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参与大型地方文献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2024-04-09张小仲王立新

河北科技图苑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库丛书整理

张小仲 王立新

摘要:公共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专业的文献整理能力在大型地方文献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南京图书馆参与大型地方文献项目的实践,归纳公共图书馆参与项目编纂的形式,分析其参与此类项目的意义,并梳理总结公共图书馆在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职责,解决公共图书馆学术边缘化问题,强化地方文献的社会影响,协调大型文献项目工作与图书馆自身业务发展关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地方文献项目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4.0001

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各地不同程度地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一系列地方性文献丛书应运而生。在政策导向、风气影响、政府重视、财政支持等条件下,从目前态势看,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工作已不仅仅是学术项目,而多上升为一地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型地方文献项目往往聚合了当地最主要的文化力量。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承担着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特别是地方文献信息的职能,是大型地方文献项目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大型地方文献项目是一项内容丰富、编排复杂的工程,除文献、人力、经费外,还需依靠更多的智力支持。作为公共图书馆,如何在这项工作中发挥更大功用、实现自身价值,并以此助推图书馆自身业务的发展,是当下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大型地方文献项目概况

《图书馆评论与阅读推广》一书中对“地方文献”作了一个比较概括的解释:地方文献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包括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等,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资料[1]。地方文献项目,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组织各方力量,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各种地方文献资源进行编排而形成的一项短期一次性或长期无限期的工作任务,项目中最核心的任务是编纂地方文献丛书。21世纪以来,多地积极开展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工作,形成了众多以“集成”“文库”“全书”“大典”等为名称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所谓“大型”指该丛书收录一地地方文献较全,编纂规模较大,学术体系较为完备。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编纂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课题“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的核心价值与运行机制研究”(22YB028)的研究成果之一。下百种。

从目前出版成果看,项目的牵头者有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方志办、学术团体、出版社、个体研究者等。2000年以后,大型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多由各级政府部门领衔,即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筹建丛书编委会,组织各个机构的学术力量召集地域内相关文化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丛书编纂。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收藏和管理机构,近年来也积极地参与这项文化活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2 公共图书馆参与大型地方文献项目的意义

2.1 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通过参与地域性丛书编纂,公共图书馆可进一步挖掘地方资源、梳理地方文献,对馆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予以重新审视,查漏补缺,推陈出新。公共图书馆积极利用丛书出版成果,扩充地方文献馆藏,利用文献出版研究项目反哺本馆地方文献建设。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推动文献深度研究及地方文化数据库建设,并举办地方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变静态文献为动态文化,成为推广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

2.2 强化古籍保护工作

通过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对地方文献进行全盘系统普查,发现并抢救珍贵古文献。项目带动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文献数字化、文献整理出版、文献再造工作等,一方面减少古籍原本因频繁翻阅而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也提高公共图书馆古籍利用率,保证了公藏机构古籍资源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实现。

2.3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传统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一方面维护了地方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作出了最好诠释。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可使更多人了解到当地历史文化,感悟典籍包含的精神魅力,并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用之于现代社会,这是古籍活化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4 加强公藏、私藏、出版等领域间的沟通合作

以地方文献整理编纂项目为契机,可全面了解地方藏书。各公藏单位加强联系,促进地方性联合目录的出版,并相互协作,共同助推地方文献开发。通过参与项目,图书馆能更好地联合民间力量,与私藏机构、个人保持良好互动,做好文献征集、文献捐赠等工作的规划管理,同时密切与地方出版机构联系,提高文献整理的意识和积极性,合作开展其他项目。

2.5 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地位

通过参与项目编纂,图书馆馆员有机会和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编纂委员会为桥梁,以学术讨论会、编纂培训班等为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方便接受来自各行业专家具体的业务指导,并有机会参与国家、省市各级社科基金、出版基金项目,有助于开阔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公共图书馆学术水平。

