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临摹到创作的转换研究

2024-04-05杜庆磊

美与时代·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临摹转换山水画

摘  要:山水画临摹到创作的转换研究从山水画的临摹和创作入手,论述如何处理好临摹与创作的关系这一绘画者所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而会先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剖析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性,通过具体临摹方法、创作方法,如进行创造性的临摹,可以把从临摹中汲取的营养,例如笔法、墨法、意境的营造、穿插、构图等艺术语言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在临摹与创作中间进行合理的转换与衔接,进而展现山水写生与创作的“互动对话”,更好地了解山水画临摹、创作的方式方法及当下山水画发展的启示,给初学者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创作;转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湘潭理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专业视域下动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动画场景为例》”(XTLG2022B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临创转换的意义和作用

(一)临创转换的意义

自宗炳的《画山水序》以及展子虔的《游春图》面世以来,中国山水画逐渐形成了它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情趣,经过历代山水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法系统。作为现代的山水画学习者,面对此般磅礴而浑厚的山水画史,该如何传承并且发展中国山水画,是当代山水画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个学习问题,正确地掌握山水画临创转换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山水画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体验。在现实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激动人心的事物,当这种事物不断激起画家的创作冲动时,画家该如何把它表达出来呢?这就是创作的原动力[1]。创作,就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跃然纸上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要从画家个人最熟悉的内容、最热衷的题材入手,从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寻找灵感。想象也是如此,要从自己钟爱的事物开始。面对这些问题,山水画的临创转换就在其中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

(二)临创转换的作用

1.临创转换是走向创作的必经之路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充分展现了中国文人的文人意趣和审美特征,并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山水画学习者来说,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刻解读、临摹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创作则是艺术工作者表现个人感受的重要手段,而在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中,临创转换是必经之路。

2.临创转换是走向创作的实证之路

艺术创作无不是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表现过程,在艺术创作中也同样需要结合创作者的生活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高效结合的过程。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独特的创作过程[2]。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其具有抽象性,然而山水画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物体的表现尤其注重物理与画理的结合,所以山水画所表现的对象是由艺术工作者加工过的。要掌握笔墨,就必须多对优秀作品进行临摹解读,而学习这种抽象的表达方式的首要方法便是模仿。众所周知,对山水画的学习,是从临摹到临创转换,再到创作的过程。在创作中,所有画面物象的表现依据无疑是从传统山水画中汲取养分,而临创转换则是山水画家走向创作的实际验证。

3.临创转换是走向创作的实训之路

临创转换是创作的必经过程,也是实际训练过程。在临创转换的训练过程中,学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艺术构思物象、将艺术意象物化为作品等方式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作品。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就必须经过临创转换的训练。“四王”在摹古的过程中,从笔法、墨法、章法等方面对古人进行模仿,并结合自身的思想加以创作,所以在四王的作品中,山水画学者不难见到“仿大痴”“仿倪云林”等字样,也正是经过这种“仿”式的学习,四王才创作出许多精品。所以学习者只有不断和古代优秀作品进行“交流”,不断地理解与临摹,才有机会真正对传统有所掌握。只有对传统的笔墨和技法进行掌握,才能结合个人主观情感表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同时,临创转换的过程也正是创作前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传统,也需要有自然景色,需要有创作者的主观感受等。

二、临创转换的方式

(一)笔墨结构

谈及中国画,笔墨以及笔墨结构一直是画家研究的重点,近现代大家中,黄宾虹、潘天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笔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是多样的,画家可以通过不同的笔墨语言表现出不同的笔墨境界,如浑厚、苍茫,等等。

笔墨结构是多种形式的,在用笔方面,王维采用勾线渲染的方法表现的雪景、龚贤则用积墨法表现自然山村以及李可染对南方的山水的描写等笔墨结构都是不一样的;董源采用披麻皴的方法,表现南方山石的结构和纹理,形象地描绘出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面对太湖的方解石和水层岩,倪瓒却是用折带皴,以极具艺术魅力的方式描绘太湖景色。

将创作激情与精妙的笔墨结合才能表现出优秀的作品。黄公望是笔墨结构转换的集大成者,也是山水画家学习的榜样,正如他的《富春山居图》所表现的一样,整幅作品以其潇洒、聚散有致的皴法吸引读者,其实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并不是他所画的那样,那是画家在对物象進行充分观察以后,对自然山水的提炼。作品取法董源、巨然,又出新意。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弱化了披麻皴的层次感,将笔墨语言转换成了用干笔皴擦的披麻皴,表现出了一种笔墨的美感。这也正是山水画学习者在笔墨转换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

此外,在用墨用色方面也十分讲究。米氏父子在面对江南烟雨的环境下,对山水画进行了一次大变革,以浓淡不一的墨晕十分真实地表现出烟云变换的自然景色。中国南方山脉中烟云缭绕、变幻无穷,活动的云气带动山脉,予以生机。画面中有了云烟,画就活了。

(二)画面构成

对山水画学习者而言,一味临摹是不够的,还需要总结个人经验,运用到个人的创作中,将临摹所得的心得和大自然的千沟万壑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领悟前人的笔墨,以获得更好的绘画新灵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画面作品中的内容表现,使画面作品永远保持新气息、新生机。

中国画的画面构成不同于欧洲绘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画面内容的构成;二是笔墨分布的构成。

对于画面内容的构成而言,中国古代所提倡的跑马观花式的透视方法,也正是对山水画透视的最好诠释,山水画的取景讲究移动观景法,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正是验证了这种观点。山水画的画面构成,在确定主体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要使画面表现的山水有深度和广度,正如宋代郭熙所言:山水画要可观、可居、可游、可赏。而这时,笔墨的构成就是重中之重了。笔墨的构成又分为笔法的构成和墨色的构成。

