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以“测量物体的体积”项目式学习为例

2024-04-04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物体体积测量

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陆 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指向能力发展的项目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项目式学习有着不同的定义,但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明确的三维目标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它构建新型的课程形态,衔接学科本质,融合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

将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数学项目式学习中,聚焦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解决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习真正发生。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经历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提升、项目评价环节。本文以“测量物体的体积”项目式学习为例,具体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项目准备:选定项目,自主导向

选择和确定学习项目,是项目式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决定着学生思维和行动的深度。项目选题不仅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应考虑所在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已有认知基础,同时还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学科性、开放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与数学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整合、重组课程内容,对接学生的生活,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制订计划,保证活动合理、有序、有效地开展。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在“圆柱的体积”后安排了“动手做——测量土豆的体积”的活动。为了提升活动效果,笔者对这个活动进行了整合与优化,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怎样测量物体的体积”。

(1)提出驱动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但生活中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

(2)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可行方案,自主制订计划。

(3)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以下是最后商定的两个子项目:

①选择一个不规则物体,如土豆、鸡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测量所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完成实验报告单一(如图1)。

图1

②准备一个玻璃瓶(下面是一个圆柱,瓶颈部分是不规则的几何体),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测量所选玻璃瓶的容积,完成实验报告单二(如图2)。

图2

在项目的选择上,笔者优化了书上“动手做”活动,使其更具探究性和挑战性。基于学情提出驱动性问题“怎样测量物体的体积”后,采取“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商议、全班交流探讨”的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将驱动问题细化成要解决的子问题,并设计了实验报告单便于记录。每个小组在听取其他小组的方案时不断收集信息,对比分析,反思方案的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导向为主,提高了学生对方案的设计与优化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项目实施:实践探索,自主创生

项目实施是项目式学习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否得到很好的培养的关键所在。在实践探索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发展性。原定计划是4人一组,自主推荐组长,小组内制订具体操作流程,在科学课进行实验。但笔者考虑到此次实验流程并不复杂,个人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进行,会弱化部分学生的参与感,所以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不被稀释,最终决定以个人为单位参与。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在家准备实验材料,自主完成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单,并把实验过程拍照上传,这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学生非常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家里的圆柱形容器、长方体容器都用上了。在实验时,有些学生按照制订好的实验步骤顺利完成了实验,并用心设计、认真填写了实验报告单(如图3);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测量番茄的体积时,番茄并没有全部浸入水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进行了自主调整。

图3

教学实践表明,若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教师则不要过多指导。对于“测量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的学习,教师没有提供过多帮助,但学生基本都能顺利完成实验。学生的自主创生和真实感悟,让这个数学活动有了鲜活灵动、立体多元的生成与分享。

三、项目提升:成果交流,深度开发

项目提升是项目式学习成功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学习成果推介会或总结,而是基于项目的可视化作品进行深度交流、复盘反思、拓展提升等,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并促进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在相互启迪中修正或完善已有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在多维活动中形成对整个项目的高阶认知。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这个环节,笔者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

(一)分享交流——明确测量方法

在对作品进行评估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优秀作品,让他们分享测量方法,其他学生补充或完善。在差异鲜明的作品交流、互动分享过程中,学生明确了测量物体体积常用的方法——排水法和等体积转化法(如图4)。

图4

(二)自主反思——聚焦核心概念

知道测量方法,这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超越知识和技能,向更上位的目标——概念性理解迈进,这样才能在概念层面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跨情境的迁移,成为高水平的思考者。本次项目聚焦“转化”这一基本思想概念,在学生对两个实验进行了互动分享后,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把活动感受和收获撰写成“数学小论文”,举行报告会,在相互启迪中感悟知识背后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感悟“转化”的价值,理解知识的本质。

从学生的小论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更有价值的思考,对转化这一基本思想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所以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经过体验的自主反思和交流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协同思考,引起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深层次、可迁移性理解。

(三)拓展延伸——学科整合融通

项目式学习倡导学科融合和综合性学习与研究,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倡导跨界思维和综合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通过不同的学科视角和思维,展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实践能力。

学生大多选择了土豆、鸡蛋、苹果等家中常见的物体来进行实验,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纯金属,有其特殊属性,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是能想出其他测量方法的。比如,测量铁块的体积,可以从宽度上进行拓展,融合之前学习的“正比例”有关的知识和物理方面有关“密度”的知识,自然有学生想到还可以用质量除以密度算出铁块的体积,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优化了测量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数学小故事“皇冠的秘密”,正好融合了“排水法”和“同一环境下,金的密度一定,同等质量的金的体积相同”这两个知识点,凸显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本次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像乒乓球、盐、海绵等物体,它们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很自然地把学习时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拓展至日常生活领域。

四、项目评价:发展导向,开放多元

项目评价是项目式学习成功开展的保证,在整个活动中起着反馈与指导的作用。评价应坚持学生成长导向原则,方式也应该更加开放、多元。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家长或相关专家。有效的评价应该贯穿于项目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从项目的准备、实施再到最后的反思提升,每个环节的评价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相互依存的循环圈,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项目准备阶段,各小组交流完组内制订的方案后,采取了同伴互评的方式,推选出了“最佳创意组”;在项目实施阶段,采取了教师和家长评价的方式,家长基于学生上传的实验照片和实验报告单给予评分,而教师则依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考虑:情感层面关注学生的态度意志,过程层面关注学生的自我调整、创新能力,认知层面关注学生认知的重组迁移能力;在项目提升阶段,采取先学生自评、再同伴互评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系统反思。

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提升多元能力,获得成长。因此,不管是怎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只看“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数学项目式学习变革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积极的探索者,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学习和探究。这是深度学习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物体体积测量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