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

2024-04-04李靓李明轩

传媒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策略

李靓 李明轩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话语,其走向国际舞台并获得广泛认同需要构建完备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首先,从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世界意义的角度,确定其价值内涵以奠定共识的基础;其次,通过对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的分析,确定以对话、互鉴为指导理念的话语对接;再次,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话语创新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提取出相应的创新特质;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在表述体系上,提出要以平台思维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传播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把新时期提出的这一极具创新性的政治话语推向世界舞台,不仅是对本国制度安排的规范证明,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秩序建构的合理诠释,有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本文将从价值内涵、话语对接、话语创新和传播策略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

一、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的价值内涵

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运动中所选择的道路和模式往往是与意识形态属性相融在一起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政治领导力量,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选择不同的道路及模式来追寻自身的现代化并彰显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本质是获得国际社会的政治认同。如何才能获得认同?从话语体系的构建来看,价值认知作为话语表征的重要维度,只有价值话语有了相对比较清晰的价值范畴与层次,才能深刻地明白对外传播过程中到底“传播什么”?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两个维度来定位其价值内涵。

从理论基础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强调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政治建设,注重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先进文化建设,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反映了现代化理论的一般逻辑,即现代化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即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但是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吸取了后现代理论对现代化理论的反驳和修正。如后现代理论认为,这种以理性为基础的控制能力的增长,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時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规模征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它对人类自身的持续生存造成了威胁,从而提倡要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互利耦合的前提下,主张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的有机协调。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所在。

从文化渊源看,中国式现代化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生态伦理思想。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万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宇宙共同体,在这个宇宙共同体中,人与自然是彼此成就、和谐共生的关系。古人重“生生”,提倡在利用资源时“取之有时”“取之有度”“俭啬有度”等,以此维持万物生生不息的永续状态。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绿色,共享,生态、和平等文明价值,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需求的完美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吸收了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土壤,植根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现实需求,致力于推动我国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并对后发现代化国家具有世界性价值的,适应了本国历史、文化、国情和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和谐、法治、共享等价值追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在伦理价值、文化价值、公共价值和权利价值等层面,彰显了人类共通的道德情感、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共同的家园、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人类共通的价值,反映了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普遍要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相对于态度、观点、行为的认同,价值认同是一种最稳定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价值内涵的确定,是在国际话语场域建立共识的基础,价值共识决定了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概念”的认知,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传播什么”的问题。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释义系统并具备逻辑上的完备性,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话语对接,以及如何对抗西方话语的霸权以及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

1.挑战——消解西方霸权话语的负面构建。在“后反恐时代”,中国被西方视为新的“秩序破坏者”,另一方面,西方将中国污名化为“新殖民者”和“新掠夺者”,从而与发展中国家对立。例如,“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有代表性的中国方案在提出之初,就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被扣以“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新马歇尔计划”等帽子实施道德围剿。

西方国家主导了世界性的话语支配权,短时间内并不会得到改变。中国式现代化是吸收了各国现代化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发展实践,经过长期摸索而确立起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拒斥共识性的文明价值。所以,在消解西方霸权对中国污名化的建构时,并不选择对抗式的话语争夺从而陷入毫无意义的话语暴力对抗,而是运用恰当的战略和策略选择,以对话的姿态,争取对共识性文明价值的定义权和表达权,消解西方霸权话语,向国际话语场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

2.机遇——开拓多元话语体系的正面构建。当前,西方媒体垄断国际信息正遭遇去中心化的挑战,在新兴力量的推动下,从倡议逐渐走向实践。由此,多元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机遇。例如,在“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话语体系中并不盛行,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还存在着空白,这正是可以突破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后发国家,面临着和中国一样的发展问题。事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关注。对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设置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议题,阐释中国道路与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逻辑的契合性、目标的共生性,进而实现和后发现代化国家之间的话语对接。相对于态度、观点、行为的认同,价值认同是一种最稳定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价值内涵的确定,是在国际话语场域建立共识基础。价值共识决定了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概念”的认知,弄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传播什么”的问题。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释义系统并具备逻辑上的完备性,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话语对接。当前,国际话语体系交流、竞争甚至斗争的场域,一方面是多重话语体系的并存,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国家霸据了世界性的话语支配权或主导权。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

三、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话语创新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创新来看,其创新的具象实践可延展为三个触点,即潜含于话语表达、话语视角、话语策略三个维度。此三个维度与话语表征互为支持,共同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基石。

