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
2024-04-12欧阳静李秀芹杨秀丽惠珊
欧阳静 李秀芹 杨秀丽 惠珊
摘 要: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交叉融合,与教育体系创新融合,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关注社会层面的反馈评价。该文围绕构建“以本为本”的创新创业目标教育体系,优化“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组建“内引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支持体系,创建“问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系,构建“分类分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医科院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文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054-05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new technologies,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with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with talent train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at the social leve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ople-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ptimi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sets up a "internal introduction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 support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blem-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ork guarante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assified and grad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new liberal ar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major
新文科之“新”旨在突破原有传统的文科思维和文科模式的多学科交叉互构,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战略的整全性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度应然角色塑造提供了具有时代属性的标签打造。本文重点探讨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建设实践,以期构建可操作、易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其实施路径与方法[1],提高专业类院校特别是医科类院校的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地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一 新文科与创新创业教育
文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等多学科。2018年,教育部宣布推进新文科建设,以实现文科创新升级。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旨在培养知识复合和学科融合型人才,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2]。新文科建設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3]。2021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高校“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国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成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及新文科学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正在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路径。
二 新文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交叉融合
“双创”教育和“四新”学科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新文科偏重于理论阐释和逻辑推演,但也存在缺乏实操性、短期效果不明显等弊端。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具有的战略能力、创新能力、融合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解决当代关键问题与理论创新提供了思路。因此,如何实现新时期创新创业文科人才培养成为“双创”背景下新文科专业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新文科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有“新”字,均以“创新”为价值内核。“新”不仅指与旧和老不同,更多指从传统文科建设中创新出来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和新专业等一系列创新。“创新创业”不仅是指相对于散和杂而言的“新”,更多指的是系统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传承创新、课程革新、范式更新。
新文科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抓住“双创”带来的机遇,培养卓越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和提升复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4]。医学类院校中的新文科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双创”教育与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三 新文科背景下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双创”教育拓展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范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是只在某门课程或某段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包括“以本为本”的目标体系、“内外协同”的培养体系、“内引外联”的师资支持体系、“问题导向”的工作保障体系和“分类分级”的评价体系五大体系,如图1所示。
(一) 构建“以本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人才培养宗旨,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思想与行动双自觉的前提下实现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常态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人才成长与科技产业革命的逻辑践行,探索专业建设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情,在已有专业设置的加持下推动文理、文工、文管和文医之间的专业互构叙事。
(二) 优化“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实现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计划涵盖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通过模拟企业运营,将竞赛、科研嵌入学习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对接毕业后的职业生成轨迹;营造创新创业文化,通过专业交叉打造特定领域的学术行为逻辑,在校园各专业进行选拔,在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中设计创新创业评价环节[5],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三) 组建“内引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支持体系
校内依托文科的相关学院所拥有的具有文科、理科、工科和医科等多学科背景的专职师资队伍,邀请学校创新创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学院优秀的创新创业同学;校外积极聘请国内外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品牌导师、优秀的毕业生自主创业者,共同组成“院内+院外”双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导师人才库[6]。
(四) 创建“问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系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与“创新型智慧中心”等创新创业中心平台为基础,开展大文科各交叉学科设计的综合实验项目模拟,建立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服务平台;完善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信息平台;加强区校、校企在项目孵化、优秀团队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对接,实现产学研用结合的联通渠道。
(五) 构建“分类分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秉持全面性、导向性原则,坚持“学中做,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现实目标,构建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分类分级的“自主‘双创评价体系—‘双创课程评价体系—‘双创实践评价体系”的“三位一体”人才评价模式,通过对创新创业效能的评价,形成全方位的培养秩序,将专业理论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视野开阔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偏好目标[7],彰显专业化的办学特色。
四 新文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探索
本文从新文科背景分析入手聚焦于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沿着顶层设计—理论支持—实践应用—反馈评价这条内在逻辑线路展开,首先,从医学院校校级层面与二级文科院系层面现实分析入手,找出校级指导与院级管理的内在契合点,共同作用于新文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其次,从理论支持层面展开,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团队组织等核心关键要素共同助力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分别考察不同过程中发起者的角色实现,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累问题;再次,在实践应用层面建立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平台与实训体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求充分对接;最后,关注高校、社会及学生层面的反馈评价,落脚于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适时匹配度。如图2所示。
图2 新文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
(一) 启动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构筑创新创业教育高地
