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育人课堂”的建构
2024-04-04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管蔚琪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管蔚琪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育人目标和育人路径上都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相关要求。新课标“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的第一条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建议”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的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科育人,从教学实践方式的层面来看,基于英语学科内容,采用渗入、涵养、融合的方式,把立德树人巧妙地根植于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虽然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普遍重视,但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套路化、标签化和口号化现象,出现“育人课堂”假象。
一、异化的“育人课堂”教学窘境
新课标指出,要将育人贯穿始终,凸显英语课程育人的价值与目标。一线教师在学习和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将育人这一课程理念根植于心。然而,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当前的“育人课堂”实践被套路化、标签化和口号化等现象异化。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重视情境教学,但只是浅层的模拟情境;语言学习侧重于语言交际能力,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注重任务性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的培养。
(一)重“情境”轻“主题”——意义建构缺失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情境”,语言的使用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才有价值和意义。一直以来,教师都坚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久而久之,形成模式化的情境模拟教学方式。模拟情境只能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语言运用,强化语言的语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但缺少让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新课标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意义,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流和表达。学生若只在乎语言“情境”而不深入思考主题涵盖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学习语言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二)有“语言”无“文化”——价值内涵缺失
长期以来,受到认识、实践和应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产生了碎片化和表层化的有“语言”无“文化”的现象。多年来,教师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忽略文化育人价值的深层次问题,割裂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英语学科真正的育人价值无法实现。语言不仅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不仅在于学习一套新的语言符号系统,还在于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学生素养提升的意义联结。有“语言”无“文化”的现象忽略了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入深层认知、文化实践和意义建构的境界,仅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无法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强“交际”缺“观点”——行为变化缺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已经变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抓手。从整体上来看,任务型教学更多地强调了交际,它的重点是发展语言能力,其中心是为了实现交流,但是,它对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涵,在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实现学科育人使命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并不会引起他们的看法、态度、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行为变化的源头是思想观点的变化,任务型教学活动不能引发学生对事物本身产生自己独到的观点与见解,无法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改变。活动设计虽然关注了语言的实践性,但是,没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行为变化的缺失导致育人活动的失败,阻碍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塑“育人课堂”,正向落点,探寻破解之道
异化的“育人课堂”导致育人目标无法达成,因此,教师要突破“育人课堂”假象,让育人目标和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只有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基于问题一一寻求破解之道才是正题;通过正向落点,落点于语篇、文化、活动,才能让“育人课堂”真正发生。
(一)落点语篇,为育人提供重要素材
新课标指出,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篇除了其词汇、语法以及体裁结构等外在形式外,还包括语篇传递的信息、思想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应落点语篇,深入分析、发掘内嵌于语篇中的育人主旨,探究主题意义,充分发挥语篇的育人价值。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教材内容设计了大量以中外文化、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生活态度、人际交往、宇宙探索等为主题的故事,这些素材为育人提供有利条件。教师需要通过语篇研读,充分认识语篇传递的文化内涵,从显性层面、隐性层面,乃至探究重构方面对文本信息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发掘文本信息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
(二)落点文化,为育人开辟重要渠道
学习语言实际上是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还要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点。除中国的文化内容外,英语教材中还包括了英语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这些文化。通过英语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外文化,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了解不同的文化与价值,进一步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构,在此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运用所学语言、思想、观点和方法来解决真实生活中的新问题。文化育人是新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路径,落点文化,除了加深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认识,还要激发他们理解和热爱本国文化,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回归到对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
(三)落点活动,为育人拓展重要路径
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要以学科核心内容为载体,以学科核心活动为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英语教学不应只是教师教、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样态,而应是感知、体验、模仿、理解、应用、实践等类型的活动呈现,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学生应在创设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中,通过对结构化知识的运用,在交互、运用中完成学习任务,将育人过程体现在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学活动是课堂育人的重要土壤,也是素养形成的必经路径。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做人做事,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育人课堂”建构路径
