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双元创新研究脉络与展望

2024-04-09程春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程春

摘要:文章选取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两个数据库中关于双元创新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对其进行文献计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中英文双元创新文献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创新的中、英文研究目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研究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均较少,均属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存在部分相同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双元创新中、英文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各发展阶段的进入时间不同,其影响因素、研究视角、研究主题、研究深度等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未来双元创新的中文研究应加强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深化理论研究,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和延伸,将本土情境与国际化视角相结合,为本土企业通过双元创新更好融入全球环境、参与全球竞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元创新;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840(2024)01-0052-12

DOI:10.16713/j.cnki.65-1269/c.2024.01.006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Thread and Prospect of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Knowledge Graph of CiteSpace

CHENG  Chun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14,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elects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from two database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WOS), and uses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knowledge graph to conduct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rough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frontier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of the two types of literature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re compare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studies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re currently at the same 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limited collaborations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uthors. Both belong to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omain research sharing some common research themes and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entry time of each stage of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different,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research perspectives, 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 depth are also different. Based on this, future Chinese research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authors, deepen theoretical research expand and extend to the service industry, combine local contexts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local enterprises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participate in global competition through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Key words: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bibliometrics

一、問题的提出

技术革新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1]。有学者指出,双元创新是企业提升动态能力和实现可持续性成长的关键战略行动[2-3]。双元创新最早由学者March提出,他将企业创新形式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种,并指出双元创新就是同时利用这两种创新形式[4]。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创新幅度和对知识的利用程度上。其中,探索式创新是指大幅度、激进的创新,强调获取和创造全新的知识,力求脱离和超越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寻求新的可能性。企业通过探索式创新设计新产品、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发展新的分销渠道、为新的消费者群体提供服务。利用式创新是一种小幅度、渐进的创新,它以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强调对现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改进现有的产品设计、拓展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和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的顾客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5-6]。

随着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的不断增强,双元创新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涌现且目前仍呈增多趋势。在CNKI数据库搜索以“双元创新”为主题的中文文献,数量多达上千篇;在WOS数据库搜索以“ambidextrous innovation(双元创新)”为主题的英文文献,也有数百篇。这些研究成果涉及不同学科[7-9],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也各不相同[10-16]。

学者们在双元创新领域开展前期研究所取得的丰富成果为双元创新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运用奠定了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目前对这些研究成果缺乏科学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无法从整体上呈现双元创新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程。双元创新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有待学者们在系统性认识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有关双元创新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进行梳理和对比,用文献计量方法直观呈现双元创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深入分析。这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者系统认识双元创新的研究现状、演化进程和研究热点,从整体上把握双元创新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有利于明确双元创新国内外研究成果之间的异同,找出研究瓶颈,为后续双元创新研究的延伸与拓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作为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以科学文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文献本身、文献与文献之间以及研究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计量方法[17]。文献计量的分析工具较多,包括CiteSpace、Ucinet、BibExcei、Bicomb等。与其他软件相比,CiteSpace将文献计量学、信息可视化和大数据挖掘有机结合,利用节点之间的关联来探究不同主体和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最终可以用不同模式来呈现文献分析的可视化结果[18],是最常见的文献计量工具。因此,本文采用CiteSpace 6.2.R2对双元创新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网络进行分析,通过对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的挖掘,绘制知识图谱,直观展现双元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构和理论前沿,揭示国内外双元创新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使用的双元创新中文文献来自CNKI数据库,英文文献来自WOS数据库,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22年12月31日。

CNKI数据库即中国知网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中文信息含量大、覆盖范围广、更新及时、检索服务功能齐全,是检索中文文献必不可少的学术工具。在CNKI数据库中按照主题词“双元创新”进行检索,文献来源选择“研究论文”,剔除“新闻”“年鉴”等非学术文献,去重后共获得1414篇文献,发表时间集中于2009—2022年。