1.创新表达:世界与民族、共性与个性的二重结合。列维在《现代化的模式和问题》一文中指出,所谓“现代化”从社会结构上看就是从相对非现代的社会结构,向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政治、经济、教育、媒介和市场组织的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处于世界视域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发展理念。从概念本体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同时包含着现代化共性与中国个性、中国式现代化不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更不是依靠剥削世界人民,而是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对外扩张掠夺的西方模式,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不仅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重要贡献,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创新表达的底层基石,以此为基,在重新界定现代化这一概念进行话语创新时,既要立足于中国本土视角,又要对接世界话语范式。

2.创新视角:“他者”眼中的主体间叙事重构。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指出正是由于他人意识的出现,自我意识才会显现。即通过选择和确立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确定和认识自我。本体和他者是相对的,它会随着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创新实践中,“他者”也成为阐述这一宏阔叙事的创新视角与有力佐证。中国国际电视台(简称CGTN)通过推出的《CGTN America》视频节目,与社会活动家兼研究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连线采访,借助卡洛斯的他者表述,即“中国完全不是西方媒体口中的专制无情、残酷、镇压人民的国家”等表述,反击了造谣抹黑者,视频累计观看量近20万次。而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卡洛斯·马丁内斯认为是中国对“文明冲突”这一现象的理性回应。另外CGTN以新鲜叙事角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拍摄节目《党员初体验——外国网红体验基层党员的一天》,该节目全球累计观看量超500万,达到“破圈”的传播效果。新华社则专门邀请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澳大利亚建筑师马克参观上海嘉兴路的居委会,深入体验一线党组织的生活。正是通过这些国外“他者”,从第三人的视角重塑“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主体叙事。

3.创新策略:自媒体平台共情传播的话语实践。根据《2022年全球数字概览》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已经超过46.2亿人,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58.4%。其中,脸书(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达29.12亿,约占全球人口36.8%。巨大的流量与数据让自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介,其强大的互动交流、即时共享特质亦为推进情感共鸣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平台。共情传播开始成为自媒体平台话语实践的重要策略。共情传播是通过情绪的感染性特征来实现情感共鸣、内容共通,其有助于群体冲突,促进认知共洽,从而弥合国际传播中不同地域与国家的认知鸿沟。自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互动交流、社交拓展等特征,这就为对外传播的共情策略提供了实践场所,成为提升对外传播效能的新思路。

四、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的传播策略

如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成功地推向世界舞台,按照“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的对外话语建设路径,对外讲述好中国故事。如今,作为技术、社会、文化复合体,互联网所呈现出的连接与分布、空间与结构、符号与意义,反映、维系、放大、挑战着全球格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新的中枢,是影响全球传播格局转型的关键要素。基于互联网平台构筑起的新的全球传播体系,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各国在互联网空间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战场,也是天然自发的文明交流平台。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的传播策略要基于平台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动员多元传播主体的力量。全球传播超越了过去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强调跨越国家和主权边界的传播行为。互联网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所引发的大规模媒介空间的重构改变了整个传播生态,打破了跨国传媒集团对信息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控制和垄断,除国家之外,个人、社会群体、商业公司、国际组织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过程中来。所以,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的传播中,讲述个人故事、企业故事等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影响范围更广,更能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多模态话语的传播。善于利用短视频、动漫、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以及跨国文化中共性的包括由文字、图像、音乐、表情、手势、姿势等符号构成的多模态传播话语,并有效结合大数据、LBS(基于位置的服务)、5G等技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既要发挥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也要借助文学作品、影视剧、翻译作品等推动中国话语向世界传播。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传播。网络空间打破时空的限制和信息流动的壁垒,让具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民族、地区的受众群体得以在数字平台进行文化的交流沟通交锋,呈现出以往国际传播中被遮蔽的对象。结合智能算法,采用机器学习、心理测量学模型、社会计算等建立个人性格档案,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价值偏好、政治倾向等进行预测,精准锁定目标受众。

4.故事化的叙事激发人类的共通情感。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众多的感人故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普遍人类价值。现在的传播环境和受众接受习惯要求传播内容的社交化和情感化,要通过事实讲故事,激发情感,产生共情,融化立场,把声音真正发出去,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凤阳.国际竞争格局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一份研究纲要[J].南京社会科学,2017(06).

[2]張润峰,梁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结构要素及辩证逻辑[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02).

[3]唐爱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叙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

[4]周翔.“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建构—概念再造、语境重置与方式转换[J].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7).

[5]肖政军,杨凤城.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历史生成、现实构建与未来展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

【编辑:杭丽坤】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策略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