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信平台,打造高效课堂

2024-04-11王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民间故事诸葛亮

王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对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各种软件以其强大的交互、搜寻功能以及契合人们内在需求的多元文化理念,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微信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这一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一方面是借助信息技术下丰富多维的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笔者借助微信平台,谈谈自身的教学尝试。

一、借助微信资源,蓄积认知基础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元的信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涌现,这与语文学习需要相应资源的印证和补充这一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微信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强大的沟通交流功能,还在于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中丰富而有深度的价值资源,都为学生的全方位、深度理解文本提供了支撑。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文,主要描写的是赤壁之战时,东吴都督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用制造十万支箭的要求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却用他的神机妙算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小说文体以刻画人物形象为己任,阅读这篇小说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嫉贤妒能以及鲁肃的守信敦厚,都需要从描写他们对应情节下的言行细节入手。《草船借箭》的故事处于整个赤壁之战的大背景下,但由于很多学生对三方的人员、力量和立场以及三国历史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无法真正深入理解课文中人物之间对话的言外之意和行为的弦外之音,教师这时可以借助微信资源,让学生了解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的大背景以及赤壁之战三方的相关情况。

鉴于此,教师除了设置常规的预习任务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号“浅说三国”的文章、聆听其中的音频资料,相机了解以下的信息:(1)了解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曹军的实力对比情况;(2)了解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相关的主要人物的归属,如曹操是魏国之王,周瑜和鲁肃都是吴国的重臣,而诸葛亮则是因孙刘联盟,共同抵御曹操而暂时与周瑜、鲁肃共处同一战壕……

在教学中,学生借助微信资源以及便捷的阅读渠道,既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又对所有人物不同的立场以及彼此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了梳理,这就为洞察人物言行的心理、积累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收藏信息,突破认知重点

从微信开发和运用的价值来看,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理解微信客户端之间的相互分享和转发,形成资源的链条分布。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工作、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做好资源的搜集、收藏等工作,以便于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及时运用。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典型的民间故事单元,编者在这个单元设计的学习重点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了解民间故事的体裁特点;其二,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这个单元中,编者将经典故事《牛郎织女》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方面化解了故事篇幅较长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性复述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但仅仅凭借教材中的文本资源,还无法建构起对体裁的真正洞察,教师需要在教学整个单元之后,在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以及创造性复述的基础上,将搜集的其他民间故事的多样化素材转发给学生。这些素材从内容上来看,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与教材中的《牛郎织女》组成我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从形式上来看有文字的,有图片的,还有视频的,方便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补充内容。

通过微信端的转发,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展开较为深入、全面和通透的了解。教师要结合最终的教学目标设置微信阅读的具体任务和要求:(1)根据自

身情况,选择契合自己的方式,了解其他的三个民间故事,并与教材中的《牛郎织女》进行联系对比。你觉得古典的民间故事有哪些相似之处?(2)确定一个故事,如果运用习得的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来讲述故事,你会怎样改编这个故事?

由于微信的提前转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就有了较为充足的关注,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在分享交流之后,形成基本共识:(1)民间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处于社会底层,即便“织女”来自天庭,也属于被奴役、被控制的对象,这就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借助民间故事表达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诉求;(2)民间故事中都有一个强大的反面角色,同时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无比憎恨之情。教学时,教师通过微信更为丰富的资源介入,使学生对共性特征的把握、对民间故事的理解也就更加通透。

三、创设公众平台,延展展示空间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相同的现象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种微妙的变化正是語文的魅力所在。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往往在一些关键的重点的问题上,放开得还不够,学生在个性体悟上,仍然缺乏空间。基于这一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弊端,教师不妨创设班级微信公众号,将每天课文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发送至公众号,并让有话想说又没有机会表达的学生,能够以电子版的形式

发送给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后发布,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问题形成多维的感知与

了解。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取得“草船借箭”的成功?学生从主要信息入手,都能够从天气的角度洞察原因。如,诸葛亮能够识天时,推算第三天江面上会有大雾;还有的学生认识到,这与诸葛亮对人物的了解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了解曹操生性多疑,面对大雾遮江,必定不敢轻易出战,用箭攻击就成为了必然选择。事实上,《草船借箭》作为古典名著中的经典桥段,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但教师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选择草草收兵,最终留下不少遗憾。但在微信公众号中可以发现课上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也从细节描写中看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在船身一边射满箭后,诸葛亮要求调转船身,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让船受满箭,但一位学生在课后发来的文字中补充了不易被发现的观点:这样调转船身,还便于受箭之后直接加速逃离,节省了调头的时间,更确保了本次草船借箭的安全性。又如,作者以“水急船轻”四个字描绘了草船快速离去的状态,这说明诸葛亮不仅考虑到曹操生性多疑,同时也将自己的退路想得一清二楚,所以才能全身而退。如此精细、巧妙的规划,使得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体悟不再停留在标签式的层面上,而是真正镌刻在学生的意识深处。

四、借助晒圈交流,丰富评价维度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很多教师总是重新授而轻评价,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评价的维度,同时着重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学习成果转化到微信平台,通过晒圈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的成果接受其他同学,甚至是家长、亲戚的评价。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相机向学生渗透作者所采用的整体观察、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等不同的观察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确定其观察方式。学生在完成这一迁移性、实践性作业时,将自己观察的角度以及观察所得,以不同的照片加以呈现,并加上文案,发布在了朋友圈。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浏览朋友圈的方式,对其他同学发布的照片以及文案进行点赞、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微信的信息资源丰富、互动点赞、评价留言的交互功能,将传统的教学评价空间和方式进行了全面更新,同时这样的方式还让课堂评价的范围更广,以多维化、立体化的模式,接受不同的评价,最大限度弥补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

微信作为新兴的交流沟通工具,其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汲取方式以及多元的交互功能,对于推动和发展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找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用好微信这一平台,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民间故事诸葛亮
草船借箭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草船借箭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续写《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