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与协同
2024-04-13佟雪娜郝珊
佟雪娜 郝珊
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 年4 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互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下,我国数字化市场正处于更改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和优化发展结构的关键攻关期,数字传播是新发展格局下全球数字化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分支。数字音乐作为我国发展外向型数字文化产业的关键传播载体,在新发展阶段将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前沿实践阵地。数字音乐传播正是通过新发展格局中数字媒介与社会间的资源共融,令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内容生产环节往外延伸,逐步拓展到营销与交易环节,与中下游的服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形成受众联结,且以包容性极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数字音乐传播道义制高点的关键内涵和构建传播秩序顶层设计的维度标准,将数字音乐传播成为集参与性、社交性和共享性于一体的视听传播载体。当下,若从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挖掘数字音乐传播的动态发展态势和实践路径,不仅可以持续推动其在创产模式和服务模式层面的革新,也可以为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主体和环节提供前瞻性发展建议。
一、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在媒介社会革新发展的新纪元中,数字音乐传播在本质行为上具有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多元属性,即数字音乐是一种通过媒介社会的信息分发技术交易数字音乐内容、数字音乐产品和数字音乐服务的传播活动。数字音乐基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背景,应把立足点放在提升音乐作品和音乐服务的质量上,要在音乐供给关系和供给需求上下功夫。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对数字音乐的概念进行梳理与总结(如图1):1.音乐内容数字化。音乐内容数字化是指音乐内容以数据形式进行创产、分发和营销,反哺到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的音乐内容生产、音乐服务提供和音乐产品创造层面等,将数字音乐的分工从传统音乐时代延伸至数字音乐时代。此层面包含音乐数据要素、音乐数字内容和音乐数字基础服务。2.订阅服务数字化。音乐订阅服务是指在数字音乐平台中各个社交环节与媒介技术互相渗透所带来的数字音乐内容交付、数字音乐单曲订购、数字音乐专辑订购、数字音乐包月服务等,从而给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的服务提供商带来更多生产和交易成本。此层面包含数字结算、数字交付和数字订购等核心节点。也就是说,数字音乐在全面贯彻新发展格局理念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数字产业的政策驱动下,不断深挖与强化数字音乐内容和数字音乐服务在生产、分销、销售、订购和交付环节的韧性,明确数字音乐传播是以数字音乐为核心的发展优势①, 形成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音乐的实际特征:
其一,数字音乐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依托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价值活动的共享性和融媒时代台网融合的交互性,数字音乐可以通过媒介推广吸纳庞大的音乐订阅者,导致数字音乐平台开始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捕捉,平台内形成“一对一”的音乐推荐模式。自进入21 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的部分学者开始开发和强调“何为平台”,平台作为“双边市场”或“多边市场”其具备的中介流效应如何令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的服务提供商在音乐内容信息爆棚、服务交杂的媒介共享语境中凭借其在传统时期标准化的音乐内容、音乐服务(产品)获得利润?②基于此,平台开始充当与市场发展频率一致的信息交换器,将以免费为中心的市场机制转型为收费市场,通过革新带来的差异化影响挖掘终端用户的潜在个性化需求和购买机制。换言之,基于数字音乐平台的大众化平台效应和流量化的音乐内容分销情况,按照终端用户(订阅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数字音乐平台的定制化音乐内容、音乐服务(产品)将成为增强我国数字音乐竞争力的核心。
