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职场搬进课堂:沉浸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可转换债券融资”为例

2024-04-05赵秀芳万旭仙

教育观察 2024年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

赵秀芳,万旭仙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具有围绕教学目标知识点、嵌入案例企业实践的情境功能,因其具有实景性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经管类教学。但由于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定位和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缺乏,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沉浸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逻辑,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设计沉浸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框架,旨在改进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分析

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具有境嵌入的特点[1],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单一“满堂灌式”输出角色转化为课堂讨论的主导者与推动者[2],提高了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案例问题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9种管理教学方法的功能调查结果显示,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对学员分析能力提升的作用居于首位。[3]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流程上相对易于掌控,但仍然无法兼顾案例情境的动态性与决策实操性。[1]学者们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情境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协同实现效果的突破。[2,4]苏敬勤等人将案例教学法与行动教学法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案例行动学习法,并用建构主义理论探讨了案例行动学习法的基本原理和能力建构机理。[1]柴斌锋等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认为案例行动学习法需要增加实务知识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5]

学者们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较多探索和创新,但就目前本科教学来说,大部分课程的案例教学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定位不清晰,以讲案例代替案例讨论。二是学生主体性意识不足,学生多以旁观者的态度被动地分析报告。学生在分析报告时未能深入理解案例主旨,仅停留于表面,难以发掘内在的管理实践精髓,讨论过程也难以实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总之,形式化的案例教学法无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因此,对大学商科教学来说,研究完善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应用框架

(一)沉浸式案例教学法的影响

沉浸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始终以特定身份沉浸其中的教学改革方法。此方法对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通过设计兼顾专业性和实操性的教学环节,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设计沉浸式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产生沉浸式体验,将本来模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真实的实践场景,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沉浸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聚焦学习重点,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对大量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6]赵秀娟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应用了沉浸式教学,以模拟创业为主线,教师通过课堂任务引导,从第一堂课就让学生以员工身份进入角色,通过设计公司运营场景,构建沉浸式学习生态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7]

鉴于上述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尝试将沉浸理论融入案例教学,探索沉浸式案例教学法。沉浸式案例教学法融合了案例教学法和沉浸式教学法的优势,既保留了案例教学法中分析推理能力强的特点,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特定职业身份参与其中,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决策思路。二者优势互补,从理论和应用实践来看,对会计人才培养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在会计核算类课程的基础上,从资金管理角度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参与管理决策。该课程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础、长期投资决策、长期筹资决策及营运资本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以绍兴文理学院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目标如下: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原理、财务预测、筹资方式及其选择、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决策、投资项目资本预算和价值评估、股利分配以及营运资本的投筹资管理等基本方法,以及操作实务;使学生在掌握财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具备发现财务问题并控制风险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逻辑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形成探寻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情怀。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材中包含大量公式模型,其目的在于通过模型推演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投融资决策。模型计算的强化会影响学生发现财务问题、控制风险的能力,探寻真理的科学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沉浸式案例教学法,以企业实践案例素材为基础,教师通过特定身份让学生参与案例解剖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职业认知,培养学生分析、发现问题并用实际行动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实际操作角度看,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运用沉浸式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深化和提升。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情境设计和任务导入

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应围绕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特色设计教学任务。在充分研究课程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学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对标财务管理的主要教学内容(筹资和投资)创设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具体设计每一个章节任务。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并可执行,操作环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其次,结合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案例情境。教师将重难点知识设计成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情境话题,在确定的案例情境中,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流程设计,并将核心素材(现象或事件结果)提前发布给学生。

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情境角色,初步形成分析方案。在自我阅读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由组长牵头确定案例公司,在组内分配组员角色,搜寻并了解与案例公司相关的经营和财务信息,以此为基础情境。学生按照“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原因)—如何做(措施)”的框架对各自的案例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关键问题。各组成员围绕上述步骤,分角色完成个人分析方案并递交到小组。

2.课中体验:实施沉浸式案例教学法

教师实施沉浸式案例教学法,重点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并解决问题。首先,围绕设定的事件主题,各小组根据不同角色进行汇报。其次,教师通过互动式提问和小组成员间方案讨论等形式,使小组间观点进行多层次碰撞,各小组在教师引导下共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梳理出最终方案所涉理论知识和现实依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学生讨论形成小组共同认可的分析思路与内容,群策群力完善方案细节,最终确定该小组的综合决策方案并上交。若汇报小组太多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先让各小组提前将报告交给教师筛选,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个步骤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课堂准备与讨论时间,剔除重复观点,而且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确保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该阶段中,教师要牢记知识点呈现形式的转变,不可采用传统平铺直叙的方式,尽量设计让学生讨论与思考的环节,营造开放讨论的氛围,运用共情心理转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与竞争,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完成团队任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延伸:知识夯定与竞赛检验

