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2024-04-08陈熹陈蓝王小兰

老区建设 2024年2期
关键词:南昌市实现路径

陈熹 陈蓝 王小兰

摘 要:基于对南昌市金融业发展概况分析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立足南昌金融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和新要求,以“一高地三中心”为总体发展定位,以“23456”即两大基础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四大区域合作、五大功能区建设、六大金融服务创新业态为战略重点,建议发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推进作用、完善实施机制以及建立全面审慎的监管防控体系,从而加快落实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实现路径;南昌市;金融聚集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2-0012-12

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区域金融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建设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30多个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1]。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就已经提出打造都市圈金融中心的规划。2021年,南昌市人民政府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南昌建设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南昌应当抓住中央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落实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并实现二零三五年美丽现代化新南昌远景规划,为深入推进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展数字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双一号工程”彰显省会担当。

一、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南昌市金融业发展概况

1.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有所提升

2022年,南昌市金融业增加值为729.39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长431.05亿元,增幅为144.48%。2022年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203.5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长3191.62亿元,增幅为79.55%。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13%,较“十三五”初期增长2.69%,金融业增加值占南昌市GDP的比重近十年来一直在增加,南昌市金融业的发展对GDP增长有正向的提升作用。存款平稳增长,贷款盘活力度加大。2022年末,南昌市本外币存款1.61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长7575.96亿元,增幅为88.77%。南昌市本外币的贷款余额1.89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长1.14万亿元,增幅达150.75%。

2.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截至2023年底,南昌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2家,保险业金融机构50家,证券业金融机构47家,期货业金融机构21家,地方金融组织96家,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红谷滩区已形成以区域性资本交易平台、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的金融业发展格局。此外,政府积极改善金融发展所依赖的政策条件、法律框架及人力资源状况,并激励新兴金融公司的发展,大力培育“金融昌军”。南昌市全面落实215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3.金融业促进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南昌市建成省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财园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产品模式,还开展“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定向帮扶,落实帮扶困难企业“四项制度”。2023年以来,湾里管理区全心投入到“财园信贷通”的工作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助力中小企业恢复生产活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提供了“创新积分贷”等专门的信用工具,满足各种类型科技创新公司的融资需求,同时还通过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制平台,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划分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高新科技企业名单,提供精准化的追踪服务和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4.形成一廊三区四园的产业布局

南昌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赣江两岸创新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廊”即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三区四园”新制造格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六区协同”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三区”指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园”指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建经济开发区、进贤产业园和安义工业园。“六区协同”指红谷滩金融商务集聚区、西湖现代商贸集聚区、东湖文旅商贸集聚区、青山湖商务集聚区、青云谱新服务集聚区、新建高端特色服务集聚区协同发展。

5.金融业态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亮点纷呈

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率先对养殖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进行创新,結合物联网、供应链等先进技术,首次推出“畜禽智能洁养贷”“畜禽洁养贷”“链养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生猪生态养殖提供了极大支持。同时,还创新推出“绿色家园贷”以支持绿色环卫产业发展,绿色金融示范街初具规模。建设银行南昌分行持续研发与推广绿色贷款产品,并在2021年成功协助江西铜业完成了一亿的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售,这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银行业间的债券市场上首个由工业企业主导的项目,也是江西省首次公开发布的“碳中和债”。此外,该行还推出了一系列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金融产品,如“云义贷”“云税贷”“云电贷”等等。

6.积极落实“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区域合作迈向新台阶

随着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模式持续转变,主要的经济增长要素集中在核心城市及其都市圈,这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策略至关重要。近些年,南昌一直致力于配合并响应这一政策,通过加深同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份省会城市协作关系来实现此目标。同时,南昌也努力深化与泛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涵盖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等省级行政单位。此外,南昌还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大国发展计划中,以陆地和海洋为双轴,强化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动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横协同、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2]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革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逐渐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将对金融发展、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3]

从国内看,我国的经济稳步复苏势头不断加强,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为金融行业提质增效以及实现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孕育。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新业态模式正在以更紧密的方式同金融相融合,促使金融行业实现更快的智能化、智慧化和数字化转型。[4]