3 南京图书馆参与大型地方文献项目情况概述

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图”)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居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其中历史文献收藏尤其令人瞩目。南图重视地方文献整理工作,近十多年来,除独立组织馆藏文献出版外,还参与了诸多由各地地方政府、相关单位主持的大型地方文献项目,为江苏本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丛书编纂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源。江苏省重视文化建设,地方文献整理出版蔚然成风,南圖以不同形式参与了《金陵全书》《无锡文库》《扬州文库》《镇江文库》《苏州全书》《常熟文库》等大型地方文献项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16年启动的全省性文化发展战略工程——“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其重要成果《江苏文库》是江苏历史上全面系统梳理江苏历史文献的超大型丛书。南图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共同参与该项目,计划历时十年,通过书目、文献、精华、方志、史料、研究六编,全面梳理江苏文脉资源,彰显江苏文化[2]。另外,作为文献资源收藏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南图为更好地满足其他省市珍稀文献获取的需求,秉承着开放、支持的态度已协助参与了数十个外省各级地方文献整理编纂项目,包括《湖湘文库》《朔方文库》《广州大典》《八闽文库》《江右文库》《四明文库》《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等。

3.1 实践形式

3.1.1 依托资源建设,提供文献底本

公共图书馆收藏的书籍资源,特别是历史文献、地方文献等特藏资源,在所有公藏机构中占最大比重。公共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建设,形成颇具规模的地方文献专藏,再加上某些地方文献丛书在编纂过程中还通过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征集地方文献,为地方文献丛书编纂奠定了一定的资源基础。有赖于长期、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依托馆藏为丛书编写提供相应文献底本。图书馆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在出版底本选择中,对版本进行筛查、考证,选择适合整理出版的版本;遇到破损文献,检查破损情况,必要时进行及时修复,或者配补描修,方便文献使用;根据本馆条件进行相应数字化加工,包括文献扫描、图片加工制作等。在南京重大文化工程《金陵全书》编纂工作中,南图以其馆藏南京地方文献的资源优势,承担了《金陵全书》编纂过程中的文献调研、文献支持、版本筛选等重要工作。截至2022年,南图已提供了包括《景定建康志》《[康熙]江南通志》《[乾隆]上元县志》《建康实录校记》在内的珍贵历史文献百余种。

3.1.2 立足编目业务,参与书目编制

随着地方文献研究的深入,文献丛书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地方文献总目也作为地方文献汇编的一部分被纳入整体文化工程系统中,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地域文献面貌。公共图书馆通常承担丛书书目的编制,一方面因为省级公共馆通常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藏书资源较丰,编目力量较强;另一方面省级公共馆通常为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中主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依托地方省级公共馆,借助省古籍保护中心平台,便于开展面向全省甚至全国的地方文献书目的调查和搜集。在《江苏文库》项目中,南图即依托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全书六编之一《书目编》中关于江苏公藏古籍文献目录的编制任务,编纂出版《江苏典藏志》。《江苏典藏志》在全面摸排省内公藏机构古籍存藏情况的基础上,编纂单位通过系统收集著录,分类排序整理,最终形成完整的全省古籍典藏信息资源库,便于各类原始文献的检索搜寻,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真实客观的文献支持[3]。

3.1.3 深化典籍整理,开展文献研究

在地方文献编纂中,传世古籍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黄永年先生的归纳,古籍文献整理的方法可分为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释、今译、索引、序跋和附录等[4]。时下采用全文影印形式的出版成果渐多,其他的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为了更好地普及地方文献,方便读者对文献的认识和使用,很多地方文献丛书对于所收书籍都附有介绍性文字,如提要、书志、前言、说明等,这些就类似于黄永年先生所述之“序跋”。此类介绍性文字要求撰者对文献相关信息作客观准确的描述,需要撰写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及文字功底。图书馆具有文献整理研究的有利条件,一是公共图书馆拥有一批专门从事文献研究和整理的图书馆员,他们在撰写书志、提要方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二是图书馆获取一手文献和各种参考资料相对便捷,因此,参与介绍性文字撰写是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丛书编纂较为常见的形式。在《广州大典》《江苏文库》《金陵全书》《镇江文库》等项目的实施中,南图组织专业馆员参与了部门书籍提要的撰写。黄永年先生认为,“校勘、标点、注释等工作虽然常见,但是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需要学问,要做好并不容易”[4]。图书馆虽不乏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然而比之高校、科研院所等仍人力有限、经验尚缺,这类编辑加工通常为图书馆员个人行为,如在《朔方文库》项目中,南图馆员以个人名义参与了校注。

