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会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

2024-04-10张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7期
关键词:工会劳动院校

张斌

[摘           要]  工会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具备其固有的优势和价值,其影响力在劳动教育中尤为显著。由于工会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方法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策略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和兼容性,工会有潜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工会可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策略积极介入劳动教育,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会如何利用其优势,通过人才培养、组织建设、阵地利用等方面深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此外,还探讨了如何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强化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以及如何营造一个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旨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新时代的可靠接班人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工会;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7-0173-04

2020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委员会与国务院共同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導方针及其核心原则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1]。继而于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文件对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2]。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立足于专业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其发展成为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新形势,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高职院校各部门共同付出努力,协同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全育人”策略的关键部分,高职院校的工会需强化其积极性与责任感,主动融入劳动教学活动中,以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取得新的成效。

一、高职院校工会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体建构:加强学校工会的功能定位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工会正日益成为构筑学校育人共同体的关键力量。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高职院校工会必须担当起更新的职责。在构建全面、互联互通的教育体系中,工会不仅应着力于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而且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得到贯彻。高职院校工会有责任推崇和传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引领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工会应当积极履行培养学生的重任,动员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劳动教育,确保教师队伍成为此项教育的中坚力量。此外,工会需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与学校各部门紧密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形成教育合力,并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协调者的作用。

(二)“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工会成为实施全人教育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会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道德修养、认知增长、身体健康、审美能力及劳动技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学生走向全面而独立的个性成长。

(三)使命担当:实现“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群体作为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社会细胞,其参与高等教育机构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培育和弘扬劳动价值观具有显著意义。这样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劳动的热爱、勤奋和创新的正面态度,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专业能力。更进一步,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度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对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以及人民幸福的根本重要性。与此同时,劳动经历作为一种激发爱国情感的途径,引导他们确立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的志向,并实践服务国家的具体行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他们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5]。

二、高职院校工会推进劳动教育的现实途径

(一)意识形态引导: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宣传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应积极发挥其在政治导向上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提供坚定的思想和精神支柱。

1.强化学习和宣传工作

在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体系内,工会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工会,其必须不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以及价值取向。在组织专家学术讲座、举办主题性报告会和实施教育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的关键性论述,并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化研究。工会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师生理解,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强化他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认同,以及理解劳动作为最荣耀、最高尚、最伟大、最美好行为的深层含义。

高等职业院校在其宣传教育的职能中,应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并与宣传部门紧密协作。工会应利用校园内的公告栏、电子显示屏、横幅、展板等物理媒介资源,以及网站、易班网、微信、微博、抖音等数字化平台,积极创建关于劳动教育的专项栏目。此外,还应挖掘校园内部的劳动模范人物,编制和发布关于劳动教育的网络文化内容,通过这些举措扩大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深化其教育内涵,并拓展其社会影响力[6]。

2.在理论上强化劳动教育

为了深化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认识,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工会理论研究会等学术平台,细致梳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特征及其所遭遇的挑战。这一过程需增强对工会理论的研究投入,激励教师编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以及情报简报等研究文献,从而全方位、系统性地剖析当代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展现形态和构建机制。目的在于构建一系列高品质且具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行动。当前,针对劳动教育存在的课题与不足,亟待深入探讨其成因,并策划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加深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根本性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劳动教育理論与实践的发展,并为高职院校工会在新时代担负劳动教育职责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充分发挥工会的领导作用

工会干部作为学校工作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直接源自一线工作人员,与教职工及学生群体构建了稳固的联系网络。鉴于此,他们在推进劳动教育中担当着核心角色。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样也是整体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内容。面对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的工会干部需要率先深化认识,全面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其深远的意义。此外,他们需积极研究和探讨工会在劳动教育中的介入手段及其策略,致力于在这一领域发挥积极的示范与引导作用。通过工会干部的主动参与和推动,可以有效地鼓励和激发学生群体对劳动精神和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二)知行合一:健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