WOS数据库即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于Web平台开发的大型综合性、多学科的引文索引数据库。其中,WOS核心合集经过严格遴选收录了上万种国际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包含SCIE(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ESCI(新兴资源引文索引)等多个子资料库,是重要的学术分析与评价工具。在WOS核心合集中的SSCI数据库中按照主题词“ambidextrous innovation(双元创新)”进行检索,文献来源选择“article(论文)”“review article(综述)”,剔除“comment(评述)”“ report(报告)”等非学术文献,去重后共获得508篇文献,发表时间集中于2004—2022年。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本文对获得的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发文量进行统计,其增长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2009—2011年为双元创新中文研究的萌芽期,相关文献较少;从201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发文量增长较快,2017—2022年间每年发文量均在100篇以上,其中2021年发文量高达276篇。在快速发展期,学者们对双元创新的关注度较高,产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由图2可以看出:2004—2007年为双元创新英文研究的萌芽期,相关文献较少;2008—2013年发文量缓慢增长;2014年至今,除个别年份发文量有小幅下降外,发文量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发文量最多,为102篇。双元创新的英文研究经历了萌芽期、缓慢发展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与中文研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双元创新的英文研究发文量绝对值有限,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学科分布分析

双元创新中文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五的学科分别为企業经济(占比40%)、职业教育(占比16%)、工业经济(占比7%)、金融(占比6%)、高等教育(占比3%),其占比之和达到72%。其中,企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占比较高,具有发文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此外,双元创新中文文献还涉及投资、经济体制改革、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机械工业等众多学科,学科分布较广。总体来说,双元创新中文文献的研究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研究重点在经济和教育学科领域。

双元创新英文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五的学科分别为business economics(商业经济、占比85.1%),engineering(工程、占比38.9%),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占比22.5%),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环境科学生态学、占比12.9%),mathematics(数学、占比11.7%)。此外,双元创新英文文献还涉及psychology(心理学)、geography(地理学)、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研究)等众多学科。总体来说,双元创新英文文献的研究重点在business economics(商业经济)学科领域,且与中文文献研究相同,涵盖多学科、多领域。但双元创新英文文献关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占比不高,这与中文文献不同。

(三)研究机构分析

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其中,吉林大学发文量为45篇,排名第一。这些研究机构在双元创新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由图4可以看出,双元创新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分别为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Erasmus University(伊拉斯姆斯大学)、Aalto University(阿尔托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都灵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Salerno(萨莱诺大学)、Zhe Jiang University(浙江大学)。其中,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发文量为28篇,排名第一。相较而言,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多于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且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在双元创新的英文文献发文量上占据首位,说明中国研究机构的国际化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探索和构建双元创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作者分析

双元创新中文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学者有罗瑾琏、张晓棠、周兰等。其中,罗瑾琏、张晓棠发表的双元创新中文文献数量为4篇。但学者们的研究较为分散,未形成大的研究网络,作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也较少,仅有以张晓棠和安立仁、周兰和奉小斌、李照清和齐丹、李荣和肖鹏构成的几个小的合作网络。

双元创新英文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学者有Seraphin、Hugues、Jansen、Justin、Del giudice、Manlio、Berraies、Sarra等,其发表的双元创新英文文献数量均为4篇。与中文文献作者分布相比,英文文献的作者分布更为集中,但作者之间仍未形成大的合作网络。

四、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的高度凝练,对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的分析有利于把握研究热点[19]。首先,利用CiteSpace对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结果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其次,对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中文文献中,双元创新、校企合作、企业绩效、创新绩效、职业教育、双元制、双元学习、产教融合、双元能力、双元领导、动态能力、案例研究、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吸收能力、高职教育、德国、培养模式、新创企业、双元性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是双元创新中文文献的研究重点,受关注度较高。其中,双元创新出现频次最高,为174次,中心度达到0.47。

由图6可以看出,英文文献中,exploration(探索)、exploitation(利用)、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组织双元性)、antecedents(前因)、mediating role(中介角色)、management(管理)、knowledge(知识)、ambidexterity(双元性)、firm performance(公司绩效)、capability(能力)、dynamic capability(动态能力)、model(模型)、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moderating role(调节角色)、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impact(影响)、ambidextrous leadership(双元领导)、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是双元创新英文文献的研究重点,受关注度较高。其中,exploration(探索)出现频次最高,达227次,中心度为0.03。

