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路径

2024-04-02杜曼曼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核心作业素养

杜曼曼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空间,使他们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本文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价值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提出了多种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路径,并结合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作业设计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有着极大的价值与作用。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融合课堂教学内容,反馈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过程。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并理解数学知识点,让他们进一步增强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有利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来布局整个作业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达成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有效地迁移应用知识内容。从作业的本质特征来分析,作业本身就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检验,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的强化与升级。

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来设计作业,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着力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优化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完成的作业更加契合核心素养理念,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一)未体现个性化差异

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都没能够体现个性化差异,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以“统一”化的作业为基础,不仅无法调动班上所有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很难拔高学生的思维,弥补学生的短板,使作业无法发挥自身原有的价值,只是起到检验知识的效果,没能够借助作业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与思维,最终也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作业设计创新不足

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习惯性地以固化思维选取作业内容及形式,导致作业设计的模式一成不变、较为固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期待,完成作业的态度越来越敷衍,影响了作业功能的发挥。究其根源,还是教师没能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创意化、趣味化的元素设计作业,使作业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他们在枯燥、刻板的作业内容中难以激发作业完成的内在驱动力,更难以从作业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创新理解及综合应用,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发展。

(三)未与核心素养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观念和专业素养对作业设计的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未能依据核心素养设计富有体系、富有特色的数学作业,导致所设计的作业未与核心素养结合。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不足,便导致整个作业内容缺乏新颖性、先进性及科学性,使得整个作业创新设计的工作存在形式化现象,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及深层发展。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路径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培养数学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将学生实际情况与作业内容相结合,专注于学生数学意识及数感的培育。以此为基准点,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去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增强他们对数量关系的解析能力,以期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有效应用,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之后,从家中任意选择两个物品。既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水果,也可以是盐、薯片、篮球、足球等;让学生用手掂量两个物体的重量,猜测哪一个物体更重。随后再借助电子秤,对这些物体进行称重,将自身预测及称重的结果写在本子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活事物,然后引入所学的“克与千克”的知识内容,展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有的学生在作业中这样写道:家里面盛饭的碗是256克,盛汤的碗是376克,盛汤的碗的容量比盛饭的碗的容量更大。借助这种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加以描述,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克与千克”的知识内容。

上述这种生活化的作业能够对学生的生活体验起到增强作用,对于学生的数感也有积极的开发作用。借助此类记录重量类的作业,辅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会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字去标注并表达相应物体的重量和数量。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掌握也能得到提升。例如,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关注电子秤上的数量和单价再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增加或者减少购买东西的数量,这其实便潜移默化地展现了数学意识及数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设计开放式作业,培养数学思维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设计开放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放式的作业有着较强的开放特性,它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的多元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作业实践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数学方法及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进入较为理想的数学学习空间,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开放性的作业也能够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其引导下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整体推动数学课程的改革,达成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之前所學的“周长”知识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一个图形的面积与周长之间存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借助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综合地审视长方形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例如,学生会大胆地猜测:周长越长,图形的面积就越大。在有了这样的猜测之后,学生将动手展开实践探究。动手绘画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完成这一类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色,彰显自身的学科思维。他们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观点,验证猜测,参与知识求证的过程。其中就涉及了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运用,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让学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去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构建起探究性的学习格局,使得整个数学教学能够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和发展。教师以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来帮助学生总结并概括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探究的方式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内容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与探究习惯,进入更为理想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出作业的育人功能和效力,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丰富数学体验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实践性。借助各种实践操作类的作业,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使得他们能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达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他们从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达成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应该专注于一些实践性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更为良好且积极的数学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找出一些圆形的物体,如圆盘、圆镜子、圆凳子、圆桌子等。借助各种工具来完成对这些圆形物体周长的测量。例如,在测量家里圆桌子周长的时候,不太好操作,学生便和家长积极合作,先用毛线围绕圆桌子一周,确定起点与终点。然后再用直尺去测量这一节毛线的长度,最后得出的数字就是圆形桌子的周长。

当学生完成了这样一次实践操作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自身在课堂上学过的计算圆周长的公式代入计算,看看自己实践操作的结果是否与公式计算的结果一样。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树叶中的比》之后,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树叶,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确定树叶长和宽的比值。为了更加彰显所学知识内容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然后对这些树叶的长和宽进行比较,随后来分析其中涉及的比值,将自身实践探究的结果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还可以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在课后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将树叶中的比值计算情况细致、全面地展现出来,充分彰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总的来说,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时候,思考与实践要有机结合,确保学生与知识的沟通碰撞,帮助学生获得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具象化认知,以此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设计分层式作业,体现个体差异

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化差异,拥有不同的数学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即使面对相同的作业内容,也需要不同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完成。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花费的时间少、作业没有难度,很容易让他们丧失作业实践的积极性。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很容易对作业内容产生畏难情绪。为了避免这种“两极分化”问题的出现,教师就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分层作业,要能够体现个体差异,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理念。根据相应水平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完成作业,这样才能够驱动引领他们完成更高质量的作业实践探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应该体现分层原则,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分析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习情况。将其分为三个层次,随后要根据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内容。例如,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为利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解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面积问题,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针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为让学生通过变式计算来实现多边形面积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对面积公式有具体的认知。针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要更加具有拓展性,要能够根据相应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来设计相对应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让这一层次的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及能力。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应该专注于分层作业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对应的作业内容,这对学生数学潜能的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对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有重要意义。

四、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未来将呈现出新的面貌。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在数字化时代,数学作业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作业中进行开放性思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提高核心素养水平。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時,培养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将需要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数学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或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创造。

(二)信息素养将成为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数学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展示。他们可以利用图表、图形或演示文稿等工具,展示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并学习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

(三)问题解决能力将成为数学作业设计的核心

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将要求个体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实践性问题,学生将被要求从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团队合作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时,应该专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先要分析作业优化设计的价值,随后要立足于现状,分析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要根据问题,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措施,优化作业的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出作业应有的育人价值,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作业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快来写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我想要自由