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化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构建与实施探究

2024-04-13林隆雨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形势与政策教学探索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具有动态性、独立性、时政性等特点,教学内容实时更新、需要常讲常新,但在教学实践中时常面临授课方式“宣讲化”、教学时间“有限化”、师资队伍“杂牌化”等困局。结合本课程的现实需要与课程特点,应构建科学有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化模块化教学资源库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施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促进高质量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5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与其他思政课有所不同,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因此教学方案的实施应该更具灵活性。模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转为从课程内容切入,对知识点进行分解、简化,形成形式规范、易于实施的教学模块,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每一个专题的掌握和理解。为增强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感召力、亲和力,需要结合课程特点,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力量和资源,在实践中探索以“模块化”为创新点,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形势与政策”课与模块化教学

对模块化的研究和使用在计算机领域已十分广泛和深入。就其本质而言,模块是系统中最小的组成部分,可以是标准化的零部件,也可以是独立单元中的最小组成部分;且每一个模块都能独立实现一定功能,相互之间还能按照要求灵活组合搭配、相互替换,组成具备各种属性和功能的系统。

模块化教学是指教育者以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遵循、以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为抓手、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若干个逻辑联系紧密且各自独立的系列专题,并运用到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以及课程特点,将模块化引入到教学中,目的在于对本课程的内容做出分解、简化知识点,让学生对国家政策方针、重大事件以及国际变化有更为直观的认知。“形势与政策”课之所以能够进行模块化分解,是因为本课程各个模块之间具有极强的独立性,每学期固定化的四个专题包括:党的基本理论、重大时事和纪念活动、国内形势与政策以及国际形势与外交方略,其中每一个专题都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可以完全脱离其他专题,成为具有独自存在意义的个体。

二、“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模块化教学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进而促进其模块化的形成。一是模块化教学让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每个模塊是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根据教学安排模块之间可以通过整体组合,让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灵活性,从而实现教学进度在必要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二是模块化教学使教学组织更加自由、有效,“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多专业、多领域、不具有学科的界限,每学期课堂授课的专题与课下自主学习的专题,结合授课学生所学专业,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模块,并在选择中获取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而教师则通过教学任务的发布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系统性、整体性

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门课程的内在特征,只有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课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者心中有数、教有所依,受教育者学有所得的效果。“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性的内容,而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设置不局限与专业限制的专题,其内容覆盖面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生态等多个领域,每个专题自成体系。相较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衔接上逻辑性弱、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容易导致该课程出现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动态化。

鉴于“形势与政策”课同时兼具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双重属性,采用模块化教学能够直面问题的本质,解决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矛盾性,促成两者的统一。一是需要教师根据文件要求充分的备课,围绕着主线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料,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二是根据已有的逻辑主线,一方面对每个学期动态变化的各个模块划分出清晰的边界;另一方面通过主线将各个模块紧密连接起来,由个体串联成整体。通过对本课程稳定性与变动性的辩证把握,既能够避免知识点的重复讲解,又能让学生更为清晰地从整体上掌握知识,进而加深对各个教学模块的深入理解。

(三)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发挥“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专业特长

当前大多数高校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并不拘泥于思政课专任教师,还包括校领导、辅导员、行政人员,甚至还会邀请校外相关领域、行业的专家和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等共同授课。这样的师资组成所呈现出的专业背景涉及领域宽、覆盖面广,在模块化授课过程中既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又能让“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真实、有趣。

“形势与政策”课程分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计,有些模块设计是相对稳定的理论模块,可以由思政课的专任教师讲授;但涉及到一些相对比较灵活的模块,如突发性事件、行业领域的热点事件、国际重大事件等,即可借助“外部力量”:首先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典型人物,与学生面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社会、现实;其次可以邀请学校领导、党政机关的行政人员等,借助他们更为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较为客观准确的将变化发展的时事政治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生;最后还可以邀请高校辅导员,他们能够更加精准的感受、捕捉学生的变化与需求,涉及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的教学模块。

通过模块化设计,既能够合理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又能充分调动教师不同专业背景的优势资源,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相互配合,让“形势与政策”课不再流于形式,从学生心中的“水课”华丽蜕变成引人入胜的“好课”。

三、“形势与政策”课中模块化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一)准确把握模块化教学的政治性与灵活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政治性、理论性,而授课教师不是思政课专任教师,还脑阔辅导员、行政人员、甚至还有各领域工作一线的典型人物等,涉及到的专业背景也是各有千秋。

在进行模块划分的时候,需要从整个教学系统出发,做出整体性考量,将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划分在一起,属于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块,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如关于党的建设、国家统一的理论、外交思想等,这部分主要由思政专任教师、政治敏感性较强的各级领导、中共党员等承担教学任务,以确保授课中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准确把握政治方向。

一些突发性的、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划分在一起,属于变动的模块,教会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形成自己的事实认知、知识逻辑、价值构成。如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局部性冲突等,主要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其他教学人员完成,可以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更深入的对该模块知识点做出正确的认知。

当然,一堂精彩的“形势与政策”课并不一定是由一位教师独自完成,也可以是几位拥有不同专业和实践背景的教学人员共同完成,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邀请一线工作人员现身说法。这样的课堂可以是现场教学,也可以是现场连线,甚至是以录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准确把握学生需求,构建高效课堂

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展开,而以模块化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教学改革,就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有滋有味”的“思想产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模块化的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课程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就要在划分模块的同时组建与不同专业相对应的案例库,这样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菜单”。如此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有滋有味”。

其次,模块化的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交流。00大学生后,他们开放自信、视野宽广、好学上进,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思潮涌入所带来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关键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在讲授“经济发展”这一模块时,要結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三)丰富模块化教学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互联网+”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冲击下不断迎来新挑战,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要融入家国情怀、塑造意识形态、培养核心价值观等。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唯有改变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以缓解教与学之间的“供需矛盾”。

首先,需要继续完善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基本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理论性、政治性较强的模块,需要以这些基本的教学法为基础,但要讲活、讲透,因为仅靠课堂讲授还不能够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供需平衡”。网络既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就要推动新媒体技术深入融合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让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充实本课程的案例资源库。

其次,还需要辅之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根据授课教师专业背景的不同组建拍摄团队,拍摄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知识点的时长控制在5-15分钟并上传至教学平台,一是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这种以微课、慕课等进行教学的方式内容精简、形式新颖便于学生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模块教学的需要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课下自己寻找资料并找出答案,锻炼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模块化教学就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实现教学内容固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既紧扣现实需要、又突出问题导向,既彰显学理性、又增强亲和力,进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关连芳.模块式专题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36):230-231.

[2]刘延舟.“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理念与策略探究[J].文教艺术,2023(5):148-150.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苏剑,张兆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78-80+72.

2021年度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研究(项目编号:JSZS21037)

林隆雨(1984.11-),男,汉族,福建尤溪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形势与政策教学探索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