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4-12杨为明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实现路径

杨为明

摘 要:外语课程思政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外语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存在课程思政意识薄弱、教学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不强、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升高校外语教师思政育人能力,需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更新教学理念,遵循课程思政原则,提高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督导理念。

关键词: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实现路径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外语教师肩负着育人育才的重要责任,需要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意识和课程思政意识。外语教师要注重价值观引领,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仍将语言知识、技能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而对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等深层次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如何提升外语教师育人能力、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等问题进行探究。

一、外语教师思政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外语思政育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课程思政意识薄弱。有些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的任务,而外语课应以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教学为主。虽然也有教师表示,外语教学有必要开展思政教育,但并非是入脑入心地接受课程思政理念,更谈不上在教学中践行该理念。二是教学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有教师认为外语教学应以语言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为重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74.26%的学生认为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或“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三是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不强。有的教师虽然有思政意识,但由于自身思政水平、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不足,难以从教材中发掘思政元素,找不到合适的思政融入点。四是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涉及思政内容时,也只是简单地叙述,缺乏恰当的方法将典型案例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中去。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外语教师思政育人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思政水平不高,思政知识储备不足,对时事政治了解较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价值引领。二是对新时代育人目标认知模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认为语言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更重要,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三是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例如,在讲授西方文化时,不能结合中国物质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或对于思想文化等深层次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挖掘不深。四是教学督导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有些院校督導评价表对“立德树人”相关内容未作明确要求,有些督导评价表虽明确了“体现立德树人要求”等内容,但督导专家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气氛等方面,较少提及课程思政实施情况。

二、外语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基于前文对思政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参照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教学反思,现提出外语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每位外语教师都必须坚持落实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外语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全面的综合素质等。因此,学校及院系要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会等提升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课程思政能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将外语课上出“思政味”。

(二)更新教学理念

外语课程思政是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教师言谈举止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新时代思政教育包括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职业道德等内容。将育人目标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其价值观难免会受到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外语教学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优势,将语言学习与德育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接受价值引领。

(三)遵循外语课程思政原则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将外语知识及技能的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采用隐性融入为主、显性呈现为辅的教学模式。外语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隐性教育的属性,思政内容应融入语言教学,而非是显性说教;思政内容是“弹性的”,对其量和度没有严格的规定,应适时、适量地融入语言教学中,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应自然融入,将思政元素融入语言教学中,自然地体现在教学各环节,不现其形、不发其声。

(四)提高思政元素挖掘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要想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师首先要具有从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探索语言知识及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在深度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提高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等,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综合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从China Daily或Peoples Daily的新闻报道中选取与词汇相关的内容作为例子。比如,学习hypocritical一词时,从China Daily的一篇新闻报道中选取例句“...,demonstrating its hypocritical double standards.”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增强对美国“虚伪的双标”认知。

(五)创新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课前,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等资源发送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同时通过钉钉群、QQ群、微信群等多个平台保持联系。在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多样活动,增加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输入和输出并重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要结合实例,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分析应用中去领悟,启发思考。在课后,以音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布置拓展性作业,提高学习参与度。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使外语学习延伸到了课外、线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习参与度及成效。

(六)更新教學督导理念

教学督导在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督导理念及评价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就外语课程教学而言,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对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纳入思政教育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教学督导应将教师的育人能力,包括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方法及教学效果等纳入考核内容。督导专家反馈听课意见时,也应围绕教师思政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点评。新的教学督导理念将促使外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多元文化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三、结语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高校外语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其思政育人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育人的思想自觉、课程思政意识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意识。作为新时代外语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能力及较强的学术能力,还应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何莲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之“道”与“术”[J].中国外语,2022(4).

[2]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

[3]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

[4]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5]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实现路径
立德树人任务下学士导师制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现有思政育人机制工作改进探析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