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从一个“行”到两个“行”
2024-04-13夏华娇陶红根李天新
夏华娇 陶红根 李天新
[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个“行”,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两个“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创新理论的自信心达到一个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是科学而理性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有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自信;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这三句话后面又递进了一句,也就是:“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是两个“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新论断。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的历史自觉与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是自信的党,中华民族是自信的民族,中国共产党坚定理论自信,坚信自己的创新理论。理论自信在“四个自信”中起着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党的理论自信最终要落实在推动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上。
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历史逻辑
理论自信,是对自己所信仰理论的积极认同、坚定信奉和执着追求,是党对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自觉信仰和坚定信念。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共产党人保持政治先进性廉洁性的最根本保证。高度重视党的科学发展,坚持用科学思想引导全党、以科学思想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传统和巨大优越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从未缺乏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未缺乏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源自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
(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源自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与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主要是以情感人,理论是以理服人,情感和理性结合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提高理论自信。理论是文化的结晶,文化的底蕴决定理论自信的强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动力,给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带来了内源性力量。坚强的理论自信本质是建立在五千余年文明传统基础上的文明自信。
之前,我们都是提到第一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强力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渊博精深、光辉灿烂,延绵五千多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自信的基础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宝库,为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源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
一百年前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经济萧条、饥荒成灾、吃不饱、穿不暖,甚至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我国人民开展了国内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无数的战争、战斗、起义和流血牺牲,才得以翻身解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坚定底气,彰显了“四个自信”的磅礴伟力。对于这一百年的伟大成就,2021年11月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了全面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从2005年起,中国经济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于2010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持续稳定两大奇迹。同时,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中国共产党在世纪历史中累积的重要历史经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根本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实现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天生的。从理论维度探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及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引导着我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成果。
(一)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引导人们改造客体世界和主体世界最锐利的思维武器,指导着我国改革、发展和改造工作取得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自1840年诞生以来越发闪耀出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十月革命一声枪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牢牢扎根,并开花、结果,指导着我国的经济、革命、建设。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苦难深重到独立解放,从闭关锁国到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从落后挨打到强起来以及拥有国际话语主动权。因此,马克思主义行。首先,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不是为少数人或资本家服务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再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实践的理论,它强调理论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解释世界,要以暴力方式推翻不合理的旧有体制、旧世界。最后,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没有过时,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中的每一个词句都要奉为教条,不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必须为他们死后一百年甚至几百年后所发生的事情负责。马克思、恩格斯是革命导师,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他们是预言家,但他们不是“神”,能预料人类所有发生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终结真理,而只是开启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成立之初,走了些弯路,犯了些错误,脱离了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险些葬送中国革命。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全党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用中国人听得懂、能明白、易接受的话语来阐述。
毛泽东思想使我国改革与发展获得了成果,使我国由旧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義社会,解决了中国人站起来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解决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问题。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将指导着我国经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是被历史证明的事实,也是被事实证明的历史。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东亚病夫”、落后挨打、任人践踏,变成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
三、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实践逻辑
一定要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转变为万众一心推进完成“两个一百年”总体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动力。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思想一经民众了解,就会成为物质力量。”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改造世界。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是为了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为了更好地把新的实践上升为理论,用新的实践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一)坚持真理、自信自立,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千挑万选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只是一个普通组织,是当时200多个组织中的一个,并不起眼。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逐步地壮大,从创建初期的五十余名共产党员发展壮大到现在有九千八百多万名共产党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东方国家。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坚定信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自信心,中华民族是自信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真理、加强学习、自信自立、自立自强,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志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进。
(二)固本培元、推陈出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在理论自信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坚定的理论自信的核心,是建立在五千余年历史文化根基上的历史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思想有机地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积淀形成的,是我们的“根”和“魂”,不能丢弃,必须传承弘扬、继承发展。
1.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原则和基本方针。关于中华文化,既不要简单复古,更不要盲目排外,要扬弃创新、继承发展,将既保持优良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传递出去、传承下去。
2.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教育。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国学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与精髓。《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史记》《周易》《楚辞》《左传》《尚书》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动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感状况,也包含着做人做事治学的深刻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3.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国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非常多,各个省市都有。像北京的故宫与长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上海的城隍庙、西藏的布达拉宫等,以及南昌的八一起义馆、小平小道等等,数不胜数。这些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都有着丰厚的文化价值,是人们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同时也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宣传,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加强研究、挖掘。对于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要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扬斗争精神,栉风沐雨、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团结奋斗,带领“中国号”巍巍巨轮乘风启航,行稳致远。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就像毛泽东所讲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在新时代,正是由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我们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力打退了美国对我们的制压,有效应对和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使禽流感防治事业获得巨大的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强调“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底气。”因此,要为人民多做实事、好事,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解答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儿,比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老龄化问题等。真心实意服务人民,多为人民排忧解难,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研究、造福人民,是对党忠诚的生动体现。
(四)勇于实践、守正创新,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重要论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创新理论更加坚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越来越坚定,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以指导中国新的实践,使中国永远不偏离方向,大踏步向前发展,屹立于世界东方。同时,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守正创新,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以新时代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强大保障。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有着坚实的根基和深厚的土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让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特色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大胆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奔赴一个又一個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慎明.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N].人民日报,2020-07-14.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3]王成国.马克思主义“行”在哪?[N].学习时报,2021-05-10.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南昌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依托小平小道,在我区设立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3ZZ15)
夏华娇(1976.1-),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陶红根(1968.3-),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李天新(1987.8-),男,汉族,甘肃镇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