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制度下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的研究与实践

2024-04-10王景梅宁培淋荆亚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7期
关键词:资历非学历终身教育

王景梅 宁培淋 荆亚涛

[摘           要]  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是学分银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对等转换一直是制约学分银行发展的重要难点。本研究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与交通土建领域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融合,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打通学历教育(高职)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拓展学习成果在土建类行业培训、高职教育入学及就业、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领域的相互转换运用,构建出一条交通土建行业施工岗位从业人员学分银行体系。研究成果对深化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资历框架;学分银行;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土建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7-0101-04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对有关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要落实此项工作,需要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进行更加精细化和落地式的策划与设计[1-3]。

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践应用和试点行业较少,以广东省为例,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機械制造业和汽车业两个行业,成果进行了行业的资历标准研制与试点应用,而在其他行业的实践应用和试点项目较少。本文拟在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等终身教育制度框架下,以粤港湾大湾区从事土建行业的农民工、企业职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聚焦分析土建施工领域各项终身教育学习成果业绩,以我校作为蓝本,结合我校土建专业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历成果和非学历成果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实现登记、认定、存储、积累与转换学习者个人学习成果,打通学历教育(高职)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拓展学习成果在土建类高职教育入学及就业、行业培训、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领域的相互转换运用,构建出一套土建行业学分银行体系。

一、学分银行学分认定依据

学分认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DB44/T 1988-2017)、《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教高〔2014〕5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粤教高〔2019〕10号)、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度文件要求来确定。

(一)广东省学分银行体系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12月成立[4]。《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于2015年7月印发[5]。广东省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于2016年以广东开放大学为试点,正式启动了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工作[6]。自2014年起,广东开放大学分别开展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前期筹备工作,广东省学分银行专项教改课题的申报工作。2016年至2017年之间,广东开放大学开展了多个专科专业和本科专业的学分认定和转换试点工作,详细研究并制定和出台了多个专业的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同时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广东省为进一步扩大学分银行的试点范围和应用,于2018年再次开展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专项课题申报与研究工作。

(二)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

广东省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筹备工作于2014年启动,《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起草和研制工作于2016年由广东开放大学牵头开展。

借鉴欧盟资历框架标准和香港经验,广东于2017年3月发布了国内首个资历框架地方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DB44/T1988—2017),并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备案,于2017年6月开始实施。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填补了国内终身教育领域的空白,《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中已引用广东资历框架的相关重要内容。

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是广东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性支持制度,具有国际上通行的资历框架功能及特点,它将资历级别分成7级,并分别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描述了各等级的转换标准,为各级各类教育间的纵横向沟通衔接提供了共同的参照[7-8]。

二、土建专业群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

土建专业群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基于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首先对土建领域的培训及业绩成果进行调研,搜集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专项证书、培训证书、技能竞赛及相关经历经验业绩等非学历教育成果。其次,基于各类学习成果背后涉及的岗位能力要求,依据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转换为土建专业群学历教育各层次课程;基于土建专业群的特色,形成土建专业群学习成果互认框架,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历成果和非学历成果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最后完成学习成果的学分银行登记、认定、存储、积累与转换工作,构建土建专业群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三、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

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初期首先需要成立土建专业群学分银行的专家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委员会,分别邀请土建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丰富和阅历资深的行业企业人员和教育行业人员。然后,做好土建专业群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详细设计。最后,分别从学历教育、培训及业绩两个方面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工作。

(二)研制阶段

图2为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制定技术路线图。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土建专业群的特色,研究并制定土建专业群的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框架要素。第二阶段,针对职业资格、专项培训证书、技能竞赛、相关经历经验业绩等土建领域非学历成果的类型、等级、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和鉴定,去除含金量低和社会认可度低的成果,细化和量化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评分要素。第三阶段,初步建立土建领域的学历成果和非学历成果与土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反复讨论、研究并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规则。

(三)细则阶段

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分为学历成果的认定和转换细则、非学历成果的认定和转换细则两大模块。学历成果的认定和转换细则方面,首先,土建专业群课程中的公共课程和广东省学分银行已规定的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可以根据学分银行的要求统一安排,进行成果认定和转换。其次,土建专业群课程中非广东省学分银行规定的专业课程可以由土建专业群学分银行的专家委员会调研和研究制定相应课程认定条件及规则设置,从而实现学分银行未规定课程的成果认定和转换。非学历成果的认定和转换细则方面,收集土建领域相关非学历成果(如职业资格、专项培训证书、技能竞赛、相关经历经验业绩),经土建专业群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和学分认定委员会专家分析和鉴定,并研制非学历成果的认定条件规则与标准。