从江西省看,2015—2020年,江西GDP年均增长7.6%,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上升了3位,从第18位提升到了第15位。[5]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江西省将进一步凸显其四方面的优势,即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门类齐备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以及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6]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赣江新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在江西省逐渐形成,同时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国字号”金融改革平台建设也在持续推进[7],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和开放金融的不断发展正为江西的金融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为其发展创造巨大的机遇。

南昌科技创新要素不断积累,尤其是红谷滩新区金融商业区作为省内科技创业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集聚了江西省超过八成的省级金融公司,同时创建了国内首个省级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和江西基金产业园。此外,赣江新区也享有包括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多项荣誉称号[8],是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密集区。这些因素为南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然而,与其他的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南昌金融总量偏小,全市贷款、存款及金融业增加值的数值排名相对落后。图1、图2分别展示了2018—2022年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可以看出,五年间南昌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都明显落后于其他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尤其是武汉、郑州、长沙和合肥。其中,存款余额连续五年位于最后,贷款余额近三年超过太原,排名倒数第二。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增速方面,南昌在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平均增速方面分别以9.8%和12.9%排名第三和第四,处于居中水平,这意味着南昌的金融发展愈见成效,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其次,由于武汉及长沙等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显著优于南昌,因此可能在人力资源、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方面产生对南昌的虹吸效应,从而引发人才外流和资源流动问题,这对南昌的金融业发展和整体经济增长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南昌有必要采取措施来优化其人才策略以防止人才流失。此外,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实施,国家大力支持福建省海峡经济区域的发展,同时推动湖北省武汉市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这些举措可能会使得大南昌都市圈处于国家战略的边缘位置。[9]

二、国内其他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圈建设的加速,各经济圈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经济圈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各个省会城市竞逐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百舸争流,遍地开花”的局面,各地的金融业“十四五”规划也对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各有特色。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建設以大连、上海、广州、深圳为主要代表,在相继发布的金融业“十四五”规划中,大连市力争到2035年形成“四个中心”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上海作为全国区域金融中心,以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为主要目标;广州将建设“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深圳以“一区四中心”为发展方向,以金融科技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以及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为主。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建设以武汉、郑州、长沙为主,武汉要以“145”为总体目标任务,即实现“1”个目标,聚焦“4”个重点,提升“5”种能力,形成武汉金融街+武汉中央商务区的“一街一城”金融产业格局,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长沙市锚定湖南省的“四中心三城市”建设,依托长沙城市发展空间体系,结合经济金融发展特色,整合、优化金融发展功能布局与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湘江新金融聚集区和芙蓉中路金融聚集带,形成以“一区一带”为重点的多层次、多梯度、协同发展的金融空间支撑体系;郑州着力打造“十大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主要金融指标跻身全国前十。西部地区:西安以丝路科技金融高地、丝路要素市场中心、丝路金融人才中心建设为主,分三步走,到2025年末,建成金融机构多元集聚、金融产品多类共存、资本市场多层服务的金融体系;重庆要构建“六大中心”,打造“六大体系”,紧扣“三大任务”;成都以“三区三心”建设为主要目标,共同构建成渝区域金融中心。

三、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立足南昌金融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和新要求,坚持以平台聚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以科技促跨越,坚持现代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设全国绿色金融创新高地和区域金融要素中心、区域财富管理中心、区域金融人才中心,以“一高地三中心”为总体发展定位。通过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环境优化为基础、以功能区建设为支撑、以金融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合作为方向、以政策完善为保障的实施路径,把南昌建成金融服务有效、资源配置有力、区域特色鲜明、有重要辐射力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建设全国绿色金融创新高地

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部署为引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依托绿色生态这个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以赣江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核心,将南昌打造成一个具有全国引领性和全球影响性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在壮大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方面,为专业化绿色银行、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专营机构提供发展空间;鼓励金融机构在赣江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营业部、事业部等,专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各类基金参与绿色投资。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方面,鼓励银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推进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支持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创新产品发展。在拓宽绿色融资渠道方面,引导银行绿色信贷专项支持绿色创新,让更多资金流向绿色技术创新项目;鼓励银行与股权投资基金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更好地满足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给予绿色创新领军企业上市方面的优先政策与支持,充分发挥其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

