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
2024-04-02曾丽丹
曾丽丹
2017年初,我国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也应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在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教师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园本课程中,让幼儿加深对地方节日文化的了解,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精神,进而培养幼儿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定幼儿的文化自信。
一、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意义
(一)提高幼儿文化素养
幼儿阶段是人学习与成长的启蒙时期,在幼儿园课程中合理融入地方节日文化,能够提高幼儿对于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提高幼儿的文化素质。
首先,地方节日文化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有着一定的体现,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节日文化,能够减少幼儿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增强幼儿对地方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类资源,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与思考,增加对于家乡的了解,从根本上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其次,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后,能够深化家长对节日文化的了解,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由此确保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家长的引导与教育,使幼儿在家庭与园内都能了解到节日文化,以此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二)传承发扬节日文化
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地方节日文化的有效融入,使幼儿园园本课程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节日文化的载体,促进了地方节日文化的发展。
首先,幼儿园园本课程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身心发展情况制定的,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持续性教学。在此情况下,地方节日文化与园本课程的有效结合,能够加深幼儿对节日文化的了解,促进节日文化的传承。其次,我国地方节日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不断创新,使节日文化能够源远流长、蓬勃发展。基于此,将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园内教育工作者会根据节日文化的特点、现阶段的主要形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教育体系与教育理念,将其进行有效优化,由此确保地方节日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科学的创新,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保证了地方节日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二、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问题
(一)节日文化理解不足,欠缺文化研究
幼儿教师是节日文化活动的规划者、落实者与引导者。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情况与教学活动的整体设置、教师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现阶段,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时,由于部分教师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不足,出现了部分问题。
首先,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较为传统,在开展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于幼儿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如幼儿是否能够流畅地阅读与节日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内容,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将其背诵出来。由于园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固化,使得节日文化活动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降低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其次,部分幼儿教师在将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园本课程时,缺乏对节日文化的认识与开发,活动开展的侧重点偏向于“吃喝玩乐”,没有在课程中融入节日文化的內在和精神,使得幼儿对节日文化的了解较为浅显,难以真正地体验到节日文化的魅力,也难以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节日文化模仿过重,削弱文化根基
现阶段,幼儿园在开展节日活动期间,由于园内教师对于节日文化的理解不足,活动形式模仿过重,使得活动的开展依旧存在一些不利于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现象。
首先,部分教师在设计节日活动时,考量到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兴趣特点,在活动中增加了较多的娱乐性、搞怪性、穿越性元素,嫁接了多种内容,导致节日活动的开展超过了地方节日内涵的科学性,消减了节日活动中严肃、崇高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降低了幼儿对当地节日的重视程度。其次,部分教师对节日文化过于重视,在设计节日活动时设定了更多具有权威性、灌输性的环节,降低了幼儿学习节日文化的兴趣,难以保证幼儿在后续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查询有关于地方节日文化的相应内容。综合现阶段幼儿园节日文化的开展情况能够了解到,园内教师对于节日文化活动的设置有所不足,模仿痕迹过重,削弱了文化根基。
三、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措施
(一)创设地方节日特色环节,营造浓郁节日氛围
幼儿园将地方节日文化融入于日常教学活动,并以此构建游戏化园本课程,需要借助于节日文化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特点,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充实和丰富教学课堂。这种方式能够使节日文化真正地融入园本课程之中,保证游戏化教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加强自身对于节日文化的学习,实现对节日文化的全面渗透,保证游戏化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节日氛围的营造、特色环节的创设。另外,在创设特色环节期间,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环节设计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运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增加幼儿的了解,保证园本课程的高效开展。
以“贺州黄田二月二”为例,二月二也可称为龙头节、龙抬头、花神节、花朝节等,是桂东影响较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开展过程中会有多样的活动,当地群众会积极参与。在节日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到郊外一同游览赏花,姑娘们会将五色彩笺结在花树上。同时,在这一天,各地还会开展“装狮花”“放花神灯”等各类习俗。在向幼儿们讲解“二月二”这一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设计“装狮花”环节,为幼儿准备花树的模型、五色彩笺、红绳等,分发给幼儿,让幼儿运用绘画、书写等方式,将自己的愿望书写在五色彩笺上,并用红绳将五色彩笺结在教师准备的花树上。在“装狮花”环节中,为保证幼儿思考的针对性、有效性,凸显节日文化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愿望缩小范围,如幼儿本周的学习愿望、生活愿望、成长愿望等,引导幼儿做好未来规划。在一周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再次引导幼儿到花树上方找一找自己所书写的五色彩笺,看一看本周的愿望是否达成。
