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04-13毛甜于炯穆欣洁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实践能力研究生

毛甜 于炯 穆欣洁

[摘要]从研究生实践育人的内涵出发,有助于强化研究生培养管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填补传统教学短板。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现实困境,指明完善研究生实践育人路径,如优化并完善长效機制、评价机制、教育平台建设、范式创新、协同育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实践育人;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55

实践出真知,创新源自实践,任何科学研究都需依托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发挥服务社会的功效。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应用人才和实践人才,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拔尖人才,不断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就业胜任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研究生实践育人的内涵

(一)有助于强化研究生培养管理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有良好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注重个人能力在校内外平台多样发展、全面锻炼,结合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充分利用好研究生阶段各项资源,通过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淡化“体验式”成分,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多动手、多用心、多实践、多思考、多创造,打造成综合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育人要关注学生的实践素质培养。实践素质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品质。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践育人应坚持德育为先;同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感,还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有助于填补传统教学短板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象牙塔里做研究”是片面的。研究生实践育人强调的是问题导向和能力培养,它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过程,既包括学校内的实践教育,也包括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自主实践。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社会服务、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实践,从而拓宽视野、锻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使育人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打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发挥实践教学的新颖力、吸引力、实用力。

二、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现实困境

(一)研究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从教育机制看,与本科生相比,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缺少第二课堂的学时认证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广,部分学生对社团活动、评优评先、学生干部等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虽然在培养方案中有明确要求,但是因实践方式不同,实践效果千差万别,一些高校对自主实习的研究生管理过于宽松,育人、育德、育才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联动不够充分。

从架构上看,研究生实践育人缺乏长期性、持续性的实践活动设计,实践育人的目标过于宽泛,缺少专业针对性,学生一方面渴望能得到较好的实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会抱怨实习实践活动与理想中的不一样。

(二)研究生实践育人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研究生实践育人评价机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部分高校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指标,“破五唯”力度不足,仍然偏重于某一方面的评价,如学术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部分高校评价方法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和印象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育人成果;这种评价方法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成长情况。部分高校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及时,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式。

(三)研究生实践育人教育平台有待优化

研究生实践育人教育平台从建设投入至发展壮大需不断优化和完善。从实践平台的搭建、权责利的划分、实践关键点的把控、实践指导跟踪服务等实践活动一系列制度性保障措施,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部分高校对于研究生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育人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目标设定模糊的问题,而且实践活动的形式陈旧又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性;一些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的教师队伍薄弱,在实践过程中缺少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实践育人后备保障体系不完善,对研究生各项能力大赛的奖励机制不健全,有时因经费不足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四)研究生实践育人范式创新不足

范式创新是一种以改变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技术。研究生实践育人除了强调实践能力外,对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部分高校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育人实行一体化管理,按专业进行划分,实践活动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同质化显著,但因研究生具有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心智更加成熟、经历更加丰富、对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等自身特点,实际与本科生存在显著差异。部分高校研究生实践活动过分依赖于校外资源,实践过程缺少规范性的指导,实践时间多集中在暑假或者寒假,制定的实践目标过于宽泛,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

(五)研究生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模式有待完善

研究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正确树立实践的价值取向、不断丰富研究生的“实践智慧”将更有利于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但现有的研究生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协同效用,协同责任划分不明确,需进一步构建“家庭-学校-导师-用人单位-社会”完整的协同育人模式;另外,研究生实践育人的资源共享平台、校企联合实践平台的建设有待完善。

三、研究生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研究生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研究生实践育人理念是科学的、合理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充分了解研究生实践育人的丰富内涵,不断完善研究生實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本,保持实践育人的科学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将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树立正确的实践意识,从思想观念上重视实践,珍视教学实践机会,选取针对性强、服务性好的实习实践基地,选优配强实践导师全程追踪指导学生实践实习活动。三是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如研究生院,可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实践办公室,安排专人管理研究生实践育人活动。

(二)完善研究生实践育人的评价机制

研究生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问题导向和能力培养,科学的评价机制对育人实效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研究生实践育人评价机制采用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指标,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二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按专业进行精细化规范,同时要兼顾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能力的测评,科学合理设定考核评价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育人效果。三是建立完善的实践育人奖励机制,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支持和鼓励,在评优评先、党员发展、各类奖助学金评选时应给予认可。四是加强实践育人过程评价管理,设置中期检验环节,多做调查研究,引入多种评价方法。

(三)优化研究生实践育人平台

研究生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将专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学科竞赛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等多项内容纳入统筹,着力打造集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一体的培养模式。思政教育的效果重在实践行动的转化落地,加强各级各类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强化品牌特色、拓展影响辐射,把基地建设成为实践育人的坚强阵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育人平台建设,重视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钻研和挖掘实践育人内涵,加大宣传教育,推动多元主体互助合作,实现协同联动。

(四)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的范式创新

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的范式创新,需要科学做好研究生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明确研究生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分梯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实践育人贯彻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将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各类大赛等积极融合贯通,及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大实践导师的选聘和培训,加强研究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加强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交流合作,对创新思维、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等领域作重点支持,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习到新的技术、新的突破、新的发展,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打开研究生的实践视野。

(五)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研究生是实践育人活动的主体,要尊重研究生个体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协同育人重在实践育人的实效,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导师-用人单位-社会”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的实践目标、实践设计、实践规范、实践行动、实践评价等,应在学校教育管理的范畴内把握,可以依靠企业却不能依赖企业;坚持问题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核心,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为高质量就业夯实能力基础;推进实现研究生实践育人资源共享,发挥协同育人功效,促进各实践环节有序衔接。

(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生实践育人活动应贯穿于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加深研究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在具有良好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自己的见解,增强实习岗位与未来的就业岗位相关性,将实习单位优先作为未来的择业单位。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缩短职场适应期,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建立高校实践育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建立专业实践咨询服务平台,开设相关讲座及活动,丰富实践育人活动内容。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将实习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大赛、创客空间、创业孵化等有机结合,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四、结语

研究生实践育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新时代优秀研究生人才的有效路径,对于驱动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站位高校层面进行研究,通过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育人平台优化、实践育人范式创新、推进协同育人、加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若干举措,能够帮助研究生人才实现所学理论知识的现实转化,从而更好地积累实践学习成果,为社会进步及后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俊云,富海鹰,王骑.多元融合的科研育人新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土木类研究生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13):79-82.

[2]魏伟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3:115-117

[3]李秀.新时代研究生实践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10-12.

[4]庞瑀锡.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文存阅刊,2020(46):115-116.

本文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项目名称: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以新疆为例(项目编号:2020MSB3)

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项目名称:研究生实践育人研究——以新疆大学为例(项目编号:XJDX2021YJG15)

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项目名称:新疆研究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rs-jy2022001)

毛甜(1985.8-),女,汉族,新疆博湖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教育管理;

于炯(1964.9-),男,汉族,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网络安全;

穆欣洁(1999.3-),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维语。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实践能力研究生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