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与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2024-04-10孟凡博

食品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食堂协同食品

孟凡博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 (绍兴312000)

近日,“某高校学生亚硝酸盐中毒宿舍内死亡”案件、“华北理工大学鼠头”案件引起社会热议,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当前情况来看,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以及食品安全治理不到位,是导致高校校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学生因吃而危害健康,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教育与治理。因此,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工作,而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则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1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关系

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衣食住行方面的自由度变高使得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也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埋下诸多隐患。民以食为天,吃是大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吃得安全,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但是,大学生普遍欠缺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维权意识不强,也缺少健康营养膳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依赖外卖,且有着许多的不良饮食习惯。这些问题都暴露出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不足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学生遭遇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为核心目的高质量开展食品安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在高校发展中,食品安全治理不可或缺,而食品安全教育则是该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需要利用食品安全教育培养、提升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为营造食品安全环境、改善大学生饮食结构、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贡献力量[1]。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与治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后者能为前者提供方向和重点;在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中,教师必须立足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目标、要求实施针对性教学,以便保证教育工作行之有效。总而言之,高校食品安全教育与食品安全治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保障高校食品安全,维护大学生生命健康的有效措施。

2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高校食品安全教育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为核心目的。大学生是否拥有食品安全意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做好此项工作对学生成长、高校管理及社会发展都大有裨益。

2.1 现实意义

高质量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吃”与“健康的吃”的根本方法,能够从源头着手避免主观因素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还能够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主动参与配合食品安全治理工作,让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作为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能让相关观念随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得到推广,可在大学生进入社会、成立家庭后进一步扩散,从而为食品安全观念渗透提供辅助,为保障社会稳定、促进食品行业发展,以及提高全民食品安全认识奠定坚实基础。

2.2 实施策略

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必须以食品安全教育及食品安全管理为基础,高校应该以专业课程完成知识传授与技能指导,也要依靠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大学生。

2.2.1 优化课程教学

以优化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十分必要。此时,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食品安全教育相关的通识课程,为发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优势有效培养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奠定坚实基础。实践中,高校应当开设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公开课以及选修课,深化食品安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以通识课程为载体传播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抵抗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当然,基于课程教学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时,也应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融合,强化食品安全课程思政,重视思政课教学中的食品安全内容融入[2]。

2.2.2 开设第二课堂

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样十分可行,这不仅是食品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教育覆盖性与影响力的可靠方法。在此环节,高校应当围绕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第二课堂,基于“线上+线下”第二课堂高质量实施教学,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如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以抖音、微博、公众号、哔哩哔哩等大学生喜爱的社交平台为载体开设第二课堂,基于相关文案、音视频、新闻完成食品安全观念与知识宣传,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辅助;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活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主题寝室会议强化食品安全理念渗透,增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参加食品安全学术讲座、食品安全宣传社区活动及健康膳食科普活动,参与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推广工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2.2.3 保证灵活教学

高校在对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进行培养时,应该强调教学方法及教育形式灵活多变,以免因形式方法过于单一引发学生抵触厌学心理。在此期间,高校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食品安全事故,以极具代入感的真实案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增强大学生学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与维权知识的紧迫感。同时,高校也要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教学。如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快速学习基本急救知识,掌握食物中毒紧急处理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流程,让学生能在面对此类风险时冷静处理。此外,高校也应当在校内增设食品快速检验实验室,着力打造校内外食品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掌握专业、实用的食品安全知识,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好准备。

3 高校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模式与实践要点

无论是食品安全教育还是食品安全治理都任重而道远,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高校应该立足现实找到最适合开展实践工作的方法,强调规范化、标准化实践。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高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基于上述方法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更必须从改善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治理效能为目的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的优化路径。

3.1 构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

结合实践可知,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众多,且利益相关方较为丰富,单纯依靠学校管理并不能保证食品安全治理顺利推进。所以,整合各方力量,基于多主体协同实施食品安全治理十分必要。为此,高校应当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构建协同治理模式。以学校、供应商、教育者、学生、监管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保证食品安全治理效能。为保证高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有效落实,高校应当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定位与权责,梳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工作内容,以便使每个主体都能各司其职。

高校需要成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协同者,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各主体之间工作协调,并且基于自身的管理与教育教学优势夯实食品安全治理基础。实践中,高校领导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密切关注校内外的食品安全治理情况,掌握食品安全治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立足现实合理设定食品安全治理目标与计划,严格规范地执行食品安全治理方案。与学校相比,教育部门与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工作中主要承担“质控”任务,前者是调控者而后者则是监管者。教育部门应当履行自身职能,以上级主管单位的身份为高校的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方向指引,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改革提供明确指导;监管部门则应该扮演好“外部监督者”角色,通过定期检查监督校内便利店、食堂以及校外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下,供应商、教育者以及学生同样需要深度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在此期间,食品供应商主要承担着服务任务,要通过自我约束保证食品采购、生产、供给安全性,为学生获得安全健康的食品提供保障。而教育者即教师和家长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依靠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掌握丰富的食品安全知识与维权方法;教师与家长还应该相互配合,基于二者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教育实效性,增强学生配合、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3]。学生是“参与者”也是“建议者”,高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期间大学生需要发挥主体优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学校实施治理措施后及时给予反馈、主动维权。

3.2 完善高校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3.2.1 健全治理机制

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环节,也应当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为重点开展实践。此时,健全治理机制十分必要,以完善制度体系支撑食品安全治理必然能让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基于此,高校可完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优化员工管理机制和推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以保障安全管理质量。同时,高校也要引入信息化作业机制,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执法时效性,为实现动态化食品安全卫生检查管理,开展针对性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提供有力支持。如构建互联网跟踪监察机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的全过程记录,保证治理透明化、全面化。食品安全治理期间,高校也应该拓展投诉渠道,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及应急处理机制;还要构建师生激励机制和实名举报机制,为实施舆论监督、保证治理效能做好准备。

3.2.2 加强信息管理

现阶段,高校有效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也必须加强信息管理,需充分利用信息采集、分析及处理支撑食品安全治理决策,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监督质量。为此,高校应着力开发食品安全治理平台,利用信息化、集成化管理平台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提供支持。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数据库,对食品安全治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同行经验、最新方法以及既有成果进行综合整理,立足现有经验成果探索个性化治理路线,让多源数据服务于治理决策,进而提高治理实效性。

3.3 重点开展食堂食品安全治理

对于高校而言,食堂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对象,做好食堂食品安全治理能够让高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降低。此时,高校需要强调多主体协同治理,并且不断改进实践工作。如采用统一采购、全过程管理理念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治理,从源头着手杜绝风险,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严格筛选食堂承包商资质,定期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健康证并组织其定期体检;保持食堂内部环境干净整洁,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与标准,执行周期性食堂清洁巡查计划;引入HACCP管理体系,为实施精细化、全面化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有力支持[4]。在重点开展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期间,高校也要鼓励教职工以及学生深度参与治理工作,引导教职工与学生扮演好“监督者”角色,基于自身体验与所见所闻配合学校,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治理决策提质增效。

4 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事关重大,是影响高校育人质量与发展前景的关键性因素。为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高校既需要以科学治理改善校内的食品安全环境,也要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力度。实践中,高校应当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通过整合多个主体力量保障食品安全治理实效性;更要以加强治理为根本目的做好食品安全教育。

猜你喜欢

食堂协同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食品造假必严惩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