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风景在家乡”的跨界之旅
2024-04-09沈瑞
沈瑞
摘 要:立足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综合其他学科相关学习内容,“最美风景在家乡”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应运而生。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对于跨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跨”的学科多与少,取决于学习任务;“跨”的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多方协同;“跨”的设计巧不巧,取决于资源整合;“跨”的过程顺不顺,取决于活动调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学习情境;真实任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编号:C/2022/0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等几篇写景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单元习作“ 即景”要求学生写景色的变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是学习写景的技法,不去欣赏美景,怎能真切地捕捉景色的动态变化?怎能将美景写具体?况且,习作中“即景”指的是眼前的景物,是需要学生去记录观察所得的。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势必要走向课堂之外、生活之中。
无独有偶,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在“活动园”中提出:“利用节假日,观察所见的山水树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自然风光,欣赏和感受祖国山水之美。”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有“参观和旅行”“风景如画”等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也编排了《我爱我的家乡》等歌曲。立足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综合其他学科相关学习内容,“最美风景在家乡”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应运而生。
一、 设计跨界的过程
关于这次跨学科学习,我的设想是,在“欣赏家乡美景”的真实情境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研究、欣赏、体验、思考、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激活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提升对家乡美景及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从而生发对家乡、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于是有了下面这个学习情境:
南京,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遍南京,欣赏家乡美景。请你先提前收集南京美景信息,走访时做好观察和记录,回来后把看到的家乡美景写出来,最后班级还要出一本《最美风景在家乡》班刊,并进行推广。
以此情境为引领,我又设计了下面三项任务。
(一) 走,去看看南京的美景
身为南京人,身处世界文学之都,用阅读的方式来发现南京美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生可以在诵经典诗词、读名家名篇的文学阅读体验中,在言语交流中初步了解、感受南京的美景。这是用阅读的方式去“看”南京,用语文的方式来学语文。
阅读之后,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不同媒介收集与南京美景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增进对家乡美景的了解。而后,分小组汇总归纳信息,对收集到的南京美景进行分类,如自然景点、文化景点、名胜古迹等。这也呼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的要求:“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1]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景点进行分类?几类景点是否都要呈现?如何选择?学生思考、讨论,筛选出自己心仪的景点。
(二) 快,规划我的研学之旅
“最美风景在家乡”是以语文学科为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学生阅读、感悟、理解、欣赏文本是活动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2]
如何写好美景?应先学名家写景之法。教师可以先进行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名家如何写景:深入《四季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四季景物的动态变化;深入《鸟的天堂》,通过对比阅读,对两次所见“鸟的天堂”的情景进行比较,想象画面,体会榕树枝叶繁茂的静态场景和群鸟飞鸣的动态场景;深入《月迹》,交流动态、静态描写月亮的语句,感受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和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最后,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这些名家是如何写出美景的?答案是重在观察。于是,第二阶段,链接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的方法,如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多个角度观察,做连续细致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等。景物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不同。去燕子矶观长江,可以按时间顺序观察;去玄武湖,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观察。还可以观察同一景物不同状态下的变化,如有风无风、晴天陰天等。学生知晓了观察方法,明确了观察要点,就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
有了观察记录表是否就能去观察家乡美景了呢?学生跨出课堂、走出校门之前,还要制订完备的跨学科学习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也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3]。教师出示活动案例,学生分景点组队,仿照案例,讨论分工,合作撰写本小组个性化的“最美风景在家乡”跨学科学习活动方案,然后开启研学之旅。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指出,跨学科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4]“最美风景在家乡”的跨学科学习正是将语文学科学习的观察方法迁移到对家乡风景的观察之中,彰显了语文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结。
(三) 来,把家乡装进班刊里
跨学科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取向,因此,要关注成果的分享与呈现。研学结束后,全班交流讨论研学感受和收获,学生整理观察记录,以“ 即景”为题,书写看到的家乡美景,可配图画。同桌互批,修改习作;教师指导,学生二次修改。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评价表,帮助学生在自评、他评中了解自己的习作完成情况。
之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明确班刊的结构,包含书名、作者、封面、封底、目录、卷首语、正文等,并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分工,设计样式,请人撰写卷首语,安排内容排版。接着,审稿、校稿,将文章整理、编辑成册。最后,明确赠送对象,统计数量,联系文印店印刷班刊。班刊的讨论、制作和印刷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与实践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广班刊的目的是传递家乡的美,召开发布会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成功召开一场发布会,离不开海报宣传。在海报设计环节,学生需要明确宣传对象为同学、老师、校领导等,知悉海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和插图,如文字包括班刊的名字、宣传语、班刊发布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小组制作完成后,还要邀请班刊获赠对象参加发布会,这就牵涉到安排主持人介绍活动及成果,选派代表交流跨学科活动感受、启发和收获。一切准备就绪后,各小组将班刊分发给赠送对象,全班合唱《我爱我的家乡》,通过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由此,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遵循语文学习的路径与方法,契合跨学科学习的要求,逐步解决真实的问题,完成了跨学科学习的任务。
二、 提升跨界的认知
随着活动的推进,我对跨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 “跨”的学科多与少,取决于学习任务
“最美风景在家乡”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任务是出版一本班刊。这个任务具有语文学科的特征,但并不局限于语文学科,还需要学生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关键在于找到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的耦合之处,根据任务要求确定参与学科。美术学科的绘画,有助于班刊的美化;音乐学科的歌唱,有助于班刊的宣传;信息技术学科的排版设计,有助于班刊的制作……它们都为增进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服务。因此,能够有助于学习任务的落实,是选择所跨学科数量的重要准则。
(二) “跨”的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多方协同
跨学科学习要想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离不开协同,包括学生协同、教师协同甚至家校社协同等。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经历了多次协同,比如活动方案的制订、班刊内容的梳理,就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协同;另外,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手绘的方式给自己的班刊配图,需要参考《参观和旅行》《风景如画》等学习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学习时间和跨学科学习的时间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间的协同,协调课程内容及授课时间,使跨学科学习得以顺利实施、有序开展。
(三) “跨”的设计巧不巧,取决于资源整合
“最美风景在家乡”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我整合了课标、教材、南京地方名胜、名家作品等多种资源。例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我整合了多学科教材,寻找契合之处,从而提炼出“最美风景在家乡”的主題;在“看看南京的美景”的阅读体验中,我整合了古诗词、名家散文等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选择美景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南京特有的名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庞杂的资源,教师既要注意充分利用资源,又要注意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所用资源必须服务于跨学科学习,才能让跨学科学习设计锦上添花,给人以巧妙之感。
(四) “跨”的过程顺不顺,取决于活动调试
在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预设之外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遇到问题时重在陪伴学生一起去体验、去解决。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小组商定观察家乡美景的时间和自己原有的计划有冲突,组内产生了分歧。我立刻引导他们商议问题解决的方案,最终达成一致,让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又如,学生在完成班刊内容的撰写后,需要各自整理成电子稿,如何避免出现错别字以及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就需要统一要求,并且请家长协助。只有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去反思,去调试,教师才能对跨学科学习设计产生新的认识,总结出新的路径。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联结其他学科形成教育合力,并开展解决真实问题、满足生活实际要求的语言实践运用活动的深度学习,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以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3,35.
[2] 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J].语文建设,2020(9):43.
[4] 陆志平.语文跨学科学习要体现其特有价值[J].人民教育,2022(23):64.
(沈 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