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

2024-04-05李文秀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真学大思思政

李文秀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思政小课堂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概言之,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不仅具有时代必然性,更是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政小课堂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社会大课堂效应的发挥提供价值指导和思想引领,催生社会大课堂从自发走向自觉。

一、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价值意蕴

1.以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建立价值导向

相较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并非是单纯的“社会”与“大课堂”简单相加,而是特殊的教学活动场,是指在校园课堂之外进行的,有利于增长知识才干、锤炼坚强意志、锤炼优良品行和完善提升自我的教学活动场所。[2]但在全媒体时代下,各种文化思潮激流涌现,负面的社会主义亚文化助长了错误思想的产生和传播,阻扰了社会主义科学的价值导向,甚至破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政小课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主流内容的重要阵地。现实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与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人有价值和意义的价值世界或意义世界”。[3]社会大课堂需要思政小课堂这样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以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与错误思潮作斗争,给予大学生一个价值世界或意义世界。

2.以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拓展释疑解惑

社会大课堂建设内容丰富而生动,能给予大学生一种直观感受,但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其活动过程释疑解惑。彰显理论性的思政小课堂,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学习、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望眼镜”“显微镜”来审视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考虑、解决问题,以破解社会大课堂实践环节的疑点,排解青年学生认识上的困惑,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认识社会大课堂,让大学生在盘根错节的社会环境中不出现思维困惑。

3.以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筑牢信仰之基

新时代的大学生,其视野和思维方式较以往青少年时期更为开放、前卫,自我意识更强,更加重视个性与特色,但集体主义观点有所减弱,功利主义观点却在加强。这意味着校园意识形态需要思政小课堂的引导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4]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是人在社会大课堂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政小课堂能以其灌输特质使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进而为社会大课堂筑牢信仰之基。

4.以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增进学习实效

社会大课堂处于社会系统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也存在自身优化与发展问题。思政小课堂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两个课堂中发挥桥梁作用,源源不断地为大课堂输入正能量,促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活动中的完善、发展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正紧密抓住时代脉动,既延续传统德育内涵的精髓,又利用当代所提供的新理论、新知识进行教学,使之更具先进性与前瞻性,以此促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增进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实效。

二、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机遇挑战

1.际会风云: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机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目成就为思政小课堂教学提供了无限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了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使党和我国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懈拼搏,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形成了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无一不给思政小课堂注入精神力量,更为其教学提供资源素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仅增强了讲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还为思政小课堂的教学提供正面、真实、生动、无限的素材。

(2)“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小课堂激活大课堂教育效应推波助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在多个场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表了系列讲话,他突出强调“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大思政课”理念,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谈道:“‘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从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修订)》到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党和国家通过制定数个教育目标与政策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保障,提供坚实的法规政策支撑和科学依据,使思政小课堂教学有思想引领和实践遵循,为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的教育效应推波助澜。

2.道阻且长: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挑战

(1)思政小课堂教学体系与社会大课堂相失谐。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程体系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思想小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政教育的主要平台,县专业课与通识课中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和资源。前者彰显理论性,后者不仅彰显实践性,还能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但专业课教师通常以专业教学任务和目标为主,较少根据课程实际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体系。高校在进行思政小课堂的课程安排上,往往只重视一般的思政理论课,忽视了专业课与通识课,导致小课堂仅局限于高校中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等为代表的思政理论课,此类理论课因灌输性特点强,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性特点较难有机融合,陷入思政小课堂教学体系与社会大课堂相失谐的困境。

(2)思政小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大课堂相脱节。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总以课本知识为主,与时事热点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教师也存在一版教案或PPT使用数十年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偷懒,学生也容易偷懒。长此以往,对大学生来说,坚定的意志会消沉;对社会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会变成幻想,偷懒的社会未来必将是丧失生机与活力的时代。社会大课堂建设要求学生洞悉和掌握社情、民情,在成长实践中与时俱进。思政小课堂无法提供先进的理论,教师无法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延伸,无法用好用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目成就带来的鲜活素材,这就导致了思政小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大课堂相脱节。

(3)思政小课堂教学方式与社会大课堂相背离。思政小课堂有较强的理论性,使得教学中往往以灌输为主,单向度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过程的本质是灌输,让学生的头脑里对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但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收主流意识形态,实际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由于教学过程缺少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大课堂通常更需要学生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发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小课堂的教学方式实践性特点弱,难以真正实现“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契合,学生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陷入思政小课堂教学方式与社会大课堂相背离的困境。

三、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行动路径

1.借助发展机遇,深化思政小课堂改革使体系构建自觉

(1)解决好课程体系配合问题,构建合力协调育人生态。“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的教育效应提供了政策支撑与实践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也就是说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配合,各教育工作者也要打好配合。一方面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配合,把包括思政课在内的所有课程作为育人主渠道,推动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配合,需要高校层面做好统筹规划,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配合,从而构建育人生态体系。另一方面是各教育工作者相配合,思政课的专业教师、各专业教师、辅导员等都充当着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高校要合力协调育人,则要明确不同岗位的育人职责,实现育人理念的协同。只有育人理念协同,才能有“为学生服务”的出发点,方能从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对策,构建合力协调育人生态。

