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4-04-02刘海燕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动手绘画美术

刘海燕

手的活动能够增强大脑发育,让幼儿通过双手去感知世界,并且将手部所接触到的各类事物反馈到大脑中,增强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开发大脑潜在机能,使幼儿的思维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成长发展,能够直接受到动手能力培养情况的影响,只有得到充分的手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起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那么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时期。在学龄前阶段的课程教学当中,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片面地认为幼儿只要能够背诵足够的诗词歌赋,便能够领先于同龄人。但幼儿阶段的教育更多强调探索世界、养成习惯、积累生活经验,为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打好基础。因此,在确保幼儿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达标的基础上接受美术教育,帮助幼儿实现综合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至

关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手的活动能够增加大脑开发总量,在用双手去探索新鲜事物时,幼儿能够通过双手对新事物与新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使自己的思维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幼儿阶段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能力提升和素养发展,由此幼儿园要全面重视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位置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奇思妙想的阶段,更加注重于表达,因此幼儿在成长当中会更加倾向于用绘画等方式表达自我,实现想象力的具象化呈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够通过双手来感受世界,并为后续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部分家长会在发现幼儿对绘画感兴趣后,选择将孩子送往绘画班等机构进行相应的学习,尝试以此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会存在相对明显的功利性心理,错误地用个人审美以及评价方式来看待幼儿的画作,部分家长甚至会通过干涉幼兒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创作”出符合自己审美的画作。也有部分家长会因幼儿的绘画是否标准而陷入美术培养误区,在过于强调技巧应用的同时,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幼儿出现厌学心理。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明确,许多家长在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当中过于注重技能的应用效果,错误地认为学习美术只是为了增强幼儿的竞争力。他们认为,只有绘画才是美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从成年人的角度上来看,幼儿绘画作品相对幼稚,但是能够充分反映出幼儿在成长当中的所见所得。例如,在画“我的家”时,有的小朋友将家安在了月球上,说自己想当个外星人,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很富有想象力,但是,家长却认为这样不合理,不符合实际。

从整体来看,幼儿能够参与的美术活动类型较多,而且多数美术活动会直接涉及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在画画与做手工的过程当中,通过接触材料的方式了解新知识,在掌握各项技能的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帮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当中能够形成更为优质的文化素养。

幼儿从2至3岁开始进入涂鸦期,涂画成为孩子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自由游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用独特的图像、符号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多数家长错误地将美术学习视为一种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但幼儿阶段的美术学习更加强调幼儿自我认知的表达,因此家长需要主动转变观念,帮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通过绘画来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情感。

二、注重对幼儿美术基础的夯实

在带领幼儿参与各类美术实践时,教师往往会遇到幼儿因绘画能力较弱而拒绝画画的问题,这种问题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关注。引发这类问题的原因较多,首先,幼儿绘画经验相对不足,害怕犯错。其次,幼儿在参与绘画时会受到绘画题材类型的问题而无法选定绘画方向。最后,不同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使得幼儿在绘画技能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相对明显的偏差。如果教师与家长无法及时解决这类问题,则导致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逃避心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化教学方式并引入新型教学方案的方式来协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各类基础绘画能力,在恰当的时机设置一定的游戏与提问,增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幼儿出现错误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协助,在帮助幼儿走出误区的基础上给予鼓励,让幼儿能够对美术活动抱有充足学习动力,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思维发展。

三、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信

自信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要站在幼儿成长需求的角度上调整各项教学方案,确保评价内容准确有效的同时,协助幼儿实现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双向提升。从这方面也能够明确,教师的评价成效对于幼儿的创作能力具有直接影响。

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摒除传统教学思想,主动站在幼儿的成长角度以及认知能力角度去分析幼儿的绘画能力,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各个优秀表现予以鼓励与表扬,在发挥正面引导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各类激励性话语,以此帮助幼儿在成长当中掌握更多美术绘画能力。教师所给予的表扬对于幼儿而言有着非常显著的激励作用,不但能够带动幼儿主动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当中,还能够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去钻研当前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当中主动寻找幼儿成长当中的各类优点并予以鼓励。

