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管理和时间节点的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策略

2024-04-10刘夫国

食品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食品

刘夫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712100)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承载着培养未来创新引领者的使命,对于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研究生教育规模迅猛扩张,招生数量年年攀升,这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质量保障的挑战。如何优化教育质量、培养既精通食品科学理论又能够应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议题。

在食品专业教育领域,相较于本科教育,研究生学习不仅要求更高层次的理论掌握,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因此,构建一套既科学又高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独立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文章探讨了目标管理与时间节点相融合的进阶培养策略。此方法不仅帮助研究生设立和实现具体学术与职业目标,而且通过明晰的时间规划和节点考核,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导师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文章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这一新型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证分析,为食品科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食品科学挑战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教育部在2020年的数据显示研究生招生扩增超过20%,达到历史新高,显示出国家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重视的提升。但随着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不同食品院校研究生的招生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出现整体下滑。与此同时,研究生数量增长与培养过程脱节,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不够重视,研究生就业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关注度也随学生数量增加而分散降低[2]。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减少、管理松懈、指导欠缺等原因导致学生拖延懈怠,学生易出现学术态度不端正、科研素养培训不充分、撰写论文质量不高、实践能力差等问题[3]。而近几年屡次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放养或压榨学生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丧失了对学术的信仰与追求。当前,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亟需面对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实验技能以及食品安全法规等多方面的挑战。

目前,目标管理是企业团队中运用最广泛且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的著作《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的概念。目标管理指的是一种管理技能和制度,旨在通过让被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和达成目标来实现管理目的。借鉴企业目标管理的经验,研究生的目标管理即是指研究生根据学校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明确目标和奋斗方向的驱动下,对自身思想和行为进行不断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在不同的目标执行过程中,采用“时间节点模式”能够将长期的培养过程分割成多个不同的时间段,并明确每个时间节点的评价标准,以便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发挥导师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实施“目标管理与时间节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力图构建一套更符合食品专业特点的高质量培养体系。以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以下简称本团队)为例,团队针对食品科学专业的复杂性、实验操作的精细性以及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设计了与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管理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实证研究,团队展示了目标管理与时间节点模式在提升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积极效果,为相关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经验。

2 目标管理在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和导师指导中的重要性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强调:“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5]。食品专业研究生是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创新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力量。通过目标管理,研究生在食品研发、安全检测、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性及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设定自身认可、具体可执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研究生能够有效提高在科研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在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科研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有利于在培养期间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

2.1 强导向作用

在合理设定目标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的帮助下根据SMART原则(即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6]尽快明确目标。具体而言,目标设定应该具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现实、有时限的特点。导师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缩短学生的迷茫期,学生则可以通过导师的引导作用明确自身需要作何种努力来达成目标。在目标管理中,食品科技领域的研究生应以SMART原则明确研究目标。例如,团队要求学生入学之初与导师进行课题方向沟通,学生在此方向下检索相应的文献进行泛读与精读,此后定期在组会上详细汇报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专注和沉浸式阅读,才能保证文献汇报时的融会贯通,这也使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学科方向和研究重点,专注研究领域。通过这种方式,研究生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2.2 双向激励作用

目标管理在食品科技领域能够激发研究生对科研的热情,如同食品的香气激发食欲一般。目标管理可以有效地刺激和发挥研究生和导师的个人潜力,创造最佳的科研业绩。它不仅可以让导师感到满足和自豪,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目标管理是一种双向激励作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部分食品院校老师仍然过分关注学生“是否完成较多实验”“是否发表高水平论文”以及在周末、节假日和假期连轴转,却忽视了学生在思想、心理状态、经济压力、学业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日益显现的真实具体情况。这使得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化为“老板”与“打工人”的关系。然而,优秀的导师应该在科研素养、立德树人和责任心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科研知识传授和实践以及立德树人两个方面之间,导师应该找到平衡点,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独自迷茫,也不能简单地将学生视为“科研劳动力”无情地压榨[7]。优秀的导师应该经常与研究生见面交流,举行学术研讨会,就科研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并鼓励学生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以保证论文具有创新性。另外,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学习导师身上严谨谦逊的科研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研究生期间设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不断向其靠近,找到科研与生活的平衡点。研究生既不能过于“内卷”,人云亦云,也不能单纯地抵触所处环境而彻底“躺平”。最优解是在有奋斗、娱乐和休息的状态下激发内在潜力。研究生只有经常与导师见面交流,及时交流课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身情绪状态,才能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生顺利实现自身的目标,本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每周在团队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文献汇报精选预告,并定期举办高水平文献汇报研讨会,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其次,每学期或学年举办阶段性进展汇报,督促学生整理汇总本学年的科研工作,并计划后期的科研内容。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评阅和纠偏,严格控制时间节点,推进目标实施。此外,本团队老师还定期组织团建活动,例如出游踏青、集体室外运动、跑步积分排名等,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绪状态,同时提供机会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在这种张弛有度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高,心理状态整体良好,工作效率较高。这种全面关注学生学术和生活方面的做法是优秀导师应有的素养,有助于建立更为健康、积极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为学术界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人格、有责任心的新一代研究人员。

