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手势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探究

2024-04-03李婷

成才之路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教学能力教学效率

李婷

摘要:手势语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传递情感,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来突破教学效率低下的瓶颈,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利用好手势语的教育示范性、有意控制性、自我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信息引导、情感交流、情境建构、文化象征作用,并利用其影响自身的大脑思考,反映思维,增强教学自信,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手势语;教学效率;教学氛围;教学能力;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7-0053-04

对于任何阶段的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是值得深思且不断推进的。课程教学效果与最后呈现的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效率的提升一直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问题。要通过有效的溝通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而这种沟通不仅包括语言,还包括肢体动作和其他可感知的方式。笔者对教师手势语的研究,正是想要突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境,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能力,以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本文基于手势的起源与分类和教师手势语的特殊性,探讨手势语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使用手势语提供参考。

一、手势的起源与分类

从起源上来说,人类的原语就是手势。远古时代,人们只能通过手势来传递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开始利用声音来传递情感。而手势的作用就是借助外部肢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性语言。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表达思想与情感最初的方式就是通过手势。孔子在《礼记·乐记》中论述到:“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他认为手势有补充原话、传递情感强度和激发共鸣的作用。心理学家冯特在《民族心理学》中从手势语的词源与句法角度出发,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手势语理论体系,认为人在生下来后最初就是通过手势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传递给他人,因此,在没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时,手势就替代其传达人的意志[2]。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麦克尼尔将手势语分成四种。(1)描述性手势,指具体模仿事物或行动、比划大小。(2)隐喻性手势,表达抽象的概念和行为,隐喻手势的认知体验研究更是认为思维与我们的身体密不可分,认知基于身体,身体再反映思维[3]。(3)指示性手势,身体动作指向某个对象。即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地指向某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强调学生的视觉信息。(4)节拍性手势,手部有节奏地上下或前后移动,一般可用于强调语音传达的重要信息。

二、教师手势语的特殊性

1.教育示范性

手势语是肢体语言的一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将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并列[4]。教师手势语的第一特性是教育示范性,这一特征是由教师职业的教育性所决定的[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它的示范性,而教师手势语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具有示范性[7]。教师的行为举止、情绪态度等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可通过无意模仿习得教师的情感态度及行为方式,教师的言行举止甚至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8]。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手势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典型的观察对象,学生会通过观察对象行为习得一种新知识、新反应。

2.有意控制性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一直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手势语的过程中要具有有意性和控制性,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手势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等,以及使用手势语的时间、地点、意图,要注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控自己的手势。教师可利用手势语的有意控制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自我创造性

教师这一职业相对其他职业更具有创造性,因其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性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创造性[9]。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机智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展开的,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手势等肢体动作来传递教学内容,同时创设出新的教学情境,既有师生之间经验的延伸,也有教育意义。教师在通过描述性手势模仿具体事物或行动时不仅能起到补充言语信息的作用,更能通过个体的知识经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手势语对学生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手势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经验性的帮助。对学生来讲,教师手势语具有信息引导、情感交流、情境建构、文化象征等方面的作用。

1.信息引导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时难免会走神、注意力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维持说话的状态,没有任何手势或肢体动作,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倘若教师能够运用一些手势,学生就能快速发现重要的学习内容,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教师的指示性动作表现为具体指向某个方向,学生的感受就非常直观,具有调控课堂气氛的功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紧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得到提升。

2.情感交流

手势语在远古时期就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我们现在所用的手势语依旧是情感表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形式[10]。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指示动作或再现动作来体现手势语的情感意义,因此手势语也是情感表达的一个载体[11]。例如,在知识学习难度较高的时候,教师一般会使用较慢的手势语来进行传递,表达谨慎、强调的情感态度。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教师手势语多数具有积极的态度,80%的教师手势语传递的是赞扬、认同、许可等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对教师本人来讲,手势语的运用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讲课时运用恰当的手势语,自己的内心情感可以更自然地流露,感染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若是情感的交流仅靠文字的表述,那么沟通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正是因为手势发挥了文字不可代替的作用,情感的交流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情境建构

人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的,在不同阶段接触事物所产生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阶段性特征,而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具有差异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共建不同年龄或阶段的人都能理解的相同语境呢?手势语的运用提供了明确且具体的方向。作为人类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手势语必然在人的认知加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形成[12]。教师在本身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加入手势进行加工后能形成师生之间共同认可的交流方式,创建相同的语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需要引导的,因此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运用手势语可再现内容的知识场景,通过肢体动作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情境再现。教学中的手势语有的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有的是随着感情的升华情不自禁做出的一些动作,能够建构师生之间语境关系,拉近师生之间距離,以此为师生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手势语所表达的意义与教学情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特定的教学情境或教学内容能够建构特定的语境关系,而脱离了这些教学情境和内容就很难把握手势语的确切含义。合理运用手势语与教学情境所建构的语境,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手段,更是增进师生情感的重要渠道之一。

