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以赛促改”课程改革与探索

2024-04-10谭存凤陆茵岳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7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思政技能

谭存凤 陆茵 岳瑛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以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大赛的指导思想,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学习效果、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情况,重构“五工程”五大教学模块,构建“三学、四融、五环”教学模式,实施“三阶双师两化”教学过程,采取“一线三元四维”评价体系,推动职业院校电力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    键   词]  教学能力比赛;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7-0049-04

一、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国内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最高级别赛事。比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引导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1],已经成为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针对电力类专业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电力工程施工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周期长,学生无法在现场全程跟班学习。由于部分隐蔽工程看不到,施工过程危险性大,学生学习该课程存在一定的困难,重构该课程内容、使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以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课程内容及大赛的指导思想,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二、教学整体设计

(一)融通“岗课赛证”,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为“五工程”五大教学模块

比赛要求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电力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从事多样化电力工程施工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本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广,技术更新快,故紧跟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围绕“电气安装”岗位工作内容、“全国高校职业技能大赛”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赛项等大赛内容以及“1+X”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大纲要求,以“岗课赛证”融通为主线,将课程内容重构为发电工程、输电工程、变电工程、配电工程、用电工程“五工程”五大教学模块。

(二)围绕“三教”改革,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系列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教师改革是解决职业教育“谁来教”的问题。本课程组从教师人员构成、教师专业技能、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师人员组成方面,使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与学历结构等方面合理化,构成老中青年三梯队师资队伍;在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定期派送教师到施工企业跟班进行企业实践、参加电力行業的技术论坛等,及时掌握现场施工技术发展前沿,收集课程建设所需素材,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在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技能培训,吸收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同时定期开展学生学习成效问卷调查、课程组成员讨论会、教学督导等活动,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再通过参加教学技能比赛等方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材改革是解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本课程团队以专任教师为主,与广西电网、广西送变电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与我校教材选用标准,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工作内容,共同合作开发《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系列教材。该教材系列分为5册,分别是第一册“发电工程”、第二册“输电工程”、第三册“变电工程”、第四册“配电工程”、第五册“用电工程”。

(三)对照岗位要求,制订“高素质、熟知识、强技能”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具有导教、导学、导评价的作用。结合电力工程施工流程,根据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和相关教学经验,围绕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根据该项目教学内容和学情特点,设计本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素养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四)强化德技并修,设计课程思政体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3]。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结合每个教学模块中的任务内容知识特点,提炼每个任务专业知识中对应的思政元素,以每个模块形成一条思政主线。本课程五个教学模块的思政线分别是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科技强国、创新思维、服务人民,由此形成本课程的思政体系。

(五)立足平台数据,分析“汲深绠短”学情特点

根据参赛班级生源特点,立足超星学习通平台数据,借助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前置电气识图、电工技术实训等课程中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以及生源特点,多维度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以及学习上的优势(深)和劣势(短),汲深绠短为后面的教学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

(六)基于行动导向,构建“三学、四融、五环”教学模式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前敏思勤学、课中博学审问、课后拓学创新的“三学”教学流程,在课中,通过“导—析—解—做—评”五环节展开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四融合”,构建“三学、四融、五环”教学模式。围绕这一模式,为进一步理清思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图1(见文末)。

(七)致力全面发展,构建“一线三元四维”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和引导教学方向。而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本课程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核心岗位能力为中心,围绕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企业专家进课堂参与评价、任教教师评价展开“三元”评价;采用线上超星学习平台、线下课堂、仿真软件和VR等客观评价、三方评价人员的主观评价“四维”评价方式;同时依托大数据,实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点滴,设置学生“个人成长曲线”(一线),实施过程性的评价。从而构建了本课程的“个人成长曲线(一线)+学生教师专家(三元)+线上线下客观主观(四维)”的“一线三元四维”教学评价模式,如图2。

三、教学实施

(一)加强“四方”合作,共建“软硬兼容、动静互补”的数字资源

通过学校、企业、公司、教师四方合作,共同建设“软硬兼容、动静互补”的数字资源。软硬兼容是指强化校企合作,与广西七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仿真变电站、输配电线路VR等系列软件资源以及建设了实训室等硬件资源。动静互补是指团队教师集体创作、制作了交互式小游戏、动画、微课等动态的影像资源,3D设备模型、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图片等静态资源。

(二)基于工作过程,实施“双师、两化”多元并举的教学过程

根据电力工程施工流程,选择岗位工作内容为教学内容;把企业导师引进课堂,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双师”同教学。借助VR、虚拟仿真等信息化和工程信息管理智能化“两化”技术,把数字化技术、物联网、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多元并举实施教学。