例如,在美术活动《小乌龟》中,平时对绘画活动有畏惧心理的星星,手上拿着画面上有三块大小不一的绿色色块及一团黑色色块的画,高兴地对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认真地讲述:“绿绿的是叶子,黑的是乌龟……”虽然画面不够美观,但是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教师通过语言的鼓励、眼神的肯定,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表扬、赞赏,使他更加自信。几次活动后,星星在教师的鼓励下收获了充足的学习动力,在实现绘画水平直线提升的同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相应提升。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参与美术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要及时对幼儿的每一次进步进行相应鼓励与表扬,在确保幼儿情绪价值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能力,让幼儿能够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参与到想象与创作当中。从这方面也能够明确,每个孩子在成长当中均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与成长节奏,因此教师与家长需要在主动尊重幼儿成长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与表现机会,以此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

四、多维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与成年人相比,幼儿智力开发工作更加依赖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幼儿阶段得到充足的手部能力开发,才能够在确保幼儿脑部发育达标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

在幼儿启蒙阶段,带领幼儿参与到各类活动当中,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样是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方式之一。因此,幼儿有了画的基础,对同一形象就不再感兴趣,教师便将剪贴和“说”结合起来,比如:第一次活动可以画,第二次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剪贴,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画面以后,再和小朋友互相交流,或者编成故事,或者说几句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逐步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方式,是幼儿阶段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带领幼儿开展各项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行发挥想象力来使用这些材料,在实现美术创作的同时,充分探索各类材料的使用方式,以此从中获得各类知识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工具使用能力,确保幼儿具备材料使用技能,属于美术教育当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美术创作当中,教师可以将树叶拼贴画、折纸以及绘画等方式应用到其中,在丰富美术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增强幼儿自身的手部协调能力。同时,在创作时,幼儿需要将自身的奇思妙想与动手能力相互融合,实现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双向提升。其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手工课当中的折纸、拼贴绘画以及捏泥巴等活动,在带领幼儿学习各类动手技能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类活动来为幼儿创造动手环境。

在日常教学工作推进当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造优质的动手操作环境,还需要站在幼儿成长的角度上调整动手实践的材料种类,在避免幼儿动手活动过于单一的同时,增强幼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此外,丰富的动手实践活动还能够让幼儿根据自身偏好来自由选择美术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类创新尝试。

例如,在美术活动吹画《梅花开了》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嘴吹画梅花树干,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作画方式,培养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学习欣赏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做、玩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之后,给他们提供颜料用手指直接画梅花。幼儿用碎纸拼贴画、用纸浆泥制作泥塑、用手揉纸折小猴子等。作品完成后,很多幼儿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的喜悦。可见,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发展幼儿的智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幼儿时期是孩子积累各方面知识的萌芽期,只有多观察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在《快乐的暑假》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出示一些有关活动时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去观察并说出照片上的场景、人物、在干什么或发生了什么,最后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的事物。

其次,想象能力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探索世界。从大脑分工上来看,左脑主要负责抽象思维的内容处理,右脑则负责对各类具象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当中,许多家长过于倾向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使得右脑缺乏锻炼,进而引发幼儿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此时,将美术教育应用到其中,则能够在协助幼儿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右脑的有效开发。例如,在教学“会变的半圆”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畫了一个半圆,让幼儿知道其画法,然后启发幼儿开动脑筋,让他们大胆地想象和半圆相似的物体。这时候,有的小朋友说添上几条直线就变成小刺猬了,有的说加上两个圆就变成小汽车,有的说添上耳朵、胡子、尾巴就变成小老鼠了等。可见,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将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形象。

最后,动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在优质的美术教育工作推进当中,要强调幼儿的手脑同步,利用各类手部动作来增强幼儿肢体控制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剪贴“小蜜蜂”活动中,幼儿需要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长方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蜜蜂飞的不同姿态,最后用浆糊粘在纸上并画上嘴和眼睛。记得在上一次油彩分离课时,教师先让幼儿自己准备用品再构图,最后用板刷刷底色,对幼儿来说,实现了在作画的同时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了思维发展。

可见,只有让幼儿经历创造的过程,才能表现出充分的想象力、情感的丰富、思维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结语

美术教育在幼儿时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欢乐的童年里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一个人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学习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抓住幼儿时期这个黄金阶段,加强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脑的发展,手脑并用。在21世纪,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多变的世界挑战,有了这种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及动手能力,就有可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美好明天的创造者。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祖国的下一代更能手巧心更灵。

猜你喜欢

动手绘画美术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创意美术
动手画一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动手演示找错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