其二,数字音乐以平台服务体系为支撑。回首近二十年, 全球范围内出现众多基于数字音乐内容、数字音乐数据和数字音乐服务(产品)的流媒体音乐平台,成为推动数字音乐蓬勃发展和快速扩张的重要支柱。在我国,数字音乐平台通过连接双边终端用户创造经济价值,通过社交服务增加平台用户基础和独家平台效应,实现以平台为中心的规模经济,重要的是,分别强调如何在不同的平台中进行营销协调,实现平台的独家竞争优势。目前,以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为首的流媒体音乐平台均借助音乐社交服务体系令各自平台“走出去”,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来自终端用户的收听流量,提高平台单曲(专辑)收听率;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平台在业务体系建设和音乐资源整合的作用,打破平台之间的交流和交易壁垒。我们若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探究音乐平台和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平台即市场,平台服务即市场服务,平台的数字收益功能应稳固市场良性循环的中介效应,突出数字音乐服务体系的平衡价值与平衡能力,即通过数字音乐平台架构整个数字音乐服务体系,令平台方可以通过市场的中介效应从额外的附加价值中获利。
其三, 数字音乐以跨界融合的数字生态为方向。从技术视角而言,数字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双边市场, 主要关注用户间的協调、合作和交易关系,也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帮助平台进行模块化、自动化生产的技术系统,主要强调如何以技术赋能平台垄断优势。基于此,数字音乐可以形成两大数字生态发展方向:1.“数字服务+音乐平台+ 商业跨界+ 营销平台”, 此方向以数字服务为支撑,推动音乐数字化服务与商业营销的跨界融合;2“. 供应链 + 创作 + 生产 + 分发”, 此方向以供应链为基础,使供应链和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实现全链条的供需精准匹配,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维度中带动整个数字音乐横纵发展。况且,数字生态系统具有修复数字音乐平台中大量终端用户参与数字音乐平台的分享交互、社交互动等大幅度参与行为的能力,数字生态系统避免因数据卡顿造成用户的不理想化使用效果,在数字音乐平台和用户的交互行为中增加了数字技术的数据均质性和分布性,使平台原本技术架构服从新型功能规则。③
二、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音乐传播的变革态势
新发展格局强化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上中下游间的联系与合作,音乐内容生产和分发营销变得更加有序、高效和广泛,逐步形成更频繁、更灵活的协同、共享和分工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数字音乐传播分为本初定义和扩延定义两方面:本初定义为数字音乐是利用媒介社会中的数字技术生产数字音乐内容、服务(产品)的数字音乐活动; 扩延定义为数字音乐是在生产、交易音乐内容或订购音乐服务(产品)环节,通过数字技术和基于媒介生态产生社会价值的数字音乐活动,我国数字音乐传播不断萌生出新发展态势。
(一)数字音乐内容的生产主体关系发生转变,革新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和收益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的改革和转型是时代所为。回顾传统时期,音乐生产者一般通过口述、笔纸记录、音乐采风等渠道进行创作,基本上所有的创作者都需要进行一定的音乐理论训练且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基础,所以早些时期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历史色彩和人文色彩。进入21 世纪,数字音乐(电子音乐)的出现不同于传统时期的创作,相关内容生产者开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或软件制作和生产音乐,即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建立各种音乐数据库,利用音乐数据进行作品整合,进行格式化的内容创作和生产。如今,能够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或推荐算法模型实现从音乐数据到音乐内容全部自动化生成的跨越和提升,因此,当下的音乐创作被称为“音乐技术活”。
也就是说,数字音乐生产的主体逐渐从“以人为中心”向“技术引导”迁移,数字音乐在数字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以平台为中心的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技术与技术、用户与用户以及内容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的共生现象。音乐内容产出设备的升级也意味着生产者角色的变革,实现了由“一对一”到“N 对一”的主体性革新。④换言之,媒介技术的持有者在新型生产关系中改变了音乐输入与输出的形式,在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掌握了相对发展优势,造成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在价值开拓和收益分配层面的流变———数字音乐生产的规模扩大加速内容产出趋于自动化和模块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字音乐内容在产业价值链中变得更为分散和更易交易,令数字音乐的服务主要集中于作品发布前的预热阶段和发布后的营销阶段⑤。为了顺应这一改革趋势,数字音乐市场中的公司开始逐渐向价值链两端进行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拓展延伸,以生产环节所需储备的音乐要素、音乐数据为基础,在公司内部开发音乐生产前后端的数字化音乐生产模式,在保证公司内容生产向数字化、平台化、格式化转型的同时,打开向外输出音乐推销服务。
