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保护技术课程在思政建设中的地区文化融入研究

2024-04-03蔡梦玲张建华

兰台内外 2024年9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思政课程

蔡梦玲 张建华

摘 要:当下,各高校、领域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为档案保护技术课程思政提供了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兼具历史学、理学、艺术学等知识的综合性课程,目前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思政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以苏州大学的档案保护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来探讨该门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并提出课程思政元素应该包括本校或当地元素,以此增强学生的校园自豪感和地区自信心。该课程在苏州大学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未来将通过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与同行互动研讨、共建档案保护课程思政团队等方式进行区域文化的共研共享,加强地区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融入。

关键词:课程思政;地区文化;档案保护

引言

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次会议中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基于此指示精神,2019年8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地各校随后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2021年11月,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指导下,面向各地各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为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研究档案制成材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修复研究的综合性课程。目前,它虽然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作为一个学科专业方向,兼具历史学、理学、艺术学等专业课程的知识,特别强调材料与环境、自然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在现有研究中,多位学者[1][2]在对档案学专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讨论时提到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部分思政元素,或围绕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探讨[3][4][5]。由此可见,现有研究已对档案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建设等进行讨论,但尚未有学者提出在该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地区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对于课程内容具体广泛性、复杂性与多元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密切相关的档案保护技术课程,其思政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

1 我国档案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档案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师、课程、教学三个关键要素,落实到各大高校、各个学科专业教学的理念、原则、路径、方法、内容、评价等每个环节。经调查,全国现有33所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有档案保护技术相关课程(包括档案保护修复、古籍保护修复、书画修复装裱等课程,如表1所示)。截至2022年12月,笔者对这33所院校及开设档案保护技术课的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所有高校和学院都已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主要包括: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研讨活动、经验交流会、课程比赛或展示、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等,且大多覆盖高等院校中的所有学院教师。

综上,目前开设档案保护技术相关课程的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整体凸显了全国性、全校性和多学科、多机构联合开展的特征。在此“大思政”的背景下,有利于档案保护技术课程开设学院与其他高校、当地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修复部门、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修复部门、档案馆的档案保护修复部门、相关企业等合作推进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有助于该门综合性课程借鉴融合文化遗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植物学、微生物学、建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本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方面开展。

1.2 目前档案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截至2022年12月,笔者对表1中33所高校在近三年的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了检索,只在南京艺术学院找到“书画修复”一门示范课程。由此可见,目前对档案保护技术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展示成果还不够突出。另一方面,从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档案保护技术所属的学科专业并不唯一。图1所示的33所开设有档案保护技术相关课程的高等院校中,29所在档案学专业下开设有档案或档案保护技术课程[6](中山大学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专业都开设有档案保护与修复课程),3所艺术(美术)学院在文化遗产学或文物修复专业下开设有书画或古籍修复装裱课程[7],另外,金陵科技学院的古典文献学专业开设有古籍保护与修复相关课程。由于所依附的学科不同,该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或以档案文献的保护为主,或侧重相关的历史研究,或主要围绕美术学方向等[8]。《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不同要求,这意味着档案保护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有多元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另外,该课程是在研究档案所用材料以及外界环境对档案材料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地区档案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因此,在对该门课程进行思政研究时,要结合所属专业、学科、学院、学校以及地区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课程思政教育呈现。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区特色和文化融入程度较低。

2 苏州大学档案保护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1983年,苏州大学设立档案学专业,并面向该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档案保护技术课程。该门课程自开设之日起就一直注重把握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情感逻辑的三位一体。近年来,学校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与推进,使得该门课程的优势与特点更为突出。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目标,将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即从课程设计之初就牢牢把握好该课程的思想政治和價值方向。

2.1 地区特色与时代精神丰富思政元素

档案保护技术作为大类基础课程,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课程主要内容及由各块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所引申的部分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此外,档案保护工作要点和现阶段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以定期多次检测保护对象实现预防目的为主;出现可疑对象或确诊病例要进行隔离观察或治疗等。通过将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素以及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体现出的抗疫精神相结合,本课程想要达到以下效果: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防疫、抗疫精神的理解加深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同时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道德。