四、土建專业群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实践

本文以土建专业群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分认定依据见前文。对接国家和广东省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学分认定机构是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认定委员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认定及转换细则见下文。

(一)专科及以上学历课程的学分认定和转换

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成果中相同或者相近的已通过课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关程度,认定并转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学分,明细如下:

工程测量或相近名称对应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或相近名称对应混凝土基本构件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或相近名称对应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BIM建模基础或相近名称对应BIM建模基础课程,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基础、CAD制图或相近名称对应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工程力学或相近名称对应工程力学课程,建筑材料或相近名称对应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建筑学或相近名称对应建筑构造课程,平法识图或相近名称对应建筑结构工程识图课程,装配式建筑设计或相近名称对应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课程,建筑设备或相近名称对应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施工或相近名称对应建筑智慧施工技术课程,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或相近名称对应装配式建筑生产管理及施工技术课程,施工组织或相近名称对应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计量计价或相近名称对应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工程经济或相近名称对应工程经济课程,招投标或相近名称对应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项目管理或相近名称对应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事故分析或相近名称对应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

原有课程申请认定的有效期为取得课程成绩之日起8年内。学分转换最高不得超过本专业毕业总学分的40%。

(二)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及同等学历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

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及同等学历教育成果中相同或者相近的已通过课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关程度,认定并转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学分。

原有课程申请认定的有效期为取得课程成绩之日起8年内。学分转换最高不得超过本专业毕业总学分的40%。

(三)公共基础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

参考广东开放大学已在官网公布的相近专业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针对本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制定转化细则,此处不展开叙述,认定和转换表以外的其他相关证书可提交专业认定委员会评估认定。

(四)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认定和转换

以下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根据证书内容和级别的相关程度,认定并转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课程的全部学分,明细如下:

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获得软件CAD模块)证书、制图员(建筑)证书可认定和转换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工程测量员证书对应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材料员证书对应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安全员证书对应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施工员、资料员证书对应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课程。1+建筑工程识图证书对应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工程识图课程。1+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证书对应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施工技术课程。1+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对应BIM建模基础课程。二级建造师证书对应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造价工程师证书对应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经济课程。

如有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出现,需要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才可转换。证书学分转换最高不得超过专业毕业总学分的40%。

(五)培训课程的学分认定和转换

完成技能、专业等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可根据相关度和培训级别认定并转换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应课程的学分,明细如下:

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主办的施工员、资料员培训课程对应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安全员培训课程对应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课程;材料员培训课程对应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工程测量员培训课程对应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助理造价工程师培训课程对应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经济课程;BIM建模师培训课程对应建筑制图、建筑CAD课程。

如有新的培训证书出现,需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方可转换。培训学分转换最高不得超过专业毕业总学分的10%。培训课程学分不得申请转换为专业核心课学分。培训申请认定的有效期为学习者获得该成绩之日起的3年内。

(六)技能竞赛等成果的学分认定和转换

参加各种省级以上技能、专业等竞赛,并获得竞赛奖项的学习者,可认定并转换为专业对应课程的全部学分,细则如下:

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造价(国/省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可认定与转换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

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可认定与转换以下课程:建筑信息模型(BIM)赛项对应BIM建模基础课程,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对应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建筑构造课程,现代建筑设备系统工程安装与调控赛项对应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工程测量赛项对应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建筑工程算量赛项对应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对应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赛项对应建筑智慧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工程识图课程。

如有新的国、省赛出现,需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方可转换。技能竞赛成果学分转换最高不得超过专业毕业总学分的10%。有效期为学习者获得该奖项之日起的3年内。

五、结论与思考

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对等转换一直是制约学分银行发展的重要难点,本文针对土建领域各类型成果,基于成果背后岗位及能力要求,在资历框架分级标准下,分层分类对接学历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解决转换原则和标准缺失问题,实现对等转换,为学分银行下一步成果应用奠定公平基础。

学分银行推广应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各行各业各类人员的共同参与,学分银行试点应联合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开展,以各专业领域作为认证单元,由易到难,通过“小切口”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大问题”,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

参考文献:

[1]季欣.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基础流程模型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5):81-86.

[2]季欣.深化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設的核心任务:发展目标、关键举措与政策保障[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33(4):1-10.

[3]王立生.新时代 新举措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R].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研讨会上的专题报告,2019(6):9.

[4]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192号)[Z].2014-12-15.

[5]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教高函〔2015〕125号)[Z].2015-07-03.

[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通知(粤教高〔2015〕7号)[Z].2015-08-17.

[7]郑文,吴念香,杨永文.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23-27.

[8]李雪婵,赵斯羽,关燕桃.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实践和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59-64,70.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资历非学历终身教育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
英国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实践与教训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