(三)技术与活动联动,“一而再,再而三”有效攻克教学重难点

以模块三的任务1:主变的安装为例,阐述技术与活动联动,“一而再,再而三”有效攻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变压器主体部分的安装方法”。首先借助虚拟仿真软件開展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重点;再借助动画进行讲解,接着VR训练,进一步夯实教学重点。

针对难点“附件的安装”,通过汇报展示活动提炼、教师借助动画操作示范突破、开展“活动”夯实,全面攻克难点。最后通过组织活动——小组争霸,借助微课视频,体现“做中学”的职教理念,全面有效地攻克教学重难点。

(四)结合课中课后,践行“精益求精”思政教育

以模块二的任务4为例,阐述具体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于专业知识中,更让思政思想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

1.课前,“精益求精”初步融于规范意识

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发布《导线放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相关章节条文,强调规范的同时,树立精准意识,初步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2.课中,“精益求精”深入融于课堂教学

环节1“导”:借助《导线的作用》《违规的代价》视频片段,进行规范教育。

环节2“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完成任务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形成答案、知识讲解,树立“精确分析”意识。

环节3“解”:导线的弧垂要求是否符合要求?要做到差距越小越好,因而在教学中,先开展VR体验,学生借助VR感知导线弧垂差距较大时,软件自动判定为操作错误;教师再分析精讲、操作示范,通过开展多元活动,使学生明白:在导线展放时,要认真、细致,树立“精细”意识,强调“精益求精”。

环节4“做”:在“小组争霸”活动中,再次将“精准、精确、精细”教育融入其中,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环节5“评”:通过评价、总结、拓展,在强化“精益求精”教育的同时,有机融入“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

3.课后,“精益求精”扎实落实于学生行动

在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到小区开展“免费电器维修”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在电器维修过程中,学生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完成电路的导线连接工序。

四、学生学习效果

(一)“素质高、技能强、知识熟”目标达成度高

1.理论知识深厚,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模块学习结束后的理论知识测试结果充分证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本课程涉及的电力施工相关理论知识,并能成功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施工技术精湛,能够精益求精,科学创新

掌握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例如引入无人机放线以提高施工效率,使用无人驾驶挖掘机等,体现出他们在电力行业发展中的创新意识。

3.岗位认同感强,职业素养高,富有工匠精神

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深入电力施工企业、采访往届毕业生等方式,了解电力行业中的现状,看到了“电气安装”岗位的前景。

(二)“能考证、能比赛、能创新”各项能力增强

本模块80%以上的教学内容均为“1+X”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点内容,学生考证通过率达100%;学生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赛项、“互联网+”大赛中均多次获奖。

五、反思改进措施

(一)特色及创新

1.创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途径

本模块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紧扣电力工程施工的特性,精心提炼出四个方面的思政体系。把课程思政教育无形融入课题教学内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活动创新联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程运用了VR技术、虚拟仿真软件、微课、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开展符合课程特点、学生实际、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全面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问题及改进

1.评价系统的功能未能实现全覆盖,期待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出更完善的评价软件

客观评价软件功能尚未能覆盖所有作品的评价,在施工实操训练中,施工的正确性主观评价仍占较大比重,依赖于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的评价。

改进措施:与广西匠瑄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完善评价系统功能,能够根据视频抓拍,评价学生实操过程是否正确。

2.学生缺少现场实践的机会,需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电力施工工地安全风险大,难进入,隐蔽工程看不到,建设周期长,学生缺少真实现场工作环境的经验。

改进措施:借助我校区级资源库资金,在现有的校内实训基础上建立能够覆盖所有工序的VR软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六、结束语

本文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指导思想,以赛促改。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學内容的重构、教学团队与教材的改革,设计了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了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双师、两化”多元并举的教学手段,“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仿真软件、VR等手段有效攻克教学重难点;最后反思了本课程的特色及创新、问题及改进方法,以培养从事多样化电力工程施工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EB/OL].(2023-06-26)[2023-12-28].http://www.nvic.edu.cn/News/Detail?id=fd256e6d-3754-4362-a193-e6555a0 32a3e.

[2]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EB/OL].(2013-09-10)[2023-12-25].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3/0910/c64094-22864548.html.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08)[2024-01-11].https://qnzz.youth.cn/zhuanti/kszt/xzhd/08/xdemo_127402/02/201702/t20170219_91392 09.htm.

[4]古燕莹.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实践探索: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检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2):72-82.

[5]侯学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6]杨春丽.基于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1(3):152-153.

[7]于贵霞.教学能力比赛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水泥混凝土材料”项目为例[J].福建轻纺,2023(5):53-56.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思政技能
高级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思政课“需求侧”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