教育活动应当将课堂教学视为基础,同时融合实践活动,确保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为此,高职院校工会应利用其资源和优势,协助学校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架构,进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7]。

1.完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中塑造学生德性与才能的核心部分,同时承载着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高职工会应与教务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联合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综合思考和实践教学内容,探寻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通过此过程,全面解释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时代意义及其面对的社会需求,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宗旨与重要性。同时,工会应充分利用教师培训、日常活动等契机,引领思政课教师融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理念和价值观于教学中,提高师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8]。

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中,教务处及各教研单位必须积极承担责任。而工会则需充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指导专业教师结合教代会的建议,确立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着力于根据学科特点加强课程思政的规划,发掘并应用各专业、各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而,将这些元素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工会各层级的联动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确保教学单位有效执行思政课程建设任务,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

工会应积极掌握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并发挥其组织优势,与不同部门及教育单位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克服劳动教育实施中的困难与挑战。同时,应推动创建或参与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将其纳入教学大纲,投身于劳动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建设。例如,可以开设涵盖劳动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及风险预防的选修课程,或是组织陶艺、木工、剪纸等技能培训课程,以拓宽学生的技能和视野。

2.充实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的工会有其独有的资源融合及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促进与社会高品质教育资源的对接与流通,以及建立校外道德教育基地方面,占据显著的优势。工会首先应运用其组织优势,与院校内各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举例来说,工会可以与职业发展指导部门合作,为学生打造专业化实习平台,允许他们在实际企业、车间和工作团队中参与工作,从而提升其劳动技能。此外,工会还可以与共青团组织协作,创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平台,指引学生深入社会基层进行现场调研、学术研究以及参与公益活动,从而在社会广阔的实践领域中培养其才能并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工会还需与学生事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联手打造实习与勤工俭学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勤工俭学、后勤服务、植树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领悟劳动的尊贵、伟大与美好。

高职院校工会应与企业、农业生产实体等资源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并与高科技公司、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创业教育机构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多渠道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不断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如此不仅能够强化校内的劳动教育资源,同时也能增加校外的劳动实践机会,构建双向促进的教育机制,全方位支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精神涵养:对劳模、工匠精神进行大力推广

工会作为与职工群众紧密相连的群体,拥有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独特资源。高职院校工会应当积极继承与推广劳动模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过程确保劳动教育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施。

1.深入推进“劳模、工匠”进学校

在新时代背景下,模范工人和杰出工匠不仅是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楷模。他们不仅体现了劳动者的精湛技艺和职业操守,也凸显了模范工人精神、勤奋不息的精神与对工作的精益求精态度。这些精神财富对在大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工会应该积极借助“模范工人与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广和表彰那些模范工人、技术能手和工匠大师的先进事迹。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影响力,可以通过举办“模范工人大讲堂”“模范工人进教室”等互动平台,邀请这些杰出人物深入校园,分享他们在追求学业、精进技艺和无私奉献方面的真实故事与宝贵经验。在这些交流互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问题的解答和专业的指导,还能够直接学习到实用的技能,从而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得以应用。

2.打造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职业院校工会应与劳动模范与工匠创新工作室建立密切协作关系,通过工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师生之间的互学互助和专业辅导。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专业交流及师徒制指导等系列活动,生动展现劳动模范和技艺工匠的先进事迹,以此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效。同时,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设立针对劳动模范和技术工匠的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研究与实践空间及必要的资源支持。在此基础上,鼓励工匠人才分享其在学术探索、科技创新中的专业知识及其在国家重点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以真实故事激发他人,弘扬劳动精神。此举不仅能增强校园工人阶层的成就感,也能让广大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劳动之美。

3.建立勞模和工匠学校

依托大学的强大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可以整合来自不同行业的劳动模范、工匠精英和高级技师资源,创建劳模工匠学院。充分利用劳模工匠在辐射影响、引导、示范和激励方面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实习指导和职业规划师[9]。

