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4-04-05崔秀娟冯金钟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政治

崔秀娟,冯金钟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1]红色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实效,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形态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历史征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兼收并蓄中外一切文明成果。具体来讲,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贯通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就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先进文化;就其创造主体来讲,是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就其来源来讲,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外文明成果。根据文化结构的划分方式,可以将红色文化划分为物质性文化、精神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三种样态。红色物质文化是指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红色文化,例如:革命老区、革命旧址、先辈故居、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文物、革命文献档案和出版物等。红色精神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实践过程中凝结升华出来的政治品格、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思维方式等,它彰显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集中体现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饱含着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红色制度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创造出来的理论、路线、政策、纲领等,如:土地政策、党内民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这既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现实必然性。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高度契合是融合的前提基础,新时代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融合的必然所在。

1.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高度契合

(1)价值目标高度契合。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形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孕育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决定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掌握的水平,决定了红色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水平。”[3]红色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追求,深刻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理想、政治意志和政治主张。因此,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就是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旨在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情感,坚定人民立场,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从而增强四个自信,自觉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这一价值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为”目标(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完全一致,高度契合。

(2)教育内容高度契合。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融汇了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中积淀的一系列治党、治国和治军的新方略和新理念。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诠释了其价值追求,展现了其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其中的内涵深邃,蕴含的精神品质丰富,是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廉洁教育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来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4]可见,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度契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育人方法和载体高度契合。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是物质性文化、精神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三种样态的统一,这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搭载多样化载体,采用多样化方法。红色文化教育既可以通过理论讲授,系统讲解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革命旧址、先辈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文物等开展实践研学,也可以通过宣讲访谈、党团培训、文艺表演、环境营造等方式实现育人,还可以借助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而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必然要求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联动,校内与校外相衔接,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融合的全方位育人格局。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5]因此,红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式和育人载体上高度契合,可以相互借鉴,互相补充。

2.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然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内在需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调、学生主体性缺失、实践教学不充分、教育实效不足等问题,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价值引导,而且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此外,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形式多样,可以兼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实现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可能。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载体,在继承传统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尝试结合展示式教学法、音像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综合应用语言、图文、影像、音乐、实物实景等教学媒介,形象、直观、生动地输出教育内容,将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可能。

(2)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新时代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高度,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6]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用心用力用情守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它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创新转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智力支撑和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红色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实效的传承发展。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理论引导:强化红色文化在理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思政理论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特别是本土红色文化认知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要十分重视在思政理论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通过集体备课,认真研讨,梳理各门思政理论课与红色文化的结合点,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融入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红色歌曲、红色家书、红色故事、红色战役、红色文献、红色革命政策与制度等,既可以引导大学生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激发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也可以形成课程特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讲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道德等内容时可以适恰融入红色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两者高度契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中展示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可以说《中国近代史纲要》与红色文化联系十分紧密,是高校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最佳课程载体。《形势与政策》可以单独设立专题,系统讲授红色文化特别是本土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其次,专业课与思政课要同向同行,要重视在专业课理论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选聘专业课教师到思政部任教,通过集中研讨,集体设计,增进交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此外,可增设红色文化相关的选修课,以书画、诗歌、歌曲、图片、影视、舞蹈等为载体,深度融合红色文化,形成特色课程,也可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

2.知行合一:深化红色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1)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设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紧贴专业特色,创设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两门课,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围绕红色文化特别是本土红色文化,创设《毛泽东诗词鉴赏》《品红歌 忆党史 颂党情》《习言习语绘初心一字一句励征程》《红色旅游路线策划大赛》《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搜集与展示》《改革开放成就展》《党史知识竞赛》《红色家书诵读》等实践活动,通过PPT制作、讲演、诵读、咏唱、绘画、书法、剪纸、竞赛等表现形式,展现学生风采,锻炼学生能力,深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此外,除思政类专业,一些特色专业,例如影视、舞蹈、歌唱、绘画、书法、广告、动漫、新闻等相关专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课程实践中,赏析或创作包含红色文化元素的作品,实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重要一环,红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升能力、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途径。首先,将红色暑期社会实践纳入考核范围,实现大一年级全覆盖,通过全员参与,集体批阅、集中展示,重点表彰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观家乡所在地的革命旧址、先辈故居、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等,了解当地红色人物和红色历史,收集红色故事、红色家书和红色标语,争当红色讲解员、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等,以一人、一物、一故事为展现内容,进行现场视频拍摄、制作相关PPT、撰写心得体会、完成实践报告。其次,组织优秀学生代表以“重温红色历史、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红色精品路线研学活动,通过学习培训、现场教学、躬身实践等方式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当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类社会实践的受众较少,为拓展实践范围、扩大实践群体,在传统思政社会实践基础上,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广度。

(3)以红色研学为目标,重视红色育人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在探索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加强红色育人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以思政教师研修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红色实践精品路线。既为思政教师研修打造了平台,同时也为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构建了平台。在这一过程,高校与合作单位要进行双向互动,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着力在师资建设、课题研究、育人平台和育人模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机制。

3.氛围营造:着眼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1)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大讲堂。文化大讲堂是丰富校园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设置研习班、专题讲座、志愿服务、学术交流、汇报表演、微信公众号、实践互动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项目,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的研习平台。如: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思政部的“风华求是”大讲堂是学院政治理论学习、学生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当前,大讲堂已经形成党史理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事热点、山西红色文化、山西廉洁文化等多个专题模块。大讲堂以思政部教师为主体,兼有校外专家和红色文化合作单位成员,并与学生处、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校园讲座、党团培训、学生干部素质提升班、主题班会、政治理论学习、课程实践汇演等途径,实现红色文化育人。

(2)推动校园红色文化育人媒体融合。媒体融合首先表现为传统育人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传播媒介下,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文化走廊、电影电视等是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传播实效和传播范围受限。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互联网技术,网站、QQ、微博、微信、博客、APP等,以其传播的即时性、交流的交互性、呈现的多样性、内容的个性化等特征,是红色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微信,深受学生喜爱,可以充分应用微信平台的微信群聊、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直播等功能,推介红色文化内容,使微阵地释放出大能量。“政在思考”是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思政部开通的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云课堂”的形式辅助思政教学,是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平台。总之,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实现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使传统育人媒体获得新生。此外,在大思政育人理念下,学院、系部、思政部、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的媒体平台要同向同行,共同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致力于红色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3.实现红色文化艺术浸润校园

文化艺术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红色文化布景、红色主题活动、红色艺术表演、红色VR展馆等都是校园红色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充分利用楼梯、走廊、教室、校园等空间,以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红色战役、红色文献等为主题,进行系统性布局,形成“楼层有主题、墙面会说话、校园显情怀”的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其次,要充分利用关键的时间节点设立红色主题活动或红色文化月,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组织纪念活动、红色影视创编、红色书画大赛、红色志愿活动、红色文艺表演、红色文化研学等,为大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再次,重视爱国主义情景剧在育人中的价值。爱国主义情景剧是一堂特殊的红色文化大课,其先进的内容、直观的方式以及兼具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特点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由思政部牵头,以“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为主体演员,打造形成《刘胡兰》《烈火中永生》《红船》《半条被子》四个爱国主义情景剧,丰富了校园文化。最后,还可以建设红色VR展馆,通过新技术突破时空局限,用VR、游戏和实景体验等创造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实现沉浸式体验。

四、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形式多样,更要注重内容深刻,要实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不能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既要关注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又要结合地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等,着眼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此外,还要特别注重新媒体平台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恰应用。总之,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