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与“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表现分析

2024-04-09符小娟王雅欣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韵味古筝演奏者

符小娟 王雅欣

(绥化学院音乐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气”与“韵”的在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主要内涵

南朝画家谢赫曾经在其《古画品录》提出了绘画“六法”,在这一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美学体系。“六法”中的第一法即“气韵生动”,“气”与“韵”作为我国传统美学中的特殊概念,受到艺术创作者的推崇和青睐,成为我国艺术文化创作中衡量标准最高的一种审美准则。“气”比喻生命运动中最关键的元素,是艺术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力量。“韵”则是“气”的表达与发挥,是艺术风格的体现,不同欣赏者能在作品中体会不同的韵味。“气”与“韵”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就中国古代音乐艺术而言,“气”乃音乐作品的主旨,是作曲者精神意志的反映,“韵”则是演奏者对于曲目的表达与发挥。演奏过程中,“气”要求演奏者忠实表现作品的原旨,这是演奏的根本准则;此外,“气”也是演奏过程中乐句之间的呼吸,中国古代艺术都兼具修身养性的功能,音乐更是如此,乐也是孔子六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气”的协调可以让演奏者自身精神状态达到一种最佳的境界,让听者自身的审美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气”既是统摄整个演奏的音乐灵魂,也是音乐演奏时的技巧。

中国古代音乐中,狭义的“韵”主要指音乐的律动,即“rhythm”,如同刘承华先生所说的那样:“韵”所依靠的节奏和旋律,而在中国古典音乐中“韵”通常会以余音的形式展现出来,曲径通幽,给欣赏者以无尽体味。“韵”是超出具体音乐形式之上的一个更高级别的范畴,可以反映演奏者对于作品的体悟并形成独特的风格,是艺术真正的灵魂。中国音乐非常讲究其中“气韵”的表达,“气”是音乐美内在动力,“韵”则是音乐美的主观表现。“气”主要指的是生命与艺术之“气”;“韵”主要指的是“传神之韵”。艺术创作通过生命之“气”进行体验,依托艺术之“韵”进一步延展,达到审美最高境界。因此,只有掌握了对“气”与“韵”的科学使用,才能够让古筝演奏艺术性登堂入室,得到质的提升。

二、“气”与“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一)“气”对古筝演奏的统摄意义。文学艺术创作通过语言和文字对其思想情感进行表达,音乐创作者则需要通过不同的音符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作曲者内心世界最为真实的感悟。而演奏是演奏者在曲谱的基础上再创作,在演奏者肢体运动或者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气息表现出不一样的演奏风格。古筝艺术的演奏需要演奏者在弹奏过程当中做好音调转换,乐句之间相互连接或者使气息直接到达手指之上,以便能够准确、轻松、愉快地表现出不同的乐曲曲调,让人们感受到乐曲中独有的气息,因此,将“气”看作是整个音乐演奏和发展过程当中的灵魂统摄。由此可以看出,“气”贯穿古筝演奏的每一个音节,能够促使音乐表现更加流畅。演奏者将平稳的呼吸贯穿其中,没有流出丝毫拼接痕迹,许多大大小小的呼吸链环变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大起伏、大呼吸群体,在延绵的呼吸群中,在首尾贯一的气息链条当中,演奏者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气息领略音乐变动、起伏的真谛。

(二)“韵”对古筝演奏艺术效果的升华作用。如前文所述,“韵”在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发展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地位,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精髓。从狭义上分析,“韵”主要指的是音乐的律动、音响流动,主要是通过节奏以及旋律表现出来的。与其他的乐器相比,古筝演奏更加重视韵味。古筝虽然仅有简单的20 余根弦,但通过弹奏对其余音进行颤、吟、揉、滑等技法处理,使最简单的单音能够呈现出风格不同的韵味,让欣赏者体会不同的音乐语言与生命律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实际上并非指物理的声音,而主要是音乐当中的那种曲径通幽却又震撼人心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以至于长时间仍然萦绕在人的耳际,这就是民乐“韵”所独有的魅力。因此,古筝演奏水平的高低就在于对于乐曲韵味的处理,高超的演奏者弹奏的曲谱就像用不同的语调演绎同样的话语,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使作品得到了升华。

