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2024-04-08徐大夫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徐大夫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现象在教育领域中体现为关注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现阶段,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增多,容易产生相应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影响学生的成长。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将家长纳入教育体系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平稳、健康成长。

一、家校共育基本信息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两个场所,从生活和学习两个层面塑造学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进步,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将家庭纳入教育活动中。现阶段,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家校共育实质上是指家长和学校建立的合作关系,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开展一系列教育行为,在协同配合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家校共育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多个角度塑造了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学生的心智走向成熟,缓解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二、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观念陈旧是许多家长和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使得教育活动的质量未能达到预计标准。此时,相关主体应当转变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革新教育工作,调整教学行为,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工作的作用。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时,相关人员可以向家长和教师讲解反面案例,简述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后果,通过实际案例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危机意识,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动自觉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此时,相关人士需要驳斥“唯分数论”,解开思想束缚,打开教育视野。

为了提升家庭以及学校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阐述学校和家庭在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解学校和家庭的互补性。教育观念的统一是保障家校共育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家庭和学校需要站在同一起点,向着共同的教育目标迈进。在家校共育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过程。另外,学校和家庭应当合理分配责任,共同承载教育学生的责任义务,协同配合,避免学校过多参与以及家庭的较少参与,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平衡。

(二)创建心理教育环境

初中时期属于学生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心理层面的需求更加强烈,相对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应当创建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

就学校而言,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班会这一契机,每周举办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班会内容,向学生渗透简单的心理学理论,方便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审视并分析自己。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性较强,学会了支配个人时间,在课间休息时选择独处或与朋友玩耍。此时,学生之间的友情可能更加深厚,或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矛盾和分歧,影响朋友感情。此时,教师可以将友情作为班会主题,帮助学生分析朋友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向学生介绍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引导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习惯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从中取得收获。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树立家风,并以身作则,按照家风家训的内容规范并约束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家庭风气崇尚勤俭节约,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在物品损坏后尽可能寻找维修和补救的办法,物尽其用。

(三)丰富心理教育内容

目前,针对初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相应的教材,其中涵盖了与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内容,这为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家长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材的版面有限,并不能深入讲解相关主题的内容。此时,教师和家长可以扩展教学内容,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为中心,从多个角度讲解教育主题。以挫折教育为例,这一主题聚焦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并鼓起勇气战胜挫折,从挫折困难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线上平台中广泛搜集可以用于挫折教育的素材,借鉴并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更加轻松,家长可以寻找相关主题的纪录片,将历史人物真实的生平经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与学生一同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学生就纪录片的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除此之外,在家校共育中,教师和家长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从而起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作用。

(四)加强家校沟通交流

家校共育涉及学校和家庭两个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当充分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想法、策略和措施,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校共育中,沟通是核心,将学校和家庭凝结成一个整体,方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共享。在互联网、新媒体以及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现在,相关人员可以借助线上平台搭建沟通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状态和行为,方便家长综合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场所中的表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细节。例如,现阶段市面上有很多即时通信和社交功能的软件,如微信、QQ 等,教师可以在上述软件中建立群聊,在班级整体中发生的事件可以在群聊中公开分享信息,针对学生个人出现的问题则由教师通过私聊窗口与家长一对一交流,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当家长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疑惑和问题时,可以随时利用线上方式与教师取得联系,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了保证沟通和交流的畅通,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当互相交换多种联系方式,确保可以随时联系本人。

(五)开发家庭教育课程

家庭教育家长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并向家长传递了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正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学生进步。

开发家庭教育家长课程时,相关人员需要从家长的需求出发,将其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和核心,在根本上保证家庭教育家长课程的质量。此时,相关人员可以将学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不同年龄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日常学习等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多种状态和各类问题,寻找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办法。例如,家庭教育家长课程可以聚焦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向家长传授科学高效的课程指导方法。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相关问题,课程中可以帮助家长解读学生的情感需求,预防并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通过总结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过程可以发现,家长经常会向教师发问,在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表现之后向教师征求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基于这一特征,相关人员在开发家庭教育家长课程时可以顺应这一趋势,以问题导向为主,结合实际家校共育过程中家长群体产生的问题设计课程内容,满足家长需求。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可以使用调查问卷、走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家长的问题、建议和想法,重点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

(六)灵活使用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进步,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供教育工作者使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家校共育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广泛学习,结合当前教育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例如,当家长的教育方法以及思想观念存在误区、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匹配时,学生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与家长发生争吵,影响家庭和谐。部分学生在直接面对家长时可能出现畏难和怯懦心理,无法流利、顺畅表达个人想法,从而阻碍家庭矛盾和心理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现有的录播系统,引导学生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的内心想法,使其畅所欲言,以此作为倾诉和发泄的方式,向家长吐露心声。在了解学生的想法后,教师和家长可以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学生的心理症结,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家长在学生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为了实现家校共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向家长传授较为高效的教育方法,并通过较为简单明了的语言强调不同教育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便于家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更加恰当的教育方法。

(七)举办多样教育活动

在思想教育的同时,教师和家长可以举办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实际行动中深度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转换,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塑造健康心理。

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开放周,邀请家长深入到学校教学中,直观感受学校内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和状态,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中学习教学方法。在开放周内,家长应当积极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育方法。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与纪念日,教师可以在特殊日期举办教育活动,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例如,在建党日,教师可以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素质能力出发,来庆祝党的成立纪念日。学生可以完成手抄报、工艺品制作、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或是组织一次艺术演出,表演诗朗诵、演唱、舞蹈、小品等节目。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多了解,完成了思想理念的提升。并且,学生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掘了自身特长,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家长可以适当提供帮助,实现家校共育。

(八)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作为受教育对象,学生群体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家校共育中,应当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以家校共育为基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和家长应当关注教育反思问题,询问学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在学校中,教师可以从阶段性教育工作的内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多个角度剖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学生沟通,采用较为平和、亲切的方式,避免为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掌握学生的想法。经过上述调查活动,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并优化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和家长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育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整体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尊重、关爱和包容,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形成良好乐观的心态。

三、以家校共育为基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处于发展阶段,此时接受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学生的发展基础。家校共育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两大重要场所联系起来,完善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以家校共育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与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更近,愿意表达个人意见和想法,减少学生出现心理封闭、偏激、排斥交流等不良现象,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塑造了学生的心理,使其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家校共育为基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学校以及家庭中创建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实际教育中,应当丰富教育内容,深化家校沟通与联系,开发家庭教育家长课程,灵活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另外,教师和家长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作为中心和重点,提高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