4.文化象征

手势语跟其他类型的语言同样具有文化象征意义,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手势更具有国际性,人们在语言不相通的异国可以借助手势进行简单的交际。人类作为个体的、有着主观能动性的生物,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阐释和理解,这也正是同一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甚至表达意思截然相反的原因[13]。手势语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个性,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共性,手势语相同的部分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不同之处更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教师的手势语同样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合理地运用手势语,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教师手势语在其职业特殊性的限制下具有以身作则、教学示范之意,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势语,进行无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能提升自身的素质。

四、手势语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手势语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更可以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对教师来说,手势语的运用不仅可以影响大脑的思考,更能够反映思维,增强教学自信,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1.影响大脑思考

手对事物的反应实是大脑对事物的反应,而手势的运用甚至可以影响人类的思考。心理学家西恩·贝洛克和苏珊·戈尔丁·梅多做了一项手势对思想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每当要用手势来表达某件事物时就要在脑中进行重演,人们不是仅仅伸手就能够顺利完成任何事,而是要在脑中提取信息,将大脑信息转变为手部的动作[14]。可见手势使得思想形象化,并使动作参与到人们的大脑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手势的过程,也是教师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梳理教学重难点的一个过程。例如,新手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都会先自己梳理一遍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其目的就是在大脑里重构知识框架。而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也是先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以此提炼知识要点,从而转化成手部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手势的运用刚好是新知识的回顾与重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反映教师思维

昆提利安所著的《演讲者的教育》一书对手势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论述,认为手势能表明思维的客体。手势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的语言具体化,可以反映人们当前的思维并影响思维。维果茨基的内化学中提到,社会活动的形成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手势)的形成,之后通过内化转变为内部活动(思维)形式在头脑中形成。具身认知理论同样认为教师手势语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师思维,强化语言输入效果。教师运用手势语也就反映了教师的思维,从而更加强调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手势语能够更好地提取知识,将主客体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加深记忆。此外,手势还能增强思维的维度。凯拓认为,手势可以通过行为考察环境的信息组织,提供额外的信息内容,通过手势获取的信息丰富并促进了言语的概念化过程。也就是说,在确定说什么的时候,手势可以允许你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而协助表达。

3.增强教学自信

很多手势可以传达出个人的不同信息和心理状况,而教师的手势语同样可以表达很多不同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手势语的运用更是能够增强教师信心。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通过手势来不自觉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文字语言相比,手势语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表现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手势会使思想形象化,更好地建构自己的教学框架,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因此,观察教师手势语运用是否流畅,就能看出他是否具有强大的自信心。若一个教师的手势语运用特别顺畅有节奏,那么教师上课的自信程度就会越来越高。因为在这一呈现过程中,教师会形成一种自信,认为自己的授课水平具有深层的逻辑感和层次感,以此使自己越来越自信。

4.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各个器官都在历史长河中发生变化。石器的制造和使用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具的制造成就了我们的双手,而双手的使用创造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大脑的进化与手部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手势语能够进行表情达意、概念补充,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英国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鼓励儿童多做手势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创造力,采用手势描述物品用途的孩子比未采用手势描述物品用途的孩子创意更多。研究结果表明,鼓励孩子使用手势会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所迸发出来的创意也就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手势同样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运用手势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与手势相结合,能产生联想,迸发新的思维。学生在被鼓励多运用手势时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思考,那么同样鼓励教师合理运用手势语也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結语

综上所述,教师手势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更能便捷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来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手势语,能够拓展教师教学思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面对面的教学中,手势比语言往往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不同的手势、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景所表达的手势都具有不同的意义。手势这种非语言交流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运用好手势不仅能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能够直观地示范表达,更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一承.试论手势语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79-83.

[2]郑红苹,吴文.冯特手势理论的语言学分析[J].外国语文,2017,33(06):68-74.

[3]高原,钟晓云.隐喻手势语研究[J].英语研究,2016(01):49-58.

[4]王莉.小学语文教学可恰当运用手势语[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 108.

[5]王学玲,王加强.班主任应注意“体态语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1):48-50.

[6]李振平.论教师的职业境界[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38-39.

[7]周宏.师德示范特征与教师性道德修养检讨[J].江苏高教,2019(07):69-73.

[8]李佳宁,刘鹂.教师育人能力要素探赜[J].当代教师教育,2021,14(04): 38-44.

[9]叶飞.教育的机智———范梅南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6(01):14-16.

[10]郭红伟,杨雪燕.多模态视阈下教师元话语与手势语的符际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2020,41(04):52-57.

[11]毛继光,李艳芳.电视场景中手势语涉身认知研究———以《温州一家人》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8(02):61-69.

[12]相启征.体认语言学视阈下手势语认知生成机制研究[J].海外英语,2022(18):1-2+15.

[13]黄广芳.透析手势语的文化内涵[J].现代语文,2007(05):74-75.

[14]胡剑波.论手势的思维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23-26.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Teacher Gesture Language in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Li Ting

(Xizang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Gesture language can not only be use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o convey emotions, but also as a teaching tool to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e educational demonstration, intentional control, and self creativity of hand gesture language, fully exerting its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ng situations, and cultural symbolism. They should also use it to influence their own brain thinking, reflect thinking, and enhance teaching confidence,creativityand imagination.

Key words: sign language;teachingefficiency; teachingatmosphere;teaching ability;teachers;student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教学能力教学效率
优化氛围,提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气神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