由图7可以看出,双元创新中文文献中突现的关键词有德国、双元能力、职业教育、对策、案例研究、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资源整合、产教融合。这表明双元创新中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主要出现在教育和企业经济学科领域,其也是雙元创新中文文献学科分布中的主要学科。教育领域方面,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突现关键词强度较大,热度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受政府相关政策影响。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学习、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具体方式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对策等是关注的热点。企业经济领域方面,企业双元能力的培养、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成为关注的热点。另外,案例研究成为突现关键词,表明中文文献中案例研究这一方法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应用。

由图8可以看出,双元创新英文文献中突现的关键词有firm(公司)、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balancing exploration(平衡性探索)、consequences(结果)、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emerging economy(新兴经济体)、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integration(整合)。这表明双元创新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主要在business economics(商业经济)这一学科领域。双元创新在企业产品开发和研发、业务流程管理等各环节的运用,双元创新过程中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二者的平衡,双元创新的成效,新兴经济体的双元创新活动等是关注的热点。

综上,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均对双元创新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重点关注,对组织双元性(双元学习、双元领导)、能力(吸收能力、动态能力)、绩效等的关注度均较高。其中,中文文献侧重于双元创新整体性研究和对策研究,较多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并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度较高,涉及校企合作、双元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等方面;英文文献对双元创新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双元创新的两种创新方式(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目标导向,应用情境(市场导向、产品开发和研发),作用机制(中介角色、调节角色),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多。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结果分别如图9和图10所示。

1.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由图9可知,中文文献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聚类:#0校企合作、#1双元创新、#2创新绩效、#3双元能力、#4职业教育、#5双元领导、#6现代职业教育、#8公司治理1。对这些聚类进行汇总分析,可以发现双元创新中文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探索双元创新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拓展双元创新的内涵和外延。对双元创新开展深入研究,探究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双元创新对创新绩效、动态能力等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拓展双元创新的内涵和外延,由双元创新延伸到双元领导、双元文化。魏龙[20]分析了不同层面网络社群结构的涌现特征,从组织间关系的非对称视角,探究网络社群动态变化对双元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居佳[21]研究了项目紧迫性、团队双元文化、员工调节焦点、知识共享等各变量间的内在作用关系,发现团队双元文化不同维度在项目紧迫性与知识共享之间发挥了不同的中介作用;彭灿[2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双元领导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

二是结合中国情境开展相关研究。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与政策支持下,大量新创企业涌现。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关注中国情境下双元创新在新创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明荷汶[23]将双元营销能力分为开发主导型与探索主导型两个维度,引入创业导向与竞争强度两大权变因素,揭示了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新创企业双元营销能力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陈格[24]以组织学习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创业拼凑理论为依据,探究了组织双元学习对新创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还有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双元创新的研究中,如余思静[25]研究指出本土企业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先进文化有效结合,构建双元文化,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治理模式以提高公司绩效。

三是重视双元创新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涉及校企合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德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弥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构建更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对我国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创新进行了相关研究。宋正富[27]阐述了双元制的内涵、教学模式和保障体制,指出我国要办好高职教育,需扎根中国大地,辩证地吸收借鉴双元制的长处;徐兰[28]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和制度设计,从多元主体参与、多方主体协作、多维经费保障和多向融通技能证书等维度构建了我国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韩毅[29]从内外部论证了制度与政策对現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弥补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制度路径选择,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环境及保障机制。

四是案例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在双元创新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李帅[30]通过对华为、海尔两家企业进行分析,探究企业双元战略导向对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国际创业绩效随着国际创业阶段的演进而有所差异;葛明磊[31]以组织的双元能力为理论视角,以华为大学为例探讨企业大学的学习项目运营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时序型双元和结构型双元通过分化机制促进学习项目运营,互惠型双元和情境型双元通过整合机制促进学习项目运营。