新课标提出,从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倡导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出教材,超越学科,回归生活,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改变。英语学习活动观有着明确的育人导向,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What's the matter?Checkout time 板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建构小学英语“育人课堂”。
(一)以主题为纲,发掘育人内涵与价值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思考获得的过程;以主题为纲,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课堂育人的根本。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What's the matter?单元主题为Feelings and Suggestions,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主题群概念为“做人与做事”,子主题内容为“感受或感觉的调节与管理、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Checkout time 板块作为单元的综合板块,承担着整个单元的主题探究意义升华的使命。从本单元的话题来看,文本的表达内容主要以了解他人问题,关心他人的“感受”或“感觉”为主,对他人给予一定的关爱与帮助,主要行为为“关爱他人”。而Checkout time 板块作为整个单元的育人闭环板块要从“关心朋友”逐步升华为“关爱家人、关心自己、管理自己”的主题意义探究中去,发掘育人内涵与价值。Story time 板块呈现了Liu Tao 这一人物的身体感受,先是口渴,然后是疲倦;Cartoon time 板块呈现的是Bobby 在课上一副愁眉苦脸不开心的样子,同学和老师都很关心他,探究的主题意义都以“关心朋友”为主。因此,教师在Checkout time 板块输入新的语篇Mum is busy,内容表达的是妈妈因照顾5 名出现不同状况的家庭成员而自己累倒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妈妈,并在自觉照顾好自己的行为中减轻妈妈的负担,升华主题意义,突出育人价值。
(二)以目标为靶,引领育人真正发生
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走向有着导向性作用,目标在哪里,教学才能走到哪里。目标的制订应基于主题的核心文化价值与意义,教师只有对目标精准打靶,才能突出课堂育人价值。在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7What's the matter?Checkout time 板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类学习活动层级来凸显教学目标的育人价值。(见表1)
表1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类学习活动层级及其教学、育人目标
从表1 可以看出,育人目标随着学习活动的层级推进以及教学目标的递进逐步实现。第一层级,学生通过情境“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学习理解语言知识,体悟他人感受,从而激起关爱朋友之情,并通过给建议的方式付诸行动,这是育人之起点;第二层级,学生通过绘本Mum is busy的情境故事,观察妈妈对家人无私付出的情形,激发关爱母亲、照顾母亲的责任意识,这是育人之递升;第三层级,学生从关爱和帮助他人的启示中回归到自己身上,意识到care about ourselves,关爱自己,能自觉做好生活管理,促使育人目标真正落实。育人目标的层层深入递进,最终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培育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以活动为媒,凸显“育人课堂”本质
新课标强调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活动观强调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设计遵循学与思、学与用、学与创的原则,以活动为媒,通过从理解到实践再到创新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有层级的活动任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育人目标,凸显“育人课堂”本质。(如图1)
图1
1.基于理解,学思结合,在获取和梳理中构建结构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课前,教师播放歌曲Feelings,让学生利用歌曲中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引出“What’s the matter?”的话题。随后,教师通过谜语,如“ I’d like a pie, and I’d like a hamburger. I’d like ...I think I can eat an elephant.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将基于各种不同feelings 人们所作出的活动有意义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学生在情境中被激活、被唤醒,对本课的主题有了一定的感知与注意。接着,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Story time 板块中“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的情境,并创编Chant。(如图2)
图2
学生在情境中给予Liu Tao 适切的帮助,在此过程中获取和梳理“关注朋友的感觉和感受”“提出爱心建议”两个维度的语言结构,建构知识体系,感知语言意义。根据Checkout time 板块的练习要求,学生要解决Mike 和Wang Bing 的问题。教师通过“What’s the matter with Mike?How does his father help him?Is Wang Bing thirsty?How does Liu Tao help him?”等问题,检测并巩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形成以主题为基础的知识之间的关联,将学思结合起来,构建结构化知识。
2.基于实践,学用结合,在内化与运用中实现意义探究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已经能关注他人感受,提出个人见解去理解、掌握和解决问题,但在情感深度上还不能触动到内心。因此,教师通过绘本故事Mum is busy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探究主题意义。故事讲述了家庭成员中有5 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舒服情况,妈妈由于忙于照顾他们,呈现疲惫身影的画面,直击孩子们的内心,使其产生想去照顾母亲的心理。(如图3)
图3
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情感教育展开,通过故事中妈妈的背影,激起孩子们对妈妈的心疼,通过扮演孩子们和妈妈进行对话,将关爱之情通过语言和表演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是一项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妈妈照顾家人的实践活动,还是孩子们关爱妈妈的实践活动,学生都能紧扣学习的目标语言进行实践运用。在运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内化,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并将学到的语言和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做到学用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并发自内心地表达关爱,付诸行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基于知行,学创结合,在解决问题中促进素养发展
新课标提出,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关心朋友”“关爱妈妈”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引申,引导学生意识到除了关心朋友、关心家人,还要懂得关心自己、照顾自己,做好生活管理,而当自己有各种情绪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学会生活。
学生在关爱自己的活动过程中,运用本单元核心语言,关联已有的知识体系,整合、创造、输出,传达我们该如何自我管理生活、情绪等信息,从中学习到如何保重自己、快乐生活,注重文化品格的培养。经过前一阶段的“知”、此阶段的“行”,学生将知行合一,并进行迁移和创新,以主题为中心,在新的情境下,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思维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解决,提升素质,并能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基于学习活动观而教,建构“育人课堂”,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转变,设计贴合主题、贴近学生综合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思考语言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价值引领意识,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悄然完成学科育人任务,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