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课堂参与评价的问题卡片教学法创新实践研究
2024-04-12李海军肖诗雨宋鹏波
李海军 肖诗雨 宋鹏波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该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纳,构建课堂参与影响因素、课堂参与建设、课堂参与效果的理论模型,据此提出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卡片教学法,并进一步阐述问题卡片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课堂参与;问题卡片教学法;创新实践;扎根理论;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058-05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How to let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learning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co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effect.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a new, student-centered problem card teaching method, and further elaborates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oblem card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problem car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ve practice; grounded theory; theoretical model
课堂是学生拓宽眼界、汲取知识养分、培养专业技能的场所,更是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践行地。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是否良好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学习结果和个人的未来发展。但是现在的高校课堂中,普遍采纳课堂讲授法,该教学法在知识传授方面是最有效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学生讲授课程,虽然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性、活跃性,但是学生始终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局限,在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时代,学习资源获取显得轻而易举,仅仅通过课堂获取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以及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应该建设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中心的大学课堂,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另一方面,社会更新加快,比起过去而言,新的知识会更快地替代旧知识,学生真正处于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必须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应该把培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已有一些研究关注了学生课堂参与问题。例如,通过检索,有关问题引导教学的文献,数量还比较少。有研究针对研究生课程,提出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1],但是该方法依然以理论讲授为基础,通过课后学生小组对文献研讨与回答导师的问题,激发学习主动性与效果。还有研究提出“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该方法聚焦于问题讨论、分析与解决方案辨析,容易拓展发散性思维,但也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与新知识拓展的过渡过程。对哈佛大学教学方法分析后,指出该校教学方法本质为问题教学[3],而在思政课程中也提出采纳问题逻辑教学[4]以及“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5],上述三项研究均对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发现与选择、解答与评价等展开深入研究。综上,已有研究主要论述了高校课堂参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改革方向策略,但是尚缺少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课堂参与影响因素,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进一步的具体方案设计,在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展开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从学生评价的视角,探索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卡片教学法”。
问题卡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主张发现式学习、采纳类目化学习等观点[6]。在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认知的过程,新知识拓展建立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学习过程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问题卡片教学法强调学生发现式学习,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勾连并形成体系,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并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情。该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经过研究者两年教学实践,该方法收到学生欢迎与肯定,本研究也将阐述该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一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這种研究方法善于从原始资料中建立理论,发现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内在规律[7]。通过扎根理论规范、严谨的研究程序所构建的理论牢牢扎根于经验数据,而且其研究能够被追溯检查,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实现重复检验,使理论构建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提高了信度和解释力,克服了一般定性研究缺乏规范的方法论支持,研究过程难以追溯和检验,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的问题[1]。其研究过程可分为四步:产生研究问题、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理论构建。从一定的原始资料和经验事实中不断地归纳分析,通过编码形成理论模型,并通过比较来修正和完善理论。
本研究首先收集相关资料,对学生关于课堂参与问题进行了解,并对课堂参与的学生自我评价进行了统计与总结,形成了一个总体的情况汇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有关好的课堂参与的表现的资料,整合分析并进行编码,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采纳开放式编码,对原始资料分析并归纳,形成概念与范畴,然后通过主轴编码来建立各范畴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选择性编码对主轴编码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整合、提炼,最终构建良好课堂参与特征的关系模型。
二 编码与内容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选择甘肃省某二本院校参与过课堂卡片教学法的大二学生为访谈对象,访谈时间为2022年6月,即第四学期,绝大多数课程采纳课堂讲授法,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获得的访谈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更好,保证访谈资料的可信度与有效度。资料获取方式如下:针对两个不同专业的班级、共计90余名同学展开调研,在学期末的班级复习课上,发放作答白纸,要求学生就本学期非问题卡片教学法的课程进行评价,对班级同学的课堂参与现状、行为表现、影响因素进行总体评价,所有回答写在白纸上并回收。由于本次作答是自愿的,最终回收50名同学的答卷。初步分析显示,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中,女生29人,男生21人;专业为旅游管理、历史学;学生课堂参与总体评价并不乐观,认为本学期课堂参与情况良好的只有24人,不到总数的一半;而选择一般的有16人,评价为不好的达到了10人。
(二) 开放式编码
整体阅读原始资料后,将原始语句概念化,然后将概念范畴化。初始挖掘出164条原始语句,并对其进行标签,归纳为具体的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多,且很多概念的内涵存在重合交叉,因此再将高度相关的概念归纳为共同的范畴。最终,提炼出11个范畴和对应的32个相关概念,结果见表1。