2.双元创新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由图10可知,英文文献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聚类:#0 ambidextrous organisation(双元组织)、#1 exploratory innovation(探索式创新)、#2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双元组织)、#3 ambidextrous leadership(双元领导)、#4 big data(大数据)、#5 empirical test(实证研究)、#6 top management team(高层管理团队)、#7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组织双元性)、#8 ambidextrous innovation(双元创新)、#9 innovation management(创新管理)、#10 ambidexterity context(双元情境)。对这些聚类进行汇总分析,可以发现双元创新英文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进一步扩大双元创新的内涵与外延。由双元创新延伸到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双元组织)、ambidextrous leadership(双元领导)、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组织双元性),尤其在双元领导以及人力资源领域开展了较多深入的研究。Haider[32]探究了双元领导对员工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双元领导对知识共享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员工创新工作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知识共享在双元领导与员工创新工作行为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Hansen[33]通过分析指出,组织通过连接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创建一个双元的人力资源架构,这对在探索和利用之间找到适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重视双元创新两种方式之间的平衡。Anzenbacher[34]指出组织的双元性实质上是组织对利用式活动和探索式活动的平衡能力,其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对这种平衡能力的需要程度取决于公司的商业模式;Hansen[33]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探究了差异化人力资源架构对不同动态环境下平衡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Uotila[35]指出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平衡受组织任务环境的影响。

三是探究双元创新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重视知识管理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Zuraik[36]通过实证分析指出,CEO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创新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创新氛围间接影响组织创新;Li[37]证实了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均具有积极影响,相较而言,探索式学习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Yu[38]探究了知识管理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换和知识分享对双元创新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是关注双元创新在国际情境下的应用。随着全球进入经济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天生国际化企业。Giudice[39]以280家自调整智能制造中小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自调整模型的3个支柱即敏捷性、适应性、双元性对数字创新的影响;Lu[40]研究指出,智能制造可以提高企业的双元能力,其中利用式能力对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探索式能力对短期绩效有负向影响、对长期绩效有正向影响。

(三)关键词共现图谱的时区视图

图11为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的时区视图。

由图11可以看出,双元创新中文文献的研究经历了以下2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1年):萌芽期。这一阶段是双元创新中文研究的起步阶段,产出的成果数量有限,研究方向集中在教育领域,主要的热点关键词为“校企合作”。2008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众多职业院校开展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在这一背景下,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

第二阶段(2012年至今):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研究成果数量快速增多,主要的热点关键词为企业绩效、创新绩效、双元创新、双元制、双元能力、产教融合、双元领导、动态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双元学习、高职院校、案例研究等。该阶段有2条研究主线:一是继续研究职业教育的双元创新,引进德国双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探讨学校运用双元创新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双元创新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产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二是将双元创新研究拓展到企业领域,研究企业的双元性、双元能力的培养及其与企业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探究双元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形成机制,出现了资源拼凑、中介效应、战略柔性、知识网络等热点关键词。同时,逐步扩大双元创新的内涵与外延,探究双元创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双元领导等热点关键词。受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新创企业也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关键词,且案例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这一阶段的发文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影响力较大的核心关键词数量有限,且主要出现在该阶段初期即2012—2015年间。后期的研究主要围绕前期的研究主题开展,新产生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关键词则相对较少。

图12为双元创新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的时区视图。

由图12可以看出,双元创新英文文献的研究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7年):萌芽期。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关注企业的双元创新,虽然发文量有限,但产生了较多的热点关键词,主要有innovation(创新)、capability(能力)、firm(公司)、strategy(战略)、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双元组织)、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技术创新)、exploitation(利用)、dynamic capability(动态能力)、firm performance(企业绩效)、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exploration(探索)、management(管理)等。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究双元创新、双元性、双元组织以及构成双元创新的两种重要创新形式——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内涵,研究双元创新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如吸收能力、动态能力、公司绩效等,探究双元创新的应用情境如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

