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05岳光辉邓旭龙

教育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实训教材

辛 翠,岳光辉,邓旭龙

(1.湖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湖南长沙,410138;2.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湖南长沙,410001)

2023年1月,习近平在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出,要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1]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2]公安工作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3]面对科技新发展、犯罪新变化,全国刑事技术部门建设以“智勘、智采、智比、智串、智鉴、智联、智享、智控”为核心内容的智慧新刑技,提升刑事技术服务实战能力。[4]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作为培养实战技术人才的主阵地,要以智慧新刑技为特色开展人才培养。自2017年公安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全力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各公安院校对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5-8]新时代,我国犯罪结构出现巨大变化,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当务之急是继续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公安教育与实战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本文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目前的教学痛点和课程内涵进行分析,构建“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应对新时代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一、课程教学痛点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

专业课程设置更多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对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关注较少,导致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如不同痕迹学课程中存在相同的基础内容,痕迹的形成、分类与作用重复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湖南省为例,2022年立案件数为22余万起,其中有6万余起为电信诈骗案件,公安院校针对该类新型案件的现场勘查与信息研判没有开设相应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期和过渡期漫长。部分教师还在按照教材编排内容授课,未能将智慧新刑技的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还有教师不注重提升自身知识水平,教学内容不能根据实战需求做出快速调整和优化。如针对火灾现场勘查、非正常死亡案件现场处置等实战急需内容,公安院校并没有开设对应课程,学生所学内容滞后于实战需求。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实战教官授课机会少

一方面,出于学科性质的原因,专任教师中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出身的较少,多是通过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进修获取并充实理论知识,再加上工作繁重等原因到实战部门实习锻炼的机会较少,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另一方面,虽然公安院校有引进实战教官进课堂的制度,但由于工作任务、上课工资、沟通机制等限制,实战教官真正进入一线教学的比例较少,不能将案件现场勘查与研判的实战案例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练、战”的指导不够深入和具体。

(三)“教、学、练、战”不够一体化

目前,教师对“教、学、练、战”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四者的内在联系上,实践上还在探索充实案例教学、转变授课方式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现有对“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仍然停留在“教、学、练、战”紧密结合的层面,尚未达到一体化的要求,更没有深入研究四者的运行机制及如何一体化,对教学练战的效果及内在影响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研究,因此,无法做出快速调整,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体系内涵

(一)“研”的提出

在“教、学、练、战”的基础上加入另一个重要元素“研”,这里的“研”是对“教、学、练、战”一体化实施过程与效果的研究。根据公安基层犯罪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学与技术人才需求的衔接。“研”既是“教、学、练、战”的总结和思索,也是“教、学、练、战”的新起点。通过“研”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学、练、战”的效果,并不断改进和优化,形成“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闭环,有效提高师生的实战技能。

(二)目标是“战”

在“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模式中,教和学是基础,练是手段,战是目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技术教育封闭式的教学体系,以教学为出发点、以“战”为中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打破制度、机制壁垒,为“战”设计多途径多平台的实践活动。明确“教、学、练、研”的最终落脚点是“战”,“战”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学生服务实战的能力。[9]

(三)重在一体化

“教、学、练、战、研”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刑事技术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模式重在一体化,即实现“教、学、练、战、研”融为一体。将教与学纳入训练,对模拟实训的“练”和实战的“战”进行统一管理,组成一个系统的教学链,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相互促进,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育与公安基层技术部门事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优化一体化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是犯罪现场勘查、痕迹检验技术、声纹检验与应用、刑事物证信息系统应用等应用型课程。以智慧新刑技为专业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现场勘查、信息研判、检验鉴定及应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智勘、智采、智比、智串、智鉴、智联、智享、智控”的职业核心能力。根据实战需求,在开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贴合实战的选修课,如声纹分析与检验、火灾现场勘查与分析、电信诈骗现场勘查、重大疑难案件分析等。各门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理论部分、实训部分、实务部分。理论和实训不隔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综合分析项目。实务部分可以放在学生实习期间,由实战教官采取现场教学、模块教学、分组教学、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战化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练、战、研”一体化。

