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04-12师丽娟秦楠司瑞品赵依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支气管成员肺炎

师丽娟 秦楠 司瑞品 赵依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科,郑州 450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病率排在儿童疾病的前三,婴幼儿患病率尤其高,其致死率达24%〔1〕。该病因病菌及各种因素对患儿肺部造成刺激,引发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咳痰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儿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易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机体其他脏器功能会相继出现障碍,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来说,及时的对症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都必不可少〔2-3〕。科学合理的干预能积极辅助患儿进行治疗,同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快患儿肺功能修复,提高预后效果。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而言,应加强风险意识,有效保障患儿肺功能及机体生命健康〔4-5〕。本研究旨在探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治的16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n=80)及观察组(主动防范风险护理,n=85)。其中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87±0.15)岁;病程:3~8 d,平均(5.42±0.14)d。观察组男51例,女34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67±0.14)岁;病程:2~7 d,平均(5.21±0.11)d;两组患儿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儿监护人均签署同意书;②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新进展》〔6〕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③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排除标准:①患儿家属不配合进行研究;②严重精神疾病患儿;③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儿各项生命指征进行监测,辅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及吸痰操作,保障患儿呼吸顺畅。观察组:进行主动防范风险护理。①资深护士长带头建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儿科临床医生、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先对小组成员进行疾病风险管控相关知识的学习,由相关专家进行风险防控讲座及答疑,并对紧急救助措施、风险意识、风险测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再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其专业能力在线。②患儿入院后由小组成员收集患儿资料并建立风险档案,采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7〕对其进行风险测评,PEWS主要对患儿潜在风险及病情情况进行评估,能有效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给疾病治疗造成的损害,提高治疗的有效率。③患儿入院第2天由专业营养师及小组成员对患儿机体营养情况、基础健康状态进行测评,同时采用儿童营养风险筛查量表〔8〕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为患儿制定营养计划或通知主治医生加强患儿机体营养支持。④小组成员按照风险管理小组制度进行排班及分工合作,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患儿进行护理,并定期讨论患儿病情风险情况。每周对患儿情况进行讨论,根据患儿风险测评报告及各项生命指征数据实时改进干预方案。积极鼓励患儿家属共同进行风险预防,同时缓解家属不良心理,加强其心理建设,降低不良情绪对患儿家属治疗配合度的影响。⑤在进行通气治疗时,小组成员对患儿治疗风险进行预判,根据患儿情况采取最佳治疗时间、频率、体位等,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及其他危险事件的发生。例如当患儿俯卧位进行治疗时,需定期转换患儿头部方向,预防其颈部肌肉因长时间制动而出现僵持等现象。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住院情况对比:比较两组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等,由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并统一登记在患儿档案上。②两组肺功能对比:护理30 d后采用肺功能仪〔型号:HI-801,捷斯特(中国)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076453〕测量患儿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FE)等肺功能指标,由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数据检测,并将数据反馈至主治医生处进行记录。FVC正常范围(2.5~3.5 L),FVC数值高表示气体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强〔9〕;FEV1正常范围(3.3~2.4 L),FEV1数值高表示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大〔10〕;PFE正常范围(5.5 L/s),PFE数值高表示呼气流速最快时的瞬间流速快〔11〕。③两组护理质量对比:护理30 d后采用护理安全行为调查表〔12〕,对护理小组预防风险情况进行评估,该表对5个方面进行评估,按照1~4级计分方法,总分100,分值越高表示风险防范效果越好,代表其护理效果越好。由护士长根据表格内容对护理小组成员风险档案建立、风险预测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数。④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对比:小组成员记录患儿坠床、用药失误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包括呼吸衰竭、呕吐恶心、气管坏死、溃疡等,由儿科主治医生对其并发症进行诊断,小组成员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通气治疗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FVC、FEV1、PFE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安全行为评分中风险档案建立、管理追溯、人文关怀、预测及分析、危及处理与设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安全行为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及投诉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比较〔n(%)〕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较成人而言,儿童支气管发育不完全且较为狭窄,当支气管受到损伤后极易造成痉挛,严重阻碍了机体换气、通气等功能,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有效护理干预,预防患儿因呼吸系统障碍进一步损害肺功能导致发生呼吸衰竭等重症并发症。

因患儿年龄较小,难以有效表达发病症状及治疗对机体带来的不适,以至于患儿只能通过哭闹等形式来表达意愿,致使患者治疗配合度低,加重了治疗难度。同时,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也容易引发误吸、呛咳等危险事件发生。胡燕〔13〕认为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适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儿童呼吸疾病护理成为难题。而随着疾病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发,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理念随之产生。为明确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本文深入研究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通气治疗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张翔等〔14〕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进一步对患儿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FVC、FEV1、PFE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杨丽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肺功能损伤程度。深入分析其原因,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下,通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对患儿进行早期预警测评及营养风险测评,有效挖掘威胁患儿健康的危险因素,并提前进行预防;再配合临床医生进行治疗,明显改善了患儿的身体健康状态及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抵制病菌对机体的侵蚀,保障肺部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及总结患儿风险事件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安全行为评分中风险档案建立、预测及分析等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及投诉率更低;观察组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研究结果与张月英和李爱萍〔16〕研究观点一致,说明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模式的风险防范方法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而提高医患关系及患儿家属的治疗积极性。上述分析得出,通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对患儿病情进行讨论,综合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可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同时通过对治疗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并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指导患儿家属共同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患儿家属也起到了安抚的作用。间接说明了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模式更适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能有效帮助患儿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有助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支气管成员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