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4-04-11尹成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期
关键词:真实性习作教材

尹成兰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是结合教材习作教学编排体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域资源,围绕不同的情境主题,开发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这个习作微课程以什么为构建依据?主题如何选?如何整体构建与具体实施?这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中习作教学的编排体例,分析学生的习作现状,巧妙地利用地域文化和学校的重要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体验,以提升学生的真实认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和交流,努力找到“言说”和“实践”两者的汇合点,努力让一次次主题活动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载体。

一、儿童立场——课程构建的逻辑起点

儿童是写作的主角,了解儿童缺什么,需要什么,是我们课程构建的逻辑起点。

针对我校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你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回答统计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看,“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内容可写”

的学生达到26%,不知道如何表达、不能生动表达的学生占60.67%,不会谋篇布局的学生占13.33%。

结合以上调查,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基本有以下三点:

一是没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写。因为缺少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学生不知道为何写,写给谁看,有什么作用,认为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得高分。

二是没内容,不知写什么。没内容不是缺少生活,而是因为这些生活没有被唤醒、激发并转化、加工。写作教学要教学生通过写作去体验、去思考、去表达、去交流、去做事。

三是没方法,不知如何写。如何将生活经验转换为书面语言,尤其是生动的、具体的语言,我们平时的作文课堂上缺少一些专项的写作技巧的训练。如同样是运动会结束,三到六年级的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几乎雷同,而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也大同小异。同样一个主题,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怎样的专项训练,不同年级应该基本达到怎样的水平,是我们作文课堂教学需要重点研讨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尝试利用地域文化和学校的重要活动等,在真实的情境中,聚焦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表达和交流,让写作生活促进他们生命的真实成长。

二、教材习作教学的编排体例——课程构建的逻辑依据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语言发展上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语言表达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我们用什么作为习作评价的标准,除了参考2022年版课标之外,教材的编排体例给了我们很好的依据,是我们课程构建、课程评价的逻辑依据。

教材的习作编排充分尊重语文教育规律和儿童语文学习规律,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和交际运用能力,同时这套教材建构了多板块、多层级立体相融的新习作体系。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构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凸显又相互融合的教学单元,尤其是语文要素训练点简洁明确,课后练习还注重语文要素专项的仿写训练,最难得是编排了习作单元,根据课标确定了学段习作要求的重点,集中力量帮助学生习得语言表达某一方面的言语经验。这些书面表达能力按阶段、类别渐进式设计。如纪实作文,第二学段强调写清楚,第三学段强调写具体,写出情感。想象作文,第二学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根据事物的特点想,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想,想象丰富奇特。应用文,重视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不同文章的表达技巧,如初级的通知、日记、书信到有难度的解说词、演讲稿、倡议书、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三、习作微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课程构建的基本框架

1.依据地域特色、校园生活等确定微课程模块主题。

习作微课程创建的首要任务是课程主题的选定。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以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为基础,以地域特色、学校校园生活为主线,结合生活中的特定季节、特殊节日、特别事件、特别活动等元素确定主题,让习作微课程的主题从生活中来,在活动前、中、后等不同时间设计不同的任务,通过写作去体验、去思考、去表达、去交流、去做事。具体安排见表2。

2.结合教材的习作要求确定微课程内容。

主题确定好之后,最主要的任务是从现有的习作教材中去寻找、提炼与主题相关的课后习题仿写训练、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和要求,适当调整教学的时间,进行重新组合,开学前做好“基于真实性学习的统编教材习作微课程设计体系表”。以11月份运动主题为例,見表3。

这个微课程设计体系在范围上兼顾到3~6年级的所有年级,集中在运动会前后的两周,课题组所有教师的习作教学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非常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

在习作内容上,教师应以教材安排为主,适当补充为辅。三、四、五年级是记一次活动、写一次游戏等记叙文,六年级是实用文体“学写倡议书”,而五年级安排的“加油稿”这种实用文体,则是我们根据运动会这个主题活动的特点和需要补充进去的。

在时间安排上,根据需要灵活机动。有的安排在运动会之前,像“学写倡议书”“学写加油稿”,活动前已经提前完成,并按照标准择优向运动会安排组、通讯报道组投稿。当然像“学写加油稿”因为活动的特殊性,部分学生还需要在赛场的现场进行即兴创作。有的活动前提前布置,过程中留心观察,教师注意留取影像资料,活动后快速成文,像“记一次游戏”和“多彩的活动”。

在习作要求上,各自落实不同年级语文要素的同时做到螺旋式上升。如三年级是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四年级则要求按顺序(游戏前、中、后),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六年级则要求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既关注整个场景,又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教学时教师应特别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要求,不刻意增加学生的负担。

四、课程设计——课程构建的核心

据调查统计,74%的学生害怕写作文是因为不会表达,不会写具体,不会谋篇布局,而喜欢作文的学生有43%的,是因为作文课很有趣,37%的学生是因为作文经常获得老师的肯定,比较有成就感,由此可见,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是课程构建的核心。

如围绕着“经历 成长”主题,在6月份我校4~6年级集中进行了“我学会了”“我想对您说”“给母校的一封信”“学写毕业赠言”“毕业典礼策划书”等几个习作训练。下面就以“给母校的一封信”为例简述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1.设置任务情境,布置写作任务。