(二)开展地方节日教学活动,加深幼儿对节日的认知
幼儿园将地方节日文化融入于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助力于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园本课程的建设、游戏化课堂的开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能力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地方节日文化中蕴含着某些较为晦涩的内容,如果采用单一、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幼儿进行讲解,会难以保证幼儿真正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感受到节日文化的魅力。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开展游戏化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园本课程的设置,为幼儿引入多样的地方节日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为幼儿带来更加有趣的活动体验,提升幼儿对地方节日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在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节日文化特点,为幼儿设计游戏化民族节日美术手工活动、游戏化民族节日民间故事活动、游戏化民族节日舞蹈活动、游戏化民族节日体育活动、游戏化民族文化课等。
以“游戏化民族节日民间故事活动”为例,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节日文化的引入方法进行论述。在开展节日文化活动期间,教师会为幼儿讲解与节日相关的民间故事,吸引幼儿的关注,但幼儿的年纪较小,记忆力较为薄弱,在聆听他人讲述故事时,经常会出现走神、溜号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民间故事讲解的主体。例如,在引入“瑶族盘王节”的民间故事时,教师可以播放民间故事的相关视频,讲解民间故事中涉及的人物与人物发生的故事。在保证幼儿初步了解瑶族盘王节的传说故事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人数基本一致的小组,并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小游戏。瑶族盘王节的民间故事涉及的人物有布洛西、密骆驼以及他们的三个女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幼儿可以分别扮演这五个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展示他们身上的智慧与勤劳,这既能够加深幼儿对于瑶族盘王节民间故事的了解,也能够让幼儿在演绎过程中感受到辛勤劳作的意义。
(三)开展地方节日区域活动,感受地方节日乐趣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主题教育的目标进行分析,为幼儿创设更加立体化的区域活动,吸引幼儿的关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时,教师可以基于区域活动的趣味、全面性与感受性,为幼儿创设与节日文化相关的活动,吸引幼儿关注的同时,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地方节日的乐趣。教师需要根据本次节日的内容、节日的特点为幼儿设置合理的活动目标,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关注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根据节日的氛围布置活动环境,由此带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节日来临之际的欢腾。另外,教师也应根据地方节日所涉及的物品,为幼儿投放相应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与节日材料进行互动,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地方节日的魅力,领悟节日文化。
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地方节日的特点,为幼儿设计角色区域游戏活动、建构区游戏活动、语言区游戏活动、美工区游戏活动、科学区游戏活动等,激发幼儿的兴趣,保证节日文化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壮族“三月三”节日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与“三月三”节日有关的物品。例如,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抢花炮”活动,抢到花炮的人被称为来年最有福气的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抢花炮”小游戏,为幼儿准备红布、玩具“花炮”、塑料环、木块、各种形状的模型等建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搭建花炮节开展时的场景。开展建构区游戏活动,能够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小组合作再次复原花炮节的场面,既加深了幼儿对花炮节的了解,也能够让幼儿在思考过程中对花炮节有着更高的探讨兴趣。在幼儿布置好花炮节的模拟场面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开展“抢花炮”小游戏,在玩具“花炮”发射到空中后,由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开始抢夺花炮,让幼儿感受到抢花炮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荣誉感。
(四)开展地方节日体验活动,感受地方节日魅力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指出,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认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虽然幼儿的年纪较小,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为薄弱,但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适当放手,为幼儿设置自主尝试的空间,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实践过程中有所感悟。因此,当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节日活动的主题,设计地方节日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地方节日的魅力,通过亲身操作,拓展个人的思维,提高自身对节日文化的了解深度。
以贺州民俗节日浮山歌节为例,其演唱形式多样,并且以“擂台赛歌”的形式为主。首先,在向幼儿讲解浮山歌节的主要特点、歌曲类型时,教师可以教授幼儿不同类型的歌曲,引导幼儿进行跟唱以及小组学唱。当幼儿掌握了大部分的歌曲后,教师可以通过擂台赛歌的形式让幼儿开口唱。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记忆能力、歌唱能力较为薄弱,在擂台赛歌开展时,教师可以以组对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比赛开展之前,随机抽取两个小组,并为小组预留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守擂小组与攻擂小组需要在歌坛上面对面地进行演唱,攻擂小组唱什么,守擂小组就需要答什么。擂台赛歌活动的开展,既能够为幼儿营造更加有趣欢乐的节日氛围,也能够让幼儿在面对面赛歌时了解浮山歌节中所演唱的歌曲,进而感受到地方节日的魅力,深化幼儿对地方傳统节日的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方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时,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节日文化的了解深度和广度,创新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构建游戏化园本课程,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此期间,教师应创设地方节日特色环节,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趣味的区域活动以及实践性的体验活动,由此提升幼儿的认知,让幼儿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地方节日的魅力,了解、弘扬和传承我国的节日文化。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贺州市传统节日游戏化的应用研究——基于园本游戏课程建构”(课题编号:2023C5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