(二)建设区域金融要素中心

以红谷滩新区为核心区,推进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市场、金融人才等要素高度集聚,尤其是集聚一批以高端金融人才为主导的总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私募基金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同时,积极促进与各地区的发展合作,共同打造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南昌成为全国要素密集程度最高的区域金融要素中心之一。

加快金融资源集聚,提升区域金融支撑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金融数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金融保障中心,探索寻求金融合作交流中心入驻南昌,对新设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信用卡中心、票据中心、资金运营中心、支付清算中心、资金拆借中心以及从事财富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相关业务的机构,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以“映山红”行动为抓手,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做大做强省股权交易中心,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业务规模。推动红谷滩企业上市孵化园区发展,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境内外上市。

(三)建设区域财富管理中心

进一步扩大财富管理机构集聚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南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支持其在南昌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同时,推动私募基金产业为实业提供服务,对于优秀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者,可以考虑为他们创建商业注册“绿灯”路径。此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制定第三方的财富管理机构监督体系,以便指导这些机构合法运营并且持续进步,如果他们能成功扩大管理的资产规模或是扩展业务领域,可以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10]

创新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倡导财富管理机构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在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客户权益保障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新颖的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加速数字化时代中向现代化财富管理公司转变的进程。同时,支持财富管理企业扩大业务范畴,包括慈善捐赠、遗嘱安排、税务策划、风险控制及家庭事务处理等多种形式的财富管理方案。此外,逐步扩展投资领域的覆盖面并改进投资策略,提高专业的投资技能水平。对于那些达到相关标准且有出色产品或服务创新表现的财富管理公司,按照规定予以表扬和奖赏。

(四)建设区域金融人才中心

着力集聚和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扩大金融人才制度优势,营造更加适合金融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各级政府部门、高校、银行及金融社团需要紧密协作,以优化金融领域的人才培训、评估、任用、调动和奖励的制度与流程,进一步加快金融多元化人才团队的发展速度。加速引入并培育金融专家和短缺的专业人士,同时加大对金融人才资格认证、职称评定、户籍迁移等相关福利的支持力度,使他们能够充分享受相关政策带来的便利,从而保证金融领域的优秀人才能被有效地吸引进来、留下并且得到充分利用。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联盟,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一个包含各类金融人才的数据库,以便充分发挥人才经纪对于金融人力资本分配的有益影响,同时形成一個专门针对金融人才的专业市场,从而促进他们的流转及价值提升。[11]为了达成“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创业就业”的目标,要全力以赴地执行南昌“人才新政22条”和南昌“人才10条”的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洪城计划”“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洪燕领航”以及“洪企211”等一系列“洪字头”的人才发展方案,致力于引入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和稀缺的关键岗位人才。

四、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重点

(一)推进两大基础建设

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夯实南昌金融中心建设基础。积极推进信用评估及评分市场的壮大,引导南昌的信用系统走向一体化的市场模式,并逐渐构建出一致性的地域信用管理规则和标准化框架。[12]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地方征信平台达成联网协作。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服务建设基础。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人才支持、产业配套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速高端金融资源集聚,优化高端金融资源配置。大力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为金融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金融应急处置机制,为有效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提供保障。

(二)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依法依规发起设立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培育发展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特色金融机构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成立财务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企业集团发展壮大。[13]加快江西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组织的业务创新并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和数字化转型,为农村金融机构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完善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长期信贷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的信贷投入,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的融资环境,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以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等发展。构建多样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深化金融体系建设。持续丰富金融业态,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对现有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拓展和完善,着力打造一个门类齐全的类金融服务体系。[14]

(三)深化四大区域合作

协同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大通关改革,主动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推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南昌的创建。积极推进珠三角地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努力将南昌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中部地区的入口。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探索南昌科技创新体系与大湾区对接路径,共建“政产学研金”一体化机制,以期使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在南昌实现商业化和工业化。有效构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科技创新链条,力争借助大湾区的科技金融力量,提升南昌的科学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的效率。对接国际国内双循环,南昌要具备全球视野,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要有敏锐洞察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积极响应国家的重大政策,大胆加入到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和合作中,推动我国有竞争力的高端制造走出国门,引入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人才。

