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品种筛选与搭配

2024-04-10陈良宏

园艺与种苗 2024年2期
关键词:分蘖力粒数全生育期

陈良宏

(庐江县泥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 庐江 231561)

庐江县是以水稻为主的产粮大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9.18 万hm2[1]。该县双季稻生产是一大特色,保持着较为传统的双季稻生产习惯,近5年播种面积保持在6.90 万hm2左右,是安徽省最大的双季稻主产县,约占全省双季稻的1/5,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泥河镇地处庐江县南部,资源丰厚,区域内有山有圩,岗畈相间,是全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战场。该镇双季稻生产面积常年保持在0.6 万hm2左右,是全县较大的双季稻生产区[2-5]。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完善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支持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6-7]。庐江是传统粮食大县和双季稻大县,促进粮食产能提升最可行的路径是改一季为种两季,恢复发展双季稻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庐江地处全国双季稻北缘区,总体温光资源水稻生产一季有余,两季略显不足[8-9]。近3年早稻平均单产仅为5 769.0 kg/hm2,双季晚稻平均单产仅为6 074.1 kg/hm2,与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单产差距较大。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提升单产的最快速路径是寻找综合表现更佳的高产多抗品种[10-11],同时通过早晚季品种间协调高效搭配,形成温光资源高效利用的搭配组合,促进双季稻周年单产提升[12-15]。

该试验以庐江当地生产主推和新引进的常规早籼稻和晚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同一田块中采取人工移栽方式,通过对不同品种生育期和产量构成等性状考察,以周年高产稳产为主要分析方向,筛选出适宜沿江平原区域的双季稻品种搭配组合,为早稻、双季晚稻生产主推品种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

试验于2022年在庐江县泥河镇柴埠村崔拐村民组(117.322 972° E,31.135 394° N)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肥力水平上等,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冬闲。土壤为河流冲积物发育形成的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沙泥田土属沙泥田土种。耕层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壤pH 6.21,有机质33.8 g/kg,全氮2.06 g/kg,有效磷8.4 mg/kg,速效钾96.7 mg/kg。

1.2 供试材料

早稻品种试验选用中组100、浙1613、早籼617、甬籼409、湘早籼14、嘉兴8 号、中组18、甬籼15、中早39 和中佳早18 共10 个早籼常规稻品种参试,双季晚稻品种试验选用镇稻413、镇稻15、苏秀1717、盐粳15、信稻18、常香粳1813、当粳8 号和镇稻18 共8 个晚粳常规稻品种参试。试验所用肥料为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5%(N∶P∶K=15∶15∶15)复合肥、尿素(纯N 含量≥46%)和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钾肥(K2O 含量≥60%)。

1.3 试验设计

两季试验均采取湿润育秧人工栽插方式,在同一田块中实施。每季试验均采取大区对比展示方式,不设重复,每品种栽插1 个大区,各品种随机排列,每区面积4.0 m×20.0 m,区间过道间隔0.3 m,品种四周各设2.0 m 保护行。早晚季稻栽插规格均为16.6 cm×13.3 cm,栽植45 万穴/hm2,每穴栽4~5 个苗。早稻本田期施45%复合肥525.0 kg/hm2作基肥,栽后5~7 d施尿素90.0 kg/hm2、钾肥75.0 kg/hm2作分蘖肥,幼穗期施尿素60.0 kg/hm2、钾肥60.0 kg/hm2作保花肥;双季晚稻本田期施45%复合肥450.0 kg/hm2作基肥,栽后5~7 d 施尿素90.0 kg/hm2、钾肥75.0 kg/hm2作分蘖肥,幼穗期施尿素60.0 kg/hm2、钾肥60.0 kg/hm2作保花肥。全生育期强化病虫草害防治。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关键生育期。调查记载每季试验不同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时期。

1.4.2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记载每个品种的主茎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和株高。

1.4.3 茎蘖动态。于水稻移栽期、高峰苗和成熟前期测定每个品种的基本苗、高峰苗和有效穗数。

1.4.4 产量及产量构成。成熟后,每品种调查3 点以上,连续横10 穴、竖10 穴的有效穗数,按平均有效穗数取3 穴考察穗长、每穗粒数、每穗瘪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测算理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分析

早稻试验生育期结果显示(表1),各品种播始历期介于73~81 d,最短的是湘早籼14,为73 d,最长的是浙1613 和中早39,为81 d;全生育期介于104~112 d,最短的是湘早籼14,为104 d,最长的是中早39,为112 d。双季晚稻试验生育期(表1),各品种播始历期介于72~85 d,最短的是盐粳15,为72 d;全生育期介于131~139 d,最短的是盐粳15,为131 d,最长的是苏秀1717,为139 d;齐穗期偏晚的品种有苏秀1717 和镇稻413,均在9月26日后,有较大的安全齐穗风险。

表1 不同早稻、双季晚稻品种生育期表现

2.2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早稻品种主茎叶片数均为12 叶,伸长节间数均为4节,株高介于75.0~90.0 cm,穗长介于16.2~18.5 cm;双季晚稻品种主茎叶片数为14~15 叶,伸长节间数均为5 节,株高介于65.1~85.8 cm,穗长介于12.6~16.3 cm(表2)。

表2 不同早稻、双季晚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3 产量及构成分析

从早稻各产量指标上看,有效穗介于303.0 万~444.0万/hm2,嘉兴8 号最高,浙1613 最低;成穗率介于41.6%~62.9%,湘早籼14 最高,浙1613 最低,总体与常年相比偏低,这可能与早稻分蘖期持续高温有关;每穗总粒数介于78.6~137.0 粒,浙1613 最高,嘉兴8 号最低,总体较常年提升明显;结实率介于79.2%~84.5%,各品种差距不大;理论产量介于7 013.9~9 468.7 kg/hm2,超过8 400.0 kg/hm2的品种有中组100、浙1613、早籼617、中组18、中早39 和中佳早18。