教师走进教室时,带着一个“校长信箱”,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六年的时光稍纵即逝,转眼间你们一个个都成为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少年,还有一个月你们即将离开,作为老师虽然不舍,却很欣慰。为了让母校更好地发展,校长委托我请你们以书信的形式来给母校提点建议,写好后投进这个信箱,作为你们送给母校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校长会认真阅读评选出10位“毕业生最佳建议奖”,对于比较可行的建议学校会落实整改。

2.分析写作任务,清楚为什么写。

师生共同分析写建议书的注意事项,明确本次具体的写作任务。

习作内容:指出学校目前不太好的现象,尽量给出一些建议。

读者:校长或老师。

语言:态度要真诚,语言要得体。

格式:格式正确,书写工整。

3.观察、调查、寻访,明确写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到学校的各部门走一走、看一看,同时问一问、听一听,了解学生或家长等对现状有哪些看法,可以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师课堂教学,学生上学、放学、就餐的常规管理,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等提出建议,当然也可以有一些有意义的奇思妙想。

4.关联阅读,教师点拨,明确怎么写。

(1)理清习作顺序。指导学生阅读建议书的例文,从而理清建议书的写作基本按照“表感恩—摆情况—讲理由—提建议”这样的顺序,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讲明白。

(2)注重语言特点。因为写作的对象是长辈,所以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态度诚恳,不要苛刻要求;实事求是,不能不着边际;心平气和,不要言辞过激。

(3)明确写书信的正确格式:标题左右居中,称呼顶格表尊重,“此致”空格祝语顶,署名写在时间上。

5.对照标准,自改、生生互改。

6.写好信封,投入信箱,完成写作任务。

7.对照情境任务,文章读者真实评价。

教师认真阅读,真正评选。邀请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进行颁奖表彰,并承诺将一些好的建议纳入到学校建设计划中。

总结以上内容,可将真实性学习课程的设计梳理成以下教学流程(见图1)。

“在情境中布置写作任务”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写给谁看,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充满期待。

“在主题活动中观察、体验”是在情境中再次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让学生搜集习作素材。可以是布置完写作任务之后进行,也可以是播放之前的生活图片和影像资料,目的是将习作任务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对接,让习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指导构思,帮助学生明确主题、确定选材和重点”则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如何围绕习作主题选择内容,确定写作顺序和重点,这是习作教学的重点所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在关联阅读中学习表达”是进一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例如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如何谋篇布局等,教材相关单元的课文就是非常好的关联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典型的范式。如果想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可以从配套教材拓展的经典阅读中选取。像本篇这种实用性问题可从正式报刊、相关文体的写作范例中选取。

“对照习作标准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一气呵成写完习作之后,回过头来对照标准审视自己的习作,思考如何写得更好。“写文章的能力是改出来的”,愿意改、会改,养成修改的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写作受益匪浅。

如果说“在情境中布置写作任务”是真实性习作流程最开始的一环,那么“在情境中评价写作任务、展示写作成果”则是最后一个环节,只有这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实现一个完美的闭环,真实性习作才算完成,才能够真正实现写作为生活服务。

如以“美丽校园”为主题,当学生自豪地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美丽的校园,他們作为美丽校园小主人的归属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当学生在调查完学校的绿化破坏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提交给学校,写出《爱护校园绿色倡议书》在国旗下宣讲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就不是学校老师一遍遍的口头教育能比的。再如本文所举的例子,学校管理者真正在毕业典礼或者某种场合给学生颁发“最佳建议奖”获奖证书,这是真正将学生当作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参与管理意识,长大后他就可能参与到单位、国家的管理中来,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想要追求的吗?

五、课程评价——课程构建的多元发展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的评价以2022年版课标的过程性评价为指导,注意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驱动,学生能够实现在主题选材、语篇构造、文体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多元发展。课程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对照习作评价标准(见表4),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相结合。

这是教师采用最多的评价方式,标准参考的就是教材的习作要求。如本文习作教学案例第5个环节,即:对照标准,自改、生生互改,是引导学生对照下面标准,先自己进行修改,接着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养成写完后主动修改的习惯。

2.真实情境中的交际性评价。

这主要针对的是交际性、功能性习作,让读者对情境任务设置的文章进行评价,如对本文中的校方评选的“最佳建议奖”进行颁奖,运动会上学生的加油稿被选中在运动会现场朗读,运动员表达听到加油词后的感受,运动会结束评选后给“最优宣传员”颁奖,这种评价真正让习作应用于生活,让评价有了生活的温度,学生更易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就感,真正喜欢上写作。

3.不同平台的展示性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喜欢写、更会写,教师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自己实验班内创建了班刊,在班级内展示交流。课题组创建“真实性作文”微信公众号,围绕着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刊发的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家长可以在后面留言、跟帖、点赞,学生刊发的热情高涨。学期结束,我们还将学生的优秀习作集结成册,评选出“优秀个人习作集”,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以儿童立场作为习作微课程构建的逻辑起点,以习作教材的编排体例作为课程构建的逻辑依据,根据校园生活确定微课程模块主题,依托教材的习作要求搭建微课程内容框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尝试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教学难题,搭建多彩舞台,建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们因“需”而愿写,因“真”而能写、乐写。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真实性学习的统编小学习作微课程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2021/02/3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真实性习作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广告的真实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习作展示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