(四)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

争取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省级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引导各个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聚焦“30·60”双碳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建立金融总部聚集功能区。高效拓宽招商渠道,完善支持政策和配套服务,积极吸引有影响力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设立功能性总部,涵盖研发运营、资产管理、清算结算、培训服务等,形成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的金融产业集群;建设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快融资方式转变,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使金融要素循环更加畅通[15];鼓励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依法开展登记托管、交易品种创新等业务创新,建设金融交易平台创新试验区。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投资区域性股权市场。支持南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集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投融资等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知识产权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形成金融产品创新示范区。支持传统金融机构特色化发展,围绕风险管理、资本中介、投资融资等业务,创新股票类、债券类、基金类、外汇类、大宗商品类、衍生品类产品与服务。支持开展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消费保险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创新。

(五)构建六大金融服务创新业态

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城镇化金融、民生金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等“六大金融服务创新业态”。

2023年以来,南昌市东湖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企业发展。一是创新绿色产品,锚定“双碳”目标。农行东湖支行创新“并购贷款+经营性固贷”模式,发放农行全省首笔绿色并购贷款1.6亿元。二是整合资源优势,推动产融合作。充分发挥驻区外资银行业务优势,为企业境外业务提供渠道支持,帮助企业构建方便、快捷的跨境金融服务模式。三是谋划绿色项目,鼓足发展后劲。推进扬子洲150MW渔光互补(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裘家洲生态保护项目、扬子洲地区电排站前池及中心渠水生态修复项目(第一期)等重点绿色项目,融入南昌市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提升绿色发展质效。

依托红谷滩金融商务区金融机构高度聚集优势,加速推进江西金融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和集聚国内金融机构科技信息部门、子公司或区域性总部,支持数字信贷、信托、保险、小微贷款和电子支付、基金销售、消费金融等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其他为金融科技提供技术创新和孵化支撑的数字技术与应用公司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关联公司。依托红谷滩区、高新区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以及正在建设的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等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园,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快发展VR企业以及科技型企业,推动数字信贷、信托、保险、小微贷款、私人银行和电子支付、基金销售、消费金融等金融领域的科技公司设立。

积极引入和设立普惠金融机构,支持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高于贷款整体增速,顺利进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对首贷、续贷和信贷的支持。让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各大金融机构专注于关键领域,精确地定位目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强了对资金的支持。截至2023年底,南昌已经实现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全覆盖。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紧紧把握当前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发挥金融作为经济核心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去,以形成长期稳定的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体系,逐步促进江西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同时通过改进金融资产分配来持续满足“新城镇”及“新农民”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根据江西省城镇化建设规划安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配套信贷投入,尝试创新性的财政资金与政策性、商业性贷款以及民间资本的三方合作融资方式。此外,需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深加工大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以此助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充分利用金融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性,指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保障性住房等关键领域的资金援助,为民生福祉项目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2023年以来,工行南昌分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加大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扛起大行责任担当,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以多项举措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住房方面,工行南昌分行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的新市民积极给予购房信贷支持。为满足新市民二手购房需求,发行全省系统内首笔“带押过户”贷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便民利企。在创业方面,工行南昌分行陆续推出额度期限灵活、申请变更便捷的税务贷、国担快贷、流水贷等新产品,更好地满足新市民经营创业多元化金融需求。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产业是核心、金融是手段、科技是工具。供应链金融连接着产业供应链和消费两端,广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进加速产融结合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增强企业的发展韧性,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全力支持南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建设南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由万联网、江西省财通供应链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于2023年12月8日在南昌舉办,200多家国内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专家及企业家线下聚首,以“数实融合,产融创新”为主题,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机遇,围绕“数字化+产业链+金融”,从趋势发展、行业实践、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等多个角度展开分享和交流。