(三)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通过聚类归纳,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形成更系统概括的范畴。在前一阶段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根据范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重新整合归纳,得到主范畴。最终得到3个主范畴,分别为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建设途径、参与效果,见表2。
(四)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将统筹主轴编码结果,建构一个扎根于材料的理论。将前一阶段抽取的主范畴与关系内涵联结为故事线,得出了课堂参与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具有良好参与效果的课堂表现为互动形式、课堂氛围、学习态度3个方面。参与效果受到学生、教师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状态、主体意识和课程属性,而课堂参与建设包括参与调动、问题质量、授课技巧和激励设计。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三个主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学情方面来讲,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学习的主体意识与状态,直接影响课堂参与效果;从教学方面来说,教师是否有针对性地设计也会影响课堂参与,包括教师是否注重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质量、激励设计等具体手段;学生状况也会反馈给教师,并对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产生影响,由此导致“影响因素”会影响“课堂参与建设”。
三 问题卡片教学法创新与实践
基于课堂参与的理论模型及其内涵,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卡片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中心,在整个教学中均重视学生深度参与,通过自学、问题、互动交流的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组织而非课堂讲授。经过笔者两个学年实践与观察,问题卡片教学法有效提高了课堂参与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
(一) 区别于传统授课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问题卡片教学法
问题卡片教学法是将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组织教学、答案探究与课堂讲授以及知识与思维边界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涉及“问题”“卡片”两个要素:关于“问题”,是组织整个教学环节的线索,以探究问题的答案作为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关于“卡片”,是标有学生姓名与学号的小卡片,卡片上并没有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即收回卡片,记录为平时表现,因此,卡片成为是督促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回答的手段。问题卡片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是一种启发式、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 兼顾学生知识基础,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主体意识
如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讲授组织整个教学流程,难免忽视了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对于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注意力必定会逐步降低,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问题卡片教学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情,在为时两个小时的大学课堂中,前一个小时教师并不讲授,而是以学生自学相关章节为主,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会投影在白板上,这一节课旨在建立学生和老师的共有知识基础,也就是学生了解老师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学生建立起和教师一样的知识基础。第二节课结合相关问题,由学生先回答,教师作出反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解释、补充,这一过程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特别是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解答吻合,自然也就增加了学生在参与中的获得感,由此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主体意识。
(三) 提高问题质量,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兼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问题卡片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准备问题,就笔者实践经验来说,问题需要与讲授章节匹配,同时还应该具备層次性,第一层次问题为基础知识问题,在课本上、阅读材料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这些答案实际上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点,适合水平偏低的学生。第二层次问题为拓展性问题,答案不完全依赖课本,需要学生结合课本、其他课程上的相关知识甚至需要学生查阅一些资料才能够解答,旨在使新知识与旧有知识相互勾连形成体系。第三层次问题为分析性问题,答案完全不在课本上,需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解答,或者需要学生运用章节知识、融合学生理解才能解答,适宜能力水平较高的同学,旨在拔高少数学生能力水平。通过问题的层次性,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
(四) 激励设计、参与调动成为建设参与式课堂的新技巧
设计激励方式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是问题卡片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就激励设计而言,主要通过回收问题卡片的方式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卡片上记录了学生姓名与学号,回收后就记录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整个班级有90%以上的问题卡片回收后就重新发放新的卡片,每整体回收一次,教师公布剩余10%的未回收卡片的学生姓名,如此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回答。对于第一层次的简单问题,回答的学生较多,教师随机选择同学进行回答,没有回答的同学就必须准备其他问题,如此激励所有同学思考更多问题以及更有难度的第二、第三层次的问题。对于问题卡片已经回收的同学,依然鼓勵回答新问题。由于每堂课的问题数量有限,本节课未被回收问题卡片的同学,需在之后的课堂上继续准备新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励所有同学持续性学习、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
(五) 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提高课堂参与氛围
问题卡片教学法营造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通过回答问题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在课堂互动中,学生被放置到相互比较、相互激励的时空中,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正确与否也不尽相同,其中穿插教师点评或连续发问,同学们可以对不同答案进行比较,最终寻求到较为合适的结果。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之间良性竞争。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使得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感染,班级中的课堂氛围也会逐渐活跃。笔者实践表明,问题卡片教学法不仅能够组织课堂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胆怯心理得以缓解、对于问题的考虑也会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 刘廷章,艾叶.研究生课程的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7(11):78-80.
[2] 彭芬,刘李豫.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实践——以“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35(3):65-67.
[3] 沈毅,宁永臣,邹萍.哈佛大学教学方法的隐性理论基础:问题元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6(7):70-73.
[4] 王天恩.问题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1,27(13):38-42.
[5] 陶倩,赵国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29(9):72-76.
[6] 张婕琼.西方大学生认知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8(11):52-53.
[7]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