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朴真”为桨,向“育人”的更深处漫溯
——南塘桥小学以“五真”撬动语文课堂转变的思考和实践

2024-04-04江苏省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江苏省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陆 静

一、语文“五真”课堂提出的缘起

(一)基于对“双减”政策及新课标内涵的深刻理解

新课标提出,从“以人为本”到“育人为本”的转变,从“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以育人为中心”。也就是说,要达成学生追求知识、思维、情感的全成长,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一指导思想表明,“双减”政策不仅要解决校外培训、学生负担的问题,还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而高质量教育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落实到课堂上,就是要面向每个学生,激发其潜能,发现其优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规律。

(二)基于对学校核心文化的深入解读

“五真”的概念来源于学校的核心文化——“朴真”,“朴”是未经人手加工过的原始状态,自然而然谓之“朴”;“真”是天然、自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到顺势而为,这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是吻合的。

(三)基于对当前课堂问题的深度思考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对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的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两极分化严重,一些看似优秀的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语文学习成绩呈“断崖式下跌”的想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出现的越来越沉闷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缺乏深度、思考不全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语文课堂上的现状,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学评议、问卷调查、集中研讨等方式对学校四至六年级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两大维度、六个方面:

教师“教”的维度。主要表现:(1)教师组织互动交流缺乏广度和精度;(2)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缺乏深度和细度;(3)教师实施效果检测缺乏效度和准度。

学生“学”的维度。主要表现:(1)课堂参与缺少主动性;(2)小组合作缺乏有效性;(3)课前预习缺乏针对性。

二、立足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建议

笔者根据调查访谈、课堂观察过程中发现的课堂问题,努力寻找“朴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以找到解决课堂问题的途径。(如图1)

图1

三、语文“五真”课堂的基本特征

综合大量文献,笔者提炼出语文“五真”课堂的基本理论,即应以教材、教师、学生、课堂四要素为本,确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议题,深化基于学科本质的知识理解,创设基于知识应用的问题情境,开展基于素养培育的学科活动。

在一定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笔者又结合现状调查发现了主要课堂问题,即参与度不高、主动思考能力不强、小组合作效果不好、预习针对性不强等,最终初步确立了语文“五真”课堂的基本特征(如图2)。

图2

四、语文“五真”课堂模式架构

为了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笔者尝试设计了语文“五真”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该流程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课前、课上、课后整个教和学的过程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课前的独立自学,课上的深度研讨、分析提炼、当堂训练和课后的拓展延伸等五个环节。

整个流程以“五真”为出发点和目标,以“三单”的设计为依托,把宏观学情、中观学情和微观学情的分析落实到备课过程中,关注作业设计,关注“二次备课”,使备课的过程“动”起来。(如图3)

图3

笔者以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引”为基本形式,以全体学生的分层提高为最终目标,对导和学的内容、方式进行设计,形成了“3·4·5 式自主导引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型。(如图4)

图4

以下结合研究过程中的教学案例谈一谈“五真”课堂的五个环节:

(一)基于真问题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通过对课前导学单完成情况的检测,笔者发现,对于找中心句,学生都没有问题,但对于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却存在问题,他们的错误原因主要是不清楚文中列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楚“几方面”和“哪几种”之间的区别。因此,这就成为课堂探究的“真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从圈画列举的事物到对事物进行归类再到画思维导图,了解列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创设真情境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根据学校准备评选“墨香校园”这一契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我校评选“墨香校园”,需要选择一位“小导游”带领来校的客人参观,请你设计参观路线,并且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景点向来校的客人介绍。

学生带着这一任务走进《故宫博物院》一课,学习作者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介绍故宫的,根据故宫的平面图学习画学校的平面图,选择学校“拾真轩”这一重要景点,学习《故宫博物院》材料一的写法,按照从外到内,从外观、装饰、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拓展介绍“拾真轩”这个名字的由来。

(三)展开真探究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一课时,在第二课时的结尾,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题:课文开头结尾,作者都提到了“昏沉的夜”,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及课后的阅读链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一题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大量的背景资料以及课后的阅读链接相当于学生学习的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的学习,建立了课文描绘的真实情境。由此展开讨论、探究就有了依据,这是真实的探究。

(四)实施真检测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师重点带领学生品读“痛击敌人”这一场面,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为了检测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用以上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写一写敌人被打的场面。点评时,对照点面结合的写法要点,看是否有对敌人整体的描写,是否有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敌人的细节描写,是抓住敌人的什么细节来描写的。学生先根据这些要求,对自己的小练笔展开自我检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讲评。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检测才真正有效,语文教学也不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五)进行真拓展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后,教师让学生课后搜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并欣赏,然后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把听音乐后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首先,六年级音乐课上,学生有接触过贝多芬的《欢乐颂》《英雄》《命运》等代表作,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其次,学生通过运用本堂课学到的听音乐想象画面的方法,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语文“五真”课堂教学策略

(一)科学编制和使用“三单”

要使“三单”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微观学情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时导引的“脚手架”,成为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通过最近发展区到达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桥梁,根据年级特点、学科特点以及不同课型的特点,编制体现能力进阶、内容科学的“三单”尤为重要。

1.“三单”的编制依据

“三单”的设计和运用,是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学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经历学习的过程,使课堂从“教”走向“学”,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三单”的设计依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基于本课的课时目标,基于学生的认知状态。

2.“三单”的内容设置和运用

“三单”即课前导学单、课堂探究单、分层作业单,它们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者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了“三单”的设计,并将之运用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如图5)

图5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真参与

以“三单”为“脚手架”展开“3·4·5 式自主导引教学”的一个关键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组织必不可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进行科学分组;(2)明确讨论规则;(3)确定分享规则;(4)教师适时导引。

(三)展开语文课堂评价

展开自我评价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也是语文“五真”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涟漪”的产生,“灵光”的出现,都是需要“荡”与“击”的。语文课上,教师的导引就是这种“荡”与“击”。有了这种“荡”与“击”,学生就可借助“三单”的支架,通过讨论、质疑、解惑,“穿越最近发展区,抵达思维开阔地”,“育人为本”也就能落到实处了。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