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智慧建筑协同治理研究
2024-04-12卢丹阳
[收稿日期]2023-08-30
[作者简介]卢丹阳,女,广西桂林人,硕士,中级工程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摘 要]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建筑领域是智慧城市最基本单元,智慧建筑建设长期存在问题。依托协同治理视角,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提出在政府主导下,以数字化平台建设赋能,多元主体协同的智慧建筑建设管理新路径。通过区域级智慧建筑管理平台、协同机制、保障体系、沟通平台,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动力,催化协同过程有序进行,对实现智慧建筑协同治理效果提升,进而可持续推动智慧小区、智慧社区乃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以及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协同治理;SFIC模型;智慧城市;智慧建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3.072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3-0232-05
1 问题的提出
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2012年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智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蓬勃发展。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纵深向好发展,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瓶颈。以“项目为中心、以部门为主体、以单一职能活动为主线”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实现多元服务主体间的互通有无,碎片化治理问题的加剧反而造成更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1]。政府必须放弃封闭和垄断,向企业、非政府组织、媒体、行业专家及公众寻求合作,寻求更好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构建智慧城市价值[2]。本文深耕细分领域,以W市为例,实践研究智慧建筑建设领域(智慧城市最基本单元)协同治理模式,针对智慧建筑建设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在政府主导下,以数字化平台建设赋能,多元主体协同的智慧建筑建设管理新路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区域智慧建筑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进而可持续推进智慧小区、智慧社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實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视角
2.1 协同治理理论
哈佛大学的Donahue教授首次对“协同治理”的理念做出了明确界定:协同治理是以达成政府的目的为主要目标,政府通过与外界各主体共享部分权力,与社会生产者形成“公私合作”的治理模式[3]。本文综合相关理论研究,从公共管理视角,认为协同治理是在开放社会系统中,由政府、企业、其他非政府组织、家庭、公民等主体以多元化自组织的形式,在被彼此认可的行为规则中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公共管理,以实现公共管理效能最大化的过程。
2.2 SFIC 模型
SFIC模型是由Ansell和Gash研究并提出的由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四个部分组成的分析模型[4]。这两位学者提供的SFIC模型在国内外业界均被广泛应用,是协同治理的分析基础模型。在WX新区智慧建筑协同治理实践研究中,SFIC模型可以用于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问题分析(见图1)。
3 WX新区智建筑建设发展现状
南宁市WX新区位于南宁市区域范围内,WX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南宁市2013年被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切实落实“智慧南宁”建设任务,WX新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新区规划建设职能为抓手、以建筑项目为载体、以宜居宜业和民生服务为中心,创新推动智慧建筑建设。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环境下,WX新区管委会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建筑星级建设指标,通过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自上而下推动新区智慧建筑标准化设计建设,智慧建筑建设标准作为项目建设条件纳入《房地产开发建设条件意见书》。在试点示范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起在新区全面推广新区住宅小区、办公楼宇智能化系统标准化建设。截止到2022年12月,新区智慧小区、智慧办公、智慧校园申报累计90余个,新区标准化智慧建筑项目可覆盖建筑面积超2 100万m2,智慧建筑建设规模全区领先,新区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的智慧商住环境初见成效。然而政府通过行政命令过多,无法形成市场合力,新区智慧建筑项目建设增速疲软、项目交付后持续运维难度大、数据互联尚未实现等问题最为突出。WX新区管委会继续寻求一条解决路径[5]。
4 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不足与挑战分析
基于SFIC模型,笔者从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四个方面分析了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4.1 起始条件缺陷
目前WX新区智慧建筑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建筑规划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监理和检测单位等及居民。由于各主体之间存在权利、资源、信息不对等以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各主体间协同动力不足。第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目标不协调。协同治理是指各治理主体基于共同的治理目标,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实现共赢的过程[6]。作为智慧建筑建设的主要投资方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其目标与政府目标是不可协调的。第二,非政府组织协同意愿不足。受疫情三年和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情绪的外部环境影响,房地产开发商承担着巨大的企业成本控制压力和持续运营压力,使得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智慧建筑建设协同意愿降低。项目完成交付给物业公司后,由于物业公司几乎不受居民和政府权利制约,故对智慧建筑运维协同意愿也不高。第三,居民协同能力薄弱。由于权利和信息资源不对等,居民与智慧建筑建设验收交付各环节相对隔离;入住后居民协同意识薄弱,对于智慧建筑长效运维缺乏主动意识;业委会成立难,使得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博弈始终处于下风。
4.2 催化领导缺陷
对于城市建设新技术推广,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面对上述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问题,政府的催化能力明显不够。第一,政府各主管部门间协同不够。①内部协同不够。项目设计审批部门既负责智慧建筑专项设计审批,又负责智慧建筑专项验收,智慧建筑并未纳入与建筑项目主体同步验收,政府部门对智慧建筑建设成效约束抓手不够,存在系统交付风险。②与其他相关部门协同不够。WX新区管委会负责的智慧建筑建设管理是以单一职能活动为主线,与南宁市住建局、城区政府、公共局等有关单位没有业务协同,而WX新区管委会只有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故在新区智慧建筑项目交付后,无法有效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第二,地方政府资金不足。受限于WX新区管委会无独立财政、市级财政资金不足,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只负责出资建设智慧建筑项目,项目交付后智能化系统保修期满,智慧建筑治理将面临严峻挑战。第三,地方政府社会动员欠缺。政府作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的主导者,未能积极鼓励相关利益主体参与,除了房地产开发商外,城市运营投资商、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公司、移动通信运营商、水电燃能源公司等相关利益大主体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居民作为协同治理的中心主体也参与不足。