从双季晚稻各产量指标上看,有效穗介于331.5 万~436.5 万/hm2,信稻18 最高,镇稻18 最低;成穗率介于62.1%~77.8%,盐粳15 最高,镇稻18 最低;每穗总粒数介于64.6~111.4 粒,常香粳1813 最高,信稻18 最低;结实率介于86.7%~97.6%,各品种差距不大,较往年提升明显;理论产量介于6 783.8~9 326.5 kg/hm2,超过9 100 kg/hm2的品种有苏秀1717、常香粳1813、当粳8 号和镇稻18(表3)。

表3 不同早稻、双季晚稻品种产量及构成指标表现

3 讨论与小结

3.1 各品种综合表现

结合田间记载和技术人员观察,综合评判各品种在当地种植的优缺点。

3.1.1 早稻表现。中组100 产量较高,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直,全生育期107 d,有效穗357.0 万/h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19 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6 g,抗倒性强,综合情况较好。

浙1613 产量较高,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全生育期110 d,平均有效穗303.0万/hm2,每穗总粒数137 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6 g,抗倒性一般,综合情况较好。

早籼61 产量较高,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挺直,全生育期108 d,有效穗381.0 万/h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05.8 粒,结实率79.4%,千粒重26.5 g,抗倒性较强,综合情况好。

甬籼409 产量一般,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弱,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全生育期109 d,有效穗306.0万/hm2,结实率80.9%,千粒重25 g,易倒伏,综合情况差。

湘早籼14 产量低,株高矮小,分蘖力较弱,剑叶挺直,穗型小,熟期早,全生育期104 d,平均有效穗394.5 万/hm2,每穗总粒数83.3 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5.5 g,抗倒性较强,综合情况差。

嘉兴8 号产量低,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挺直,全生育期107d,有效穗444.0 万/hm2,穗型较小,每穗总粒数78.6 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 g,抗倒性一般,综合情况较差。

中组18 产量高,株高较高,分蘖力较弱,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率83.7%,全生育期108 d,平均有效穗388.5 万/hm2,每穗总粒数108.5 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6 g,抗倒性强,综合情况好。

甬籼15 产量较低,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弱,剑叶挺直,穗型较大,全生育期107 d,平均有效穗348.0万/hm2,每穗总粒数101.1 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5 g,易倒伏,综合情况一般。

中早39 产量高,全生育期112d,分蘖力较强,株型适中,株高86 cm,剑叶挺直,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354.0 万/hm2,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23.5 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 g,抗倒性一般,综合情况好。

中佳早18 产量较高,全生育期107 d,分蘖力较强,株高适中,剑叶挺直,有效穗数327.0 万/hm2,每穗总粒数122.2 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6 g,抗倒性强,综合情况好。

3.1.2 双季晚粳稻表现。镇稻413 产量一般,分蘖力较弱,株高81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型偏小,每穗总粒数84 粒,结实率93.6%,千粒重27 g,全生育期137 d,综合情况较好。

镇稻15 产量较低,分蘖力适中,株高74.3 cm,株型紧凑,叶片宽挺,穗层整齐,穗型小,每穗总粒数66.5 粒,结实率97.6%,全生育期134 d,抗病性强,综合情况较差。

苏秀1717 产量高,分蘖力强,株高71.8 cm,株型紧凑,叶片坚挺,穗层整齐,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11.3 粒,结实率89.9%,熟期较迟,全生育期139 d,抗病性一般,有包颈现象,综合情况较好。

盐粳15 产量低,分蘖力一般,株高74.2 cm,株型紧凑,叶片宽挺,穗层整齐,穗型小,每穗总粒数72.7 粒,结实率95.3%,熟期早,全生育期131 d,综合情况差。

信稻18 产量低,分蘖力适中,株高65.1 cm,株型紧凑,叶片坚挺,穗层整齐,穗型小,每穗总粒数64.6 粒,结实率93.8%,熟期早,全生育期132 d,抗病性较强,综合情况差。

常香粳1813 米质优,产量高,分蘖力较强,株高83.1 cm,株型紧凑,叶片坚挺,穗层整齐,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11.4 粒,结实率较低,只有86.7%,熟期较迟,全生育期137 d,综合情况好。

当粳8 号产量较高,分蘖力较强,株高85.8 cm,株型紧凑,叶片坚挺,穗层整齐,穗型适中,每穗总粒数99.2粒,结实率88.4%,熟期较迟,全生育期136 d,抗病性一般,综合情况好。

镇稻18 产量较高,分蘖力强,株高82.7 cm,株型紧凑,叶片坚挺,穗层整齐,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10.3 粒,结实率95.7%,熟期较迟,全生育期136 d,易感叶瘟,综合情况好。

3.2 双季品种合理搭配

综合品种各方面表现并从双季温光资源合理利用与品种搭配来看,早稻季中组100、早籼617、中组18 和中佳早18 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好,适宜在庐江县作早稻种植,浙1613、中早39 产量虽高,但总体生育期偏迟,不利于晚稻接茬;双晚季常香粳1813、当粳8 号和镇稻18 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好,苏秀1717 虽产量高,但生育期偏迟,有不能安全齐穗的风险。早稻季选用中组100、早籼617、中组18、中佳早18,双晚季选用常香粳1813、当粳8号、镇稻18,各品种可自由搭配组合,实现周年高产稳产。

猜你喜欢

分蘖力粒数全生育期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Conductive polymer hydrogel-coated nanopipette sensor with tunable size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太湖县2015年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水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