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解读

2024-04-13沈婷婷周琳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时代

沈婷婷 周琳

[摘要]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刻的理论观点,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思想进一步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将人民群众置于党的工作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唯物史观;实践导向

[中图分类号]A81;B0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29

引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解读其人民立场。习近平提出并倡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时代新背景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新理论产生并且一定能够产生新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新思想产生并且一定能够产生新思想的时代,习近平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相关论述就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顺势而生的。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地区冲突事件频发,动荡不断,许多西方国家的发展速度放缓。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治理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加速推进时期,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全球性、时代性、革命性的变化发生在国际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这些变化也成为推动百年大变局进一步演变的催化剂。中国也由遵从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的被动适应向制定、倡导新的国际秩序、规则转变。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决定了我们党在为人民服务时相应的改变的具体方式,更好的适应新的世情。

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迎来了新篇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明显改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虽然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和环境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红利并没有完全惠及全体人民,存在着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除经济领域外,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生态领域等都不同程度的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并非制度性或根本性的,因此我们有能力逐步解决它们。在当前的国情下,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和期待,奋力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是执政时间最长的在任执政党。进入21世纪后,党情相较于以前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各类问题和挑战:政治考验,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政治风险。内部方面,党内存在着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动摇和背离,甚至出现一些腐败现象。外部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也给党的执政地位带来了考验;经济考验,即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质量效益。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也给党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来了困难;文化考验,即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考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还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生态考验,即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需要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党情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党必须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和原因,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读人民主体地位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时,提到“彻底地坚决地依靠群众”是苏维埃政权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绝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把人民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无私无我地服务和奉献于人民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怀和境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强调人民的向往和利益是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史观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创造性作用,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所决定的。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少数“精英”或“英雄”的意志所决定的,也不是某种虚幻神秘的“精神实体”自我运动的产物,相反,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物质生产实践、改造社会的具体行动所推动的。这一观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相契合,都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改造的具体行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些具体行动是他们与世界直接接触和互动的方式,通过实践,人们不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三、人民主体地位重要思想的实践导向性

新时代呼唤并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并引领新时代。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和历史主体地位。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胜利。中国成功实现了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这场胜利的取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坚强领导的结果,其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具体行动,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贫困人口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内涵中,以群众为主体的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理念的升级,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发展新阶段人民对发展质量的新要求。五大新发展理念旨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的科学性: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之间、各个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要通过绿色发展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通过开放来促进国内外市场的互通互联,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目标,通过共享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制定工作标准和思路时,必须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实惠为基础。在党的建设方面,坚决反对腐败现象,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被滥用或以权谋私,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法治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四、结语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推动的,而不是由个别英雄或领导者的意志所决定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共享更多的机会、成果和福祉,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5.

[5]習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

[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0.

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项目名称: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研究(项目编号:GD20XXY11)

沈婷婷(1999.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周琳(1979.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群众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