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创谷“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4-04-09胡红程桂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胡红 程桂华

摘 要:立足校情,由五个樟树根引发灵感,创设引领全校劳动教育的“立根节”。在此基础上,以服务更加美好的校园生活为价值引领,由“立根节”衍生的一堂劳动课,拓展出“立根培育圈”“阳台小农场”“班级责任田”“年级科创区”“生活大舞台”等童创谷“劳动+”课程,串联出“知—行—创”实施新思路,由此催生更多新思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课程建设;童创谷;“劳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不一样的教室:儿童参与学习空间开发的案例探索”(批准号:B/2021/0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校以“创建乐享生命的童创谷”为愿景,立足校情创设“立根节”,不断拓展综合育人的儿童劳动学习空间,开发和实施童创谷“劳动+”课程。

一、 五个樟树根,催生了“立根节”

我校成立第一年,校园里五棵高大的樟树竟然先后枯死。工人更换苗木时发现,树根下的土壤里混有不少建筑垃圾。我们推测这应该是大树枯死的主要原因。借此时机,我们把学生带到枯树前观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思考。有学生问:“要想让大树重新焕发生机,我们该怎么做?”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校园的美好环境需要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要把五个樟树根留下,并利用劳动课对它们进行美化。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用黏土捏制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造型,精心美化五棵干枯的树根。学生驰骋想象,动脑动手,用巧手让树根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的行动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师生合力,把这件事写成了校园故事《把根留住》。我们的初衷是:把“根”留住,留下的是生态环保的根,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是立德树人的根。后来,师生以这个故事为引子,创建了一年一度、亲子参与的“立根节”。

二、 一个“立根节”,衍生出劳动课

“立根节”定于每年的植树节前后,旨在激励学生和家长加入到植绿护绿的队伍中,用自己的劳动为共建绿色生态校园贡献力量。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的劳动课也在不断创新。我们以服务更加美好的校园生活为价值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归,打造了“童创谷”劳动课。所谓的“童创谷”,就是充满智趣、和谐美好的劳动场域。

之前的劳动课,我们基本上都以配套的劳动材料为载体,由教师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如此,虽然完成了“劳动任务”,但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不大,更谈不上热爱。为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1],我们围绕“立根节”,立足新建校有大量待种植空间的独特优势,放眼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不一定要等到植树节才开始“立根”劳动,而是让劳动扮靓校园成为伴随学生校园生活的常态,频率由一年一度变成随时发生。

三、 一堂劳动课,拓展出童创谷“劳动+”课程

立足“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理念,我们尝试将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开发劳动课程的着眼点,将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落实劳动课程的重要载体。由此,我们在“立根节”衍生的劳动课基础上,拓展出了“童创谷”校本化“劳动+”课程。

(一) “立根培育圈”课程,“劳动+”融入亲子活动

基于学校没有围墙,建校初期只有一圈栅栏的情况,经过讨论,师生决定以亲子参与的方式种植蔷薇,美化周边环境,时间定在每年的“立根节”。首届“立根节”,由52名学生与他们的家长一起,从校门一侧开始,沿着栅栏共同栽下52株蔷薇苗。刨土、培根、搭支架、为蔷薇苗命名、制订浇水施肥计划……其乐融融。

随着一届届新生的加入,“立根培育圈”的亲子队伍不断扩大。如今的春夏之交,校园四周各色蔷薇竞相绽放,这是历届亲子劳动的美好见证。

(二) “阳台小农场”课程,“劳动+”融入各科学习

我校每间教室外都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阳台。我们指导学生在这方空间中土培蔬菜瓜果,水培各式芽苗。植物参差,常有惊喜。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在校做好劳作体验、观察记录,还会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请教,理菜、清洗、下厨,制作独具创意的美味,与家人分享劳动的甜蜜。

在阳台小农场,教师和学生一起,巧妙地将各科学习融入劳动。数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测量容器的大小,计算施肥的数量、播种后浇水或施肥的时间;科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测试土壤湿度和温度、选择种子,静候植物生长,随时松土与间苗,观测不同植物不同的时长、不同大小的果实等;语文课上,教师随时引导学生观察一株花、一片叶、一粒种子,学着积累素材、写作抒怀;美术课上,教师带着学生为自己的小绿植量身定制素描作品、水彩作品,美不胜收……