鉴于本课程教学的价值观目标包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这不仅要求将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要素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更要在其中融入苏州当地,甚至是苏州大学的文化元素,形成地区自信、苏大自信。2021年,我院开设的《吴文化的精神传承》入选首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立足区域·传承文化:苏州大学吴文化史教学团队‘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成为2021年苏州大学师德建设优秀案例,证明了地区特色文化挖掘与开发在思政教育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档案保护技术课程中相关苏州特色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可能与依据。与该门课程内容相关的部分苏州元素如表2所示。

2.2 理论学习与实验探索助力思政学习

为了贯彻课程思政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路径,实现激发学生好奇心、塑造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目标,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考核除了期中、期末书面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以外,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态度、操作和成果占比20%,另外,与档案保护技术相关的创新作业占比30%。这样既能够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将学生的特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挖掘学生在艺术、设计、新媒体运用等各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3 传统教学与新兴科技赋能思政内容

为了贯彻课程思政教育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路徑,完成激发学生好奇心、塑造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任务,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利用全媒体技术制作数字化形式的档案保护技术课程宣传视频(如图3所示)。这有利于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挖掘学生在艺术、设计、新媒体运用等各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遵循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情感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苏州大学面向本科生的档案保护技术课程通过授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成为所在专业中的特色课。通过对学生的课程评价和反馈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对教学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方面,62.5%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6.79%的学生表示满意。在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方面,以5分矩阵量表来表示,56位学生在“苏州本地元素融合”方面的满意度平均分为4.6072分;在“人文情怀融入”方面的满意度平均分为4.6070分;在“思政元素添加”方面的满意度平均分为4.3746分;在“创新思维与能力锻炼”方面的满意度平均分为4.3034分;在“理论知识讲授”和“实验技能教授”方面的满意度平均分分别为4.3145分和4.5177分。

结束语

苏绣中的“双面绣”可视为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即在一幅作品空间中绣出两个不同的平面图案。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绣出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完美融合的“双面绣”。苏州大学档案保护技术课程通过自开设以来的不断摸索与改进,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其一贯追求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标,注重当地特色与苏州文化的融入,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更显优势。为进一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双面绣”,该门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一是要加强与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等校外单位的合作,以实际参观修复部门实验室的经历让学生感受踏实、认真、耐心、细心的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近距离了解档案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的流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共同体验苏州文化;二是要与本院、本校或校外教师,如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吴文化史教学团队进行互动研讨,形成同行互助、团队合作的研究方式,共同促进区域文化的共研与共享;三是要组建档案保护课程思政团队,通过收集并记录不同院校有关该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形成可开放共享的档案保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参考文献

[1]徐拥军,熊文景. 档案学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路探析[J]. 档案学通讯,2021(2):20-25.

[2]王小云,陈淑华,姚婷婷,等.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责任与路径[J]. 档案学通讯,2021(2):26-34.

[3]戴旸,叶青. 档案保护技术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施[J]. 焦作大学学报,2021,35(2):117-120.

[4]王敏. 文物保护及修复材料课程建设初探——以纸质文物保护课程为例[J]. 黑龙江科学,2020,11(15):12-14.

[5]欧秀花,张睿祥. 课程思政视域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课程改革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10-12.

[6]霍艳芳,范珑瀚.《档案保护技术学》实践教学方法改进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以山东大学为例[J]. 山西档案,2021(1):160-167.

[7]何祯. 我国档案保护与修复教育现状及特点剖析[J]. 图书馆,2013(6):92-94.

[8]董柳池. 中国档案文献修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2017.

作者简介:蔡梦玲(1992.8—),女,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博士,苏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档案保护与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张建华,男,苏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档案保护与修复。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思政课程
国家艺术基金“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文献展”首站在苏州大学开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