(二)开发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新时代的教材应选用近五年出版的规划教材或特色教材。同时,根据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团队教师编写贴合实战的配套教材。编写教材时,应精心做好实战调研,了解实战技能需求,教师和实战骨干一起商定教材的内容和重点,教材内容以技术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重点,将智慧新刑技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教材,充分体现实用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开发传统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入新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教育优势。数字化平台可邀请实战教官一起管理,及时更新行业动态、实战案例、规范标准等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基层发展需求、前沿新动态,满足学习需求。

(三)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练、战融合教学。如工具痕迹学的“剪切痕迹”一节枯燥难懂。教师课前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常见剪切工具的结构讲解视频,布置简单的思考题,根据反馈在实验室开展教、学、练结合活动,边做实验边观察痕迹边讲解重点,课后布置查阅文献或通过开放性实验才能解决的实战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其次,教师与实战教官合作教学。教师主讲理论知识,选派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实战教官进实训课,他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能把工作案例和实战技能经验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战性。最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收集实战案例与教师共建网上学习资源,可以邀请技术民警将一些经典案例录制成小视频引入教学,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体验勘查分析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案例式、小组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助力教学内涵式发展。

(四)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

在“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达到预定目标,需要组建专业能力过硬、实战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同时具有极高的实操性。专业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首先,公安院校要提供制度保障,技术专业教师每三年要到技术部门实习半年以上,教师本人也可以利用寒暑假主动申请到公安基层实习调研,参与实际办案。例如,在实施“同城一体化”项目时,公安院校派数名教师到基层派出所挂职锻炼,收集案例素材,积累实战经验反哺教学。其次,公安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或论坛,邀请行业专家或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讲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最后,教师与公安实战部门加强联系,建立刑事技术信息研判科研平台,简化系部教师、学生参与合作交流流程,实现教师与实战人员的快速有效沟通。选派专业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到校外实训基地工作,进行实务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开展科研活动等。聘请实战部门理论扎实、业务精通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实战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教学团队。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设施

为满足开展综合型项目的实训教学,实战性、应用性较强的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必须拥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对基础型实验项目,学校可以加大对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根据实战变化更新仪器设备,满足学生在校的实践训练需求。如增加新型网络犯罪电子勘查设备、虹膜识别设备、手印无损显现设备、刑事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刑事技术物证信息系统等。对综合型实训项目和毕业实习,一方面,深入开展校局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仪器共享。某些实训项目可以放在实习期间分批次在基层开展,由校内教师和实战教官共同配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借助省厅或市局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如长沙市局刑侦支队为学生提供靶向试剂显现方法、技术开锁痕迹分析与检验设备,在假期或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到市局开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如声纹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出现较多,对犯罪嫌疑人声音的识别是破案的关键,可以与优质企业合作,吸引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当前,声纹等新兴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力图为智慧新刑技的发展做出新贡献。在学校、公安部门和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合作努力下,构建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和场地,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练、战、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六)采用一体化考试评价体系

“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模式中,对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进行整体性考查。所有课程都必须注重过程性考核,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性质与特点,提倡灵活采用设计答辩,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展综合实验、产品设计等多种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战研讨、学科竞赛,以及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创新实践活动。

以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痕迹检验技术课程为例,建议把考核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态度考核(占比20%),主要考核课堂学习、实训操作、实战演练、课外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等。第二部分为专业技能考核(占40%),主要考查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贯穿在实训项目、实战演练中,通过学生操作的正确性、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的可靠性等来评价效果。第三部分为创新训练考核(占10%),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加项目申报、学科竞赛、导师课题、实验室创新实验、学术科研,以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成果。第四部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占30%)。理论考核中要关注实验操作、案例研究、信息研判等新型应用型题目,对学生职业工作中相关的知识掌握度进行考查。

在犯罪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要切实按照“实用性、实战性、专业性”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刑事科学技术教师要反思、总结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服务实战等各个环节,对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进行反思与重构。以实战需求为基础,在优化课程设置、开发实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施、制定考核办法等方面构建新时代“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促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转型和基层公安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实训教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教材精读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教材精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