第二阶段(2008—2013年):缓慢发展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出现的热点关键词有performance(绩效)、 antecedent(前因)、knowledge(知识)、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product innovation(产品创新)、ambidexterity(双元性)、model(模式)、empirical test (实证研究)、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组织双元性)、mediating role(中介角色)、moderating role(调节角色)、exploratory innovation(探索式创新)、contextual ambidexterity(情境双元性)、balancing exploration(平衡探索)、case study(案例研究)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进一步探究双元创新的两种具体形式——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特征和应用情境,如平衡探索、情境双元性、市场导向、产品创新等。二是探讨双元创新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并建立相关模型。三是关注双元创新过程中知识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受到关注,学者们开始探究双元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各环节的重要作用,以及知识管理与双元创新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成果雖然数量有限但质量较高,且在理论研究上逐步深入,并确定了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双元创新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研究成果数量较多、增长较快,但多数研究均为承接上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继续开展的深入研究,仅有少数研究在研究方向上进行了拓展。出现的热点关键词有ambidextrous leadership(双元领导)、technology(技术)、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企业家导向)、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变革型领导)、exploitative innovation(利用式创新)、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big data(大数据)、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继续探讨双元创新的两种创新形式及其应用情境;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双元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探讨;三是关注领导者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领导双元性的作用机制,如企业家导向、双元领导、变革型领导等;四是结合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这一背景,拓展双元创新在信息技术、大数据方面的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分析,总结出二者在研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双元创新中文研究和英文研究的相同点。一是从发展进程来看,虽然双元创新的中文研究和英文研究进入萌芽期的时间不同,但目前两者均处于快速发展期。中外学者对双元创新的关注度均较高,产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二是研究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尽管双元创新的中文研究和英文研究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成果也较为丰富,但研究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未形成大的合作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三是存在相同的研究主题。双元创新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均涉及管理、经济、教育、工程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且商业领域均为重点研究领域;在研究主题上均关注对双元创新内涵的拓展与延伸、双元创新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双元创新的结果等。四是存在相同的研究方法。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均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探讨双元创新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随着双元创新研究的深入,案例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选择和分析,总结研究对象在双元创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双元创新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双元创新中文研究和英文研究的不同点。一是发展历程不同。双元创新中文研究萌芽期开始的时间晚于英文研究,且中文研究在萌芽期后直接进入快速发展期,而英文研究在萌芽期后又经历了缓慢发展期,随后进入快速发展期。二是影响因素不同。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多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如探讨市场导向、产品开发等,对教育领域虽有关注但关注度不高;中文文献的研究热点除受到竞争环境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度非常高,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产教融合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颁布,推动了双元创新的中文文献更多关注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创企业等,研究成果较多。三是研究视角不同。双元创新的中文文献多基于中国情境下的研究视角,立足于本土企业研究双元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理论和实践的应对之策,通常选择本土组织作为样本或案例;而英文研究多基于国际化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全球化竞争环境的大背景,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作为样本或案例。四是影响力和研究深度存在差异。虽然双元创新中文研究发文量较多,但研究方向较为单一,对策研究占比较大,知识体系构建较为薄弱,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有限,各项前沿研究较为滞后,影响力较弱;英文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确定了较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知识体系构建较为完整和深入,如对双元创新的应用情境以及两种创新形式(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平衡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以及在全球化竞争和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围绕大数据、信息技术等主题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而中文文献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研究展望

双元创新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文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未来需构建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以加强合作,发挥团队力量,实现优势互补,针对具体主题开展深入研究,争取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成果。二是深化理论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持续性研究,多关注双元创新英文文献的研究前沿,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知识体系,增加研究成果的数量、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如在企业整体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双元创新在产品开发和研发、业务流程管理等具体环节的运用研究,探究不同环节中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进一步探究双元创新的两种具体形式——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之间的平衡机制。三是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和延伸。目前英文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双元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中文研究一方面可进一步深化双元创新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结合国家政策探究教育领域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和实施条件,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将双元创新研究向其他服务业领域如金融、住宿和餐饮、软件等行业拓展,探索有效的双元创新实施路径。四是将本土情境与国际化视角相结合。进一步探究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传统文化等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关注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将本土情境与国际化视角相结合,探讨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给本土企业带来的影响,为本土企业通过双元创新更好融入全球环境、参与全球竞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局限

本文研究结论对系统认识双元创新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程、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仍存在局限性。一是文献计量的分析工具较多,每种分析工具均存在不足。本文仅使用CiteSpace进行分析,结果难免会有偏颇。未来可以使用其他分析工具如Ucinet、BibExcei、Bicomb等,以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二是本文仅选取了CNKI數据库和WOS数据库,可能会遗漏部分文献样本,未来可以补充其他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如维普、万方、Scopus等,使文献样本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76-91+188.