三、“气”与“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具体运用与表达

(一)“气”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具体运用与表达。古人有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日:......通天下一气耳。”离开了“气”,运动往往就会变为静止,同样的,古筝演奏没有气息的支持也就缺乏了灵魂。“气”作为一种独有的生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音乐演奏的依据以及生命动力。古人论及古琴演奏多有针对“气”的论述,要求弹奏者演绎作品的“气”所独具的精神力量,强调音调转换阶段、乐句连接阶段、乐段的末尾处都需要注意气息的相互连接,运用内气直接通达到手指,有了内气的协调,有利于演绎者游刃有余地展现乐曲的内容。这些精辟的论述和“气”在古筝演奏艺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

古筝弹奏者呼吸与气息之间的转换对乐曲表现的整体性以及连贯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古筝的演奏需要通过手掌、手臂、手腕以及指尖等多个部位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演奏者的气息会影响到手的动作,导致输送给手指力度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由此,这就需要演奏者依据作品的曲式结构,针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气息进行合理的思考与处理。应循序渐进,即便是结构简单、强度较低的乐曲,学习者依旧需要考虑呼吸的控制及与动作的配合,找到规律,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演奏中游刃有余。

古筝演奏涉及气息控制的地方很多,现以高潮、中强度和低音的弹奏为例,说明古筝演奏中气息的运用。在弹奏音乐高潮时,需要演奏者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呼吸,提升手指拨弦的速度及力度,进而表现出激烈的情绪特点。只有从手臂发力,才能够使气息贯穿整个手臂,进而发挥出良好的效果。针对中强度节奏曲谱进行演奏时,演奏者需要调节自身呼吸,使吸气逐渐变强,呼气变浅,气息饱满且均匀,这样,演奏者就能在相对平缓的气息与力度下进行演奏。针对低音的演奏,演奏者往往需要调节自身呼吸的频率,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放缓自身的气息,轻柔地完成弹奏动作。

(二)“韵”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具体运用与表达。“韵”主要来源于乐曲,通过音乐中的旋律以及节奏呈现出来,而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尾音处理则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使音乐在结束之后,演奏者、欣赏者依然沉浸在音乐情感之中。“韵”是大部分中国艺术的生命所在,一首优美的古筝作品则能够展现出作曲家内心深处最具特色的精神内容。古筝作为我国典型的民族乐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依旧保留着我国古典音乐的特点以及结构特征,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与演奏技巧息息相关。古筝演奏左手和右手有着不同的功能,右手弹弦发声,而左手抚弦取韵。“以韵补声”是古筝最为基本的演奏技巧,左手做出的韵同时也是右手弹弦发出的余音。依据乐曲旋律当中的取韵效果将其划分为功能性的韵饰以及色彩的润饰两种,让所表现出来的乐曲旋律更具有变化之感。通过左手进行滑、揉、吟等表现技法取韵,一方面,可以丰富右手弹奏音乐的音色;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左手的取韵对声音色彩进行装饰,转换乐曲当中的情感、情绪表达,将乐曲展现得更加细腻且有韵味。

(三)古筝演奏艺术中“气”与“韵”的融合。“气”与“韵”的融合,也是我国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古代哲学的要求。我国的艺术发展历史当中,“气韵”朝向神、势、风、骨等概念融通拓展,形成了气脉、气势、气宇等审美概念,构建了一个以“气”为基础,“气韵”为中心的特殊审美体系。气所表现的协调能够促使表演者的精神和音乐节奏相统一,音乐表达更加完整和系统;“韵”通过特殊的作韵手法,营造独特的审美效果。“气”与“韵”虽然在后期古筝发展中的表现与作用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表演过程当中需要紧密结合的原则是不变的。只有气韵协和,才能够使古筝弹奏更加生动,而这些都需要演奏者在表演中准确地对气息进行运用,对神韵进行表达,演绎者应当做到“气”与“韵”的融合统一,充分展现古筝艺术独有的内涵特点与精神内容。

猜你喜欢

韵味古筝演奏者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秋之韵味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