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对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4-04-07刘东亮王明松陈昌珍
袁 汀, 王 宇, 刘东亮, 贾 康, 王明松, 陈昌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肾结石属泌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易形成结石成分,发作时患者表现为血尿、腰腹痛等,严重时可继发肾积水、泌尿感染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有调查显示我国肾结石发病率约5%,近些年有逐渐增高趋势,因此患者一经确诊需及时进行有效处理[2]。目前临床上针对肾结石患者多采用止痛、抗炎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并予以外科手术进行取石等。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应用,如经皮肾镜碎石术、超微下肾镜碎石等新的技术不断呈现,具有创伤小、取石成功率高等特点,逐步取代体外冲击碎石等开放手术,成为泌尿科结石主要取石手段,且其还可联合超声、负压等装置,提高碎石率。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肾结石给予腹腔镜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效果及对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该术式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行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选取73例纳入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接受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选取74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经CT彩超等检查确诊为肾结石;②均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③临床资料齐备。排除标准:①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测结果提示双侧肾功能异常;②泌尿系统感染者;③既往有肾脏手术史者;⑤结石直径大于2cm者。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Ⅰ期治疗过程两组患者相同,患者全麻后,仰卧位,留置导尿管,B超下进行肾盂皮质穿刺,将穿刺针刺入斑马导丝,建立标准PCNL通道。利用碎石系统击碎结石并进行冲洗,术后留置双J管。Ⅱ期手术过程:观察组采用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仰卧位,利用输尿管镜寻找结石,如若无法取出,则可接入可视穿刺肾镜穿刺相关肾盂,穿刺成功后利用摄像镜头寻找残留结石,确定结石位置后通过尾端三通,一端接冲洗管,一端接粉碎机,进程冲洗取出,术毕拔出穿刺针。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Ⅱ期建立16Fr通道,通过钬激光系统进行碎石,术毕留置造痿管。术后进行正常抗感染措施防护。
1.3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通道数量、术中出血量的差异。②结石清除情况:对比两组平均碎石时间、Ⅰ期和Ⅱ期结石清除率。③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VAS评分、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规则:取一尺子将其分为10等分,其中0表示无疼痛,轻度疼痛对应1~3分,中度疼痛对应4~6分,重度疼痛对应7~10分。VAS得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强度越大。④并发症:术后1周,记录两组出血、发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通道数量多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指标比较
2.2结石清除情况比较:观察组平均碎石时间长于对照组,Ⅱ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结石清除情况比较
2.3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恢复情况比较
2.4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肾结石具有发病高且易复发的特点,而我国也是泌尿结石高发地区[3]。肾结石属于良性疾病,但若长期存在易导致尿毒症、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结果,影响患者健康生活[4]。临床上除部分特殊肾结石外,均可利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由于开放性手术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应用减少,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微创镜手术成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法,如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等[5]。如临床上依据结石的大小、位置、解剖结构等特点,可选择不同术式给予治疗,如针对直径超过2cm结石可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其他碎石方式比较,该技术能直接通过皮盂通道接触结石,不受输尿管弯曲等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碎石率,与腹腔镜取石比较患者术后恢复快。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建立肾盂通道时常造成术后出血,对肾实质造成损伤,而在可视化指导下建立通道可有效避开肾脏实质,准确寻找结石,提高手术穿刺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组碎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分析原因:针对Ⅱ期需处理残石患者,通过X线可直接发现结石,然而由于肾导管残余血块影响B超图像质量,B超技术引导穿刺无法达到精准穿刺,目前临床多通过B超确认结石位置,这给通道的建立带来挑战[6]。微创经皮肾镜取石在穿刺后续确认是否有尿液出现,否则无法确保穿刺成功,不能建立通道,而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技术在穿刺后若未发现结石,可直接退出,进行再次穿刺,因此其通道建立准确性较高,此外可视穿刺在操作过程中全程可监控通道结构,可减少副损伤发生。穿刺通道的数量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通道数量越多其出血发生风险升高。另外对于无积水的肾结石患者其肾盂空间较小,使用B超检测穿刺结果时难以准确做出判断,通过穿刺针与结石的摩擦感、持续加压、抽吸等操作可提高穿刺成功率[7]。本研究中观察组通道数量多于对照组,然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增加,说明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技术安全性较高。另外可视穿刺碎石治疗后无需留置痿管,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
在建立通道时其直径越小视野范围越小,碎石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冲洗碎石,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增加。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这是由于目前机械碎石主要以激光、气压弹道、超声系统等,超声系统需在低压灌注下进行碎石,且对加大结石碎石效果较差,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道直径对碎石要求更小因此选择激光碎石,该方法对机体热损失较小、无振荡冲击,且碎石充分,但碎石效能低,对于较大结石需花费更多时间,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8]。另外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其穿刺与扩张通道同步进行,减少再次扩张过程,可减少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9]。
综上所述,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能在不增加不良症状状态下,增加碎石清除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本研究中结石多数低于2cm直径较小,对于负荷较大结石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