五、加快南昌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推进作用

1.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企业治理各环节,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金融发展优势。落实《关于加强新兴金融行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动新兴金融行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提质增效。

2.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构建“一中心四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各县(区)、各开发区、湾里管理局金融业形成“产融结合、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良好态势,奋力完成打造“立足江西、对标广杭、辐射中部”的区域金融中心目标任务。

3.增进市区联动,强化部门协调。激励南昌各个区域实施不同的策略以支持其所在地区的金融业发展,构建各具特色、功能鲜明、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产业链带动效果突出的核心企业给予强力支持,为南昌市“5020”项目、战略新兴项目、重大重点项目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二)完善实施机制,加强政策保障机制

1.完善实施机制。建设上市孵化服务中心,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为企业发展上市“选赛道、定板块”。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解决企业在快速批准和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地籍确认、产权登记及环评许可等问题。此外,继续加大对公司上市工作的支持力度,并逐步扩大“南昌板块”在资本市场的份额。

2.强化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大力扶持南昌金融机构设立、金融人才培育、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学术研究等。对于新进驻南昌的国内外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机构以及公募基金等持牌法人金融实体,根据其实际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提供一次性奖励。积极支持红谷滩区加快推动江西基金产业园建设,通过政策吸引、母基金投资子基金、龍头带动,引进基金管理机构及配套机构入驻江西基金产业园。

3.建立健全地方政府“N+X”金融政策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改革创新、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领域,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强化金融重点项目、重点机构用地保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规模和范围,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对等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市)两级金融财税体制、金融招商工作机制,有效激发地方发展金融产业的积极性。

(三)建立全面审慎的监管防控体系

1.落实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严格规范金融企业股权管理和股东行为,强化对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式管理,提升股权透明度。引导金融组织加强“三会一层”建设,健全机构内部制衡机制,严防内部人控制。优化金融组织薪酬激励机制、内部控制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分行业的金融治理监督评估体系,构筑金融风险防范的首要“防火墙”。

2.提升属地金融综合治理能力。按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充实人员队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专业工作能力,打造地方金融监管“铁军”。全面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数字化转型,构建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监管体系,提升行业监管质效。推进金融行业自律管理,支持在新兴金融领域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促进行业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共同发展。

3.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作框架。争取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设立南昌办事机构,补齐金融监管工作短板。根据中央驻赣金融监管机构对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给予机构相应奖励。加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昌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与反馈,形成监管合力。建设由地方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监管合作平台,提高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的金融事务监管能力。

4.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以及问责制度体系。配合建立地方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机制,探索建立覆盖所有重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精准分类施策,有效防范化解大企业债务风险、企业“两链”风险。强化监测预判分析,稳妥应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严密防控私募机构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密切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金融风险易发高发领域及风险隐蔽环节,不断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巩固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升全市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向阳,吴嘉舜.基于广州样本的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1).

[2][6]刘奇.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十四五”开好局[J].当代江西,2021,(1).

[3]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九江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3).

[4]韩景旺,刘濛,张静.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5]易炼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当代江西,2021,(12).

[7]张天清,衷淑英.如何做实做好“国字号”战略平台[N].江西日报,2019-12-26(10).

[8]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Z4).

[9][13]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J].广州政报,2011,(13).

[10]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7).

[11]印发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J].广州政报,2011,(13).

[12]张亦筑,夏元,韩毅等.成渝签署5个合作协议推进“双核”发展能级提升[N].重庆日报,2021-12-19 (02).

[14]万能,赖海荣.我市聚焦十个方面重点工作精准发力[N].南昌日报,2022-12-31(03).

[1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Z8).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in Nanchang

Chen Xi Chen Lan Wang Xiaol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new stag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Nanchang,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faces, it is recommended to leverage the role of national level coordination, improv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prudent regulatory and prevention system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Nanchang, with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in other cities in China, with “one highland and three centers” a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with “23456” as strategic focuses,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major infrastructure, three major systems, four major regional cooperation, five major functional zones, and six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 formats.

Key words: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mplementation path; Nanchang;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責任编辑:严玉婷

猜你喜欢

南昌市实现路径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眼大的原因
另有原因
吃两个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