现实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形态教材开发,不少职业院校临时组建教材开发团队,不具备系统自运行的内生动力,团队水平不高、组织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质量。

四、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策略

(一)回归培养“完整人”的逻辑起点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的逻辑起点应追溯到“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规定了教材建设的根本方向[19],职业教育活页教材开发要以“立德”为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融入教材,增强党和国家对教材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培养职业能力”是“树人”的根本蕴涵,活页教材开发要把职业能力作为关键目标加以落实,即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要突破传统意义上培养“技术人”的框架,回归到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并遵从德才兼备的“完整人”的培养逻辑。

(二)完善教材开发团队的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的组织采取的是类似于项目式的矩阵结构。由于组织构成要素包括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课程专家、一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及出版社相关人员等多元主体,这样的组织结构虽然能集中各类优质资源,迅速开发出满足需求的教材,但也存在临时性、非正式性的缺陷,极易产生目标分歧、责权利不确定和个性冲突等风险,从而影响高水平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因此,在组建教材开发团队时,要确定团队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及运行机制,以确保组织运行的有效性,确保目标的实现。可以实行定期例会制度,确保参与主体目标的一致性;明确并细分组内人员的责权利,确保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信息关联系统,确保信息共享;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践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编写体例

模块化是将一个复杂、混沌的事物进行“块化”处理的过程[20],具有不可划分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灵活性等特点。模块化的思想与职业教育活页教材所要求的“内容组织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选取的动态更新性”高度契合。职业教育活页教材应采取模块化的单元设计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编写体例,即以有序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材的章单元。采用模块来划分职业教育教材的“章”,旨在保证新形态教材最小构成单元本质上的独立性,以确保单元的动态更新不会影响教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采用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章单元的载体,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要经历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过程来组织教材内容,旨在保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突出职业教育教学行动逻辑的特征,引导学习者逐步获得职业行动能力的自我构建,逐渐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导入学习情境化模块单元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而职业行动能力只有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有效生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并作为新形态教材单元内容的导入点,是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另一个重要任务。这里的学习情境是指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或者项目任务)的教学论简化,形成的教学情境任务或者教学项目。学习情境的开发应遵从以下逻辑:一是遴选承载了教学主题内容的典型工作任务;二是以教学主题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或者真实项目,梳理出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工作对象、内容、工具、方法等要素;三是把梳理出的要素重构为篇幅适当、具有客观和可视性的完整任务或者事件,形成学习情境;最后基于学习情境设计由封闭到开放、由简单到复杂的支架式的问题或者任务。采用学习情境作为模块单元的导入,能够使学习者在模块单元学习伊始,就沉浸在真实或者高度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中,经历与工作过程高度一致的行动导向学习,以确保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职业性功能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新形态教材职业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职业写作
新形态西装
我爱的职业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