(2)搭建好大思政课实践载体,构建大小课堂联系生态。“大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一切资源服务于思政课建设,从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要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生态,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搭建好大思政课的实践载体,为大小课堂的有机结合提供更广、更有趣的平台。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以大数据精准学生动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紧密契合当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生活状态。[6]通过大数据收集学生评教、困难资助等动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对待网络舆情。另一方面要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7]即“大思政课”要结合现实才有生命,时下最鲜活的实践就是党带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目成就不仅给“大思政课”提供素材,而且为“大思政课”发掘社会现实资源创造了机会,将红色资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构建好大小课堂相联系的生态。

2.整合有效资源,提升思政小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自觉

(1)抓时事热点,以社会实践教学为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8]其中“及时”是对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各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思政小课堂把握时代性的特点。各教育工作者应贯彻终身学习的使命,及时更新所使用的教案或课件,抓住时事热点,将小课堂教学与社会、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努力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以社会实践教学为抓手,让学生真正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走向社区、走进农村,只有加强与社会热点的联系,以社会实践教学为抓手,思政小课堂才能与时俱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2)挖学生兴趣,以回应问题关切为导向。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可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引起课堂的争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以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为导向,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甚至是与学生专业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理论专题,让学生形成对理论的正确认识,再以问题意识串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通过网络大数据精准学生的动态,弄清、搞懂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实时针对不同的情况、环境、受众等改进教学。

(3)引模范人物,以小课堂悟大课堂魅力。充分整合社会与课本的资源,将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模范人物进教材、进课堂、进队伍。首先,要引模范人物进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要反映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的内容创新,就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小课堂教材,将模范人物引入教材中,使学生有亲切感。其次,要引模范人物进课堂。各教育工作者均可利用所有资源,邀请学科领域的青年才俊到课堂里,为学生对这一学科前沿有新认识、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最后,要引模范人物进队伍。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组织建设来看要求专兼结合,专业教师要与兼职教师合作,形成专兼互相协调的育人合力,而在选拔兼职教师队伍中,既要破除唯学术、唯论文等陈旧观念,也要防止“关系大户”进入队伍。校园里的教师与社会中工作的教师因其生活、工作经历不同,能展示给学生社会大课堂魅力的能力也不大相同,也可以吸收先进模范人物到教师队伍中来。

3.贯彻“四真”精神,催生社会大课堂从自发走向自觉

(1)思政小课堂以真学为基础,确保社会大课堂方向正确。思政小课堂真学,是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发挥的基础与前提,表现在态度上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地学,行动上是时时处处、终身持续地学。一方面,思政小课堂真学,需要各教育者真学。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中指出:教师要有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道德情操。思政小课堂真学,必然需要发挥各教育者的主导性、示范性与创造性,只有真学马列,方能教马列,才能引导学生真学,这是各教师的岗位职责所在。另一方面,思政小课堂真学,需要受教育者真学。大学生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老老实实学习,做到视马克思主义学习为责任担当与精神追求,变“不愿学”为“乐意学”。只有思政小课堂真学,才能确保社会大课堂方向正确。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政小课堂真学、保持理论清醒,才能引导青年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使社会大课堂的政治方向明确。

(2)思政小课堂以真懂为关键,提供社会大课堂理论指导。思政小课堂真懂,是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关键。真懂要建立在真学的基础之上,做到懂根本、懂精髓。思政小课堂真懂,既需要各教育者真懂,也需要受教育者真懂。教师只有做到了真懂,才能牢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权。思政小课堂是需要教师通过讲事实、摆道理,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信服的理论课。既然要讲事实、摆道理,就要各教育者真懂,才能把事实与道理讲透彻,赢得学生的信服与尊重。教师真懂,才能做到课堂授课时有底气,直面学生的“诘难”。受教育者真懂,才能将自己的困难解决于校园,使其不致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大课堂中出现思想迷茫,从而为社会大课堂提供理论支撑。只有思政小课堂真懂,才能为社会大课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政小课堂学懂弄通,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认识、理解、真懂这些规律,才能为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大课堂长久稳定地发展。

(3)思政小课堂以真信为核心,给予社会大课堂积极力量。思政小课堂真信,是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核心。学习马克思主义,诚在真信坚信,真信是核心,要坚信思政小课堂揭示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只有思政小课堂真信,才能给予社会大课堂积极力量,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9]小课堂真信才能引导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积极认可,才能抵制在社会大课堂中以“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为核心代表的错误意识形态趁虚而入。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重任,只有小课堂真信,才能发挥师生在大小课堂中的桥梁作用,为社会大课堂输入永不衰竭的动力,促使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4)思政小课堂以真用为根本,实现社会大课堂知行合一。思政小课堂真用,是激活社会大课堂教育效应的根本。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以致用,思政小课堂真用才是根本。毛泽东强调:“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0]只有思政小课堂真用,才能实现社会大课堂的知行合一。思政小课堂真用,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应当坚守的准则。同时也能催生社会大课堂自发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教条,而是行动指南的真谛。自觉要求学生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在课堂之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及社会调研活动,提供性质多类、题材多种、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资源,以提升大学生洞察、分析社会现象的是非能力,使社会大课堂成为思政小课堂理论引领的“用武之地”,并在实践中永不衰竭地创新、发展与完善。

猜你喜欢

真学大思思政
神回复
“慢”教学促“真学”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