(二)推荐算法深化音乐传播交互行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新发展格局下的智媒社会其音乐分发主要依靠于数据推荐算法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泛众化需求。推荐算法是一种基于可视化数据处理与动态化数据推导的复合模型,存在于信息技术、数字内容、媒介平台等交叉范畴的研究逻辑中。从本质上来看,推荐系统在数字音乐平台中是一种双边匹配选择系统,让数字音乐展现在对此音乐内容感兴趣的用户眼前;亦是信息过滤系统,帮助内容消费者发现并找到对自己有帮助或有实际价值的音乐内容。数字音乐平台订阅收入和付费用户数的大幅提升受益于平台内部的推荐算法模型,可以准确厘清贴合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商业模式,以模型为支撑持续引导和挖掘我国终端用户的强大音乐内容消费和音乐社交需求,主导音乐内容的推荐效果和音乐价值导向。
若从技术角度出发,针对个性化的数字音乐推荐其系统主要由三种核心算法构成:1.以音乐内容为核心的推荐算法。此算法由音乐内容分析器、音乐内容过滤器和兴趣内容配置器构成,其目的是为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且兴趣相似度高的音乐内容,其优点是不依赖于其他用户的个人数据,直接建立在用户本身的兴趣匹配度上。而相应的缺点,若用户是第一次使用那么平台就没有用户个人的听歌(爱好)数据,则系统在平台内不会主动推荐用户感兴趣的音乐内容(服务)。同理,推荐算法对用户个人数据把握得越精准,用户本能接收到的新鲜内容反而会减少,趋向以同质化的音乐内容分享给用户本身。但是,此算法的价值取向主要以迎合用户音乐喜好、取悦用户音乐感受为主。2.以协同过滤为核心的推荐算法。前文提及,数字生态具有分类功能,可以将有相同音乐爱好的终端用户纳入系统内同一个音乐小组,向终端用户推荐小组中其他终端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服务)但未被发现收听(使用)过的音乐内容(服务)。此推荐算法的原理同上述所说,即我们常说的“人以群分”。该算法以传播群组为中心,能够准确挖掘和反映终端用户小组的群体音乐内容(服务)偏好,并且将其余过滤出的音乐内容(服务)进行尾部传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尾效应”带来的推荐优势。3.以音乐市场流行度为核心的推荐算法。虽然以上两种推荐算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在数字音乐内容(服务)的传播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但根据市场流行的流变性,二者不能完全解决数字音乐传播的个性化推荐问题。算法核心主要将在单位时间内的音乐瞬间点击率作为核心推荐依据, 对应我国数字音乐市场的时事热点,旨在满足用户某一时刻的音乐热点需求。⑥
实际上, 推荐算法和数字音乐相融合形成的智能化传播模式打通了算法分发和音乐分发的交叉传播壁垒,对我国数字音乐传播在内容创产、内容营销和内容受众层面形成革新与渗透。媒介技术的升级使用户从音乐内容匮乏阶段过渡到音乐内容过载阶段, 數字音乐推荐算法模型愈发精准且精致,促使音乐内容推送得以和用户音乐爱好和音乐场景等进行定向匹配,逐步削弱数字音乐平台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体“把关人”权力,令数字音乐传播“媒体”—“受众”的线性关系转换为由“媒体”—“算法”—“用户”的非线性三者互动关系,使社交链条中的每一位终端用户都能基于自己的独家需求成为数字音乐的创造者、发现者和传播者。
三、新发展格局下数字音乐传播的实践路径前瞻
“十四五” 纲要中提出各个数字产业要发挥其数字优势,虽处在不同产业领域,但在产业融合渗透的趋势下要不断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互补性,挖掘各个领域的内部优势,以此带动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共通共融发展。数字音乐传播作为核心,是带动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传出去”的关键。虽然当今的数字音乐产业不是单纯只停留于“数字音乐”“产业”层面,而涉及经济、技术、文化及法律等产业体系的融合,数字音乐传播处于产业内部中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协同统一。
首先, 协同驱动数字音乐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在新发展格局的“赛博空间”中,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反哺或渗透强大的叠加效应,不论是价值流变还是平台交互,数字音乐传播活动都需要从个体向社会群体进行转变,即在聚合中寻找数字音乐的市场确定性,从而凝聚人心向数字化转型。⑦具体来说,数字音乐通过数字音乐平台要扩大与媒介技术、知识产权、科研机构等双向合作,以此推动媒介技术创新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升级,并且,应与上述合作方建立数字音乐市场供需对接的交流平台, 有效发挥双方的整合营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和产业联动功能。笔者认为,平台在新发展格局下依旧是稳固促进数字音乐市场要素充分对接、打通数字音乐信息阻碍的关键途径。
其次, 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要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面向产业链中的传统主体(环节)提供音乐数据信息、音乐数字服务,带动其与数字音乐企业共同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媒介化的资源系统和用户的跟踪服务系统,发展数字音乐远程数据服务和音乐内容(服务)提供功能。