为适应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質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制定《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等相关规章制度,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保障。同时,医学院校也通过“卓越医师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计划,以及与高校及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起省-校-院创新创业教育高地。
(二) 推进创新创业管理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高校正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融入教学大纲。除了课程体系设置环节的实践课程融入,还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以不同比重构建链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高校积极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创新创业模块融入高校新发展阶段。本科生必须修满8学分以上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践行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规则,通过引入第二课堂将创新创业打造为创新创业理念的习得途径。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展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配套制定《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 建立“一体系+三模块+五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集聚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专题教育、专项教学和技能训练,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成线下整合的内容群,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资源,开发差异性网络教学资源,全面激活数字资源,借助文化、实践、竞技三个平台,打造系列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辅之以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构建新文科“三位一体”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初步建立了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设立了营销专业创新指导与训练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两门创新创业专业课程,采用案例研究、企业嘉宾讲座、实地考察、团体游戏和项目训练等多样性实践手段,全方位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关注大学生阶段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以及开展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8]。
3 发挥创新创业专创、赛教、产教融合叠加效应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特色,亟需一种基于现有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即集“引导机制建立—支撑保障服务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内容优化—竞赛组织参与”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9],通过强化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赛事训练新文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鼓励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同时多种合力为新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契机。
4 构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类项目并行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创新创业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创新型研究实现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并提升创新创业认知和精神。在导师指导下,学生需要参与全链条整合式的项目设计、条件分析、课题实施、报告撰写和成果交流等。学生团队成员承担不同职责,通过合作积累社会资本和学术认知。陕西中医药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在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遇,打造了较为成熟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图4)。
图4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5 打造省级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
以创新型智慧中心为基础,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培训基地;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和创客中心的建设;整合数字化校园资源,构建校内专业化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与优质企业的合作,筛选与甄别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支持和补充,构建融创型教育实践平台。
6 打造校企联合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以多元化形式创设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人才联合培养方式。学生定期或非定期的企业实习,企业家正式或非正式的高校讲座授课,均赋予创新创业以不同外延的能力培养。此外,作为育人基地,高校与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互通与合作也为新文科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孵化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现象级的众创空间与项目实践基地。
(三) 内引外联,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势在必行。学校通过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形成企业、教师、学生之间的联动机制。同时,学校项目专业指导老师和学生工作者共同组成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构建高素质队伍。此外,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相关培训、实训、交流,提升集体意识,提供适当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师资力量,新文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学校已形成特色明显的学术梯队,现有专兼职教师百余名,形成一个学科多元、经验丰富、管理高效的师资队伍。同时确定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
(四) 形成组织保障、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平台保障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予以配套经费支持,并建立政策制度倾斜创新创业成果和贡献。从校级、院系两个层面进行管理,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领导体系,提供组织保障[10]。
完善創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强化奖惩,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学和实践活动,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动员合作企业、优秀毕业生、社会各界为在校生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五) 形成创新创业高校设计、社会反馈、学生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
持续跟进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反馈平台,聚合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实践基地等资源,参考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协同效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客观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持续改进,实现人才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
高校应建立学生与教师的“双链条”考评体系,考核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重视过程质量管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建立教师评价标准。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效评价方面,应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将教学相长的理念作为评价标准,对在教育教学领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师给予嘉奖。同时,鼓励和引导“双创”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新文科发展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辟新局面。创新是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思想和理论要更新,改革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效玲,赵霞,冯泽民,等.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2):95-99.
[2] 徐翔,宋昭杰.东北振兴视域下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分析[J].辽宁经济,2022(4):58-62.
[3] 周惠敏,王香,刘二宝,等.基于成果导向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156-158.
[4] 葛长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21):25-26.
[5] 丁瑞忠,卢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8):45-51.
[6] 余茜.政府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1.
[7] 刘志新,庄岩,刘洋.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聚焦工科优势高校文管类专业[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5):20-27.
[8] 王成,巩昌盛,梁振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提升措施[J].新西部,2022(4):136-138.
[9] 王文举,王晓红,徐敏,等.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7(3):90-93.
[10] 刁幕鹏,王福军,王国华.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实反思与实践路径——以黑河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12):62-6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