3.2 存在的问题

南京图书馆参与大型地方文献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暴露出公共图书馆在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3.2.1 项目组织上欠缺主导性

公共图书馆在政府及其他机构主导的项目里多属配合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对相关工作的主导权。公共图书馆多以“参与者之一”的角色承担地方文献项目中的部分工作,而在项目某个具体环节组织上发挥牵头策划、组织实施的作用,承担总体计划、整体分工、主要编纂等工作的情况较为少见。放眼全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在主导地方文献整理和出版事业工作中表现积极者有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近几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东省内多地市委宣传部合作,编纂了多部地方文献丛书,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领衔带头、主动作为的作用。而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其在地方文献项目组织上呈现出主导性薄弱的问题,主观上是由于自身缺少对馆藏文献利用业务的科学规划,科研动力及创新开拓能力偏弱;客观上也存在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对于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不够,给予的重视和信任也不足。

3.2.2 典籍整理、研究缺乏專业人才

除了影印、重刻再造等以复制为主的整理方式外,其他对文本进行编辑加工的整理虽是基础性工作,但为保证丛书的编纂质量,仍需依靠具有一定专业学术能力的研究者来完成。此外,地方文献丛书常包含一些关于地方史料、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著作。有一些丛书并非文献原典的集合,而完全是由研究性专著组成,是对史料进行再次加工后汇聚成书。公共图书馆拥有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承接相应整理研究任务时也多以个人名义,而非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比,公共图书馆一直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研究性人才配备不足直接影响项目的组织和进行。各地大型地方文献的组织编纂一般采取“项目寻人”的方式,即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来匹配项目某一专题的研究。但对公共图书馆而言,当以单位名义整体承接项目时,若馆内缺乏高素质专业人员来实施,则难以保证项目编纂的质量。

3.2.3 出版工作统筹能力不足

公共图书馆既合作参与外部出版项目,又面临着自身馆藏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不同的出版任务齐驱并进,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难以避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底本提供问题。目前,部分图书馆出于自身科研发展需求,或各类出版计划等原因,对于钞本、稀见版本等多不予提供他人出版。以先占有资料而不公布,使之成为独家资料为首要考虑,对于该资料在实际出版过程中是否真能列入计划并无权衡。有些资料并非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其地域性价值更为突出。图书馆对其“藏而不用”导致了某些地方全书收书不全。二是重复出版问题。不同专题、地域的出版会涉及到同一种书。同一种书有不同版本,因此,图书馆在版本筛查过程中可以在版本选择上做出差异化考量,而同版书的出版也可区别看待。例如,先前以黑白影印之书,其品质不高、图像不清,在利用过程中有不便之处。这类书籍,在目前以灰度影印、彩色影印为主要导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再版或融入各类大丛书中重印。

4 关于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项目的建议

4.1 夯实业务基础,明确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职责

公共图书馆需明确自身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努力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做好服务。一是始终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满足社会信息获取、学术研究的需求。各級公共图书馆应完善基础业务工作,尽快公开馆藏书目,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远距离、深层次的资源共享。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及咨询工作中,全国范围内的文献收藏大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以及各省级、市级公共图书馆,对于文献编纂和文化建设应当以更开放的态度予以极大支持。二是积极作为,主动投身文化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馆,不能仅满足于馆内业务工作的完成,还需加强与当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各类研究机构联系,发挥除文献收藏与提供以外的其他潜能,为业务发展创造更多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三是重视资源建设,建立良好的地方文献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馆认识到地方文献价值的珍贵以及保护的重要,开始收集文献,通过购买、竞拍、征集、接受捐赠等方式扩充馆藏。很多地方文献编纂项目非一时性,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公共图书馆需要为项目持续提供资源。