最后, 加強数字音乐创新要素有序流通。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支撑数字音乐发展的要素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依靠创新来实现数字音乐的内涵型增长。⑧分别来说,应在人才方面提供更加便捷开放的保障体系,吸引更多的人才“走进来”,构建“落地即处理”的外籍人才工作服务网络, 加快我国现有人才与国外人才的社区建设,形成双方互补共同促进数字音乐“传出去”和“走进来”。同时,需不断夯实我国数字音乐的良好法治环境。版权保护是维稳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前进发展和数字音乐传播活动流畅发展的关键,我国应继续完善更加优质的版权环境,尤其是在智媒时代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的当下,在政策层面应在已有的法律条款上,加快明确相关技术化生产出的音乐其版权保护的定义与分类,积极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中下游明晰侵权的类型及认定标准、侵权后的赔偿规定等关键问题,尽快落实出台新发展格局下保护音乐创作者等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款,以此保证我国音乐内容的高质量输出。
结语
数字音乐传播的革新与协同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结构高标准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态势。媒介技术给数字音乐传播带来了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的协同, 数字音乐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由浅及深的革新过程。当前,根据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数字化特征, 分析中国数字音乐的概念和特征、剖析数字音乐的变革态势和提出数字音乐未来发展的实践路径,可看出我国数字音乐发展前景无比广阔。因此,我们应紧握新发展格局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令数字生态系统、数字媒介技术深度融入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中,进而提升我国数字音乐在国际数字音乐市场的可行性、竞争性与适配性。
佟雪娜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珊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萌)
深圳交响乐团首次英国巡演圆满收官
[本刊讯]! 3 月11 日至22 日,深圳交响乐团先后抵达英格兰伯明翰、伦敦、谢菲尔德、曼彻斯特、贝辛斯托克、克罗伊登以及苏格兰地区的爱丁堡、珀斯等地, 进行了首次英国巡演。活动期间上演了8 场精彩的音乐会,以精湛的技艺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讲述了中国故事。
英国当地时间3 月22 日晚上9 点30 分, 随着欢快风趣的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尾声之后,深圳交响乐团英国巡演第八场音乐会在克罗伊登费尔维尔德音乐厅落幕, 本次巡演圆满收官。谈及乐团整体的表现, 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林大叶表示:“英国拥有丰厚的古典音乐历史,这里的观众欣赏水平很高。很高兴在8 场音乐会中,乐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精益求精,展现了我们的诚意和稳定的水平。”除了精益求精的表演外,本次巡演也对曲目的安排做了精心设计,既有中国经典作品,又有世界名曲汇集,中英两国杰出艺术家同台献艺,共同呈现了高水准的演出。音乐会上半场曲目包括:大提琴演奏家聂佳鹏担纲独奏、作曲家谭盾根据同名奥斯卡电影音乐创作的《卧虎藏龙》大提琴协奏曲,英国小提琴演奏家塔米辛·韦利- 科恩带来的法国作曲家欧内斯特·肖颂的《音诗》,法国作曲家圣- 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下半场则由两套曲目组成。其中,在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爱丁堡以及贝辛斯托克的音乐会中, 带来的是深受英国观众喜爱的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罗马的喷泉》和《罗马的松树》,而在谢菲尔德、珀斯、克罗伊登的演出中,则演奏了业界公认具有高难度的马勒《第一交响曲》。
本次演出水准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巡演获得巨大成功的背后是国际化和市场化运作通力合作的结果, 也是国内文化项目“走出去”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活动受到深圳市政府,深圳市振兴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英中企业家联合会艺术委员会、伦敦亚洲之家(Asia-House)、英中贸易协会、阿姆斯特朗艺术管理有限公司、保利斯特朗艺术管理有限公司等,两国政、商界的多方助力,真正实现了用音乐构建起两国人民、政府、企业沟通交流的桥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郑泽光大使对深圳交响乐团首次来英巡演表示祝贺,他谈道,“中国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将为中英务实合作和文化艺术领域交流带来更多新机遇。希望中英文化艺术界加强交往与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