(四)情境创设:营造崇尚劳动,重视劳动的校园气氛

1.营造全民参与劳动教育的气氛

工会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织,肩负着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的关键任务。对于高职院校工会而言,有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与人才是其核心职责。在党委统筹指导下,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需紧密协作,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保障有力的劳动教育体系。此外,每个单位应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融入日常管理及教学活动中,从而打造一个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劳动教育不仅能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还能确保教育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劳动教育

职业院校工会应与宣传部门、档案馆、校史馆等联合努力,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校园历史、校歌、校训中所蕴含的坚忍不拔和创业艰辛精神。该精神需与全体师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充实和丰富校史馆及档案馆的展览内容,并引入更多关于劳动的元素。其目的在于激发师生在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及个人成就上取得更卓越成绩[10]。

学校应当通过评定并表彰模范工作者来弘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此外,倡导人事科、学生科等相关部门在员工岗前培训、新生教育、毕业生离校指导以及在国际劳动节等关键时刻,对劳动精神进行广泛宣扬,以提高该教育理念的现代性、吸引力及影响力。

通过与艺术教育中心、体育部门等的协作,共同举办既具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组织经典文学朗诵、演讲比赛、主题性作文以及体育竞技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劳动精神的教育渗透。

3.做好主题教育工作

在校园这个汇聚年轻梦想与活力的地方,“中国梦——劳动之美”宣传活动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深入人心。通过这场活动,打造一个让劳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积极支持的社会环境。活动的策划精心而周到,通过精彩纷呈的宣讲报告,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传播力量及举办各类富有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争取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尊重和热爱劳动的氛围。不论是在树荫繁茂的教学楼前,还是在阳光明媚的操场上,都可以见到“中国梦——劳动之美”的宣传画和口号,鼓舞着师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活动的开展不是孤立的,它依托于学生事务部与共青团委员会等众多部门的高效合作。这些部门联手,使得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能够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宣讲报告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手段,更是激发学生热情、启发思考的桥梁。宣讲者旁征博引,将劳动的尊严与乐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美德以及当代劳动者的先进事迹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案例和感人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而媒体传播则以其独特的优势,拓宽了活动的覆盖面。现代社会网络的便捷使信息迅速扩散,社交平台上的推文、短视频与图文报道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对劳动的赞美。媒体的力量也在推动着劳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了解到校园内关于劳动教育的最新举措和成果。此外,文化体育活动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组织诗歌朗诵、画展展示、运动会等,将劳动的主题融合进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文化活动中。比如,在运动会上强调团队合作与辛勤付出的意义,画展中展出的作品反映了劳动者的美好风采,而诗歌朗诵则传达出对劳动精神的崇敬与传承。各级工会领导担任主讲和特邀嘉宾,深入参与这些活动中,指导学生尊重劳动,以及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结束语

进入新时期,高职院校工会必须承担起强化劳动教育的责任,深化对当代劳动教育重要性及其科学内涵的认识。工会应将劳动教育的目标与本职工作实际紧密融合,确保劳动教育与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核心使命相契合。工会需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彰显其价值。在劳动教育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工会要积极推广劳动教育的理念,向学生传递与就业及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科学理念,深入开发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第二课堂中的劳动教育潜力。通过建立包含多种教育形态的劳动教育体系,集“四位一体”的模式,动员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充分支持,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学校应当积极宣扬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N].人民日报,2020-07-16.

[3]靖庆磊.劳动教育的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之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52-54.

[4]常小美.发挥高校工会优势促进青年教职工成长[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26-30.

[5]陈辉玲.创新高校工会管理的路径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4(5):21-23.

[6]王爱军,刘丹.新时代高校工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2(1):11-15.

[7]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8]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2):57-63.

[9]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2021,42(10):4-10.

[10]杨晓慧,黄君录.高职院校劳动美育体系构建:目标、重点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20(32):70-7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工会劳动院校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会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