(三) “班级责任田”课程,“劳动+”融入班级文化

童创谷“劳动+”课程不只是让学生参与当天、当时的种植劳动活动,还更关注后期引导学生呵护绿植的长程劳动。2019年,谷雨班率先申請了学校的一块空地,成就了他们“谷里麦香”的校园传奇。近十个月的时间,该班在教师带领下翻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见证麦种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全过程。麦子成熟后,学生体验用镰刀割麦、用脚踩脱粒、用风吹扬麦等传统方式。他们买来迷你磨粉机,自己把收获的麦子磨成面粉,又在家长和教师指导下制作了花样馒头。全校师生都品尝到了谷雨班馒头的香甜。当年,该班因其鲜明的特色文化获评南京市优秀中队,其班主任也获评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

有了谷雨班种植麦田的成功经验,我们先后开辟了“谷里‘麦香”“种‘豆得豆”“‘油来如此”“‘生逢其时”等班级责任田,开设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培育小麦、绿豆、黄豆、黑豆、油菜、花生等。各班自主申请劳动责任田,兴致勃勃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耕耘,时时收获植物生长的惊喜与成就。

(四) “年级科创区”课程,“劳动+”融入童创科学

童创谷“劳动+”课程中的“年级科创区”课程,是我校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开设的科研性课程,意在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如一年级的“绣球庄园”、二年级的“江河有约”、三年级的“茶园探道”、四年级的“向阳花开”、五年级的“‘碳究世界”等研究项目,都由劳动生发,促使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实现从“科研科语”向“童言童语”的转化。

以三年级的“茶园探道”项目为例,师生在操场的探道两侧种植了茶苗,同时与校外茶树种植基地合作开展系列“茶道”项目探究。种茶之道、采茶之道、炒茶之道、点茶之道、敬茶之道、品茶之道……讨论、观察、体验,每一次探究都是独具特色的劳动创造。学生在体验中领会了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和茶道文化。

(五) “生活大舞台”课程,“劳动+”融入社会实践

童创谷“劳动+”课程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所积极参与劳动。“生活大舞台”课程彰显“劳动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校园生活最终为了走向社会”的理念。例如,我们跟随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打造“奇迹‘食光”课程,引导学生确立“劳以养生”的理念,打造节气养生的美食食谱。如霜降时节做柿饼、小雪节气酿泡菜、小寒节气制作温补汤等。再如,我们打造“家庭好帮手”课程,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社会性事务。又如,我们开设“正植有你”课程,鼓励学生不仅在校内以种植美化校园,还要走进社区参加爱绿护绿行动,不断扩大种植培育圈。

“生活大舞台”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劳动实践的全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很好地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者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国家建设者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 系列“劳动+”课程,串联出“知—行—创”实施新思路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童创谷“劳动+”课程立足儿童本位,开展以劳动为载体的实践研究,提炼出了行之有效的“知-行-创”实施新思路。以“年级科创区”课程中历时三个多月的“向阳花开”课程为例,阐释这一思路。

(一) 真知——引出小问号,懂得“是什么”“为什么”

童创谷“劳动+”课程中的第一课,会引出多个小问号,让学生在探索“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中对课程涉及的劳动技能形成初步认知,进而确定自己想要研究的劳动课题,作出初步规划。

“向阳花开”课程研究中,学校邀请社区向日葵种植能手走进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向日葵了解不多的学生提出了“向日葵的种子就是瓜子吗?”“从种下种子到开花要多久?”“向日葵的花期有多长?”“不同品种的向日葵都能结籽吗?”等问题。除了回答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种植过程中,社区种植能手还会参与学生的劳动过程,适时解答学生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如“什么是穴盘?为什么要用穴盘育苗?”“育苗时所用的营养土是什么土?”“葵花朵真会跟着太阳转吗?一直跟着太阳转,它的花茎会不会断掉?”“为什么向日葵的花朵颜色会有不一样?”等。理解了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实际上就获得了一个个知识点。

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需要种植能手解答。很多问题我们都会留给学生自己,鼓励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自行寻找答案。比如,对于问题“唤醒一颗向日葵种子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就通过自主探究收获了答案: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幼苗,需要一周的时间;从种下向日葵籽开始到看见校园里的第一排向阳花开是五十几天。学生劳动体验后收获的知识胜过一切说教和灌输。即便是暂时得不到答案、需要用时间去解决的问题,也是另一种宝贵的知识财富。

