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数学大单元的教学策略
2024-04-02马桂环
马桂环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尽快适应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改变,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提高大单元教学效果,完成新课标对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要求。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相较于过去传统教学有巨大变化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而大单元教学是对教材内容章节内容的重组,找到数学知识的特点与内在逻辑关系,以整体的视角来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大单元教学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体系相割裂的问题,是符合新课标的新的教学方法。大单元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整体性
大单元教学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构建,凸显其整体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一般的授课顺序为由概念理解到题目练习,因此凸显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要重视概念的讲解,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然后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数学整体教学,学生接收到的知识能够由简到难,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了解到數学知识的逻辑特征,对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始重视大单元教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摆脱章节框架的束缚,学生也无法从整体上来理解题目要求,无法从多个角度思维解题的方法,这对于大单元教学来说势必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目前大单元教学效率不高。由此可见,重视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二)一致性
一致性是大单元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它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要求,防止我们在整合单元知识时出现其他不适合的知识点影响学生的理解。在新课标中“一致性”首次出现,一共18处,可见其频率之高,地位之重要。在确保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中,我们能够按照基本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从概念讲解的角度看,保持一致性的不断深入讲解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思路去进行深入思考,以数学计算的相关内容为例,除了基本的运算方法以外,数位、进制、运算符号等都是配套的数学概念,具有一致性,学生只有全面理解概念,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综合思考。
当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在一致性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教师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得不够透彻,在整合单元内容时出现各种不符合一致性的内容,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即使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学生的思维限制了解题思路的拓展,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最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始终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想要通过各种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但由于不符合大单元教学的一致性而无法收获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在保持大单元教学的一致性上,教师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阶段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在章节框架下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的碎片化的教学,也就是说学生在从简到难的完成了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再次从简到难的学习另外一个知识点,中间缺乏联系,实际上各个单元中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存在必然的联系,按照中间的逻辑关系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讲解,才能够为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一旦数学教学缺乏阶段性,突然间地增大难度或降低难度,都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而在有阶段性的教学中,我们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随着我国各项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就应该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探索更为先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推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就应该从整体视角着手去设计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地解决传统数学课堂中知识零散的问题,让整个数学课程教学更加具有结构性和系统性,能够推动学生的高质量学习,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具体策略
(一)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提高数学教学逻辑性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有正确的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知识体系没有具体了解和整体把握,导致思维不够畅通。如今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是以单元的形式来呈现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对单元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融入整体思维,帮助学生从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中搜索需要的知识。对于数学单元思维导图的构建,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不断指导学生渗透整体化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能够以单元内容为主进行整合,了解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从基础知识理解出发,逐步提高难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讲解“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由于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很多学生在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教师的视角里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因此教学过程也比较单调,学生掌握情况有限。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相关概念有具体的了解,在这两个主要知识体系中,平移相对简单,它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教师就可以将其放在思维导图的前半部分,先构建学生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空间想象能力。而在平移这一部分知识中,教师大都是让学生通过将图形简化成点的方法来进行移动,再将点连成原来的图形,这种思维的运用需要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特别是在旋转概念的理解中,由于旋转的过程发生在一个平面上,不再是一条横线上,使得很多学生找不到旋转一定角度后图形最后所处的位置,因此在旋转知识的学习中更需要通过每一个点来准确定位图形的位置,最终画出旋转之后的图形,由此可见,将图形简化成点的思想需要在思维导图中整体呈现,让学生在思维导图清晰的框架之下掌握平移与旋转的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作图来提高图形在平面上运动的想象力,完成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整体学习。
(二)进行有效的课前备课,提高大单元内容的整合效率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对于各知识点的编排本就是以单元形式呈现,因此很多教师将其理解成了根据教材进度教学就是所谓的单元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上,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的教学仍然是将单元内容分割成各个小节,在教学之后没有再次整合,這与大单元教学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单元教学本身就需要教师对单元内容有整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单元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材基础上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此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教育框架,提高学生对单元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有效促进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备课环节,关键要重视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备课,设定具体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其中包括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理清逻辑关系,层层递进进行教学,让单元内各个小节的知识能够互相配合,帮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备课时,要明确单元内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重要程度,合理安排时间,明确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由于这是学生理解分数性质的重要单元,因此教师要着重讲解。教师要重视大单元备课,明确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对分数整体意义以及分数各组成部分意义的学习,还有分数的计算教学。随后,在这一大单元备课目标引导下,教师将其中的内容进行分解,第一,讲解分数的意义,利用教材例题或教师的课堂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并有效联系之前学习的内容,包括“平均分”的相关概念以及分数的认识相关内容,让学生真正明白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子与分母的具体意义,为后续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分数计算教学,教师要渗透前面对于分数性质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相关原理,为后续通分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而不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来让学生记忆分数计算的要求,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从上述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有关大单元教学的备课有整体目标,也有单独的各知识点教学目标,但实现各知识点教学目标的过程会不断向大单元整体目标联系与靠拢,让学生始终在单元环境之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于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
(三)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大单元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往往会面向当天的某一堂课,对知识进行复习或者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有时候教师的作业布置会重点在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不论哪一种作业布置方式,都违背了大单元背景下知识点的整合思考与灵活运用,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在当前新课标提出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大单元的整体性,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用少量的作业来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有效利用。作业设计的优化过程要符合大单元主题,减少单一性和重复性作业设计,采用题组化、模块化的方式布置作业。所谓题组化与模块化的作业设计就是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通过不同的题目设计,整体呈现单元中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单元内容的筛选来正确选出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这一方法通常会运用在单元整合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对单元内容的整体学习,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题组化的大单元作业设计有效实现了这一目标,对提高大单元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解“运算律”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在计算过程中找到简便方法,让计算过程又对又快。运算律常用的是加法中的两个以及乘法中的三个,在完成单元教学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题组化的计算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于运算律的使用能力。题组化的练习应当在每一组题目中体现对不同运算律的使用,例如,每一组题中可以有四道计算题,每一道计算题需要利用不同的运算律进行解答,这就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灵活选择能力。另外,为了强化学生对于运算律的正确使用,教师也可以在题组中体现几个表面上可以用简便方法、实际上无法使用的计算题,这一部分题目作为学生极易出错的环节,必须进行一定的强化。例如,很多学生在计算减法时会类比加法运算律,计算除法时会类比乘法运算律,这都是不正确的,且极易出现错误,教师要通过题组练习,用对比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二者的区别,避免再次出现用错运算律这样的错误。通过题组化的作业设计,教师不需要布置大量的练习题,只需要以直接对比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体系下进行数学题组化作业设计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是新课标下学科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也应该深入挖掘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的有效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立足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融入整体性设计思维,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在完成单元设计以后,教师还要将单元任务分解到单节课中,进行有效的单元化和分解化的备课工作;使用题组化、单元化的作业设计对教学活动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迁移。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格局,锤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