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小板、白细胞数、尿蛋白检验及支原体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分析
2024-04-07谈鸥崔昊许凤姣
谈鸥,崔昊,许凤姣
宜兴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宜兴 2142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在2岁以内儿童中最为常见的肺炎类型,主要与儿童时期患儿身体抵抗能力较差有关。小儿支气管肺炎多是由毛细支气管炎性病变所导致,主要是指在支气管壁和肺泡之间的炎症。作为传染性疾病,小儿支气管肺炎可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以及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1-3]。支气管肺炎感染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精神不振等。而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指患儿感染支原体,如不进行有效治疗,会影响患儿多个器官[4-6]。除此之外,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咽喉疼痛和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严重患儿还会出现喘憋和呼吸困难的表现,威胁患者预后。因此,临床中需加强对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视[7-9]。早发现、早干预,可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在对症治疗中,对病原菌感染类型进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可有效提高患儿康复速度[10]。在诸多检验项目中,血小板数目、白细胞数目、尿蛋白水平及支原体核酸检测是重要检测指标。本研究对上述指标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接诊的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诊的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感染支原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未感染支原体,观察组患儿感染支原体。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32±1.16)岁;患病时间3~10 d,平均(6.49±1.28)d。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32±1.16)岁;患病时间4~12 d,平均(6.55±1.24)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取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11013(1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儿为支气管肺炎确诊患儿;②具有相同临床症状患儿;③具有完整资料和病史患儿;④患儿和其家长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患儿;②免疫系统疾病患儿;③无法完成临床检验工作患儿;④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患儿;⑤过敏哮喘患儿。
1.3 方法
采集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通过迈瑞Mindray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6800Plus对两组患儿血液中血小板数目和白细胞数目进行检验和对比。搜集患儿尿液,通过H-800尿液分析仪对尿蛋白进行检验。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血小板(Platelets, PLT)数目、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数目、尿蛋白水平,患儿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水平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水平。其中,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白细胞正常值为<5.8×109/L;尿蛋白正常值为0~80 mg/24 h。
分析其诊断效能,分析单独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文中数据。PCT数目、WBC数目、尿蛋白水平、IgA及IgG水平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ROC曲线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经检测,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尿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注:PLT:血小板,WBC:白细胞,IgA:免疫球蛋A,IgG:免疫球蛋白G。
组别观察组(n=75)对照组(n=75)t值P值PLT(×109/L)387.69±40.25 302.58±10.15 8.562<0.001 WBC(×109/L)6.82±3.24 5.91±1.83 2.118<0.001 IgG(g/L)5.08±1.11 7.58±1.19 13.304<0.001尿蛋白(mg/24 h)140.59±20.57 130.68±20.15 2.981<0.001 IgA(g/L)0.47±0.13 0.83±0.12 17.622<0.001
2.2 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分析
以支气管肺炎为状态变量(支原体感染=0,非支原体感染=1),以PLT、WBC、尿蛋白、IgA、IgG水平为检验变量,绘制并分析ROC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在联合指标检测中,5项指标联合的AUC值最高。见表2。
图1 单独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分析
表2 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分析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周期较长,且治疗难度较大。此外,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很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发生[11-12]。致病原因与由于毛细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有关,会对小儿肺部造成局部感染[13]。当感染支原体后,支原体通过患儿呼吸道黏膜,将黏液纤维表层穿透后,可依附于黏膜中的上皮细胞,进而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影响[14-16]。因此,若不对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加重患儿肺炎病情,还会诱发脑炎、心肌炎以及肾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威胁患儿健康。因此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进行早期判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17-18]。
本研究分别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尿蛋白检测,检测后发现,支原体感染患儿和非支原体感染患儿之间检验指标间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PCT为(387.69±40.25)×109/L,WBC为(6.82±3.24)×109/L,尿蛋白为(140.59±20.57)mg/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本研究结果与王静[19]研究一致,即:血小板数目为(388.57±40.16)×109/L,白细胞数目为(6.73±3.25)×109/L,尿蛋白为(141.29±20.61)mg/24 h,说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尿蛋白水平检验指标在小儿肺炎分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原因在于,当支气管肺炎合并支原体感染时,其血小板数目和白细胞数目均会明显升高,因为白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细胞成分,同时也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机体在感染病菌后,机体为将感染的细胞杀灭,需生成大量的白细胞,因此患者机体遭遇感染后白细胞水平会显著上升。在排查急性感染性疾病时,白细胞的增多可表明患者机体内炎性症状较多。血小板在临床中不仅具有止血功能,其对肺炎的缓解也有一定的作用。肺泡的损伤会导致白介素-6以及白介素-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上述炎性细胞因子会促使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从而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导致肺急性损伤的发生。而血小板耗竭后会释放出巨噬细胞等,因此肺炎患者血小板数目会有所增加。基于此,对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小板数目进行观察,可有效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此外,尿蛋白是指在患者尿液中检测出的蛋白,其水平的增加与肾小管头通透性增加有关。而发热、炎症是导致肾小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肺炎患者中尿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将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和尿蛋白数目进行联合检验,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评估以及预后重要指标。此外,有研究发现,IgA和IgG与肺炎支原体间也有必要联系。IgA是由黏膜局部分泌而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时,IgA抗体会减少,病原菌会直接对呼吸道造成侵袭而引发感染。IgG可调理吞噬细胞,当IgG水平降低时,会影响吞噬细胞的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肺炎支原体时,IgA水平和IgG会明显下降。本文中以上数据也有效验证了血小板数目,白细胞数目和尿蛋白水平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以PCT、WBC、尿蛋白、IgA、IgG水平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指标检测中,5项指标联合的AUC值最高。由此可知,联合检测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尿蛋白检测,可有效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其作为重要检测指标,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