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2024-04-09吕勇钦
吕勇钦
【摘 要】我国已逐步进入“数字时代”,如何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是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依托情境,导入内容,渗透信息意识;分解问题,拆分任务,提升计算思维;鼓励合作,深入探究,培养创新精神;总结评价,形成反拨,強化社会责任。
【关键词】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2、03-092-02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我国已逐步进入“数字时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统整与应用,引导学生参与信息科技实践,达到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效果。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观与方法论,尝试借助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的碎片化、孤立化、零散化向整合化、联系化、系统化的转变。本文以闽教版(2020年修订版)三年级下册“彩色橡皮修细节”课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依托情境,导入内容,渗透信息意识
“信息爆炸”是数字时代的一大特征,小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去芜存菁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运用[1]。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并引导他们传递信息、应用信息。实际上,信息充斥于学生的生活,但由于绝大多数信息为冗余信息,非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毫无益处,甚至还可能给他们采集和应用信息造成干扰。这就导致信息虽然随处可见,但学生仍普遍欠缺信息意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中,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信息形成敏感度和判断力。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借助歌词向学生传达“刷子”具有涂抹上色的功能这一信息,随后借助创建文明校园引出“粉刷墙壁”内容,将画图工具中的颜色填充类比为现实生活中的墙壁粉刷,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歌词信息就能迅速掌握每一个工具对应的功能,如“选择”可以抓取工具、“刷子”用于涂抹、“橡皮擦”则起到擦拭清除的作用。在本课中,笔者依托儿歌创设了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粉刷墙壁”学习中,最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解问题,拆分任务,提升计算思维
所谓计算思维,指的是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2]。根据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要想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就必须严格遵循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考虑到抽象、建模思维对小学生而言太过晦涩,因此教师必须寻求更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一个综合的问题拆解为若干任务,每一个任务对应一个小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亦即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在“粉刷墙壁”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用颜色填充、颜色选取器、彩色橡皮擦等画图工具的操作方法,并顺利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尝试用任务驱动法将该教学内容拆解为四个子任务。
任务一:擦拭痕迹——认识橡皮擦工具。教师出示擦拭痕迹,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可以利用画图中学过的工具把痕迹擦干净。通过思考、尝试操作,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方法:“选择”工具选取、删除,“刷子”工具涂抹,“橡皮擦”工具擦除。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接着教师再次设问:如何改变橡皮擦工具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4页“小贴士”内容。任务二:粉刷墙壁——认识颜色选取器。教师请学生试试找到相应的颜色,然后填充,并讨论换上去的颜色效果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试着讨论是否有更佳的方案。学生说明“粉刷”方案,并演示操作。然后教师介绍颜色选取器的作用,与学生一起讨论用颜色选取器和用颜色工具栏选色,以及这两种修补方法的优缺点。任务三:拯救树木——巧用橡皮擦工具。教师请学生学习微课——巧用橡皮擦工具。学生小组探究如何让大树重新换上绿色的新貌,并汇报小组探究的结果。最后师生一起讨论使用橡皮擦工具修饰作品细节的方法和技巧。任务四:制作炫彩标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创新活动中的炫彩艺术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制作方法,展示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鼓励合作,深入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不是由教师直接教授的,而是由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素养。它反映的是学生恰当使用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创作创新作品的能力。
在“粉刷墙壁”学习中,笔者就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开放的课堂,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付诸实践。对小学生而言,机械呆板的颜色填充很难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形式更灵活、完成过程更开放的内容才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心理。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开展更有趣、更复杂的“粉刷墙壁活动”,并根据作品最终呈现效果进行评比。在求知欲和胜负欲的驱使下,各小组陆续进行头脑风暴,想要以更新奇的创意赋予作品眼前一亮的效果。如让学生们为创建文明设计炫彩宣传标语,将文字工具相关知识运用到其中,输入不同的墙壁文化主题,再用彩色橡皮擦进行擦除,让文字变成艺术字,使色调单一的墙壁具有了更鲜活的色彩,给人带来更丰富的观感体验。
总结评价,形成反拨,强化社会责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能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也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现阶段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核心素养这个问题上,往往更重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创新精神,而相对忽视了信息社会责任感。由于小学生三观尚未成型,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干扰,如果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不注重社会责任的引导,那么很可能使他们做出失范行为,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合理地运用信息科技来造福人类社会。笔者在本班就建立了相对全面的评价体系,重点纳入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以回应基础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如在“粉刷墙壁”学习中,部分学生为了减轻操作负担,于是模仿其他学生的页面布局,更有甚者直接挪用现成的设计框架。尽管这些作品最后呈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但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此类行为违反了网络空间秩序,笔者均给予了较低的评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都需要遵循这样的评价原则。通过这样的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素养发展,贯穿课标全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教师要主动变革教学实践,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本文系福建省电化教育馆2023年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KT2307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盛群力. 核心素养落地呼唤“新课型”——兼论教策略越教越聪明[J]. 中国电化教育,2023(2): 29-39.
杨明全.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 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2): 57-63.
闫志明,李美凤,孙承毅,等. 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反思与进路[J]. 中国电化教育,2020(12): 105-111.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市城厢区东海中心小学
编 辑:冯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