4.3 制度设计缺陷
制度设计缺陷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健全。第一,《智慧WX新区专项规划(2017—2020)》对智慧建筑建设内容、投资方式、评估指标、责任单位有详细规划,但任务实际推进过程中评估主体与智慧建筑建设责任主体身份重叠,大大降低了评估指标的公正性[7]。第二,《WX新区智慧小区星级评价标识管理暂行办法》虽然对智慧小区的建设标准、申报程序和监督管理有明确规定,但监督管理未明确职责划分,这是内部失灵的主要原因[8]。第三,智慧小区、智慧办公、智慧校园等智慧建筑设计建设标准基本齐全,但验收标准和维护管养标准尚未出台,各参与主体习惯依赖政府,“凡无规定可不为,凡无标准可任意为之”思想严重,这是导致部分项目验收不通过、交付后维护管养不善的主要原因。
4.4 协同过程缺陷
有效协同治理取决于协同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良好沟通。在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中,各利益主体存在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第一,在智慧建筑建设管理过程中,WX新区管委会通过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开通QQ服务群、举办线上培训、拍摄宣传片等形式积极打造沟通渠道,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实现良好沟通;但新区居民的参与方式有限,大大降低了居民入住后参与协同治理的意愿。第二,在智慧建筑交付居民使用后,由于政府监管制度尚未完善,交付后的智慧建筑项目处于无管理责任主体状态,智慧建筑建设发展可持续性将面临巨大挑战。
5 WX新区智慧建筑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为突破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瓶颈,笔者认为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建设区域级智慧建筑管理平台,通过协同机制、保障体系、沟通平台,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动力,催化协同过程有序进行,实现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新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的智慧建筑商住环境。
5.1 建设区域级智慧建筑管理平台
区域级智慧建筑管理平台以大平台(大脑)为载体,以小平台(小脑)为触角,以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建筑申报平台、智慧建筑评价中心、绿色低碳管理平台、决策保障平台、智慧建筑协同赋能平台等应用为驱动力,有效协同南宁市政府各相关部门,更广泛协同相关企业、其他非政府组织、家庭、居民等多元主体。区域级智慧建筑管理平台通过对设备动态运行数据和各多元主体客户端互动数据应用,快速活跃各相关主体互动频率,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动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激发行业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催化协同过程有序进行。
5.2 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机制
5.2.1 政府主导机制
在智慧建筑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协同动机难以自发协调,需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厘清内部职责、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建立沟通平台,保障居民中心地位和权力,吸引更多非政府组织参加。WX新区管委会继续主管新区智慧建筑建设管理工作并作为区域级智慧建筑平台项目业主单位,主导和推动建设运营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构建。
5.2.2 建设运营一体化协同机制
WX新区管委会正在探索以WX新区智慧建筑平台项目为基础的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建筑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WX新区管委会为主管单位和智慧建筑平台业主单位,利用智慧城市投资专项资金开展项目一期建设,提供政策和授权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后期智慧建筑改造及平台的升级通过引入的社会资本解决,实现项目自我造血的目的。
5.3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智慧建筑可持续建设发展保障体系。一是制度保障。评估现有制度流程,重视制度设计过程的适宜性与可行性,最大限度发挥多元协同的作用,制定智慧建筑建设发展专项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建设、验收、运维、监督、评估相关制度。二是政策保障。应重视政府承诺,落实多元共建共享政策保障,落实智慧建筑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争取自治区、南宁市专项资金,扩宽社会资本投融渠道,为参与智慧建筑建设运营的企业提供专项政策、人才政策。三是健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智慧校园、智慧小区等智慧建筑建设评价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制定智慧建筑数据共享标准和系统检测标准,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和信用体系,以标准化促进智慧建筑建设运营规范化。
5.4 建立线上线下沟通平台
WX新区管委会应为各主体搭建沟通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为新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透明、高效、亲和的沟通交流环境。一是充分利用智慧建筑平台。以智慧建筑平台为载体,建立居民与物业、居民与政府、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参与智慧建筑治理的相关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和权力不对称关系。如通过评价中心制衡,居民與物业服务公司可以在物业系统中平等互动。二是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在政策标准制定、监督评估、合作退出等环节,应尽可能保障各参与相关主体平等的权力,在协同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搭台工作。三是多维度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让非政府组织建立入场信心,让新区居民增强集体责任感与参与意愿。
6 结束语
智慧建筑建设发展可持续问题是建筑智能化建设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涉及相关主体的复杂性、无序性,决定了不能仅依靠政府单一主体,需要政府联结居民、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本文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和SFIC模型对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实践研究,从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四个方面分析了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发展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智慧建筑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之策,以期推动智慧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政务服务“信息孤岛”现象的成因与消解[J].中国行政管理,2016(7):10.
[2]刘梦思. 以协同治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23(8):29-32.
[3]DONAHUE J,ZECKHAUSER R J.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4]ANSELL CHRIS,ALISON GASH.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8):543-571.
[5]卢丹阳.WX新区智慧建筑建设工作总结[Z].2022.
[6]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1):138-142.
[7]WX新区管委会.智慧WX新区专项规划(2017—2020)
[Z].2017.
[8]WX新区管委会.WX新区智慧小区星际评价标识管理暂行办法[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