2.3 双方约束作用

目标管理旨在鼓励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其目标的达成也是导师期望的结果。在培养过程中,目标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并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双方都对共同约定的目标负有责任:一方面,学生应按期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导师应及时对目标进行过程管理、纠偏及最终评价。例如,在本团队每周举行的小组会上,学生需要提前整理分析并汇报本周或本阶段的实验结果,导师则针对实验设计或结果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并指导研究生进一步修改方案。在此过程中,定期汇报能够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有效推进目标的实施。此外,导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科研动态并给出科学指导,减少或避免研究生钻牛角尖的消极行为。这种双向的约束作用有助于保证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

3 目标管理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3.1 总体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为“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毕业生”“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获得社会认可”“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应该注重学生基本心理素质(如承受能力、抗打击能力、适应能力)、业务素质(如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素质(如经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的综合性培养。这些都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8]。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中,质量的三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食品科技人才”“取得在食品科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并提高社会认可度”“促进食品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与服务”。导师应该注重学生在食品科学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关于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食品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2 目标分解及时间节点管理

研究生的目标制定应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远期目标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在入学之初,研究生应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何种人,并预测未来可能从事何种工作,以明确所需的必要条件。在明确培养计划的前提下,研究生和导师应合理制定学年目标。例如,本团队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学分,通过精读硕博士学位论文和高质量英文文献、练习撰写综述并以每周汇报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掌握文献检索、信息搜集、整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化科研思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生自身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第二学年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开题报告,开展实验研究并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第三学年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梳理并撰写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是自行慎重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在近期目标方面,团队主要从学期计划和每周计划的角度出发,参考“四象限”时间管理方法,优先执行紧急且重要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例如:在第一学期,学生主要以学习课程为主,阅读文献为辅;第二学期课程减少,主要以阅读及整理文献为主,预实验为辅;第三、第四学期以开展实验和撰写论文为主;第五学期则以找工作或升学事宜为主,同时注重实验研究和学位论文的撰写;第六学期则以完善毕业论文及答辩为主要任务。团队的研究生导师一致认为:只有把握好时间节点,提前预判每个阶段主要目标的主次顺序,并充分准备,才能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在培养期间可能出现的棘手问题及潜在风险。

3.3 目标执行与调整

在目标管理执行期间,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以及与导师的良好互动是保证计划完成的重要基础。导师可以通过定期组会或一对一的课题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计划执行情况。当出现不可预测且影响目标执行的情况时,导师可以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整。例如,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存在很大区别,导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在目标制定、时间节点考核及培养方式上因材施教,共同进行目标管理,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避免扼杀学生的原创思维或独特想法。团队导师督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明确今后将要从事的方向,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继续深造。如果未来的方向尚不明确,需要在目标制定前期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计划升学,则需要在硕士期间专注于研究,并积极进行科研能力和思维锻炼;如果准备就业,则需要提前制作并完善就业简历,及时关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或学校就业系统整理的信息,认真分析个人就业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单位。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本团队鼓励学生通过挂职锻炼、暑期社会实践、公司实习等途径,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拓研究生自身的社会视野,激发、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目标执行的成效

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本团队基于“目标导向与时间节点”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研究生成长成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4.1 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在新的培养模式下,研究生能够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锻炼、论文答辩等环节中达到预期目标。这些过程不仅加强了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3.4.2 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加强。

本团队所培养的近四届80余名研究生中,共有60余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此外,这些研究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等各类荣誉20余项,完成了10余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硕士毕业生升学深造率占比为49%,主要去向为食品科学优势学科高校,如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

3.4.3 学生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主要就业单位为大型食品企业(占比为35%),如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生堂有限公司等。其次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占比17%)。博士研究生则选择在高校就业或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些数据说明,本团队所培养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受到了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广泛支持和认可。

4 结语

新型的“目标导向-时间节点”食品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高等食品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提升食品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开辟了有益路径。该模式激发了学生和导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责任心,督促研究生高效实现学术与研究目标。鉴于食品科学领域内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此次研究提出的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强大实践能力的食品科研人才至关重要,能有效提升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未来,该培养模式需进一步细化与优化,如通过明确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合理的评估机制,确保食品研究生教育能够持续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并培育出更多优秀的食品科学人才。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食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V eraW an g
导师榜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