(二) 笃行——开展小实验,理解“怎么做”“什么好”

知道“是什么”与“为什么”是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前提,而实际行动更为重要。行动过程是对“真知”内容的实践与检验。学生只有真参与、真动手、真实践,才能真成长。

“向阳花开”课程研究中,学生以采访种植能手、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测量空地面积、计算种植棵数、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留住美好画面……在体验劳动的同时,适时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究摘除管状花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除去底部老叶对葵盘生长的影响等。在科学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精心选择进行对比实验的株苗,定期观察,记录翔实的数据;尝试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促使学生在“怎么做”“什么好”的追问中、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深切领悟到了“收获来之不易”的道理。

(三) 智创——发布小成果,思考“还能怎么做”“怎么做更好”

劳动能力表现在多方面,“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 [3]“智创”是在劳动实践基础上的智慧创造,是在“还能怎么做”或“怎么做更好”的思考中形成新的劳动成果。

我们在“向阳花开”课程中向学生征集有关劳动的金点子。学生脑洞大开,集思广益,高高的向日葵、大大的葵花朵、小小的葵花籽,都成了他們的素材。由此,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智创作品诞生了:《喜上眉梢》《背上金秋》《心愿树》《穿山越岭》《生命树》《雄鹰展翅》《向阳花开》……或立体,或平面,惊艳了整个校园。师生围绕“还能怎么做”进一步头脑风暴,于是又产生了“向阳谷”的校园打卡场域命名,产生了“向阳心语”的团辅品牌,产生了“向阳节”的校园心育节活动……

童创谷“劳动+”课程还会不断迭代升级,学生也都在围绕“怎么做更好”制定研究方案。例如,“向阳花开”课程向学生征集“怎样让向日葵劳动成果更美好”的研究方案,学生给出了“在升旗台两侧栽种花朵最大的‘国王品种向日葵”“写班级日记,记录向日葵的成长,用语言彰显向日葵的美”“在美术课的写生活动中绘制缤纷多彩的向日葵”等方案。学生在“还能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智创行动中,“像专家一样思考”,越来越像小小劳动研究员。

五、 多条实践新思路,催生更多新思考

童创谷“劳动+”课程,让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劳动行为习惯、劳动情感态度、劳动精神品质等得以落实。循着多条实践新思路,我们又有了更多新思考。

(一)  要因地制宜,用好每一寸有效空间

每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既能做到就地取材,科学有效地用好校内每一寸空间,又能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

我校在新建过程中,结合劳动教育对闲置空间进行了资源再利用,打造了一个适宜学生参与的校园环境。学生置身于劳动场域中,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接受校園特色文化的滋养,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 宜多学科融合,指向综合育人目标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指向综合育人目标,多学科融合助力,深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价值功能,推动学生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

童创谷“劳动+”课程中,不同的劳动项目涉及的学科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师或结合本学科素养,或牵手其他学科的教师,引领学生开展研究,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多层面、多角度感受和创造,深入认知劳动的意义。

(三) 要敢于开放时空,追求“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全方位、立体式的劳动教育时空能够帮助学生全景式感知与体验劳动的价值。家庭、学校、社会涵盖了学生能接触到的所有劳动教育场景,可组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童创谷“劳动+”课程讲求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开放空间,促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养成劳动习惯,主动劳动。家庭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主体。家长的言传身教,能在孩子心里种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能让学生形成爱劳动的意识和提高会劳动的能力。社会即学校,在校外拓展不同的劳动实践基地,能够助力学生全时空参与劳动。

(四) 需与时俱进,彰显时代内涵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与时俱进,彰显时代内涵。童创谷“劳动+”课程让劳动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让教育者涉及教师、各劳动领域的专家、劳动能手;让劳动教育的手段从劳动教材、劳动工具拓展至数字化、信息化领域;将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探寻,实现生活甚至生命的价值,也是一种开拓与创新。

当然,如何提炼整合跨空间、跨领域、跨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仍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7)[2021-05-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 6/jcj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

(胡 红,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程桂华,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