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4-04-10杨柳侯聚敏吴淑清孙茂成

食品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育人

杨柳,侯聚敏,吴淑清,孙茂成

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长春1300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我国实施两步走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1]。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过程中,高等涉农职业院校充当极其关键的角色。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职业院校肩负着建设地方农业、培养农业人才、发展地区经济等多方面的责任与使命,是实现吉林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虽然成绩巨大,但诸多现实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如:人才培养与农业需求不匹配[2];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3];实践教学脱节,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佳;产教融合稳定性不足,未实现产教深度融合[4];涉农职业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低[5]。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在农业方面的转化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用于农业科技投入资金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率,我国占比不到1%[6]。这些研究表明,在农业产教融合方面,我国远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农业现代化所发挥的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基于上述问题,立足于吉林省的职业院校,以食品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如何从课程设置、人才培育、教材编著、师资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改进育人培养模式,使得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助理乡村发展,此研究可为职业院校的其他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1 涉农职业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1 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贴近企业、贴近市场

涉农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依托,遵循“够用、适用、需用”的原则,设置的课程要贴近企业、满足市场需求[7]。一方面,职业院校需对用人企业及已毕业的学生开展调研,考察企业及社会用人需求,要依据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产业升级对专业课程中内容的要求,按照需要整体改造,没有用的专业课程需要淘汰,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着眼于实践课程建设,增加实践课及技能课的权重,让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上岗、能更好地适应于社会,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1.2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育标准

按照企业发展对农业技术方面人才的需要,校企双方应共同研讨,制定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标准,培养企业能用的、能留下的、且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校企共拟教学计划和共定实践课程权重,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且能用以促学。同时,校企两方依托实训基地的条件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以及食品检测等教学和科研活动,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场所,作为教学及实习基地。企业安排业务能力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学生跟普通员工一样,按点正常上下班。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牢固掌握生产技术,为日后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鼓励教师在工厂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成熟后在企业里完成转化,科研成果获得的产值可作为学院发展基金,而发展教学可利用此资金,从而产生“产业养教学、科研促生产”的良性循环。通过此举,不但可使教学条件得到改善,而且使得教育职能得到转变,校企联合办学的作用可充分被发挥出来[8]。

1.3 精编有特色的教材和大纲

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应用型涉农职业院校应充分调研教材内容,同时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和优势,将多方信息进行整合,搭建适合涉农职业院校自身的课程体系,在教材和大纲中融入乡村情怀。广大教师应对教材定位、教材内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编撰高质量的大纲和教材,充分凸显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特色,进而提高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4 校企共同培养实践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人才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青年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师,掌握食品专业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素养和职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实践锻炼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操作与实践指导能力。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拓宽教师视野,增长才干,同时,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助力学生实习就业,推进产学融合。

1.5 构建多元化、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多元化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组织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来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和国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食品文化节属于校园文化“一院一品”项目,是学校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努力实现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而搭建的教学实践和思政育人的有效平台。职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借助食品文化节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营造校园科技学术氛围,有效提高师生的行业使命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关键职业素质能力,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最终达到实践育人与科研育人的目的。

地方农业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当地政府应将更好的政策和资源给与倾向,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9]。

1.6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信息化平台

校企应共同建设共享且公开、透明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涉农职业院校可实时了解农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发展动向,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及就业率。农业企业实时在平台上发送用工需求、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不但使企业招收到“用得上、用得好”的员工,而且解决企业生产技术上遇到的难题。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可在此平台上发布校企合作较为成功的案例,该举措不但使得校企合作可信度增加,而且使得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是沟通校企双方的桥梁。通过此平台,更加有利于校企双方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1.7 围绕吉林省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

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当地龙头农业企业的资源,在其生产基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新技术的推广,龙头企业给与资金支持,双方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农业产品,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销售率。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的研发与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职业院校教师要积极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祖国大地,造福人类,打造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校企双方在共同培育优质农产品的过程中,共同培育高质量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也为校企双方共同发展迎来蓬勃生机[10]。

2 结语与展望

乡村振兴为产业、组织、人才等方面的振兴,并且在人才需求上呈现多元性需求。职业院校为培养涉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在服务和助力于乡村振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只有将涉农专业人才育出来、留下来,才能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只有细化专业人才发展模式,重视农村产业创新与体系化建设,才能真正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与发展面貌。职业院校食品专业人才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应以服务食品产业和地方农业农村为根本宗旨,深入区域农业农村。高职食品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应进行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通过创新“食品专业+”培养模式,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乡村地区食品专业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让“有知识,懂技术,会实干”的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将乡村打造成“城市卫星”。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