沉浸式案例教学法的主旨在于将案例情境植入课堂,也将课堂教学环境场景化,将内容碎片化,让学生展开学习。教师不仅要利用课堂、实训室,还要利用线上资源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其中。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完成基本的知识消化,还要将课堂中的角色扮演和沉浸式任务延伸到课后,甚至延伸到财会信息化、电子商务、挑战杯等各级学科竞赛。这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充满兴趣、不停探索,既可以通过竞赛检验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管理实践检验所学。

四、教学应用——以“可转换债券融资”为例

(一)课前准备阶段

第一,寻找一家发行并实现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上市公司(以唐钢可转换债券为例),教师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总经理、财务总监、法务、财务经理、中介机构等相关角色。第二,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主要围绕企业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可转债发行时机的选择、可转债发行定价方法、可转债条款设计的目的、可转债对外宣告带来的影响效应等。第三,借助学习通等互联网学习工具,将相关案例企业信息及学术研究成果和学习任务发布到平台上,让学生围绕教学任务对该公司发行情况开展讨论。

(二)课堂学习阶段

1.集中回顾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简要回顾可转债融资总体背景素材(考虑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观看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视频等来增强趣味性)。在回顾基本概念和可转债发行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理论动机(如低利率筹资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到期转股时机和方式等条款设计控制风险、推迟股权溢价融资优化资本结构等)和可能的实践结果,讨论这些动机对可转换债券发行要素(转换价格、转换比例、转换期、赎回及回售条款)的影响等,以此为案例背景知识,将核心教学内容转换成核心决策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分析方向和框架。

2.分组讨论并分享方案

围绕设定的事件主题,各小组根据不同角色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的核心要点及关键信息,并根据需要对其提出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案进行选择性追问。为增强沉浸式体验,教师可以对教室的桌子摆放、制作桌签、角色的称呼等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将教室的桌子摆放成公司会议室、财务总监等角色桌签,由各小组学生选择发行人和财务总监进行汇报。发行人A同学认为,可转债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公司选择可转债融资的主要动机有两点:一是相较于股票,可转债是一种混合的金融工具,尚未转换阶段可以为每股净利润带来一定的缓冲时间;二是作为发行人,可以时机选择募集说明书的公告日,这不仅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的利好信息,而且可以降低发行失败的风险。同时,发行人A同学关注到唐钢可转换债券的实践结果:初始转股价的确定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在发行人存在募集说明书公告日时机选择行为的情况下,初始转股价低于理论转股价,存在抑价现象。其抑价发行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发行风险。财务总监B同学认为:一是可转换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类型的债券,这样可以减轻企业偿付利息的压力,缓解企业短期的现金流压力;二是可转债的融资方式可以优化发行人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集体决策能够做到知识互补,提高整体水平与效率。

3.学生投票和互评

运用学习通、雨课堂或企业微信等学习软件,学生对各小组的报告进行匿名投票,根据得分选出前三名。各组派学生代表对排名前三的小组报告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实现共同进步。

4.教师总结点评

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逐个点评,归纳和提炼出本次可转债融资方案蕴含的财务管理理论及现实依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关键知识,最终形成综合报告。例如,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主题的讨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可转债市场的整体情况,对可转债相关条款的设计目的及内容、融资流程有比较完整的理论认识和直观应用探索,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在可转换债券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募集说明书公告日时机选择行为,以及可转换债券融资市场上的抑价现象。同时,教师应强调上述发现只是个案的总结,相关问题和影响效应是否普遍存在,还需要进一步做大样本实证研究,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调动学生的学术积极性。

(三)课后总结延伸阶段

一方面,教师要求各小组围绕相关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公司情况进行再次梳理,形成分析报告并上交,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复盘与反思。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回顾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与不足,为持续改进沉浸式案例教学构建坚实的闭环管理系统。一份好的案例报告不仅可以形成相关课程的案例集进行出版,还可以作为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

教师运用上市公司案例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在帮助和引导学生熟悉职场、适应工作环境的同时,能够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案例公司相关财务管理实践资料的收集、解剖和分析,学生真实感受职场,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中。沉浸式案例教学法使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不再抽象难懂,让每一名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财务管理课程的有趣、有用、有效。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因其天然的实景性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难以兼顾案例情境的动态性与决策实操性。本文在分析案例教学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沉浸式案例教学法。沉浸式案例教学法能够深化案例情境,将职场搬进课堂,赋予学生特定的职业身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管理决策。本文结合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沉浸式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框架和实施过程,对改进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价值。然而,沉浸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尚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主导;二是适合每一门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案例库的建设。因此,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商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将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财务管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