4.2 注重人才建设,解决学术边缘化问题

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文献丛书编纂对促进学术建设大有裨益,但是公共图书馆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普遍存在。公共图书馆需利用地方文献丛书编纂等项目来培育可以胜任古籍整理工作的图书馆员,培植历史文献、地方文献专业优势,培养具有科研实力的领军人物,打造一支在学术界有影响力的人才队伍,变学术边缘体为学术研究的新阵地。目前,已有一些公共馆形成了突出人才领军的学术团队,参与地方性文献编纂的核心工作。如南京图书馆,发挥图书馆馆员的专业优势,承担并组织了多个地方文献丛书项目中子项目或重要项目的开展,并在项目基础上延伸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公共图书馆要鼓励青年馆员在做好整理编目、开放服务等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馆外项目,汲取经验,只有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才能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3 转变角色定位,使项目工作与自身业务协调发展

公共图书馆要争取和把握地方文化项目的主导权,改造图书馆“只会藏书,不会用书”的形象。公共图书馆要持续完善馆藏资源建设,加强文献开发和利用,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文献开发组织体系,鼓励馆员主动去做项目策划人、牵头人或者学术联系人。当然,项目的牵头不一定依赖资源条件,馆藏资源薄弱的基层馆也可以积极开展选题筹划。地方文献编纂工作应与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献整理工作相协调。图书馆需做好同种文献不同版本的梳理,避免文献重复出版,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以项目为引领,巩固基础业务工作,如修复、编目、研究、数字化等,并且利用行业优势申报项目、提供建议,发挥组织协调和实施的作用。如南京图书馆鼓励研究人员围绕《江苏文库》编纂项目深入研究,积极申报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文脉研究”专项课题,推出了具有学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研究成果。

4.4 活化项目成果,强化地方文献的社会影响

编纂地方文献丛书的目的在于整理文献,传承文脉。公共图书馆作为对外开放、文化传播的窗口单位,在地方文献整理工程完成之后,公共图书馆即以获取呈缴本、接受赠书、购藏图书等形式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成果展示、宣传推广平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还承担着推动典籍活化利用的职责。对于地方文献丛书的利用,目前开展的实践有展览、讲座、公众号宣传等。“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项目里,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与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建《江苏文脉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通过讲堂这一大众平台,讲述和传播江苏文脉。在大讲堂第二讲活动前,南图面向读者举办了一场有关“江苏江河地理”的小型展览。地方文献项目的活化形式不断创新,数字技术、网络平台让项目成果的展示愈加方便,公共图书馆应推进协同创新,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共建,举办更有实效的推广活动,提高地方文献项目的附加价值,强化地方文献项目的社会影响,合力推动地域特色文化建设。

5 结语

地方文献丛书的核心属性表现为地域性,编纂大型地域性丛书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高质量整合。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文献资源建设、典籍整理研究、文化宣传推广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其在丛书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很难被其他机构替代的。公共图书馆应围绕馆藏典籍资源这个轴,以存藏保护为经,以活化利用为纬,对内深挖细掘,对外合作推广,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雁,钱军,李海燕.图书馆评论与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163.

[2] 江苏文库编委会.江苏文库简介[EB/OL].[2023-11-03].https://www.jiangsuwenku.cn/.

[3]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江苏典藏志·经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22:2.

[4]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6-7.

作者简介:张小仲,女,硕士,南京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阅读推广、古籍整理与研究。

王立新,男,包头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与服务。

猜你喜欢

文库丛书整理
专家文库
“人梯书库”丛书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专家文库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