[2]MOM T J M,CHANGY Y,CHLOAKOVA M,et al.A multilevel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firm HR practices,individual                    ambidexterity,and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9(7):3009-3034.

[3]亢秀秋.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双元创新形成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MARCH J G,STANFORD U.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                       (1):71-87.

[5]JANSEN J J P,VAN d B F A J,VOLBERDA H W.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Management science,2006(11):1661-1674.

[6]BENNER M J.TUSHMAN M L.Exploitation,and process management:the productivity dilemma revisited[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238-256.

[7]趙美惠.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0(8):36-38.

[8]李忆,司有和.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绩效:战略和环境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8(5):4-12.

[9]王玮,梁诗,何红玲,等.国企混改与双元创新:基于股权多样性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21(9):11-20.

[10]叶红雨,茅怡雯.合作网络结构洞和探索式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J].技术与创                   新管理,2021(5):552-560.

[11]吴建祖,华欣意.企业双元创新驱动机制: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8):                          1-10.

[12]陈永贵,赵鹏,王颖.变革型领导、双元性创新与新创企业成长[J].华东经济管理,2022(2):41-47.

[13]SARRA B,SYRINE Z E A.Do leadership styles promote ambidextrous innovation?Case of knowledge-intensive                           firm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9(5):836-859.

[14]马连福,高塬,秦鹤.企业双元创新路径选择研究:基于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                   (8):18-32.

[15]仝自强,李鹏翔,杨磊.双元性创新、全球创新网络与企业逆向创新研究:基于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的多案例比                  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14):10-19.

[16]XIE X M,GAO Y R,ZANG Z P,et al.Collaborative ties an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insight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J].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20(3):285-310.

[17]邱均平,赵蓉英,董克,等.科学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8]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9]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20]魏龙,党兴华.非对称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社群结构涌现及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7                        (10):188-199.

[21]居佳,任旭,郝生跃.项目紧迫性对项目团队内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团队双元文化和员工调节焦点的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2):154-166.

[22]彭灿,吕潮林,李辉.双元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知识共享意愿的链式中介作用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2):72-81.

[23]明荷汶.新创企业双元营销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关键权变因素的调节效应[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3.

[24]陈格.组织双元学习与新创企业创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拼凑的视角[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7.

[25]余思静.双元文化如何通过公司治理影响公司绩效:基于美的集团的案例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9.

[26]谢丽萍.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對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唐山:华北理                  工大学,2017.

[27]宋正富.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61-62.

[28]徐兰,肖斌.德国双元制比较视域下我国企业主体型职业教育的框架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2):210-215.

[29]韩毅.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30]李帅.企业双元战略导向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案例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9.

[31]葛明磊,张丽华.企业大学双元能力促进学习项目运营:华为大学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                      (6):555-567.

[32]HAIDER S A,ZUBAIR M,TEHSEEN S,et al.How does ambidextrous leadership promote innovation in project-based                  construction companies?Through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sharing and moderating role of innovativeness[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3(1):99-118.

[33]HANSEN N K,G?TTEL W H,SWART J.HRM in dynamic environments:exploitative,exploratory,and ambidextrous HR                 architec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9(4):648-679.

[34]ANZENBACHER A,WAGNER M.The rol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for innovation success:effects of business models                 on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20(2):1-24.

[35]UOTILA J.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adaptation in turbulent and complex landscapes[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                 2018(4):505-519.

[36]ZURAIK A,KELLY L.The role of CE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climate i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8(1):84-104.

[37]LI X Q,QIANG Q,HUANG L,et al.How knowledge sharing affect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Sustainability,2022(10):6157.

[38]YU X R,KIM T I.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dynamic capacity on the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of Korean                 MNCs in the Chinese market[J].Journal of Korea trade,2020(1):99-112.

[39]GIUDICE M D,SCUOTTO V,PAPA  A,et al. A self‐tuning model for smart manufacturing SMEs:effects on digital innovation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1(1):68-89.

[40]LU N,ZHOU W,DOU Z W.C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mpower manufacturing?:an empirical study considering                      ambidextrous capabilities[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23(1):188-203.

【責任编辑:毕春晖】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