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2024-04-02张寿香

公关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张寿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引言

新时代是数字经济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产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生机勃发,同时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结构更加优化与高效,产业升级转型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1]。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进行优化。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注重融入专业教育,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2]。同时,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如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此外,教師队伍也亟需提升,需要更多的具备丰富创新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加入。

二、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战略需求。新时代所需的人才应具备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同时拥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出能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创新创业人才。第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将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提升人力资源素质。高校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这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当前社会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且稳定发展的时期,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第五,提升国家竞争力。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脱颖而出。这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首先,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选修课程和在线课程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学习。其次,创设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最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服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是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新思路,勇于尝试和创造。创业意识是指学生能够识别机会、解决问题,并具备创业所需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首先,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创新创业导论、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融资等,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热情。这些竞赛和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跨界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和文化的界限,整合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和创新。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和共同完成任务。首先,开设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接触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应用,培养他们的跨界思维能力。其次,组织团队协作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项目可以是课程项目、实习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等,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培养。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沟通技巧、领导力发展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和领导技巧,提升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和领导能力。

(二)完善课程体系

1.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为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应当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将涵盖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关键要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此框架下,课程内容将包括创新创业导论,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并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商业模式设计,指导学生如何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涵盖价值主张的制定、客户细分和渠道选择等方面;创业融资,向学生介绍创业资金筹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涵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众筹等多种方式;以及创新思维与方法,通过教授创新思维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热情,为将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并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当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使其与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相契合。这些专业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可以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开设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将教授学生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此外,实践导向的课程将通过实验室实验、实习机会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以此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的教育体验。

3.开设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了强化实践课程的效果,高校可以实施一系列措施。首先,投资建设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研究的机会,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研究中获得实践经验。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些实习将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最后,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些措施,高校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 搭建实践平台

1.实验室建设

为了提供一个实验和实践的场所,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设施。這些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科学实验、技术创新和创业实践的重要环境,而且也是他们能力发展的关键平台。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建设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验和研究需求。其次,聘请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和研究员,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指导和技术支持。最后,实施实验室开放项目,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实验项目,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他们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现状,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成长。为了确保企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高校应当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培训体系和实习计划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的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培训,使其在实习期间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行业的运作和挑战。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最后,高校可以建立企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的专家和资深员工担任学生的导师。这些企业专家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洞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实习就业的宝贵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鼓励支持实践项目

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如科研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这些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实践项目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高校应当为学生实践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这包括提供实验室、设备、材料以及可能的资金补贴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去完成他们的实践项目。其次,高校应当建立实践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这样的体系能够确保实践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学习。最后,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实践项目。这样的项目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四)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为了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高校应积极引进既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这类教师能够将自身的实战经验融入教学,使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了吸引这些优秀人才,高校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设立专门的招聘渠道,如创业大赛、企业家论坛等,以便发现和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2.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除了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外,高校同样重视现有教师的持续培训和提升。这包括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新创新创业知识以及积累实践经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设立教师培训基金,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这样不仅能够积累实践经验,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此外,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也是关键,可以鼓励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激发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校需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鼓励教师持续探索和创新,进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卓越的指导。高校可以实施一系列措施来构建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首先,设立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对在教育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其次,建立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使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努力得到正式认可。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

结语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师队伍和激励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新媒体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3(02):196-198.

[2]崔睿.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2(12):145-147.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