一幅作品中主要的表达语言,笔法是需要统一的;而墨色的构成,主要是指画面不同墨色之间的表现。在山水画里,用墨、用色都追求节奏感,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画面。对于学习者来说,就墨色和色彩而言,在理解前人墨色构成的前提下,也要做好自己画面的墨色传递以及色彩传递的工作,比如说画面的墨色传递方面,可以顺方向传递,也可以逆方向传递。这是从作画初始就需要考虑的内容,山水画学习者必须要有长期的训练,并且要养成习惯。

(三)诗意介入

山水画中应介入诗意,如文人画的山水作品中所表现的高山流水,雾里人家,把酒当歌,丰富的元素共同描绘出了世外仙境。“仙”就是画家看破红尘的诗意,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石涛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了他心中的世界,他的作品中充满新颖奇异、苍劲恣肆之气,使人产生美的享受,是一種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天、地、人合而为一的释放心理。

一幅高品格的诗意作品,应该是安静的。对于山水画学者来说,文学修养也至关重要,中国画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所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中国画学者的一门必修课。而一直被人提及的文人画,多多少少也有这个原因。

三、临创中的造境转换

(一)情境转换

山水画所表现的山水并不是画家纯粹的主观想象的山水,在创作过程中,山水画不仅强调对自然山水的观照感受的第一性,也强调“搜尽奇峰”“外师造化”“行万里路”。画面表现的山、水、云等元素未必是画家所见的特定视角,而是画家对自然山水物象的提炼,也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意象、境界、人格精神的透现、主体情感的表达和书法化笔墨特有的语言程式。所以画家必须要对自然山水有相应的认识,也就是写生,才可以对山水自然景象重新进行组合。这充分说明了“搜尽奇峰”对表现山水画情境的转换极其重要。“读万卷书”是要求读者胸中要有书万卷,“行万里路”要求画家胸中存有丘壑,这个丘壑并不是具体明确地划分为某某的地域,而是一种超出现实形态的时空的转换和形象的重组。诚然,也是对传统山水笔墨程式化表现方式的颠覆。但不管如何拆散、错置、弥合、重组,画面中的形象是有现实依据的,始终离不开地域的水文、地貌、气候和风土民居的自然文化特征[3]。

当然,当代山水为了表现情境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图式上,保留了山、水、云、林在自然中的时空关系。如现代画家卢禹舜的作品《静观八荒》,他力图通过画面的构成,足够的形象语言,以及色彩的搭配,表现深邃的、奥秘的宇宙。在作品的章法和结构上,它采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这和古代的“S”“C”形构图是不一样的,但画家通过画面中的“十”形的个性化的布局又给人神秘感。在题材方面,他把独特的题材融入典型的意境中,以恰当的技巧语言为基础,把他追求宁静的思想融入他的画面当中,这些都是山水画学习者需要注意的。

(二)意境转换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追求意境是有文化要求的。山水画的雄浑厚重,山间云雾萦绕,小桥流水的清秀恬适,楼台耸立,小路曲折蜿蜒,让山水画学者对大自然痴情,也让山水画学者得到充满独特意境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也是山水画家毕生的追求[4]。上文提及,不同的笔墨语言的组构可以形成不同的笔墨境界,而意境的转换在山水画家的临创转换中也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把古人之意境转换成“我之意境”呢?临画不如看画,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只有眼高了手才会高。如近代山水大家陆俨少,他对各种笔墨技法进行了探索,在作品中融入了新的表现层次: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特殊技法。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古拙奇峭的感觉。尤其是他的画面风貌的独创性,笔墨的不可揣测性和意韵的灵动性,无不散发着文人气息,也表现了他对绘画作品内涵的理解,以及对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

四、临创转换在当下的意义

不管是哪一个类型的艺术,只要被强调到一定的地步,都会出现空洞的危险。相对说来,表现了画家高超的技术水平的作品,艺术水平并不一定很高。之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因为有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占据主导,可见由内心世界来统摄画面是至为关键的。由此也可知临创转换的根本目的是在挖掘我们自身的能力,是我们在古人与自然之间找到暗然相合的“点”。前人论画曰“学者还从规矩”,现在所谓“怎么画都行”“跟着感觉走”等论调可谓是害人不浅[5]。可见临创转换是很重要的。

正确的山水画学习方法,必定要经过临摹、写生、临创转换、创作等步骤,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缺少任何一步都不行,而临创转换则是重中之重。在这一个环节中,学习者可以在充分学习古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感受,达到个人创作的能力。如果说,一个学习者只知道临摹古人作品,或者只知道创作作品都不可以。只知道临摹古人作品,面对大自然或者自己的创作,只会以古人的笔墨来表现作品,难免会出现作品单一的情况;只知道创作而没有临摹,作品则缺少古人的章法、笔法等语言。因此只有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处理好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学习,才能真正创作出画家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五、结语

中国山水画晚于人物画出现,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却经久不衰,可见山水画地位之重。而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历朝历代的学习者都大致相同。之所以需要对传统进行深刻学习与掌握,是为了在掌握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主观情感色彩进行创作。而临创转换需要临摹,也需要初创。当然面对今天的自然景色,传统中的笔墨特征是无法表现的,毕竟时代在变化,笔墨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的道理需要学习者进行深刻学习与不断训练。

参考文献:

[1]潘运告.中国历代画论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4]郝之辉,孙筠.李可染山水画讲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5]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10.

作者简介:杜庆磊,硕士,湘潭理工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创作技法研究。

猜你喜欢

临摹转换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探讨素描教学三种基础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